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3D列印定製型抗痙攣踝足矯形康復輔具的製作方法
2023-12-08 00:59:36 1

本發明涉及一種矯形康復輔具,屬於工程技術,和醫學康復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由於生活和工作的雙重壓力,生活方式發生變化,腦卒中發病率明顯增加,而且越來越年輕化,加重人對腦卒中的重視。根據調查顯示,腦卒中已成為我過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國成年人致殘的首要原因。腦卒正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殘率高的特點。腦卒中後的康復顯得至關重要。
康復輔具是康復醫學治療手段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在對腦卒中患者等殘疾人康復過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國家支撐計劃也開始立項支持在這一領域的創新研究。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國家已將其列入醫療器械的範疇,但大多數人對其了解有限。康復輔具是利用輔助技術將輔助器具產品因人而異地配置於殘障人,起到補償或替代身體障礙的功能;以工程的手段輔以矯治、固定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實現生活自理,參與社會活動。康復輔具是幫助身體功能障礙者,特別是身體功能性衰退者回歸社會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手段,對於某些身體功能障礙,配置輔具甚至是唯一的康復手段。
如今,市場上現有的康復輔具主要有:分指板、矯形鞋,以及矯形輔具。但是,這些傳統的輔具不能完全配合人體的肢體曲線,體積較為龐大,質量較重,通風性能不佳,有瘙癢感或者異味,造成人體不適,不利於治療中後期上肢的康復活動,會導致肌肉功能退化和皮膚老化等問題。不能起到很好的康復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質量輕,通風性好,結構優化的基於3D列印定製型抗痙攣踝足矯形康復輔具,該輔具能夠針對不同患者,不同部位的康復部位進行設計,並能使患者在康復中後期進行簡單的康復活動,同時配合康復電極實現維持患者肌肉體積,減輕肌肉強勁和預防關節變形,抑制不正常肌群活動,促進神經可塑性和逆轉康復過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構思是:
將3D列印技術應用於醫學領域,結合CAD和CAM等工程軟體在患者3D掃描數據的基礎上,根據病人的狀況和需要列印出完全貼合人體骨骼和肢體曲線的康復輔具。此外,運用3D列印技術和3D列印材料能夠實現護具的輕量化和最大強度,既能實現康復活動,又能減小二次創傷的可能。本發明中,基於3D列印定製型抗痙攣踝足矯形康復輔具是根據人體生物力學和仿生學設計護具外形,改善患處的應力分布狀況,達到固定骨折、恢復肢體內部動力平衡的目的。
基於3D列印定製型抗痙攣踝足矯形康復輔具,根據患者的骨骼和肢體曲線,踝足關節列印為上下兩個部分。兩個部分之間的連接主要通過卡扣進行定位固定,在保證精確定位和有效固定的基礎上,達到降低產品製造成本,操作方便的目的。
基於3D列印定製型抗痙攣踝足矯形康復輔具,以仿生學和生物力學基礎,在護具表面開有許多透氣的孔。孔的設計採用螺旋網狀結構,通過網格之間的相互支撐,形成多向受力空間結構,具有整體性強、穩定性好、空間剛度大,利於抗震等優點。此外,透氣孔的大小和形狀根據創傷的位置和情況個性化定製。這些透氣孔不僅能夠讓患者更加舒適的康復,而且能夠減少使用材料,節約生產成本,減輕護具重量,加快康復速度等特點。
基於3D列印定製型抗痙攣踝足矯形康復輔具,配有康復電極,通過康復電極刺激可以誘導神經的可塑性,而且可以抑制不正常運動並能激發癱瘓肌肉主動運動,是骨折患者康復訓練的一個有效且安全的途徑。
本發明的優點
3D列印技術適用於個性化需求。用於治療個體的產品,基本上都是定製化的,這是與以往的標準化的輔具相比最大的優勢。因人制宜、就地製作、不限數量、節約成本,正好能滿足個體化、精準化醫療康復的需求。
本發明安裝方便,使用簡單,固定牢靠,並具有拆卸簡單,可重複使用等優點。
本發明採用螺旋網孔結構,不僅是患者康復過程更加透氣舒適,而且減少使用材料,降低成本。
本發明配有康復電極,可防止肌肉萎縮,預防關節變形。
基於3D列印和美學設計,本發明根據用戶要求設計外觀,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附圖說明
圖1是基於3D列印定製型抗痙攣踝足矯形康復輔具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實現固定連接的卡扣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將參照附圖更充分地描述本發明,附圖中表示了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
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是:參見圖1,基於3D列印定製型抗痙攣踝足矯形康復輔具分為上(1)和下(4)兩部分,以雙卡扣(3)實現固定連接,並在表面分布透氣孔(5)。參見圖1、圖2,在3D列印定製型抗痙攣踝足矯形康復輔具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鄰卡扣(3)之間的間隔控制在10毫米至20毫米。參見圖1,透氣孔(5)以螺旋網狀結構分布在基於3D列印定製型抗痙攣踝足矯形康復輔具表面。網孔主要以菱形四邊形為主,局部邊緣區域使用不規則三角形,並對所有網孔進行倒角處理。網孔邊長控制在10毫米至35毫米之間。參見圖2,康復電極(6)位於3D列印定製型抗痙攣踝足矯形康復輔具的內表面,可實現康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