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夾持件、接觸軌組件及具有該組件的光伏組件接線盒的製作方法
2023-11-03 03:53:17 3
專利名稱:彈性夾持件、接觸軌組件及具有該組件的光伏組件接線盒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光伏組件接線盒,尤其是涉及使用在該接線盒中與接觸軌的接觸末端一起配合使用而將該接觸末端與匯流條電連接的彈性夾持件,一種具有該彈性夾持件的接觸軌組件以及一種具有該組件的光伏組件接線盒。
背景技術:
在光伏組件接線盒中,需要將來自太陽能電池面板的匯流條與接線盒中的接觸軌的接觸末端電連接。通常,該電連接由專門的彈性夾持件完成。例如,如圖I中所示,可以使用Ω形夾持件80,在接觸軌90的接觸末端91已經插入到Ω形夾持件的兩個夾持部81 之間的情況下,或者在Ω形夾持件的兩個夾持部已經夾持接觸末端的情況下,將匯流條的末端從下往上插入到Ω形夾持件的兩個夾持部之間從而與接觸末端電接觸。但是,上述的彈性夾持件仍然存在夾持力不夠從而難以確保匯流條與接觸軌之間的穩定電連接的問題。另外,彈性夾持件往往還需要使用額外的工具來將彈性夾持件張開,這導致電連接匯流條和接觸軌的操作不便。因此,現有技術中存在改進彈性夾持件的需要。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彈性夾持件,其可以提高夾持力以保證穩定的電連接,而且便於匯流條和接觸軌的電連接操作。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方面的實施例,提出了一種彈性夾持件,用於電連接光伏組件的接觸軌和匯流條,所述彈性夾持件包括一個基部,具有相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相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從所述基部的兩側大致垂直於所述第一表面而遠離所述第一表面延伸的兩個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適於將所述彈性夾持件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接觸軌上;一個延伸部,順次具有一個第一彎折延伸部,從所述基部的第一端彎折延伸;一個平行延伸部,與所述第一彎折延伸部相接、大致平行於所述第一表面並且與所述第一表面相對;一個第二彎折延伸部,與所述平行延伸部相接並且彎折穿過兩個固定部之間而朝向所述基部延伸;以及一個致動延伸部,與所述第二彎折延伸部相接並且延伸過所述基部,所述致動延伸部上設置有第一限位元件和第二限位元件,一個定位凸起,一體地設置在所述基部的第二端並且適於與第一限位元件和第二限位元件接合,其中,當所述定位凸起與所述第一限位元件接合時,所述彈性夾持件處於鬆開狀態,當所述定位凸起與所述第二限位元件接合時,所述彈性夾持件處於鎖緊狀態。有利地,當所述定位凸起與所述第一限位元件接合時,所述致動延伸部延伸過所述基部的部分與所述第二表面之間形成的角度為銳角。有利地,在所述致動延伸部的末端從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上被按下時,所述定位凸起適於從第一限位元件移動到第二限位元件。在上述彈性夾持件中,有利地,所述第一限位元件和所述第二限位元件分別為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且在所述致動延伸部的末端從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上被按下時,所述定位凸起適於從第一定位孔移動到第二定位孔以卡合在第二定位孔中。在上述彈性夾持件中,有利地,每一個固定部的遠離所述第一表面的末端邊緣彎折形成導槽,所述導槽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於所述第一表面。可選地,每一個固定部的遠離所述第一表面的末端邊緣凸出形成多個卡鉤。進一步地,每一個卡鉤包括大致垂直於所述第一表面遠離第一表面延伸的第一段,以及與所述、第一段相接在從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段,每一個第二段與所述對應固定部的末端邊緣間隔開一個距離。有利地,每一個固定部的下端設置有一個定位片。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的實施例,提出了一種光伏組件的接觸軌組件,包括一個接觸軌,所述接觸軌的接觸末端和匯流條形成電接觸,所述接觸末端大致垂直於其接觸軌的本體延伸,一個上述的彈性夾持件,其中所述彈性夾持件利用所述固定部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接觸末端上,所述接觸末端的與所述彈性夾持件的第一表面相對的接觸表面與所述第一表面大致平行;在所述定位凸起與所述第一限位元件接合時,所述延伸部的平行延伸部與所述接觸表面間隔開一個距離,而在所述定位凸起與所述第二限位元件接合時,所述延伸部的平行延伸部彈性抵靠所述接觸表面或者將匯流條的端部彈性夾持在所述接觸表面與所述平行延伸部之間。在上述接觸軌組件中,有利地,每一個固定部的遠離所述第一表面的末端邊緣彎折形成導槽,所述導槽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於所述第一表面,且所述導槽適於滑動配合在所述接觸末端上。在上述接觸軌組件中,有利地,每一個固定部的遠離所述第一表面的末端邊緣凸出形成多個卡鉤;所述接觸軌的接觸末端上設置有多個卡口,所述多個卡鉤適於分別卡合到所述多個卡口中。進一步地,每一個卡鉤包括大致垂直於所述第一表面遠離第一表面延伸的第一段,以及與所述第一段相接在從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段,每一個第二段與所述對應固定部的末端邊緣間隔開大致等於所述接觸末端的厚度的一個距離。有利地,每一個固定部的下端設置有一個定位片;所述接觸軌的端部的垂直於所述接觸末端的部分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個凹槽,所述定位片適於卡合在對應的凹槽中。