濾芯殼體安裝結構及淨水機的製作方法
2023-12-04 07:53:4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淨水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濾芯殼體安裝結構及淨水機。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日益增強的健康意識,以及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人注重生活飲用水的健康問題。因為水是維持生命和新陳代謝必不可少的物質,正常情況下,一個成年人每天要飲水2000m1~2500ml。飲用水水質的優劣直接關係到人體的健康程度及壽命的長短。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謂查,人類疾病80%與水有關,水質不良可引起多種疾病。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自來水是安全衛生的。但是,因為水汙染,自來水屢屢受到影響,使人們對自來水的安全性提出質疑。
伴隨著水資源汙染的隱患,催生了一批批以淨化水質為目的的新型設備—淨水機,並且在短時間內得到快速發展,毫無懸念,在今後的更長時間內,淨水機必定成為每家每戶不可缺少的飲水設備。目前市場上淨水機大多採用物理過濾,主要的過濾級別分為PP棉、活性炭、RO膜等;PP棉過濾泥、沙鐵鏽等,活性炭吸收餘氯、改善口感等,RO膜過濾純水。
由於淨水機產品主要以物理過濾為主,這就決定了濾芯在使用一段時間後,由於雜質的附著,導致濾芯由於堵塞失效,因此需要對淨水機濾芯定期拆裝更換。但是,現有淨水機濾芯更換操作複雜,比較費力,一般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操作,給用戶帶來很多不便,且增加了更換濾芯的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方便濾芯殼體拆裝的濾芯殼體安裝結構及淨水機。
第一方面,提供一種濾芯殼體安裝結構,用於濾芯殼體的安裝,包括外殼、連接結構、卡合結構以及設置於所述連接結構與所述卡合結構之間的傳動機構,所述外殼與所述連接結構轉動連接,所述卡合結構包括沿周向設置的多個卡夾部件;
所述外殼在轉動方向上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當所述外殼轉至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外殼的轉動使得所述多個卡夾部件中的至少一個在所述傳動機構的作用下沿徑向向內運動以將所述濾芯殼體夾持,當所述外殼轉至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外殼的轉動使得所述多個卡夾部件中的至少一個在所述傳動機構的作用下沿徑向向外運動以將所述濾芯殼體釋放。
優選地,所述外殼為方形殼體結構,在所述方形殼體結構的相互平行的兩個側面上相互對稱的位置處分別設置有用於與所述連接結構連接的連接孔,和/或,所述傳動機構位於所述外殼內,所述外殼上設置有缺口,所述傳動機構經過所述缺口與所述連接結構配合。
優選地,所述連接結構包括連接結構本體,所述連接結構本體上設置有固定連接端、用於與所述外殼連接的外殼連接軸以及導槽,所述導槽為沿著所述外殼連接軸的周向延伸並在其延伸方向上開槽深度發生變化的槽型結構,所述傳動機構與所述導槽配合。
優選地,所述導槽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連接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處的開槽深度大於所述第二部分處的開槽深度,所述連接部分為連接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連續的面。
優選地,當設置有一個所述外殼時,所述連接結構包括兩個第一連接結構,兩個所述第一連接結構位置對稱的轉動連接到所述外殼相對的兩側,所述第一連接結構的連接結構本體的第一側面上設置有所述外殼連接軸和所述導槽,並且,兩個所述第一連接結構上的導槽的開槽深度變化方向相反;或者,
當所述外殼並排設置有多個時,所述連接結構包括第一連接結構和第二連接結構,相鄰外殼之間設置所述第二連接結構,位於兩端的兩個外殼的外側設置所述第一連接結構,所述第一連接結構上靠近所述外殼的第一側面上設置有所述外殼連接軸和所述導槽,兩個所述第一連接結構上的導槽的開槽深度變化方向相反;所述第二連接結構的連接結構本體上相互平行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上均設置所述外殼連接軸和導槽,所述第二連接結構上的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與所述第一連接結構上的第一側面平行設置,所述第二連接結構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上的所述導槽的開槽深度變化的方向相反。
