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力的翻土鍬的製作方法
2023-11-02 21:33:57 1
專利名稱:省力的翻土鍬的製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發明屬於一種農業或林業整地用的土壤耕作工具,特別適用於人工翻土之用。
眾所周知,傳統的翻土用的鐵鍬,其鍬片和連接套筒是一個整體並與木手柄固定聯接起來。因而,在翻土時必須藉助於手腕旋轉的力量將整個鐵鍬翻轉90度左右,才能使土塊翻轉過來。這樣操作,工人的手腕容易疲勞,時間稍久,則工作效率降低。目前我國尚無鍬(鏟)方面的專利申請,國外的專利申請也很少。美國專利US 4461458(名稱省力的挖掘工具),是一種人工操作的土壤挖掘鏟子,其支撐機構的設計構思與本實用新型支撐木墊的設計構思在原理上相同,都是作為槓桿原理的支點,但本實用新型的鍬片旋轉機構和控制機構則是該美國專利文件中完全沒有的。因此,該美國專利的結構、功能和使用方法與本實用新型都不同。
本發明提供一種設計獨特的翻土鍬,它能夠有效地解決使用普通鐵鍬翻土時工人勞動強度大,手腕容易疲勞,工作效率低的問題,達到節省體力,提高工效的目的。
下面結合附圖(示意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發明的內容。
根據本實用新型發明的省力的翻土鍬,由鍬片12、翻動連杆16、手柄20三大主要部件構成。本實用新型發明的構思是,使鍬片12變成可翻轉的活動鍬片,在此基礎上再設計一套類似暗鎖開關樣的機構來控制鍬片12的翻轉,從而達到翻土時省力省時的目的。為實現這一構思,本實用新型發明設計有一個固定在鍬片12上的旋轉支座13(一個側視圖類似楔形的金屬槽),以焊接、鉚接或粘接的方式固定在鍬片12背面高於鍬片重心位置(約在二分之一處)的上方;旋轉軸14是一個金屬的園形銷釘,被鉚接(或螺紋連接)在旋轉支座13上部;旋轉軸14插入翻動連杆16下端的連杆金屬環15中,構成鍬片12與翻動連杆16之間的轉動連接,由此實現鍬片12的翻轉。本實用新型發明對可轉動的鍬片12的控制是採用如下方式實現的在翻動連杆16正面中部固定連接著一個插銷定位座8,其中有一個可上下移動的插銷9,通過連接在手柄20上的拉杆手把1和附著在翻動連杆16上的回位彈簧7,使插銷9從鍬片正面上端的定位槽10中打開或鎖住,由此控制鍬片12的翻轉或定位。
本翻土鍬與現有的翻土鍬(鏟)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翻轉土塊時不需要將鐵鍬抬起並翻轉過來(即轉動一個約90度的角度),省去了翻土時手腕旋轉的用力,操作工人的手腕不易疲勞;翻土時不需要將鐵鍬提升到空中一定高度再用手腕旋轉的力量翻轉,這樣就省去了鐵鍬提起和放下的無效時間,從而節省了兩次翻土操作之間的間隙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下面參照本實用新型發明的實施例之一的附圖對本發明作更詳細的說明,並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發明的A型尺寸及使用情況。
圖1是本實用新型發明的正視圖(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側視圖。