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個方面的實施例,提出了一種光伏組件接線盒,包括一個盒體;至少一個匯流條;至少一個上述的接觸軌組件,在所述盒體內,所述匯流條適於利用所述彈性夾持件與對應接觸軌的接觸末端形成電接觸。利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可以方便、快速地將匯流條電連接到接觸軌,且便於根據需要更換彈性夾持件,而且提高了夾持力以確保匯流條與接觸軌之間的穩定電連接。通過下文中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優點將顯而易見,並可幫助對本實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本實用新型將參照附圖來進一步詳細說明,其中圖I為現有技術中的一個彈性夾持件配合在接觸軌上的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彈性夾持件的立體示意圖;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接觸軌組件的側視圖;圖4為圖3中的接觸軌的立體示意圖;圖5為圖3中的彈性夾持件處於打開狀態的立體示意圖;圖6為圖3中的彈性夾持件處於夾緊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雖然將參照含有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的附圖充分描述本實用新型,但在此描述之前應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修改本文中所描述的實用新型,同時獲得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因此,須了解以上的描述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為一廣泛的揭示,且其內容不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所描述的示例性實施例。下面參照圖2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彈性夾持件100。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彈性夾持件的立體示意圖。所述彈性夾持件用於電連接光伏組件的接觸軌和匯流條。如圖2中所示,所述彈性夾持件100包括—個基部10,具有相對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以及相對的第一端(圖2中為上端)和第二端(圖2中為下端);從所述基部10的兩側大致垂直於所述第一表面11而遠離所述第一表面11延伸的兩個固定部20,所述固定部20適於將所述彈性夾持件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接觸軌上;一個延伸部30,順次具有一個第一彎折延伸部31,從所述基部10的第一端彎折延伸;一個平行延伸部32,與所述第一彎折延伸部31相接、大致平行於所述第一表面11並且與所述第一表面11相對;一個第二彎折延伸部33,與所述平行延伸部32相接並且彎折穿過兩個固定部20之間而朝向所述基部10延伸;以及一個致動延伸部34,與所述第二彎折延伸部33相接並且延伸過所述基部10,所述致動延伸部34上設置有第一限位元件341和第二限位元件342,一個定位凸起40,一體地設置在所述基部10的第二端並且適於與第一限位元件341和第二限位元件342接合,其中,當所述定位凸起40與所述第一限位元件341接合時,所述彈性夾持件處於鬆開狀態,當所述定位凸起40與所述第二限位元件342接合時,所述彈性夾持件處於鎖緊狀態。有利地,在圖2中,當所述定位凸起與所述第一限位元件接合時,所述致動延伸部34延伸過所述基部10的部分與所述第二表面之間形成的角度為銳角。如此,為該部分的末端343被壓下提供了按壓下行空間,而且也使得定位凸起40可與第二限位元件342接合。有利地,在所述致動延伸部34的末端343從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上被按下時,所述定位凸起40適於從第一限位元件341移動到第二限位元件342。如圖2中所示,所述第一限位元件341和所述第二限位元件342分別為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且在所述致動延伸部的末端343從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上被按下時,所述定位凸起40適於從第一定位孔移動到第二定位孔以卡合在第二定位孔中。需要注意的是,限位元件可以為其它的形式,例如,擋塊,此時,定位凸起40的尺寸可以相對大些,甚至可以本身就是基部10的一部分。 在圖2中,第一彎折延伸部31和第二彎折延伸部33的形狀是示例性的,其也可以是其它的形狀。雖然沒有示出,每一個固定部的遠離所述第一表面的末端邊緣可彎折形成導槽,所述導槽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於所述第一表面。如圖2中所示,每一個固定部20的遠離所述第一表面11的末端邊緣23凸出形成多個卡鉤24。更具體地,每一個卡鉤24包括大致垂直於所述第一表面11遠離第一表面11延伸的第一段21,以及與所述第一段21相接在從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段22,每一個第二段22與所述對應固定部的末端邊緣23間隔開一個距離。如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知的,卡鉤24還可以為其它合適的形式。如圖2中所示,每一個固定部的下端設置有一個定位片25。下面參照圖3-6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接觸軌組件200。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接觸軌組件的側視圖;圖4為圖3中的接觸軌的立體示意圖;圖5為圖3中的彈性夾持件處於打開狀態的立體示意圖;圖6為圖3中的彈性夾持件處於夾緊狀態的立體示意圖。