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時所經之事皆是命數(生不逢時與生正逢時)
2023-11-11 15:25:34 3
生不逢時往小了說,是指一個人沒有過過幾天好日子,一生多災多難,多處於逆境之中;也是指這個人一生命運多舛,一直走黴運或背運。生正逢時是指一個人一生順風順水,多處於順境之中,幸福而快樂地生活著。生不逢時與生正逢時是一個矛盾的兩個方面,它們是一對矛盾體,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相互排斥,相互區別,又相互依賴,相互轉化。生不逢時、生正逢時是指一個時代而言每個人的人生遭遇和機緣。再往大了說,生不逢時、生正逢時則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態度,一種是消極的生活態度,一種是達觀的生活態度。生活態度不同,人生的結局就不一樣。
著名戲劇作家吳祖光,生前一般情況下不給人留墨,如果你硬要讓他留墨的話,他給人題詞留墨,最愛寫的四個字就是「生正逢時」,前前後後一共給人寫了有上千條之多。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升鬥小民,你要稀罕我的字,對不起,就這句話。其他的話,一個字也不寫。
其實,就吳祖光這一輩子來看,他還真有點生不逢時。出生時,趕上軍閥混戰,民不聊生;長大了點,碰上日寇侵華,顛沛流離;三十多歲,正是才華橫溢進入創作高峰時期,卻被戴上右派帽子,被發配到北大荒,一去就是二十多年;到了晚年,本該享享清福了吧,又為「國貿案」的一篇雜文惹上了官司,好幾年不得安寧。認真算算,他這輩子,「逢時」的好日子不多,但他卻偏偏喜歡「生正逢時」這幾個字,也許這就是一種達觀的生活態度吧,或者說是一種精神追求吧。
從上面的人生體驗來看,吳老無疑是屬於後一種人。而且,作為一位生不逢時的人來說,一般都會對社會不滿,最起碼也會心生怨懟,而吳老卻與此恰恰相反,一個生不逢時之人卻喜歡「生正逢時」這四個字,一方面是因為嘗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鹹之後只剩下「淡」味了,擁有一種淡然面對人生百態的胸襟和氣魄;另一方面是正因為生不逢時,吳老先生的內心充滿對生正逢時的一種渴望。
而現實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卻屬於前者,好像自己的命運有多麼的不堪似的,始終抱怨命運的不公,一輩子活在痛苦不安之中。我們都是凡人,不可能有著名戲劇家吳祖光先生那樣的修養與品質,也沒有先生那樣的胸懷和境界,我們和這些偉人不能同日而語,也無法和這些人比,但我們可以從這些偉人、賢哲們的身上學到一種精神和生活態度,從而改變自己的人生。
一個人是否「逢時」,也不論遇到什麼樣的磨難和遭遇,都應該擁有一種積極進取,頑強拼搏,永不放棄,勇往直前,努力奮鬥,好好生活的進取精神。以吳祖光先生生正逢時的人生態度激勵自己,建功業,寫春秋,展抱負,以充分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也不枉來人間一遭。
我手中有一則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故事:因為反對種族歧視,追求自由、公平、正義的民族鬥士曼德拉,曾經在牢獄度過了27個春秋,出獄後他以自己堅強的毅力和信念,終於成為南非第一任黑人總統,幹完一屆總統之後,毅然決然地放棄了連任的機會,將機會留給了年輕人,退休之後的曼德拉甘願做一個平民百姓。他在一次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已經演完了我的角色,現在只求默默無聞地生活,以終老此生。我想回到故鄉的村寨,在童年時喜歡玩耍的山坡上漫步。」他以頑強拼搏的精神告訴後人們:一個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有過27年牢獄之災的他,卻能精神矍鑠地生活到85歲,當有記者問到他的生活秘訣時,他輕鬆地告訴他:「我的生活秘訣就是,別擔心,放輕鬆,要快樂!」這不是他一個人的生活秘訣,而應該成為全人類所有擁有人生理想和抱負的人必須具備的心態!
其實,無論生不逢時還是生正逢時都不重要,人生最為重要的就是擁有一種理想的生活態度:把握今天,活在當下。而要做到這一點,離不開堅持和持之以恆,只要能夠明確人生方向,並持之以恆地堅持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每一個人都能寫出自己的人生精彩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