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秋瑾的丈夫是誰?她與丈夫的夫妻感情好嗎?
2023-11-10 13:17:47 1
秋瑾是中國近代革命志士,是偉大的革命犧牲者。這樣一位傳奇的女子,不僅被銘記在歷史中,同時也在後世人的心中留下了不小的印記。在讀書時代,看見秋瑾這個名字以及她的故事的時候,小編就曾經想過,這樣一個為了革命事業而犧牲所有的女人,有沒有結婚?如果有!又是怎樣的的男人才配的上她?
雖然是一位革命志士,但實際上秋瑾出生在一個封建官宦家庭。而她的婚姻,也並不仕像大家想當然的那樣是自由戀愛,並且另一半是志同道合的另一位革命者。秋瑾與她丈夫的婚姻,實際上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包辦婚姻」。
清朝光緒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896年,二十一歲的秋瑾在父母的做主之下,與湖南省雙峰縣荷葉神衝老鋪子富紳子弟王廷鈞結婚。
秋瑾與其丈夫封「夫妻合傳」言王廷鈞:「體清腴,面皙白,有翩翩佳公子之譽。」王廷鈞出生在富商家庭,與許多人一樣,家中長輩對子嗣寄予了極高的期待,希望他們日後能高中,此後光耀門楣。王廷鈞都從小學習儒家經典,為日後科舉做準備。
王廷鈞此人雖然自幼聰明,在讀書方面很有悟性,但是往往不能靜下心來。做文章也只是寫的大意,而不精心錘鍊。這樣的人最是沒有前途,愚笨之人尚且能憑藉刻苦「笨鳥先飛」,向王廷鈞此種人,大部分都是對所學知識一知半解。再說難聽一點,那就是「半灌水」。
本身性格就已經不利於讀書了,偏偏王廷鈞還「志遠大急於仕進,兩應童子試,一赴鄉闈不與選,遂棄帖括」。這是典型的志大才疏,迫切的想要在科舉上取得成就,於是在知識並不牢靠的時候就下場,自然是屢試不第了。
後來王廷鈞靠捐官在「部主事,供職兩年」,「覃恩誥封中憲大夫」,可是沒有多久,父親卻重病在身,王廷鈞辭官回故裡贍養父母。其父在他回去之後不久,便因病去世,王廷鈞「哀傷過度,體漸消瘦」。後來把身體養的差不多了,便起復為官。入朝沒多久,染病在身,在病床山纏綿兩年,英年早逝,去世的時候年僅三十歲,葬潭邑三都四甲葉子塘巳山亥向。
對於秋瑾和他丈夫的夫妻感情一直都存有兩種說法,又說好的,也有說不好的。
前者說,秋瑾從事革命事業,離不開她丈夫的支持,就是她後來去日本留學之後,也是因為她丈夫的鼎力相助,才最終得以成行。而且後來秋瑾能夠籌集《中國女報》的創辦資金,婆家也是出了一筆錢的。
反對者則認為,秋瑾前往日本是自費,也就是說期間沒有得到婆家的幫助。況且後來湊了資金之後,秋瑾就與夫家斷絕了關係。也許這筆資費,是夫妻兩人感情破裂的象徵,就好比今日的分手費一樣。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這是秋瑾的典型寫照,個人認為秋瑾如此決絕的性子,應該與王廷鈞這種封建思想極重的男人合不到一起去。
秋瑾曾經言:「琴瑟異趣,伉儷不甚相得。」也就是說,她與自己的丈夫沒有共同語言,夫妻生活並不和諧。這一點實際上也不錯,王廷鈞此人志大才疏,在國家危難的時候,並沒有能力也沒有心思匡扶社稷。所以在秋瑾這樣的女強人看來,是沒有絲毫可取之處的。
秋瑾《古意》詩:「金屋無人見淚痕,墜歡如夢黯銷魂。秋風一夕捐紈扇,雪落人間棄婦恩。」這首詩的意思其實並不難理解,金屋藏嬌的故事想來大家都聽說過,秋瑾這首詩的頭句,實際上便是以陳阿嬌自比。這個時候,王廷鈞因為與秋瑾之間的關係冷冽,曾經有了納妾的心思,這就與漢武帝厭棄「陳阿嬌」,寵幸新人一樣。秋瑾受到丈夫的冷落,所以寫了這首詩。
不說詩中的其他幾句詩,只說最後一句「雪落人間棄婦恩。」,一個「棄婦」就已經能說明全部問題了。
所以小編個人認為,秋瑾與其丈夫王廷鈞之間的夫妻感情並不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