用於光伏組件的接觸軌組件包括—個接觸軌50,所述接觸軌的接觸末端51和匯流條(未示出)形成電接觸,所述接觸末端51大致垂直於其接觸軌的本體52延伸,上述的一個彈性夾持件100,其中所述彈性夾持件100利用所述固定部20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接觸末端51上,所述接觸末端51的與所述彈性夾持件的第一表面相對的接觸表面與所述第一表面11大致平行;在所述定位凸起40與所述第一限位元件341接合時,所述延伸部30的平行延伸部32與所述接觸表面間隔開一個距離以便於匯流條插入,而在所述定位凸起40與所述第二限位元件342接合時,所述延伸部30的平行延伸部32彈性抵靠所述接觸表面或者將匯流條的端部彈性夾持在所述接觸表面與所述平行延伸部32之間。可選地,每一個固定部的遠離所述第一表面的末端邊緣彎折形成導槽,所述導槽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於所述第一表面,且所述導槽適於滑動配合在所述接觸末端上。如此,利用滑動插接的方式,可以容易地將彈性夾持件固定在接觸軌的接觸末端上。如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熟知的,這裡的導槽與接觸末端的側邊之間的滑動插接配合為幹涉配合。如圖5、6中所不,每一個固定部20的遠離所述第一表面11的末端邊緣23凸出形成多個卡鉤24 ;所述接觸軌50的接觸末端51上設置有多個卡口 52,所述多個卡鉤24適於分別卡合到所述多個卡口 52中。更進一步,每一個卡鉤24包括大致垂直於所述第一表面11遠離第一表面11延伸的第一段21,以及與所述第一段21相接在從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段22,每一個第二段22與所述對應固定部20的末端邊緣23間隔開大致等於所述接觸末端51的厚度的一個距離 。如圖5中所示,接觸末端51卡合到第二段22與對應固定部20的末端邊緣23之間。如圖4、5中所示,每一個固定部20的下端設置有一個定位片25 ;所述接觸軌50的端部的垂直於所述接觸末端51的部分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個凹槽54,所述定位片25適於卡合在對應的凹槽54中。由於定位片25卡合在凹槽54中,可以當致動延伸部34的末端343被向下按壓時進一步有效防止基部10朝向所述接觸末端51移動,從而有助於保持延伸部30的平行延伸部32朝向接觸末端51的擠壓力。如圖5中所示,當定位凸起40位於第一定位孔中時,彈性夾持件100處於打開位置,此時,匯流條的末端可以容易地插入平行延伸部32與接觸末端51之間,致動延伸部34的末端343處於傾斜向上翹的位置。如圖6中所示,當定位凸起40位於第二定位孔中時,當將一個壓力F施加在致動延伸部34的末端343時,致動延伸部34的末端343朝向接觸軌50的本體53移動從而傾斜向下,同時,向下按壓致動延伸部34的末端343導致整個延伸部30變形從而平行延伸部32與接觸末端51之間的距離變小,而將插入的匯流條的末端夾緊在平行延伸部32與接觸末端51之間,如此,彈性夾持件100處於夾緊位置。在定位凸起40與第一限位元件接合的情況下,通過將卡鉤24卡合在卡口 52內,可以將彈性夾持件100固定到接觸末端51上。如果需要將彈性夾持件100從接觸軌50的接觸末端51上拆卸下來,可以在定位凸起40與第一限位元件接合的情況下,在圖5中的向上方向上對彈性夾持件100施力而使得卡鉤24從卡口 52中脫離。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彈性夾持件100的拆卸和固定均操作方便,而且,在必要時,還可以使用例如圖I中的Q形彈性夾持件代替彈性夾持件100。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個方面的實施例,提出了一種光伏組件接線盒,包括一個盒體;至少一個匯流條;至少一個上述的接觸軌組件200,在所述盒體內,所述匯流條適於利用所述彈性夾持件100與對應接觸軌50的接觸末端51形成電接觸。在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之後,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清楚的了解,在不脫離隨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與精神下可進行各種變化與改變,且本實用新型亦不受限於說明書中所舉示例性實施例的實施方式。應注意,措詞「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驟,措詞「一」或「一個」不排除多個。另外,權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標號不應理解為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彈性夾持件,用於電連接光伏組件的接觸軌和匯流條,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夾持件包括 一個基部,具有相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相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從所述基部的兩側大致垂直於所述第一表面而遠離所述第一表面延伸的兩個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適於將所述彈性夾持件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接觸軌上; 一個延伸部,順次具有 一個第一彎折延伸部,從所述基部的第一端彎折延伸; 一個平行延伸部,與所述第一彎折延伸部相接、大致平行於所述第一表面並且與所述第一表面相對; 一個第二彎折延伸部,與所述平行延伸部相接並且彎折穿過兩個固定部之間而朝向所述基部延伸;以及 一個致動延伸部,與所述第二彎折延伸部相接並且延伸過所述基部,所述致動延伸部上設置有第一限位元件和第二限位元件, 一個定位凸起,一體地設置在所述基部的第二端並且適於與第一限位元件和第二限位元件接合, 其中,當所述定位凸起與所述第一限位元件接合時,所述彈性夾持件處於鬆開狀態,當所述定位凸起與所述第二限位元件接合時,所述彈性夾持件處於鎖緊狀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彈性夾持件,其特徵在於 當所述定位凸起與所述第一限位元件接合時,所述致動延伸部延伸過所述基部的部分與所述第二表面之間形成的角度為銳角。