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胃舒軟膠囊及其製備方法
2023-11-03 08:03:52 2
專利名稱:養胃舒軟膠囊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中成藥及其製備方法,尤其是指一種以中草藥黨參、陳皮、黃精(蒸)、山藥、乾薑、菟絲子、白朮(炒)、玄參、烏梅、山楂、北沙參為原料的中藥養胃舒軟膠囊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胃病是追求快節奏的現代社會的常見病,通常泛指現代醫學的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疣狀胃炎,萎縮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等疾病。中醫以″胃痛″,″胃痞″,″嘈雜″,″吐酸″,″嘔吐″等病名概括。臨床以胃脘脹滿,疼痛,噯氣倒飽,嘈雜納少,燒心,反酸,大便或幹或稀等為主要表現。胃病用藥之一養胃舒方劑含有黨參、陳皮、黃精(蒸)、山藥、乾薑、菟絲子、白朮(炒)、玄參、烏梅、山楂、北沙參,適於治療陰虧血少導致胃陰不足,出現胃脘隱痛,嘈雜似飢,口乾不欲飲,大便乾結難解之胃部病症,經藥效學實驗及臨床驗證結果證實具有益氣健脾,扶正固本,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並且具有抑菌、消炎、鎮痛、促進胃酸分泌的功能。對急、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療效顯著,總有效率達96.18%,安全無毒副作用。但成藥劑型較單一,僅有顆粒劑和膠囊劑二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中草藥為黨參、陳皮、黃精(蒸)、山藥、乾薑、菟絲子、白朮(炒)、玄參、烏梅、山楂、北沙參原料的中藥養胃舒軟膠囊。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中草藥黨參、陳皮、黃精(蒸)、山藥、乾薑、菟絲子、白朮(炒)、玄參、烏梅、山楂、北沙參為原料的中藥養胃舒軟膠囊的製備方法。
本發明通過以下方案予以實施。
本發明的一種中藥軟膠囊,包括囊液、囊殼,囊液由有效藥用成份(以重量計)取黨參187份、陳皮157份、黃精(蒸)187份、山藥187份、乾薑76份、菟絲子187份、白朮(炒)187份、玄參187份、烏梅233份、山楂233份、北沙參187份水提濃縮所製成的主藥細粉有效用量與輔料所組成,輔料包括稀釋劑、助懸劑、抗氧劑,囊殼由明膠10份,甘油3.0-3.3份,水9.0份和防腐劑組成,有效藥用成份的有效劑量是每丸軟膠囊含提取物幹浸膏60-120mg。
所述的稀釋劑為植物油中的一種或幾種,助懸劑為油蠟混合物、蜂蠟,抗氧劑為二丁基羥基甲苯,防腐劑為對羥基苯甲酸苄酯類、丙二醇。
該配方各組份的重量配比也可以為組分量(克/粒)主藥細粉0.06-0.12明膠0.04-0.25甘油0.012-0.0825蜂蠟0.02-0.04色素0.00002-0.00004抗氧劑 0.0005-0.001防腐劑 0.00003-0.00007本發明的中藥軟膠囊的製備方法,它主要包括下列工藝步驟(1)取黨參187份、陳皮157份、黃精(蒸)187份、山藥187份、乾薑76份、菟絲子187份、白朮(炒)187份、玄參187份、烏梅233份、山楂233份、北沙參187份水提濃縮製成主藥細粉備用;(2)明膠、水水浴加熱溶解,加入甘油、防腐劑,攪拌均勻,抽真空脫氣後保溫靜置待用;(3)將助懸劑加入植物油中,稱取提取物主藥細粉與已加入助懸劑的植物油混合,混勻後再加入抗氧劑,攪拌均勻,室溫靜置;(4)配好的藥液移入軋囊機或滴制機中,製成軟膠囊。
在步驟(2)中的水浴加熱溫度可以為85℃-95℃,最佳為90℃。
在步驟(2)中的保溫溫度可以為60℃-80℃,最佳為70℃。
本發明的中藥軟膠囊本發明軟膠囊給藥方便,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助懸劑蜂蠟懸浮、穩定性好、副作用小。其製備方法工藝簡單,易於控制,產品質量穩定,無有害殘留。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下述各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發明,但對本發明並沒有限制。
