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吸溼透氣面料的製作方法
2023-11-05 04:58:27 2
本實用新型屬於紡織面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吸溼透氣面料。
背景技術:
紡織纖維包括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滌綸纖維是常用的化學合成纖維之一。由於滌綸具有強度高、彈性好、保型性好、尺寸穩定性高等優異性能,由其製備的衣服經久耐穿,易洗快幹,有良好的「洗可穿」性能,因此被廣泛應用於服飾裝飾、產業等。然而,單純用滌綸纖維製成的面料吸溼性能較差,穿著有悶熱感;而且,面料時間久了老化變硬,經常與皮膚摩擦造成過敏,舒適度有待提高。
針對上述問題,本申請人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產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既具有滌綸耐磨的優點,又兼有優異的吸溼透氣性能的面料,使得穿著更舒適。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提供一種吸溼透氣面料,包括內外設置的棉布層和滌綸層,所述滌綸層布設若干條等間隔設置的凹槽,各凹槽的槽口朝向棉布層,所述凹槽填滿竹炭纖維,該竹炭纖維直接與棉布層接觸;所述滌綸層還設有貫穿連通各凹槽的孔隙,孔隙的兩端延伸至滌綸層的邊沿處。
進一步地,所述凹槽為長條狀,凹槽的截面呈半圓形。
進一步地,所述孔隙直徑小於0.5mm。
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後,本新型為一種吸溼透氣面料,在現有滌綸面料與身體接觸的一面增設一層棉布層,棉布柔和貼身,相比滌綸觸感更舒適,有更好的吸溼性、透氣性;在滌綸層設置填充竹炭纖維的凹槽,竹炭纖維具有吸溼透氣、抑菌抗菌等特點,它可以瞬間吸收並且蒸發棉布層吸收的水分,使得棉布層可以快速乾燥,避免穿著者因潮溼的棉布而感到不適;穿過各凹槽的孔隙通向滌綸層之外,進一步增強放溼透氣的效果。本新型通過結合運用棉布柔軟吸溼性和竹炭纖維放溼性,有效解決滌綸面料吸溼性能差和粗糙不適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1、滌綸層;
2、竹炭纖維;
3、棉布層;
4、凹槽;
5、孔隙。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附圖標記說明:
構造特徵、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並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參照圖1所示,本新型提供一種吸溼透氣面料,包括內外設置的棉布層3和滌綸層1,滌綸層1具有耐磨性能,設置在外層有利延長面料壽命,棉布層3柔軟貼身,設在內層可讓穿著者更舒適;同時棉布有優異的吸溼性能,能夠快速吸走水分。
所述滌綸層1布設若干條等間隔設置的凹槽4,可以選擇沿著橫向或者縱向設置,各凹槽4的槽口朝向棉布層3,所述凹槽4填滿竹炭纖維2,該竹炭纖維2直接與棉布層3接觸,竹炭纖維2是取毛竹為原料,採用獨特的纖維結構設計,具有吸溼放溼、抑菌抗菌、冬暖夏涼、綠色環保等特點。棉布層3吸收的水分如果不及時蒸發也會讓穿著者倍感不適,竹炭纖維2可以瞬間吸收並且蒸發棉布層3吸收的水分,使得棉布層3快速乾燥,讓穿著者保持乾爽的舒適,實用性強。
所述滌綸層1還設有貫穿連通各凹槽4的孔隙5,孔隙5的兩端延伸至滌綸層1的邊沿處,竹炭纖維2吸收的水分通過孔隙5蒸發,速度更快,而且也會有空氣穿過,有效進一步增強面料放溼透氣的效果。
優選地,所述凹槽4為長條狀,凹槽4的截面呈半圓形,半圓形的結構不像多邊形那樣有稜角,它的邊有一定的弧度,不會損傷到滌綸層1,具有安全的優勢。
其中,孔隙5不宜太長,否則會導致竹炭纖維2跑出滌綸層1,優選地,所述孔隙5直徑小於0.5mm為最佳。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