優選地,所述傳動機構包括滑動部件,所述滑動部件上設置有導塊和導向柱,所述導向柱與所述多個卡夾部件中的至少一個配合,當所述殼體相對所述連接結構轉動時,所述導塊沿所述導槽運動以帶動所述滑動部件在所述導槽的深度方向上運動,所述滑動部件上的導向柱帶動與所述導向柱相配合的卡夾部件運動。
優選地,所述導塊位於所述滑動部件的運動方向的兩側。
優選地,所述多個卡夾部件包括對稱設置的兩個卡夾部件,所述兩個卡夾部件上均設置有第一導向通孔,所述第一導向通孔的延伸方向與所述滑動部件的運動方向呈一定角度且不與所述滑動部件的運動方向垂直,所述導向柱能夠沿所述第一導向通孔運動。
優選地,所述兩個卡夾部件上相對的一側邊上形成有弧形缺口。
優選地,所述兩個卡夾部件上均設置有第二導向通孔,所述第二導向通孔為與所述滑動部件的運動方向垂直的長條形通孔,所述濾芯殼體安裝結構還包括與所述外殼固定連接的導向結構,所述導向結構能夠沿所述長條形通孔運動。
優選地,還包括端蓋,所述端蓋經緊固件連接到所述外殼上,並將所述卡合結構和傳動機構封閉到所述外殼內。
優選地,所述導向結構為所述緊固件。
優選地,所述兩個卡夾部件之間設置有彈性結構。
優選地,所述滑動部件上還設置有避讓所述端蓋的緊固件的避讓缺口,所述避讓缺口沿所述滑動部件運動方向延伸。
第二方面,提供一種淨水機,包括濾芯殼體和上述濾芯殼體安裝結構。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濾芯殼體安裝結構,能夠通過將外殼與連接結構的相對轉動,並通過傳動機構帶動卡合結構實現與濾芯殼體的夾持或釋放,使濾芯殼體的拆裝更加方便快捷。通過簡單的翻轉、插、拔動作即可完成濾芯殼體的拆裝,使濾芯更換不再必須由專業人員操作,節省了更換濾芯的成本。
附圖說明
通過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徵和優點將更為清楚,在附圖中:
圖1示出本實用新型濾芯殼體安裝結構爆炸示意圖;
圖2示出外殼結構示意圖;
圖3示出第一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4示出第二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5示出滑動部件結構示意圖;
圖6示出卡夾部件結構示意圖;
圖7示出端蓋結構示意圖;
圖8示出滑動部件位於第一位置濾芯殼體安裝結構內部示意圖;
圖9示出滑動部件位於第二位置濾芯殼體安裝結構內部示意圖;
圖10示出濾芯殼體安裝結構與濾芯殼體連接示意圖;
圖11示出濾芯殼體結構示意圖;
圖12示出濾芯殼體安裝結構與濾芯殼體連接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基於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描述,但是本實用新型並不僅僅限於這些實施例。在下文對本實用新型的細節描述中,詳盡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細節部分。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沒有這些細節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實用新型。為了避免混淆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公知的方法、過程、流程、元件並沒有詳細敘述。
此外,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圖都是為了說明的目的,並且附圖不一定是按比例繪製的。
除非上下文明確要求,否則整個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的「包括」、「包含」等類似詞語應當解釋為包含的含義而不是排他或窮舉的含義;也就是說,是「包括但不限於」的含義。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此外,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濾芯殼體安裝結構用於淨水機的濾芯殼體的安裝,使濾芯殼體能夠通過簡單的翻轉與插拔動作完成拆裝,使濾芯的更換更加方便快捷。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濾芯殼體安裝結構100包括外殼110、連接結構、傳動機構、卡合結構和端蓋150。