實施例一取黨參187份、陳皮157份、黃精(蒸)187份、山藥187份、乾薑76份、菟絲子187份、白朮(炒)187份、玄參187份、烏梅233份、山楂233份、北沙參187份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時,第二次煎煮1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靜置,取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8~1.30(70℃)加入適量輔料混勻,製成主藥細粉備用。取上述提取物細粉300g、大豆油1200g、油蠟混合物100g、明膠1000g、甘油350g、二丁基羥基甲苯50g、對羥基苯甲酸苄酯0.3g、水920g。取明膠邊攪拌邊加入水,85℃水浴加熱,待明膠完全溶解後加入甘油,並加入對羥基苯甲酸苄酯,攪拌2小時,抽真空脫氣後保持溫度70℃靜置待用。將油蠟混合物加入大豆油中,取粉碎後的提取物幹浸膏,與大豆油混合,攪拌均勻,加入二丁基羥基甲苯,混合均勻後抽真空脫氣,室溫下靜置備用。將配好的藥液移入滴制機藥液鬥中,滴製成軟膠囊,即得。
實施例二取黨參187份、陳皮157份、黃精(蒸)187份、山藥187份、乾薑76份、菟絲子187份、白朮(炒)187份、玄參187份、烏梅233份、山楂233份、北沙參187份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時,第二、三次各煎煮1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靜置,取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8~1.30(70℃)加入適量輔料混勻,製成主藥細粉備用。取上述提取物細粉300g、大豆油1600g、蜂蠟130g、聚乙二醇1900g、甘油650g、二丁基羥基甲苯7.5g、對羥基苯甲酸苄酯0.5g、水1750g。取明膠邊攪拌邊加入水,87℃水浴加熱,待聚乙二醇完全溶解後加入甘油,並加入對羥基苯甲酸苄酯,攪拌2小時,抽真空脫氣後保持溫度60℃靜置待用。將蜂蠟加入大豆油中,取粉碎後的提取物幹浸膏,與大豆油混合,攪拌均勻,加入二丁基羥基甲苯,混合均勻後抽真空脫氣,室溫下靜置備用。將配好的藥液移入滴制機藥液鬥中,滴製成軟膠囊,即得。
實施例三取黨參187份、陳皮157份、黃精(蒸)187份、山藥187份、乾薑76份、菟絲子187份、白朮(炒)187份、玄參187份、烏梅233份、山楂233份、北沙參187份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小時,第二次煎煮2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靜置,取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8~1.30(70℃)加入適量輔料混勻,製成主藥細粉備用。取上述提取物細粉400g、花生油1250g、蜂蠟140g、明膠1350g、甘油470g、二丁基羥基甲苯6.5g、丙二醇0.35g、水1200g。取明膠邊攪拌邊加入水,89℃水浴加熱,待明膠完全溶解後加入甘油,並加入丙二醇和色素,攪拌1.5小時,抽真空脫氣後保持溫度65℃靜置待用。將蜂蠟加入花生油中,取粉碎後的提取物幹浸膏,與花生油混合,攪拌均勻,加入二丁基羥基甲苯,混合均勻後抽真空脫氣,室溫下靜置備用。將配好的藥液移入軋囊機藥液鬥中,用模具壓製成軟膠囊,即得。
實施例四取黨參187份、陳皮157份、黃精(蒸)187份、山藥187份、乾薑76份、菟絲子187份、白朮(炒)187份、玄參187份、烏梅233份、山楂233份、北沙參187份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時,第二次煎煮1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靜置,取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8~1.30(70℃)加入適量輔料混勻,製成主藥細粉備用。取上述提取物細粉250g、大豆油1400g、蜂蠟150g、明膠1450g、甘油470g、二丁基羥基甲苯7g、對羥基苯甲酸苄酯0.35g、水1300g。取明膠邊攪拌邊加入水,90℃水浴加熱,待明膠完全溶解後加入甘油,並加入對羥基苯甲酸苄酯,攪拌2.5小時,超聲脫氣後保持溫度75℃靜置待用。將蜂蠟加入大豆油中,取粉碎後的提取物幹浸膏,與大豆油混合,攪拌均勻,加入二丁基羥基甲苯,混合均勻後超聲脫氣,室溫下靜置備用。將配好的藥液移入滴制機藥液鬥中,滴製成軟膠囊,即得。