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彈性夾持件,其特徵在於 在所述致動延伸部的末端從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上被按下時,所述定位凸起適於從第一限位元件移動到第二限位元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彈性夾持件,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一限位元件和所述第二限位元件分別為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且在所述致動延伸部的末端從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上被按下時,所述定位凸起適於從第一定位孔移動到第二定位孔以卡合在第二定位孔中。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彈性夾持件,其特徵在於 每一個固定部的遠離所述第一表面的末端邊緣彎折形成導槽,所述導槽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於所述第一表面。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彈性夾持件,其特徵在於 每一個固定部的遠離所述第一表面的末端邊緣凸出形成多個卡鉤。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彈性夾持件,其特徵在於 每一個卡鉤包括大致垂直於所述第一表面遠離第一表面延伸的第一段,以及與所述第一段相接在從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段,每一個第二段與所述對應固定部的末端邊緣間隔開一個距離。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彈性夾持件,其特徵在於 每一個固定部的下端設置有一個定位片。
9.一種光伏組件的接觸軌組件,包括一個接觸軌,所述接觸軌的接觸末端和匯流條形成電接觸,所述接觸末端大致垂直於其接觸軌的本體延伸, 其特徵在於 所述接觸軌組件還包括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彈性夾持件,其中 所述彈性夾持件利用所述固定部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接觸末端上,所述接觸末端的與所述彈性夾持件的第一表面相對的接觸表面與所述第一表面大致平行; 在所述定位凸起與所述第一限位元件接合時,所述延伸部的平行延伸部與所述接觸表面間隔開一個距離,而在所述定位凸起與所述第二限位元件接合時,所述延伸部的平行延伸部彈性抵靠所述接觸表面或者將匯流條的端部彈性夾持在所述接觸表面與所述平行延伸部之間。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接觸軌組件,其特徵在於 每一個固定部的遠離所述第一表面的末端邊緣彎折形成導槽,所述導槽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於所述第一表面,且所述導槽適於滑動配合在所述接觸末端上。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接觸軌組件,其特徵在於 每一個固定部的遠離所述第一表面的末端邊緣凸出形成多個卡鉤; 所述接觸軌的接觸末端上設置有多個卡口,所述多個卡鉤適於分別卡合到所述多個卡口中。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接觸軌組件,其特徵在於 每一個卡鉤包括大致垂直於所述第一表面遠離第一表面延伸的第一段,以及與所述第一段相接在從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段,每一個第二段與所述對應固定部的末端邊緣間隔開大致等於所述接觸末端的厚度的一個距離。
13.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接觸軌組件,其特徵在於 每一個固定部的下端設置有一個定位片; 所述接觸軌的端部的垂直於所述接觸末端的部分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個凹槽,所述定位片適於卡合在對應的凹槽中。
14.一種光伏組件接線盒,包括 一個盒體; 至少一個匯流條, 其特徵在於 所述光伏組件接線盒還包括至少一個根據權利要求9-13中任一項所述的接觸軌組件,在所述盒體內,所述匯流條適於利用所述彈性夾持件與對應接觸軌的接觸末端形成電接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彈性夾持件,其包括基部;從基部兩側延伸的兩個固定部;一個延伸部,順次具有第一彎折延伸部、平行延伸部、第二彎折延伸部以及致動延伸部,致動延伸部的末端延伸過基部,致動延伸部上設置有第一限位元件和第二限位元件;定位凸起,適於與第一限位元件和第二限位元件接合,在致動延伸部的末端被按下時,定位凸起適於從第一限位元件移動到第二限位元件。本實用新型還涉及光伏組件的接觸軌組件以及具有該組件的光伏組件接線盒。利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可以方便、快速地將匯流條電連接到接觸軌,且便於根據需要更換彈性夾持件,而且提高了夾持力以確保匯流條與接觸軌之間的穩定電連接。
文檔編號H02G3/08GK202474257SQ20112054703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2日
發明者張振華, 陳孝群, 馬慶泰 申請人:泰科電子(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