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痰飲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11-06 02:47:12 3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痰飲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治療痰飲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痰飲一症,首出《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指體內水液不得輸化,停留或滲注於體內某一部位而發生的病證。即是人體臟腑功能失調,津液代謝障礙,由津液凝聚而成的病理產物。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如外邪侵犯肺、脾、腎等髒,使水液敷布,排洩失常,或致三焦水道失暢,影響水液的正常代謝。乃致水溼停聚,釀成痰飲;如情志內傷,肝氣鬱結,氣鬱化火,煎熬津液而成痰;或素食肥甘、嗜酒,亦能引起溼聚而生痰,一般以質稠濁者為痰, 清稀者為飲,通常多為合用。痰飲一旦產生,便能流竄全身,停聚各處,導致多種疾病發生。停留在肺,則出現喘咳、胸悶、咯痰;蒙蔽於心,可見胸悶、心悸、失眠、神昏、甚則狂癲;停聚於胃,會致脘悶痞脹、噁心嘔吐、食欲不振;流於經絡筋骨,可出現肢體麻木,半身不遂,或成痰核瘰癧,陰疽流注;痰飲上擾,可致眩暈、昏迷;痰氣凝鬱於咽喉,則咽部不適,常有如物梗喉感;飲停胸脅, 可見胸脅脹滿,咳嗽引痛;若留聚腸間,則腸鳴漉漉,甚至便溏腹瀉。可見其害甚多,故有「百病多因痰作崇」之說。
發明內容
本發明根據中醫對痰飲一症的認識機理,提供一種治療痰飲的中藥組合物。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痰飲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重要組成旋覆花10-20、蒼朮5-15、代赭石25-35、川樸5_15、橘皮 10-20、枳實5-15、茯苓10-20、乾薑5-15、姜半夏10-20、白朮10-20、黨參9-15、桔梗10-20、 桂枝5-15、白芥子5-15、蘇子10-20、萊菔子10-20。本發明所提供的中藥組合物的服用方法為將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藥混合後, 按照傳統煎制中藥的方法取其藥汁,每副取藥汁100ml,分早晚兩次服用,7日為一療程。上述中藥組合物中的原料藥物
旋覆花,味苦、辛、鹹、微溫,歸肺、胃、大腸經。具有降氣,消痰,行水,止嘔之功。蒼朮,辛、苦,溫,歸脾、胃、肝經。有燥溼健脾,祛風散寒,明目作用。代赭石,苦甘,平,入肝、胃、心胞經。有平肝鎮逆,涼血止血作用。川樸,苦、辛,歸脾經、胃經、大腸經。有行氣消積、燥溼除滿、降逆平喘作用。橘皮,味辛而微苦,溫,入脾、肺經。有理氣調中,燥溼化痰功效。枳實,苦、辛、寒,歸脾、胃、肝、心經。主治積滯內停、痞滿脹痛等症。茯苓,甘、淡,平,歸心經、肺經、脾經、腎經。有利水、滲溼利尿功效。乾薑,味辛,性熱,歸脾、胃、心、肺經。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溼消痰,溫肺化飲功效。姜半夏,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有降逆止嘔功效。白朮,苦、甘,溫,歸脾、胃經。有健脾益氣,燥溼利水,止汗功效。黨參,性平,味甘、微酸,歸脾、肺經。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作用。桔梗,味苦、辛,性微溫,入肺經。能祛痰止咳,並有宣肺、排膿作用。桂枝,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有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作用。白芥子,性溫,味辛,無毒,入手太陰經。具有溫肺豁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作用。蘇子,辛,溫,歸肺經。具有降氣消痰,平喘,潤腸功效。萊菔子,性平,味辛、甘,歸肺、脾、胃經。具有消食除脹,降氣化痰作用。本發明提供的原料中藥中取茯苓、白朮、桂枝的利水、利尿、發汗之功洩其體內滯留之溼;用旋覆花、川樸、蘇子行氣消積、降氣除痰之功化其體內痰聚之溼;用橘皮、枳實、 萊菔子的消食除脹之效以助上述中藥之效;用代赭石、乾薑、黨參、桔梗、白芥子、白朮調中、 補中、益腎健脾來強其身體之本,從而達到洩而不過、祛溼健本之目的。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組方嚴謹合理、用藥方便易取,經多例痰飲患者使用具有良好的療效。下面結合具體病例對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療效做進一步說明。病例1