通常,本翻土鍬的鍬片12系碳鋼做成,厚度在0.5~5毫米之間,鍬片呈瓦形,其正面上端中間有一個金屬的定位槽10,可用焊、鉚或粘接方式將定位槽10固定在鍬片12上面,定位槽10的槽寬稍大於插銷9的寬度兩者之間呈松配合。當插銷9插入定位槽10中時,鍬片12即被銷住,實現了鍬片12的定位;當插銷9退出定位槽10時,鍬片12即被打開,實現了鍬片的翻轉。為了利用腳和腿部的力量將鍬片12踩入土壤中,在鍬片12的上端設計了兩塊熱模壓成型的鍬片踏板11,分別位於定位槽10的兩側並與鍬片12大體上成垂直。本翻土鍬的翻動連杆16是一個下部小,上部大的類似園錐樣的金屬筒(正面不是園弧形),其下端有一個連杆金屬環15,藉助於這個連杆金屬環15把鍬片12與翻動連杆16兩大主要部件連接起來,構成可以轉動的活動連接。翻動連杆16的背面上部固定連接著一塊金屬連接板18,固定連接的方法通常採用焊接、鉚接或粘接方法。金屬連接板18上有4~8個小園孔,藉助於這些小園孔可以方便地用木螺釘將支撐木墊17固定在金屬連接板18上。支撐木墊17的下端與鍬片12上端的鍬片踏板11的位置基本上對齊。翻動連杆16的正面中部有一個焊接(或粘接、鉚接)在其上的長方形插銷定位座8。長方形的金屬插銷9位於插銷定位座8裡面,兩者呈松配合,猶如一個暗鎖的開關。插銷杆6與插銷9之間系採用鑄、鍛方法整體成形。翻動連杆16的正面上部有一個焊接、鉚接或粘接在其上的插銷杆定位塊5,其中部有一個比插銷杆6的直徑稍大的園孔。插銷杆6穿過這個園孔與拉杆4相連接。其連接方式可以是將插銷杆6的上端攻成絲桿頭,把拉杆4的下端做成螺絲帽樣,用螺紋方式連接起來;也可以是將插銷杆6與拉杆4之間用銷釘做成活動鉚接方式。前一種連接方式便於調整插銷9的上下位置,使插銷9對鍬片12的控制處於最佳狀態。翻動連杆16的背面上端有一個連杆定位孔19,用園頭釘子穿過定位孔19,可以方便地把整個翻動連杆16及鍬片12固定在木質手柄20上。本翻土鍬的手柄20是園柱形的,用具有一定強度的木料做成(通常使用雜木)。在手把支座3的園弧形座底上,設計有四個小園孔,穿過這四個小園孔,用木螺釘將手把支座3固定在手柄20的下部適當位置上。通過手把支座3背脊上的園形銷釘2將拉杆手把1與手把支座3之間構成可轉動的連接;通過鉚接在拉杆手把1上的另一個園形銷釘21使拉杆手把1與拉杆4之間構成可轉動的連接。這樣,通過拉杆手把1可以操縱插銷9的打開或鎖住,從而實現鍬片12的翻轉或定位。
本翻土鍬A型的主要尺寸如下鍬片12長度300毫米,寬度185毫米,翻動連杆16長度300毫米,手柄20長度650毫米,手柄插入翻動連杆16裡面的長度約為100~150毫米,鍬片踏板11的寬度20毫米。
使用本翻土鍬時,先將腳踏在鍬片踏板11上,用腳和腿部的力量把鍬片12踩入泥土中,然後以手柄20、翻動連杆16和鍬片12三大主要部件組成的剛性連接體作為槓桿,以支撐木墊17作為槓桿的支點,以被翻起的土塊作用在鍬片12上的位置作為槓桿的承重點,以手柄20的上部被手掌下壓的地方作為力點,將被翻的土塊從泥土中撬抬起來。由於鍬片12連同被抬起來的土塊的重心必然位於鍬片背面旋轉支座13的下方,這時用手按下拉杆手把1,插銷9脫離定位槽10,由於重力的作用,鍬片12連同被撬抬起來的土塊必然以旋轉軸14為轉動軸心翻轉下去這樣就實現了支撐木墊17不用離開地面,將土塊翻轉的目的。
完成一次翻土操作後,將本翻土鍬沿著地面向後拖動一個適當距離,此時鍬片12沿旋轉軸14轉動,由於鍬片旋轉的慣性力大於回位彈簧7的彈力,鍬片自行回到原位,插銷9會自動鎖住定位槽10,然後再進行第二次翻土操作。
本實用新型發明並不局限於上面附圖中提出的實施例,那些屬於本發明基本構思的其它實施方案也視作是本實用新型發明。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土壤耕作的翻土鍬,其特徵在於(a)鍬片12背面有一個固定在其上的旋轉支座13,通過旋轉軸14、連杆金屬環15使鍬片12與翻動連杆16之間構成可轉動的連接結構,(b)固定在翻動連杆16正面上的插銷定位座8裡面,有一個可上下移動的插銷9,插銷杆6與拉杆4相連接,通過拉杆手把1、回位彈簧7使插銷9從定位槽10中打開或銷住,由此控制鍬片12的翻轉或定位。
