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錨式橋梁施工過程中的臨時錨固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1-10 15:55:37 2
專利名稱:一種自錨式橋梁施工過程中的臨時錨固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建築工程技術領域,涉及到橋梁工程施工過程中,採用體系轉換的方
法將臨時地錨體系轉換為永久自錨體系,尤其涉及到體系轉換過程中的臨時錨固結構。
背景技術:
自錨式橋梁傳統上採用先架梁、後掛纜的施工順序,這種施工方法需要設立大量的臨時支架以支撐主梁。其一方面增加了工程造價,延長了施工工期;另一方面,幹擾航道正常的交通秩序,且在大江大河或深海地區設立支架非常困難甚至是不可能實現的。這種施工方法使自錨式橋梁的應用推廣受到了限制。 為了克服上述支架施工方法的弊端,一種無支架施工方法,即先掛纜、後架梁的施工方法應運而生,已經建成通車的蘇州竹園大橋就是採用此種方法施工的。該橋在施工過程中將主纜錨固於混凝土梁端錨塊上,而錨塊則通過臨時錨索拉在臨時錨碇上,這種臨時錨固結構主要借鑑了地錨式橋梁的錨固原理,其在施工過程中與傳統的地錨式橋梁在力學上是沒有區別的,因此具有形式簡單,受力明確的優點,但是該錨固結構需要修建龐大的臨時錨碇,這勢必會增加工程造價並延長施工工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錨式橋梁施工過程中的臨時錨固結構。這種結構不但可以降低工程造價,縮短施工工期,保證橋下通航。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將引橋墩柱組成的框架結構,並與主橋邊墩承臺以及臨時
錨索共同組成自錨式橋梁施工過程中的臨時錨固結構。 本發明具體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1 :在施工主橋承臺的同時一併澆築臨時錨碇,並在施工引橋下部結構時將靠近主橋的多個墩柱連為框架結構; 步驟2 :待主纜安裝就位並錨固於主梁端部錨塊後,初次張拉臨時錨碇上的臨時錨索; 步驟3 :在吊裝中間部分主梁標準段的同時,逐步張拉臨時錨碇上的臨時錨索直至主橋合攏; 步驟4:主橋合攏後,有控制地分步釋放臨時錨碇處的臨時錨索的張拉力,完成體系轉換; 步驟5 :調整全橋索力,拆除臨時錨碇。
本發明的效果和益處是 臨時錨固結構充分利用了橋梁結構已有的承臺和橋墩,縮小了修建臨時錨碇的體積,可以大幅節約工程造價,同時縮短了施工工期,還能保證施工期間橋下通航;臨時錨固結構採用了主橋承臺與引橋橋墩框架結構的組合結構來共同承擔主纜的水平分力,錨固結構的總體承載能力增加。
圖1是體系轉換過程中的臨時錨固結構立面示意圖。
圖中1臨時錨索PG1 ;2臨時錨索PG2 ;3臨時錨索PG36臨時錨碇;7框架結構。 圖2是體系轉換過程中的臨時錨固結構平面示意圖。
圖中1臨時錨索PG1 ;2臨時錨索PG2 ;3臨時錨索PG36臨時錨碇;7框架結構。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結合技術方案和說明書附圖詳細敘述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 1.根據設計計算結果將體系轉換過程中的臨時錨碇在施工主橋邊墩承臺的同時
一併澆築;將靠近主橋邊墩的多個墩柱在施工引橋下部結構時連為框架結構; 2.懸掛主纜,並將主纜錨固於混凝土梁端錨塊上。梁端錨塊、臨時錨碇與引橋多個
墩柱組成的框架結構通過臨時錨索相連; 3.在臨時錨碇上初次張拉臨時錨索; 4.吊裝中間部分箱梁標準段,同時逐步張拉臨時錨索的,直至主橋合攏; 5.主橋合攏後,開始釋放臨時錨索的索力完成體系轉換過程。體系轉換時,分三
次逐步釋放臨時錨索的索力,且主橋兩側同步對稱釋放。具體實施過程為首先釋放PG1和
PG2索力至50% ,然後將PG3的索力一次性全部釋放掉,最後釋放PG1和PG2的剩餘全部索力。 6.調整全橋索力,拆除臨時錨碇。 材料特性臨時錨碇採用C30混凝土 ;臨時錨索採用標準強度1670Mpa的平行鋼絲。
;4限位鋼管;5主梁錨塊;;4限位鋼管;5主梁錨塊;
權利要求
一種自錨式橋梁施工過程中的臨時錨固結構,包括引橋墩柱組成的框架結構、主橋邊墩承臺以及臨時錨索,其特徵是1)在施工主橋承臺的同時一併澆築臨時錨碇,並在施工引橋下部結構時將靠近主橋的多個墩柱連為框架結構;2)待主纜安裝就位並錨固於主梁端部錨塊後,初次張拉臨時錨碇上的臨時錨索;3)在吊裝中間部分主梁標準段的同時,逐步張拉臨時錨碇上的臨時錨索直至主橋合攏;4)主橋合攏後,有控制地分步釋放臨時錨碇處的臨時錨索的張拉力,完成體系轉換;5)調整全橋索力,拆除臨時錨碇。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於建築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到自錨式橋梁施工過程中用於體系轉換的臨時錨固結構。其特徵是在施工主橋承臺的同時一併澆築臨時錨碇,並在施工引橋下部結構時將靠近主橋的多個墩柱連為框架結構;待主纜安裝就位並錨固於主梁端部錨塊後,初次張拉臨時錨碇上的臨時錨索;在吊裝中間部分主梁標準段的同時,逐步張拉臨時錨碇上的臨時錨索直至主橋合攏;主橋合攏後,有控制地分步釋放臨時錨碇處的臨時錨索的張拉力,完成體系轉換;調整全橋索力,拆除臨時錨碇。本發明的效果和益處是充分利用橋梁已有結構形成臨時錨固結構,縮小了臨時錨碇的體積,降低了工程造價,縮短了施工工期;同時體系轉換過程平穩安全,降低了施工過程中的風險。
文檔編號E01D21/00GK101736695SQ20091022043
公開日2010年6月16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27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27日
發明者張哲 , 檀永剛, 潘盛山, 王會利, 石磊, 許斐, 許福友, 譚巖斌, 邱文亮, 黃才良 申請人:大連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