男,45歲,平素胃納一般,飲食稍多則覺腹部脹滿不適。口乾口渴飲之則覺腹部脹滿不適。精神疲倦,口氣臭穢。夏季汗出不多,但背部汗出較明顯,有時可覺背部發涼,全身惡寒。 夜晚睡眠時喜用布巾覆蓋腹部,否則則覺腹部發涼不適。經中醫診斷為痰阻中焦,鬱久化熱而形成的痰飲病。服用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5個療程後,上述症狀消失,腹部溫度與身體溫度一致,無特殊發涼表現,自我感覺身體相對以前有非常大的好轉,精力充沛,工作熱情相對以前有大幅度提高。病例2
女,53歲,胃脘痞滿,噁心嘔吐痰涎,驚悸不寐,煩躁不寧,口苦嘔惡,胸悶脅脹,頭暈耳鳴。經中醫診斷為痰停於胃,胃失和降,膽鬱痰擾導致痰飲證。服用本發明所提供的中藥組合物2個療程後,症狀消失。病例3
男,39歲,眩暈、昏冒、頭重,經常出現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中醫診斷痰氣凝結咽喉,導致痰濁上犯於頭,幹擾清空而形成痰飲證。服用本發明中藥組合物1個療程後恢復正常。病例4
男,58歲,胸悶、咳嗽、氣喘、痰多,詢問無吸菸史。中醫診斷痰阻於肺,肺氣宣降不利而致痰飲證。服用本發明中藥組合物3個療程,症狀消失。病例5
男二4歲,吐白色的粘痰,胸悶,腹脹,沒有食慾,大便秘結,指關節疼痛,心中常感憋悶。
診斷脾失運化,痰停於胃,胃失和降,膽鬱痰擾導致痰飲證。服用本發明中藥組合物1療程後,症狀消失。本發明所提供的治療痰飲一症的中藥組合物經36例中醫確診為痰飲患者服用, 治癒33例,統計表明,其治癒率達91. 6%。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
一種治療痰飲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重要組成旋覆花15g、蒼朮10g、代赭石30g、川樸10g、橘皮15g、枳實10g、茯苓15g、乾薑10g、姜半夏 15g、白朮15g、黨參9g、桔梗15g、桂枝10g、白芥子10g、蘇子15g、萊菔子15g。實施例2
一種治療痰飲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重要組成旋覆花log、蒼朮15g、代赭石25g、川樸5g、橘皮20g、枳實5g、茯苓20g、乾薑5g、姜半夏20g、 白朮10g、黨參15g、桔梗10g、桂枝15g、白芥子5g、蘇子20g、萊菔子10g。實施例3
一種治療痰飲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重要組成旋覆花20g、蒼朮5g、代赭石35g、川樸5g、橘皮20g、枳實5g、茯苓20g、乾薑5g、姜半夏20g、 白朮10g、黨參15g、桔梗10g、桂枝15g、白芥子5g、蘇子20g、萊菔子10g。實施例4
一種治療痰飲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重要組成旋覆花12g、蒼朮12g、代赭石^g、川樸12g、橘皮12g、枳實12g、茯苓12g、乾薑12g、姜半夏 12g、白朮18g、黨參10g、桔梗18g、桂枝8g、白芥子12g、蘇子12g、萊菔子18g。實施例5
一種治療痰飲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重要組成旋覆花18g、蒼朮Sg、代赭石32g、川樸Sg、橘皮18g、枳實Sg、茯苓18g、乾薑Sg、姜半夏18g、 白朮12g、黨參12g、桔梗12g、桂枝12g、白芥子8g、蘇子18g、萊菔子12g。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痰飲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重要組成 旋覆花10-20、蒼朮5-15、代赭石25-35、川樸5-15、橘皮10-20、枳實5-15、茯苓10-20、 乾薑5-15、姜半夏10-20、白朮10-20、黨參9-15、桔梗10-20、桂枝5-15、白芥子5-15、蘇子 10-20、萊菔子 10-20。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本發明根據中醫對痰飲一症的認識機理,提供一種治療痰飲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重要組成旋覆花10-20、蒼朮5-15、代赭石25-35、川樸5-15、橘皮10-20、枳實5-15、茯苓10-20、乾薑5-15、姜半夏10-20、白朮10-20、黨參9-15、桔梗10-20、桂枝5-15、白芥子5-15、蘇子10-20、萊菔子10-20。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組方嚴謹合理、用藥方便易取,經多例痰飲患者使用具有良好的療效。
文檔編號A61K36/9068GK102274476SQ20111020756
公開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25日
發明者張曉玲 申請人:榮成市商貿城衛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