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要替身真與假
2023-11-07 00:43:17 1
或出於安全考慮,或緣於諜海詭譎,或純屬陰差陽錯……外界看到的不少風雲人物,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只不過是替身而已。
替身真假之辨,撲朔迷離,以其神秘、離奇和刺激吊人胃口,令人嘆息。譬如,1996年解密的前蘇聯文件顯示。歷史書上常見的一幅史達林肖像照,其實拍攝的卻是替身費利克斯·達達耶夫。
波赫總統替身:退伍軍官的選擇
哈比卜·伊德裡佐維奇,現年67歲,是已故波赫總統阿利雅·伊澤特貝戈維奇的替身。
1991年,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開始解體,作為加盟共和國的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簡稱波赫)就未來採用何種國家結構形式發生嚴重分歧:穆斯林族和克羅埃西亞族主張波赫獨立,塞爾維亞族則要求留在南斯拉夫內。
之後不久,波赫內戰爆發,造成20萬人死亡、超過200萬人流離失所。戰亂中,波赫首任總統伊澤特貝戈維奇多次遭到暗殺陰謀的威脅。
那時,伊德裡佐維奇是塞拉耶佛的一名工程師,因長相酷似總統伊澤特貝戈維奇,而引起軍方注意。1991年12月17日。軍方高層登門拜訪伊德裡佐維奇,告訴他:「你長得太像總統了,簡直就是總統的雙胞胎兄弟!」
作為一名退伍軍官,伊德裡佐維奇毫不猶豫地答應擔當總統的替身。知情者提醒他,「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伊德裡佐維奇回答,「當然。」
那以後十餘年間,伊德裡佐維奇努力模仿總統的言行舉止,代替總統出現在某些高危場合。
今年5月,他終於可以公開談論那段經歷:「我很清楚自己隨時可能送命,但是波士尼亞無比需要阿利雅……能夠為伊澤特貝戈維奇效力,我感到驕傲和高興。」
印尼總統「替身」:專拍色情片
2001年7月,梅加瓦蒂·蘇加諾宣誓就任印度尼西亞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時,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稱讚道:「印尼民眾依照憲法和法律,成功化解了這次領導人危機,顯示了對法治和民主的尊崇。」
小布希總統或許忘了,美國中央情報局上世紀50年代對這位女總統的父親、印尼獨立運動領導人蘇加諾幹過一件不那麼「尊崇法治和民主」的事兒。
為了損害蘇加諾總統的聲譽,進而顛覆印尼政權,美國中情局甩出一手「奇招」:找一名替身,假冒蘇加諾拍攝一部色情片,藉此搞臭蘇加諾。
中情局官員約瑟夫伯克霍爾德·史密斯在1976年出版的回憶錄裡披露,中情局先是試圖在色情演藝界找到酷似蘇加諾的男演員,但是找了很久都沒收穫,於是轉而依照蘇加諾的長相製作一隻面具,「運到洛杉磯。讓警方僱用一名色情演員佩戴那隻面具拍攝『重頭戲』」。
回憶錄的另一名作者約翰·羅勒拉夫寫道,中情局不僅以「蘇加諾」為男主角攝製色情電影。而且還拍攝了一些色情照片,「用於在遠東地區散播」。
不過,中情局這盆髒水潑得並不成功。蘇加諾這個總統,一當就是22年,直到1967年遭蘇哈託政變才下臺。
伊朗總統「替身」:虛驚鄰國
2009年的一天,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機場,一名滿臉胡茬的男子走下飛機。敘利亞安保人員大吃一驚,急忙發布安保警報,然後把男子簇擁進貴賓區。
敘利亞與鄰國伊朗均由什葉派穆斯林執政,遭受西方國家制裁而結為戰略盟友。對敘利亞軍警而言,伊朗總統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的絡腮鬍子面孔。真是再熟悉不過了。
內賈德怎麼會突然出現在大馬士革機場?敘利亞安保人員心想,這名伊朗總統經常毫無預兆地前往視察本國貧苦地區、出席宗教祈禱儀式,這次突訪敘利亞不足為奇。鑑於敘利亞安全局勢不太穩定,務必得認真保護內賈德。
剛剛飛抵大馬士革的伊朗旅客得知本國總統就在機場,立馬擁擠過去,希望一睹領導人的風採。沒過多久,這些伊朗人瞧出端倪:男子雖然酷似內賈德,卻是個「冒牌貨」。敘利亞安保人員這才明白:純屬虛驚一場。
至於那名被認錯的旅客,據一些媒體報導,他是伊朗人,而科威特《政治報》則稱他來自孟加拉國,赴敘利亞朝覲。
英國女王替身:不計報酬
過去20多年來,埃拉·斯萊克一直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御用替身。英女王出席任何重大活動。事先都會由斯萊克代替女王演練一回,以確保活動順利進行。
這一職位起因於1988年,英女王出席一次活動後抱怨說,陽光刺得她睜不開眼睛。工作人員,隨即想到,可以聘請一名與女王身形相似的替身,通過事先演練排除這些不利因素。
斯萊克現年69歲,曾供職於英國廣播公司,如今已退休。她自願無償擔任女王替身,甚至自費前往演練地點,檢查陽光是否太刺眼、攝像機的架設位置能否完美呈現女王儀態、麥克風音量是否恰當……
伊莉莎白二世登基50周年慶典前夕,斯萊克模擬女王在慶祝儀式中點燃火炬,不料風向突然改變,火苗燒著她腳下的地毯。幸虧消防人員就在現場待命,當即撲滅火焰。
「他們投入不少時間,調整現場布置,以確保女王第二天不會遭遇同樣險情。」斯萊克回憶道。
今年6月,英國為女王登基60周年舉辦了一系列「鑽石慶典」,斯萊克忙個不停卻心滿意足:「世界上有幾個人有過我這樣的經歷?我希望此生繼續扮演女王,絕不退休——女王也不會退休。」
若說有何遺憾,那就是斯萊克尚未正式見過女王。一次演練期間,一名婦人從現場路過,只是匆匆朝他們一瞥。事後,人們才告訴斯萊克:「剛才走過去的,就是女王陛下。」
從替身到「替聲」:用聲音行騙
美國聯邦政府前國際事務顧問埃德溫·賴特披露,上世紀40年代,曾有人模仿美國總統哈裡·杜魯門的聲音,給外國領導人打電話做「政治買賣」。
杜魯門總統在兩份文件中記述過這件事,相關檔案均保存於杜魯門總統圖書館。在第一份文件裡,杜魯門寫道:「有人盜用我的名義,打電話給海地總統……跟對方說,『我們希望你(在聯合國)投票支持某某計劃』。結果可想而知,海地總統按照那人的要求投了票,以為那些話出自我口。」
「我不知道那人究竟是誰。」杜魯門承認。按照賴特的說法,「有人冒充杜魯門總統,要挾了海地總統」。
杜魯門並非頭一位被「替聲」的大人物。1971年5月24日,一名軍官出身的印度情報官員曾模仿時任總理英迪拉·甘地打電話,成功地從印度國家銀行提取了600萬盧比。
當銀行工作人員拿著一張落款為「總理秘書P.N.哈克薩爾」的收據,找上總理府時,這名秘書目瞪口呆,一個勁兒地說,「總理沒叫提取這麼多錢呀。」
警方著手調查,騙子拉斯託姆·薩拉卜·那加瓦拉很快落網,同年因心臟病死於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