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開關觸頭調整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1-06 14:17:52

本實用新型涉及室外隔離開關觸頭調整工具,具體地說是一種隔離開關觸頭調整裝置。
背景技術:
隔離開關俗稱刀閘,是電力系統中用量較大的電力設備,如10kv隔離刀閘開關,其觸頭本體結構如圖3所示,動、靜觸頭合入方式為水平插入式,動觸頭13在刀閘下部操作機構控制水平旋入靜觸頭12,利用靜觸頭彈簧壓片壓緊動觸頭片實現電流導通;合閘後動、靜觸頭(兩導電臂或連接板)應保持在一條直線上,但實際操作中經常由於刀閘的合閘力量不足,導致觸頭合入不到位,刀閘的觸頭單側接觸使觸指傾斜,接觸面積大幅減小導致運行中觸點發熱、燒灼;且觸指彈簧兩側受力不平衡,長時間運行加快了彈簧疲勞老化,縮短使用壽命。
為確保觸頭良好通導,施工人員經常需反覆進行分合閘操作,並利用絕緣杆等工具頂壓、敲擊使兩導電臂成一直線。反覆分合閘、敲擊動作間接加重了支臂及觸頭的形變、偏移,甚至損壞隔離開關的支持絕緣子;特別是靜觸頭彈簧壓片的夾持力完全來自彈簧的壓力,分合閘次數的增加,造成彈簧老化、觸頭形變、夾口磨損等物理缺陷,導致的接觸面積減小、接觸不良的現象時有發生,給電網的安全運行帶來了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於室外隔離開關動靜觸頭合入後的調整,以解決目前室外隔離開關動靜觸頭合入面積不足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隔離開關觸頭調整裝置,包括夾持部及傳動部;
夾持部包括夾持主體、動壓板及用於連接絕緣杆的第一連接頭;夾持主體由底板、靜壓板、側頂板組成,靜壓板及側頂板的下邊緣分別與底板的兩對邊連接形成槽口向上、兩端開放的槽型結構;動壓板位於夾持主體槽口內,與靜壓板位置相對形成卡口,並可遠離或靠近靜壓板移動;第一連接頭固定在夾持主體的底板下部;
傳動部包括一螺旋頂杆、一連杆及用於與絕緣杆連接的第二連接頭;螺旋頂杆穿過側頂板,螺旋頂中段通過螺紋與側頂板配合連接;位於夾持主體槽口內的螺旋頂杆端部與動壓板可轉動的配合連接;
連杆的一端通過轉軸A與位於夾持主體槽口外的螺旋頂杆端部鉸接,連杆的另一端通過轉軸B與第二連接頭上端鉸接;
轉軸A與轉軸B相互垂直。
進一步,所述的靜壓板及動壓板的長度相同。
進一步,所述的靜壓板及動壓板的長度為25~30cm。
進一步,所述底板靠近的靜壓板一側開有一觀察口。
進一步,所述的第一連接頭及第二連接頭下端均設有與絕緣杆連接的卡套,並設有固定螺栓及鎖扣。
進一步,所述的底板、靜壓板、側頂板為一體結構設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合理,製作成本低,易於攜帶,用於隔離開關合閘操作後,工作人員站在地面即可進行刀閘動靜觸頭(導電臂)的直線度調整,現場帶電作業安全可靠。使用時將本裝置連接在絕緣杆頂端,對觸頭合閘不到位的隔離開關,利用動靜壓板將動觸頭緩慢的完全壓入靜觸頭彈簧壓片內,使兩導電臂保持同一直線,確保其接觸良好。本裝置推頂觸頭入位動作輕柔,方便快捷,避免了反覆合閘或用絕緣杆等工具大力敲擊觸頭(將動觸頭砸入靜觸頭壓片)造成刀閘的隱性損傷,大幅度提高安全作業水平和工作效率,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及通用性。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動作D1);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動作D2);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夾持部的俯視圖;
圖4為隔離開關的動、靜觸頭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中:1、底板,2、靜壓板,3、螺旋頂杆,4、動壓板,5、側頂板,6、轉軸A,7、連杆,8、轉軸B,9、第二連接頭,10、第一連接頭,11、觀察口,12、靜觸頭,13、動觸頭。
實施例1
從圖1~圖2可知,本實用新型包括夾持部及傳動部;
夾持部包括夾持主體、動壓板4及用於連接絕緣杆的第一連接頭10;夾持主體由底板1、靜壓板2、側頂板5組成,靜壓板2及側頂板5的下邊緣分別與底板1的兩對邊連接形成槽口向上、兩端開放的槽型結構;動壓板4位於夾持主體的槽口內,與靜壓板2位置相對形成卡口;第一連接頭10固定在夾持主體的底板1下部。
所述的底板1、靜壓板2、側頂板5為一體結構。
傳動部包括一螺旋頂杆3、一連杆7及用於與絕緣杆連接的第二連接頭9;螺旋頂杆3穿過側頂板5,螺旋頂杆3中段通過螺紋與側頂板5配合連接;位於夾持主體槽口內的螺旋頂杆端部與動壓板4通過一轉盤座可轉動的配合連接,在螺旋頂杆3帶動下動壓板4可遠離或靠近靜壓板運動;
連杆7的一端通過轉軸A6與位於夾持主體槽口外的螺旋頂杆端部鉸接連接,連杆的另一端通過轉軸B8與第二連接頭9上端鉸接連接;
所述的轉軸A6與轉軸B8相互垂直。
所述的靜壓板2及動壓板4長度L相同,均為25~30cm,確保動靜觸頭在兩壓板的夾持下成一直線;本實施例優選為25cm。
所述的第一連接頭10及第二連接頭9下端均設有與絕緣杆連接的卡套,並設有固定螺栓及鎖扣。
本裝置使用時配合兩條絕緣杆,將夾持部通過第一連接頭10安裝固定在用以支承的第一絕緣杆頂端,傳動部通過第二連接頭9固定在第二絕緣杆端部用於操作連杆。
下面以右旋的螺旋頂杆為例,結合附圖1~2說明本裝置工作狀態;利用第一絕緣杆託舉夾持部,由待調整隔離開關的兩支持絕緣子之間、動靜觸頭(導電臂)下方,將合閘不到位的觸頭卡入動、靜壓板形成的卡口內;操作第二絕緣杆使連杆7位於右側水平位置並垂直於螺旋頂杆,拉動第二絕緣杆帶動連杆7在鉛垂面內擺動180°(向下-左)至左側水平位置,即圖1中動作 D1,螺旋頂杆作旋轉(旋入)半周推頂動壓板前行,連杆由圖1運動至圖2狀態;
操作第二絕緣杆帶動連杆7在水平面內擺動180°,即圖2中的動作 D2,使連杆7回到右側水平的初始位置(虛線)。重複動作D1、D2,則螺旋頂杆推動動壓板4向靜壓板2運動,將合閘不到位的動觸頭壓入靜觸頭彈簧壓片內,兩壓板夾持確保兩導電臂成一直線。
利用本裝置進行隔離開關觸頭調整,工作人員站在地面即可帶電操作,安全高效,方便快捷,且動作輕緩,不會對觸頭造成損傷。
實施例2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於,所述的底板1靠近靜壓板2一側開有一觀察口11,見圖3,隔離開關觸頭調整過程中,工作人員位於其下方通過觀察口11可隨時觀測動靜觸頭的合入情況。所述的動、靜壓板的長度為30cm;螺旋頂杆位於夾持主體槽內的端部設有軸肩,該軸肩與動壓板上的卡座轉動配合。
本實施例的其他技術特徵與實施例1相同。
最後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實施方式進行修改或對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