實施例五取黨參187份、陳皮157份、黃精(蒸)187份、山藥187份、乾薑76份、菟絲子187份、白朮(炒)187份、玄參187份、烏梅233份、山楂233份、北沙參187份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煎煮1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靜置,取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8~1.30(70℃)加入適量輔料混勻,製成主藥細粉備用。取上述提取物細粉450g、大豆油1800g、油蠟混合物140g、聚乙二醇1700g、甘油560g、二丁基羥基甲苯6g、對羥基苯甲酸苄酯0.4g、水1600g。取明膠邊攪拌邊加入水,93℃水浴加熱,待聚乙二醇完全溶解後加入甘油,並加入對羥基苯甲酸苄酯,攪拌2小時,抽真空脫氣後保持溫度75℃靜置待用。將油蠟混合物加入大豆油中,取粉碎後的提取物幹浸膏,與大豆油混合,攪拌均勻,加入二丁基羥基甲苯,混合均勻後抽真空脫氣,室溫下靜置備用。將配好的藥液移入軋囊機藥液鬥中,用模具壓製成軟膠囊,即得。
實施例六取黨參187份、陳皮157份、黃精(蒸)187份、山藥187份、乾薑76份、菟絲子187份、白朮(炒)187份、玄參187份、烏梅233份、山楂233份、北沙參187份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時,第二次煎煮1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靜置,取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8~1.30(70℃)加入適量輔料混勻,製成主藥細粉備用。取上述提取物細粉600g、大豆油2000g、蜂蠟270g、明膠3000g、甘油1100g、二丁基羥基甲苯10g、對羥基苯甲酸苄酯0.5g、水2700g。取明膠邊攪拌邊加入水,95℃水浴加熱,待明膠完全溶解後加入甘油,並加入對羥基苯甲酸苄酯和色素,攪拌1.5小時,抽真空脫氣後保持溫度70℃靜置待用。將蜂蠟加入大豆油中,取粉碎後的提取物幹浸膏,與大豆油混合,攪拌均勻,加入二丁基羥基甲苯,混合均勻後抽真空脫氣,室溫下靜置備用。將配好的藥液移入滴制機藥液鬥中,滴製成軟膠囊,即得。
實施例七取黨參187份、陳皮157份、黃精(蒸)187份、山藥187份、乾薑76份、菟絲子187份、白朮(炒)187份、玄參187份、烏梅233份、山楂233份、北沙參187份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時,第二、三次各煎煮1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靜置,取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8~1.30(70℃)加入適量輔料混勻,製成主藥細粉備用。取上述提取物細粉400g、大豆油1500g、油蠟混合物130g、明膠1400g、甘油470g、二丁基羥基甲苯6g、丙二醇0.3g、水1250g。取明膠邊攪拌邊加入水,85℃水浴加熱,待明膠完全溶解後加入甘油,並加入丙二醇,攪拌1.5小時,抽真空脫氣後保持溫度70℃靜置待用。將油蠟混合物加入大豆油中,取粉碎後的提取物幹浸膏,與大豆油混合,攪拌均勻,加入二丁基羥基甲苯,混合均勻後抽真空脫氣,室溫下靜置備用。將配好的藥液移入滴制機藥液鬥中,滴製成軟膠囊,即得。
實施例八取黨參187份、陳皮157份、黃精(蒸)187份、山藥187份、乾薑76份、菟絲子187份、白朮(炒)187份、玄參187份、烏梅233份、山楂233份、北沙參187份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時,第二次煎煮1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靜置,取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8~1.30(70℃)加入適量輔料混勻,製成主藥細粉備用。。取上述提取物細粉200g、大豆油950g、蜂蠟110g、明膠1200g、甘油360g、二丁基羥基甲苯5.5g、對羥基苯甲酸苄酯0.35g、水1000g。取明膠邊攪拌邊加入水,90℃水浴加熱,待明膠完全溶解後加入甘油,並加入對羥基苯甲酸苄酯,攪拌2小時,抽真空脫氣後保持溫度75℃靜置待用。將蜂蠟加入大豆油中,加入粉碎後的提取物幹浸膏,與大豆油混合,攪拌均勻,加入二丁基羥基甲苯,混合均勻後抽真空脫氣,室溫下靜置備用。調節SCM-100型軟膠囊機膠盒的溫度為50℃,噴體的溫度為41-43℃,膠皮的厚度在0.7-0.8mm。將藥液倒入軋囊機藥液鬥中,用模具壓製成軟膠囊,即得。
