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旅遊攻略自由行(穿華服水濱遊揭陽重現)
2023-11-02 18:57:18 1
漢民族有許多傳統節日,正月初一是春節,五月初五是端午,七月初七是七夕,九月初九是重陽,你知道三月初三是什麼節日嗎?
4月7日是農曆三月初三。民諺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這一天是傳說中黃帝的誕辰日,也是古代的上巳節,同時還是第二個中國華服日。清明假期最後一天,揭陽上百名漢服愛好者身穿傳統漢族服飾,聚集在揭陽榕江新城塘埔社區的溼地公園與儒家小公園,載歌載舞,踏青遊春,重現了歷史上消失已久的上巳節盛況。
軟翠冠兒簇海棠,砑羅衫子繡丁香。當天,漢服愛好者們按照傳統方式梳妝打扮,身穿各式漢服,或端莊華麗,或清新素雅,成為一道靚麗的移動風景線。活動還設置了國風集市,攤主們身穿漢服,捏泥人、衝花茶、繪國畫,展示傳統手工藝品。此外,現場還舉行了擊鼓傳花、投壺等遊藝活動。
吳旭娜是揭陽市中醫院的年輕醫生,兩年前首次接觸到漢服。當晚還要值班的她,下午特地帶著一位同事趕來參加上巳節活動。「我穿的是宋代款式的齊腰襦裙,額頭的花鈿是自己畫的。」 吳旭娜說道,「有時外出遊玩會特意穿上漢服,不過走在外邊感覺還是有些害羞。」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自古以來,傳統服飾就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在現場的漢服體驗區,活動志願者林珏秀身穿唐代款式高腰襦裙,為一個小男孩穿上一件紅色圓領袍,男孩母親看到換裝後的兒子,連聲讚嘆「真帥!」 林珏秀笑著說,她平時裡也會跟姐妹們穿上漢服外出逛街、喝奶茶,路人見到了都說好看。「作為女生,一開始接觸漢服是因為覺得漢服很美。隨著對漢服了解的深入,我也逐漸學習到了許多傳統文化。」
從趙飛燕的掌上舞,到楊貴妃的霓裳羽衣曲;從唐太宗的秦王破陣樂,到潮汕的英歌舞,都證明了漢族在歷史上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活動中,漢服愛好者們進行了傳統歌舞、南枝拳、漢服走秀等表演,吸引了數百名當地群眾前來欣賞。
1987出生的鄧妍娜擅長古典舞,活動中她與另外四名舞者身穿漢服,揮舞長袖,踏歌起舞,讓現場群眾領略到禮樂之邦的風採。「大家平時上班很忙,都是因為共同愛好聚到一起,在夜晚擠出時間,編排傳統舞蹈。希望通過我們的表演,讓更多的人喜歡上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 在鄧妍娜影響下,她11歲的女兒也盛裝為群眾表演了舞蹈。
「中國華服日是去年開始由共青團中央倡導形成的節日,今年的主題是『向時代致敬』。穿漢服不是復古,而是要把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揭陽資深漢服愛好者黃峻青是位70後,他今天穿了一件「道袍」。「『道袍』不是指道士穿的長袍,而是明代流行的便裝,可以說是當時的爆款。」 黃峻青介紹說,揭陽漢服文化活動開始於十幾年前,最初由外出讀書的大學生從北上廣等大城市引進。「揭陽本身是一個歷史文化古城,保留了許多的古建築和傳統民俗民居,這些都是很適合漢服穿著的場景,近年來揭陽漢服文化的傳播發展原來越快。」
近年來,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揭陽開展了「五河毓秀」「五水清漂」等行動,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同時,揭陽提出「做賢德揭陽人」,著力塑造「賢德揭陽、揭陽進賢」的城市形象。黃峻青表示,歷史上每逢上巳節,人們會到水邊沐浴以祈求驅邪祛病,魏晉時期還發展出曲水流觴等習俗,《蘭亭序》也是由此而生。選擇在塘埔溼地公園與儒家小公園舉辦漢服文化活動,也是因為這裡不僅傳統文化氣息濃厚,而且位於榕江之濱,流水環繞。黃峻青感慨道:「《論語》中,曾皙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描繪了儒家理想生活,表達了太平盛世的嚮往。從今天揭陽上巳節的盛況,可以看到人民無憂無慮,人與自然交融一體,也證明了偉大的中國夢正在實現之中。」
【記者】唐楚生 林捷勇
【作者】 唐楚生;林捷勇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