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作者林嗣環的人物趣事 林嗣環《口技》寫作背景
2023-11-09 22:41:27 3
林嗣環,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官員,字鐵崖,號起八,順治六年中進士後入朝為官,後官至廣東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瓊道兼理學政,山西左參政道。
林嗣環本人在仕途上的成就其實並不高,在廣東省當官之時,因為為官剛正不阿,很是得罪了一批人,所以最後被人以莫須有的罪名誣告,最後被罷官下獄。雖然在清朝康熙年間得以平冤昭雪,出來後也讓他重新入仕,但是他因為經歷坎坷,後來選擇了在杭州寓居。
林嗣環的成就主要在文學方面,他是清朝著名的文學家,著有《鐵崖文集》《海漁編》《嶺南紀略》等,特別是他的《口技》,更是被選入初中語文課本中,成為語文必學科目。
林嗣環的《口技》,又叫《秋聲詩自序》。一聽《秋聲詩自序》,可能大家都懂了,《口技》這篇文章實際上是林嗣環所著《秋聲詩》的序言
林嗣環的《秋聲詩》中所收錄的詩詞,多是他在杭州寓居之時所寫。林嗣環因為為官剛正,所以被人誣陷下獄,後來冤情得以昭雪後被釋放出來。此後林嗣環不再進入仕途,而是選擇了在杭州寓居。
林嗣環為官之時清廉,一心為百姓謀福利,所以只靠朝廷的工資度日。當時清朝還沒有實行「以銀養廉」的政策,官員的工資還真就沒有多少。大多數官員都會有些灰色收益,亦或是讓家中之人開些店鋪等貼補家用,維持人情往來所需。林嗣環沒有這些來錢的途徑,工資自然只夠日常花銷。所以在他剛剛被放出來,又不繼續當官之時,日子自然過的十分不好。
在杭州居住的日子裡,林嗣環過的十分貧苦,衣食一下子成了生活的大事。林嗣環後來去世,也正是因為家貧。去世之後,甚至沒有銀錢為其收斂棺材,還是他的同年友人資助,最後才讓他入土為安的
《秋聲詩》中的詩集,便是他流落杭州的艱難處境,說自己閉門不出,聽到外邊的傳言而作詩。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詩集著成之後,名為《秋聲詩》。而《口技》也就是《秋聲詩》的序言,是他有一次與客人談到把秋聲比成什麼樣的聲音最好時,有人講了關於口技的故事。
林則徐聽了這個故事,覺得與自己的詩集背景正合,於是便用自己的口吻,將朋友敘述的口技故事寫下來,然後作為自己詩集的序言。林嗣環本是想藉口技藝人的「善畫聲」表明《秋聲詩》也是「善畫聲」的詩作,哪知道這個序言寫的太好了。許多人甚至將他單獨提出來,獨立成文以《口技》為標題,收錄於清代張潮編撰的《虞初新志》。自己的詩集,反而被序言搶了風頭,說來也實在奇特。
林嗣環晚年過的貧苦,幼年也沒有好到哪兒去。林嗣環的家庭是一個貧苦的家庭,家中所出甚至不能供養林嗣環去讀書。林嗣環能讀書,還是一個比較曲折的故事。
林嗣環幼年的時候放牛貼補家用,在放牛的時候經常躲在私塾的窗下偷聽老師講課。有一次正好被老師逮住,面對老師的詢問,林嗣環老老實實的回答自己家貧,家中供不起他讀書,所以來旁聽老師講課。
私塾老師,也是一個好心人。他聽了林嗣環所講,不僅沒有責罵,反而將他邀請入教室中聽課。那時候正好考試,出乎老師醫意料的是從未上過學的林嗣環竟然作出了妙語連珠、辭清意暢的作文,讓堂中學子難望其項背。
老師不願意錯過這麼一個人才,磨破嘴皮子,終於讓林嗣環的父親答應讓林嗣環讀書。當然前提是,免收束修,還資助筆墨、接濟家用。林嗣環就這樣一邊幹活,一邊上課,學業竟然還突飛猛進。
後來林嗣環長大了,前去參加鄉試,因為寫的文章實在是好。考官甚至不相信,這是他所寫,最後沒有讓他高中。而林嗣環也不氣餒,努力學習,繼續考試,最後進士及第,入朝為官,光宗耀祖,完成了放牛娃到朝廷官員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