權利要求
1.一種養胃舒軟膠囊,包括囊液、囊殼,其特徵在於囊液由有效藥用成份(以重量計)取黨參187份、陳皮157份、黃精(蒸)187份、山藥187份、乾薑76份、菟絲子187份、白朮(炒)187份、玄參187份、烏梅233份、山楂233份、北沙參187份水提濃縮所製成的主藥細粉有效用量與輔料所組成,輔料包括稀釋劑、助懸劑、抗氧劑,囊殼由明膠10份,甘油3.0-3.3份,水9.0份和防腐劑組成,有效藥用成份的有效劑量是每丸軟膠囊含提取物幹浸膏60-120mg。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養胃舒軟膠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稀釋劑為植物油中的一種或幾種,助懸劑為油蠟混合物、蜂蠟,抗氧劑為二丁基羥基甲苯,防腐劑為對羥基苯甲酸苄酯類、丙二醇。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養胃舒軟膠囊,其特徵在於各組份的重量配比為組分量(克/粒)主藥細粉0.06-0.12明膠0.04-0.25甘油0.012-0.0825蜂蠟0.02-0.04色素0.00002-0.00004抗氧劑 0.0005-0.001防腐劑 0.00003-0.00007
4.一種養胃舒軟膠囊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它包括下列工藝步驟(1)取黨參187份、陳皮157份、黃精(蒸)187份、山藥187份、乾薑76份、菟絲子187份、白朮(炒)187份、玄參187份、烏梅233份、山楂233份、北沙參187份水提濃縮製成主藥細粉備用;(2)明膠、水水浴加熱溶解,加入甘油、防腐劑,攪拌均勻,抽真空脫氣後保溫靜置待用;(3)將助懸劑加入植物油中,稱取提取物主藥細粉與已加入助懸劑的植物油混合,混勻後再加入抗氧劑,攪拌均勻,室溫靜置;(4)配好的藥液移入軋囊機或滴制機中,製成軟膠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養胃舒軟膠囊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2)中的水浴加熱溫度為85℃-95℃;保溫溫度為60℃-80℃。
6.如權利要求5所的養胃舒軟膠囊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2)中的水浴加熱溫度為90℃;保溫溫度為70℃。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養胃舒軟膠囊及其製備方法,它每丸軟膠囊含以中草藥黨參、陳皮、黃精(蒸)、山藥、乾薑、菟絲子、白朮(炒)、玄參、烏梅、山楂、北沙參為原料製得的主藥細粉60-120mg與包括稀釋劑、助懸劑、抗氧劑的輔料所組成,囊殼由明膠10份,甘油3.0-3.3份,水9.0份和防腐劑組成。製法是明膠、水水浴加熱溶解,加入甘油、防腐劑,攪拌均勻,抽真空脫氣後保溫靜置待用;將助懸劑加入植物油中,稱取提取物主藥細粉與已加入助懸劑的植物油混合,混勻後再加入抗氧劑,攪拌均勻,室溫靜置;配好的藥液移入軋囊機或滴制機中,製成軟膠囊。本發明軟膠囊給藥方便,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助懸劑懸浮、穩定性好、副作用小。其製備方法工藝簡單,易於控制,產品質量穩定,無有害殘留。
文檔編號A61P1/00GK1569132SQ20041001813
公開日2005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2004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04年4月29日
發明者王天亮, 樊雪君, 孟召光 申請人:浙江天一堂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