2.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翻土鍬,其特徵在於鍬片12背面的旋轉支座13系一個類似楔形的金屬槽,被固接在鍬片12背面高於鍬片重心位置(約在二分之一處)的上方,旋轉軸14是一個金屬的園形銷釘,被鉚接接或螺紋連接在旋轉支座13上部,旋轉軸14插入翻動連杆16下端的連杆金屬環15中,構成鍬片12與翻動連杆16之間的轉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
2所述的翻土鍬,其特徵在於鍬片系碳鋼做成,厚度在0.5~5毫米之間,呈瓦形,其正面上端中間有一個金屬定位槽10,當插銷9插入其中時,鍬片12即被銷住,實現鍬片12的定位。
4.根據權利要求
2所述的翻土鍬,其特徵在於金屬定位槽10固定在鍬片12的正面上端中間,定位槽10的槽寬與插銷9的寬度相匹配(松配合)。
5.根據權利要求
2所述的翻土鍬,其特徵在於鍬片12的上端有兩塊熱模壓成形的鍬片踏板11,分別位於定位槽10的兩側並與鍬片12大體上成垂直。
6.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翻土鍬,其特徵在於翻動連杆16是一個類似園錐樣的金屬筒,其下端有一個連杆金屬環15與鍬片12構成轉動連接,其背面上部固定連接著一塊金屬連接板18,藉助於連接板18把支撐木墊17固定在翻動連杆16背面。
7.根據權利要求
6所述的翻土鍬,其特徵在於翻動連杆16的正面中部有一個固定在其上的長方形插銷定位座8,長方形的金屬插銷9位於插銷定位座8裡面,兩者呈松配合,插銷9可以上下移動,插銷杆6與插銷9之間系採用鑄、鍛方法整體成形。
8.根據權利要求
6所述的翻土鍬,其特徵在於翻動連杆16的正面上部有一個固定在其上的插銷杆定位塊5,在插銷杆定位塊5的中央有一個比插銷杆6直徑稍大的園孔,插銷杆6穿過園孔與拉杆4相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
6所述的翻土鍬,其特徵在於翻動連杆16的背面上端有一個連杆定位孔19,藉助於連杆定位孔19,用園頭釘子把整個翻動連杆16固定在木質手柄20上。
10.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翻土鍬,其特徵在於翻土鍬的手柄20是園柱形的,用具有一定強度的木料做成,手柄20的下部固定有一個座底呈園弧形的手把支座3,通過手把支座3背脊上的園形銷釘2使拉杆手把1與手把支座3之間構成可轉動的連接;通過鉚接在拉杆手把1上的另一個園形銷釘21,使拉杆手把1與拉杆4之間構成可轉動的連接。
專利摘要
本實用新型屬於一種農業或林業整地用的土壤耕作工具,特別適用於人工翻土之用。本實用新型將普通鐵鍬的鍬片設計成可翻轉的活動鍬片,設計了與鍬片構成轉動連接的翻動連杆及其支撐木墊,設計了一套類似暗鎖開關樣的機構來控制鍬片的打開或鎖住,實現了翻土時支撐木墊不用離開地面,只需將土塊撬抬起來即可就地翻土,從而省去了翻土時手腕旋轉的用力,節省了鐵鍬提起和放下的無效時間,達到了人工翻土時既省力又提高工效的目的。
文檔編號A01B1/00GK87209030SQ87209030
公開日1988年9月28日 申請日期1987年6月9日
發明者陳仲明 申請人:陳仲明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