所述外殼110可轉動的與所述連接結構相連,優選地,當設置有一個所述外殼110時,所述連接結構包括兩個第一連接結構121,所述外殼110相對的兩側設置有兩個所述第一連接結構121,即,所述外殼110可轉動的支撐於兩個所述第一連接結構121之間;當設置有多個所述外殼110時,所述連接結構包括第一連接結構121和第二連接結構122,多個所述外殼110通過多個所述第一連接結構121和第二連接結構122並排連接,且,相鄰兩個所述外殼110之間設置第二連接結構122,即所述第二連接結構122能夠同時與兩個所述外殼110連接,位於兩端的所述外殼110的外側設置所述第一連接結構121,設置多個外殼110能夠實現多個並排設置的濾芯的連接。所述傳動機構包括滑動部件130,所述卡合結構包括多個卡夾部件140,所述滑動部件130能夠隨著所述外殼110與連接部發生相對轉動而滑動,優選地,所述卡夾部件140相對的設置有兩個,兩個所述卡夾部件140之間間隔一定距離,兩個所述卡夾部件140能夠隨著所述滑動部件130的滑動改變間隔距離,以實現對濾芯殼體的夾持和釋放,即當外殼110相對於連接結構轉至第一位置時,兩個卡夾部件140之間的間隔最小,兩個卡夾部件140將兩者之間的濾芯殼體夾持,當外殼110相對於連接結構轉至第二位置時,兩個卡夾部件140之間的間隔增大,從而將濾芯殼體釋放。所述端蓋150將所述滑動部件130和所述卡夾部件140蓋合到所述外殼110內,並通過螺栓將所述端蓋150與所述外殼110連接。
下面將主要以設置多個外殼110以實現多個濾芯的連接的結構為例,具體介紹各部分的結構。
如圖2所示,所述外殼110的相互平行的兩個側面上相互對稱的設置有用於與所述連接結構連接的連接孔111,以及,與所述滑動部件130配合的缺口112,即滑動部件130有部分結構能夠經缺口112穿過外殼110(下文詳細介紹)。所述連接結構通過所述連接孔111可轉動的連接到所述外殼110上,所述缺口112與所述滑動部件130配合,使所述滑動部件130能夠沿著所述連接孔111的軸線方向滑動(下文詳細介紹)。所述外殼110的內部還設置有用於與所述端蓋150連接的結構,以及可以容納所述滑動部件130和卡夾部件140的空腔(圖中未示出)。
如圖3所示,所述第一連接結構121包括連接結構本體126,所述連接結構本體126第一端設置有固定連接端123,所述固定連接端123用於所述第一連接結構121與相關設備或部件的固定連接。靠近所述連接結構本體126第二端的位置設置有外殼連接軸124和導槽125,所述外殼連接軸124和導槽125設置在所述連接結構本體126上靠近外殼110的第一側面上,所述外殼連接軸124的軸線與所述第一側面垂直,所述外殼連接軸124與所述外殼110上的連接孔111配合,將所述第一連接結構121與所述外殼110可轉動的連接。所述導槽125位於所述第一側面的邊緣,並沿著所述外殼連接軸124的周向延伸,所述導槽125與所述滑動部件130上穿過缺口112的結構配合,使所述滑動部件130能夠隨著所述外殼110與第一連接結構121的相對轉動發生沿所述外殼連接軸124軸向的移動,即,當所述外殼110繞第一連接結構121轉動時,所述滑動部件130上穿過缺口112的部分能夠在所述導槽125的作用下發生沿所述外殼連接軸124的軸向的移動。所述導槽125為沿著其延伸方向開槽深度發生連續變化的槽,優選地,所述導槽125包括在所述外殼110的轉動方向上設置的第一部分1251、第二部分1252和連接部分1253,所述第一部分1251處的開槽深度大於所述第二部分1252處的開槽深度,所述連接部1253為連接所述第一部分1251和第二部分1252的連續的面,如斜面或曲面等,優選地,所述連接部1253為斜面。所述滑動部件130與導槽125配合的部分隨著所述外殼110與第一連接結構121相對轉動的過程會在所述第一部分1251與第二部分1252之間滑動,從而使所述滑動部件130在所述導槽125開槽深度方向即所述外殼連接軸124的軸向上移動。
如圖4所示,所述第二連接結構122包括連接結構本體126,連接結構本體126相反的兩側面即第一側面以及與第一側面平行設置的第二側面上均設置有所述外殼連接軸124和導槽125,且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上設置的所述外殼連接軸124軸線共線,所述導槽125的位置相對應,使得,所述第二連接結構122的兩個側面能夠分別與兩個所述外殼110連接。優選地,所述第二連接結構的連接結構本體126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上的兩個所述導槽125的開槽深度變化方向相反,即,其中一個所述導槽125的第一部分1251與另一個所述導槽125的第二部分1252相鄰。
