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真空精煉爐浸漬管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1-05 22:34:02 1
專利名稱:Rh真空精煉爐浸漬管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冶金煉鋼行業中的一種真空精煉爐(RH爐),尤其涉及一種RH真空精煉爐浸潰管裝置。
背景技術:
RH真空處理技術是一種工藝先進,能有效提高鋼水質量的多功能二次精煉方法。RH真空處理要求使用的耐火材料能承受極冷極熱、強衝擊、高真空條件及各種鹼度渣、合金成分的強烈化學作用。浸潰管是鋼水高速流動的通道,工作溫度高達1630°C左右。因間歇操作和長時間浸入鋼水及渣液中,對其整體性能要求最為苛刻,是RH精煉裝置的最薄弱環節。 浸潰管是由金屬結構件和耐火材料構成,圓筒狀的鋼結構體被固定在中心,預組裝過的環形鎂鉻磚為內襯,內襯與鋼結構體之間用自流料填充,鋼結構體外用剛玉質澆注料。傳統的浸潰管內襯由兩環或三環鎂鉻磚組成,每環鎂鉻磚的連接處存在環縫;在高速流動鋼水的衝刷下環與環之間的環縫最先損蝕逐漸形成凹坑,高溫的鋼水在此形成渦流,蝕損明顯快於別處,破壞了內襯的整體性,甚至造成穿鋼事故。另一方面由於託磚板設置在浸潰管的下端,由約IOOmm厚的澆注料保護,隨著浸潰管下端澆注料的不斷侵蝕、出現裂縫與剝落,用於支撐內襯磚的託板暴露於鋼液中很快被溶蝕掉,由於失去支撐造成內襯磚下沉使浸潰管壽命大幅降低。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增強了內襯的整體性,能有效避免凹坑的出現,使用壽命長的RH真空精煉爐浸潰管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按照本實用新型的RH真空精煉爐浸潰管裝置,包括鋼結構體、設在鋼結構體外壁的耐火澆注料、置於鋼結構體內壁的內襯鎂鉻磚以及焊接於鋼結構體周圍均勻分布的錨固件,在內襯鎂鉻磚與鋼結構體的間隙填充有自流料,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內襯鎂鉻磚採用交錯設置,在內襯鎂鉻磚與鋼結構體之間設有雙層託板,並在內襯鎂鉻磚的內壁上設置楔形槽,所述的託板一端焊接在鋼結構體上,另一端插接於內襯鎂鉻磚的楔形槽內。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與由於浸潰管採用了上述結構,改變了原有的結構設計,內襯鎂鉻磚採用交叉設置,有效地提高了內襯的整體性。同時將用於支撐內襯磚的託板採用雙層設計,並將其埋藏於鎂鉻磚內部,即使在浸潰管澆注料出現裂縫、熔損脫落時也可保護託住磚的託板不被熔損,可以有效的防止內襯磚的脫落,使RH浸潰管的使用壽命明顯提聞。
以下結合附圖
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的說明。[0010]圖I是本實用新型浸潰管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內襯鎂鉻磚交叉設置的展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RH真空精煉爐浸潰管裝置,包括鋼結構體3、設在鋼結構體3外壁的耐火澆注料4、置於鋼結構體3內壁的內襯鎂鉻磚I以及焊接於鋼結構體3周圍均勻分布的錨固件5,在內襯鎂鉻磚I與鋼結構體3的間隙填充有自流料2,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內襯鎂鉻磚I採用交錯設置,這種交叉設置後內襯鎂鉻磚I形成了一環磚結構,與傳統的浸潰管內襯磚由兩環或三環磚砌築,具有明顯的環縫相比,避免了通縫的出現,增強了內襯的整體性,能有效避免凹坑現象的出現。本實用新型在內襯鎂鉻磚I與鋼結構體3之間設有雙層託板6,並在內襯鎂鉻磚I·的內壁上設置楔形槽,所述的託板6 —端焊接在鋼結構體3上,另一端插接於內襯鎂鉻磚I的楔形槽內。由於內襯在鎂鉻磚的內設置了楔形槽,通過託板與鋼結構體連接於一體,並將託板插入鎂鉻磚中,從而避免由於鋼液通過澆注料裂縫或掉料侵入結構件處,使託板暴露於鋼液中造成託板熔損,造成鎂鉻磚下沉事故的發生。本實用新型採用了雙層託板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延長了浸潰管的使用壽命。
權利要求1.一種RH真空精煉爐浸潰管裝置,包括鋼結構體、設在鋼結構體外壁的耐火澆注料、置於鋼結構體內壁的內襯鎂鉻磚以及焊接於鋼結構體周圍均勻分布的錨固件,在內壁鎂鉻磚與鋼結構體的間隙填充有自流料,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內襯鎂鉻磚採用交錯設置,在內襯鎂鉻磚與鋼結構體之間設有雙層託板,並在內襯鎂鉻磚的內壁上設置楔形槽,所述的託板一端焊接在鋼結構體上,另一端插接於內襯鎂鉻磚的楔形槽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冶金煉鋼行業中的一種真空精煉爐(RH爐),尤其涉及一種RH真空精煉爐浸漬管裝置。包括鋼結構體、設在鋼結構體外壁的耐火澆注料、置於鋼結構體內壁的內襯鎂鉻磚以及焊接於鋼結構體周圍均勻分布的錨固件,在內襯鎂鉻磚與鋼結構體的間隙填充有自流料,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內襯鎂鉻磚採用交錯設置,在內襯鎂鉻磚與鋼結構體之間設有雙層託板,並在內襯鎂鉻磚的內壁上設置楔形槽,所述的託板一端焊接在鋼結構體上,另一端插接於內襯鎂鉻磚的楔形槽內。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由於採用了上述結構,增強了內襯的整體性,能有效避免凹坑的出現,使用壽命長的RH真空精煉爐浸漬管裝置。
文檔編號C21C7/10GK202688369SQ20122038819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7日
發明者閆麗娟 申請人:鞍山市量子爐材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