進一步地,連接在同一個所述外殼110上的第一連接結構121和第二連接結構122,或者連接在同一個所述外殼110上的兩個所述第二連接結構122上與所述外殼110內的所述滑動部件130配合的兩個所述導槽125的開槽深度變化方向相反,即,與同一個所述滑動部件130配合的兩個所述導槽125中的一個所述導槽125的第一部分1251與另一個所述導槽125的第二部分1252對應。使得,所述滑動部件130能夠隨著所述外殼110與所述連接結構的相對轉動而發生直線移動。
如圖5所示,所述滑動部件130為框型結構,所述框型結構中間位置形成第一通孔135,濾芯殼體可以通過所述第一通孔135。在所述框型結構相對的兩側,向所述框型結構的外側延伸形成有導塊131,所述導塊131與所述外殼110上的缺口112配合,並能夠沿所述缺口112滑動。所述導塊131的自由端部位於所述第一連接結構121或第二連接結構122上的導槽125內,且所述導塊131能夠隨著所述外殼110與所述第一連接結構121和第二連接結構122的相對轉動在所述導槽125內的第一部分1251和第二部分1252之間滑動。進一步地,與同一個所述滑動部件130配合的兩個所述導槽125的第一部分1251和第二部分1252的位置相反,即,當一個所述導塊131位於與之對應的所述導槽125的所述第一部分1251內時,另一個所述導塊131位於另一個所述導槽125的所述第二部分1252內,這樣,使得,所述外殼110與第一連接結構121和第二連接結構122發生相對轉動時,所述滑動部件130可以沿著與所述外殼連接軸124的軸向相同的方向滑動。優選地,所述導塊131與所述導槽125接觸的面為斜面,所述斜面的傾斜方向與所述導槽125的連接部1253的傾斜方向相同,保證所述導塊131在所述導槽125內滑動更加順暢。
所述滑動部件130上還設置有導向柱132,所述導向柱132設置在所述滑動部件130與所述卡夾部件140配合的面上,所述滑動部件130移動時,通過所述導向柱132帶動所述卡夾部件140移動。所述導向柱132的位置與所述卡夾部件140位置相對應,優選地,所述導向柱132關於兩個所述導塊131的連線對稱的設置有至少兩個,分別與兩個所述卡夾部件140配合,更進一步地,所述導向柱132設置有四個,每個所述卡夾部件140與兩個所述導向柱132配合。
在其他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傳動機構還可以設置成為其他能夠將轉動轉化成為直線運動的機構,例如凸輪機構、齒輪齒條機構等等,具體地,在卡夾部件上設置凸輪,凸輪伸出外殼與連接結構配合,當外殼轉動時,凸輪沿連接結構轉動,轉化為卡夾部件的直線運動,或者,在卡夾部件上設置齒條,連接結構上設置齒輪或者齒形結構,齒條伸出外殼與連接結構配合,當外殼轉動時,連接結構帶動齒條及卡夾部件做直線運動。
如圖6所示,所述卡夾部件140為在一側邊上形成有弧形缺口144的矩形塊結構,且所述卡夾部件140上形成有所述弧形缺口144的側邊與所述滑動部件130的移動方向平行。所述卡夾部件140上設置有第一導向通孔141,所述第一導向通孔141為長條形通孔,所述第一導向通孔141的延伸方向與所述卡夾部件140上形成所述弧形缺口144的側邊呈一定角度設置,即所述第一導向通孔141的延伸方向與所述滑動部件130的移動方向呈一定角度,所述第一導向通孔141與所述滑動部件130上的導向柱132配合。優選地,所述卡夾部件140上還設置有第二導向通孔142,所述第二導向通孔142為長條形通孔,所述第二導向通孔142的延伸方向與所述卡夾部件140形成所述弧形缺口144的側邊垂直,即,所述第二導向通孔142的延伸方向與所述滑動部件130的移動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導向通孔142與所述端蓋150的連接螺栓或者導向結構配合(下文詳細介紹)。所述卡夾部件140相對的設置兩個或多個(多個為偶數個),相對的兩個所述卡夾部件140為對稱結構。
如圖7所示,所述端蓋150與所述外殼110端面形狀相同,所述端蓋150的上形成有第二通孔151,所述第二通孔151供濾芯殼體通過。所述端蓋150上設置有用於與所述外殼110連接的連接孔152,通過緊固件可以將所述連接孔152與所述外殼110內的連接結構連接,所述緊固件優選為螺栓。優選地,所述連接孔152設置有四個,分別與兩個所述卡夾部件140上的第二導向通孔142對應,當所述端蓋150通過螺栓連接到所述外殼110上時,所述螺栓與所述第二導向通孔142配合,對所述卡夾部件140的移動導向。進一步地,也可以在所述端蓋150上或者所述外殼110內部設置與所述第二導向通孔142配合的導向結構。
由於所述卡夾部件140上的第一導向通孔141與所述滑動部件130的移動方向呈一定角度設置,且所述第一導向通孔141與所述導向柱132配合,所述導向柱132在所述第一導向通孔141內滑動時可以帶動所述卡夾部件140在沿著所述滑動部件130的移動方向和與所述滑動部件130移動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動。但是,由於所述第二導向通孔142的延伸方向與所述滑動部件130的移動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導向通孔142與連接所述端蓋150的螺栓配合,使得所述卡夾部件140隻能沿著所述第二導向通孔142的延伸方向,即與所述滑動部件130移動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動。兩個所述卡夾部件140相對的設置,最終實現隨著所述滑動部件130的移動兩個所述卡夾部件140逐漸靠近或者遠離。
進一步地,如圖5所示,為了避免所述滑動部件130滑動時受到螺栓或者與所述卡夾部件140的第二導向通孔142配合的導向結構的影響,所述滑動部件130上設置避讓缺口134,所述避讓缺口134在所述滑動部件130移動的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長度,優選地,所述避讓缺口134還可以設置成為在所述滑動部件130移動方向上具有一定長度的通孔。
如圖7所示,優選地,所述端蓋152上還設置有限位塊153,所述限位塊153與所述外殼110上的所述缺口112位置和形狀相對應,當所述端蓋150連接到所述外殼110上時,所述限位塊153由所述缺口112的開口處進入所述缺口112內,並且,所述限位塊153與所述缺口112形成與所述滑動部件130上的導塊131形狀適配的孔,對所述導塊131的移動起導向作用。
如圖8所示,當所述外殼110相對於所述連接結構轉至第一位置時(此時濾芯為沿豎直方向設置),所述滑動部件130位於右側位置,此時兩個所述卡夾部件140距離最近,兩個所述卡夾部件140的弧形缺口144的邊緣可以將所述濾芯殼體夾持,使得所述濾芯殼體不能與所述濾芯殼體安裝結構100分離。
如圖9、10所示,當所述外殼110相對所述連接結構轉至第二位置時,所述滑動部件130位於左側位置,兩個所述卡夾部件140距離最遠,此時,兩個所述卡夾部件140的弧形缺口144邊緣不能與所述濾芯殼體200卡合,所述濾芯殼體200可以與所述濾芯殼體安裝結構100分離。
進一步地,兩個所述卡夾部件140之間設置有彈性部件160,如圖6所示,所述卡夾部件140上設置有彈性部件安裝槽143,所述彈性部件160位於所述彈性部件安裝槽143內。當所述滑動部件130位於右側置時,所述彈性部件160處於壓縮狀態,當所述滑動部件130由右側向左側移動時,所述彈性部件160壓縮量減小,同時,所述彈性部件160向兩個所述卡夾部件140提供推力,進而使所述滑動部件130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動時更省力。優選地,所述彈性部件160為彈簧。
可以理解的是,兩個卡夾部件不局限於同時運動,也可以為一個固定,另一個能夠在連接結構的帶動下相對固定的卡夾部件運動,亦能夠實現對濾芯殼體的夾持和釋放。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淨水機,如圖10、11所示,所述淨水機包括上述濾芯殼體安裝結構100,所述淨水機的濾芯殼體200端部設置有卡槽210,所述卡槽210與所述濾芯殼體安裝結構100內的兩個所述卡夾部件140配合,實現所述濾芯殼體200與所述濾芯殼體安裝結構100的卡接與分離。
如圖10所示,當所述濾芯殼體200帶動所述外殼110轉動至第二位置時,所述濾芯殼體200可以與所述濾芯殼體安裝結構100分離。當所述濾芯殼體200與所述第一連接結構121或第二連接結構122垂直,即所述外殼110轉至第一位置時,所述濾芯殼體200與所述濾芯殼體安裝結構100卡接。如圖12所示,當所述外殼110轉至第一位置時,所述卡夾部件140的弧形缺口144的邊緣位於所述濾芯殼體200上的卡槽210內,兩個所述卡夾部件140配合實現與所述卡槽210的卡合。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濾芯殼體安裝結構,能夠通過將外殼與連接結構翻轉實現與濾芯殼體的卡接或脫離,使濾芯殼體的拆裝更加方便快捷。通過簡單的翻轉、插、拔動作即可完成濾芯殼體的拆裝,使濾芯更換不再必須由專業人員操作,節省了更換濾芯的成本。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是,在不衝突的前提下,上述各優選方案可以自由地組合、疊加。
應當理解,上述的實施方式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針對上述細節做出的各種明顯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換,都將包含於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