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人臉識別門禁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1-11 15:42:48

本發明涉及門禁系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人臉識別門禁系統。
背景技術:
日常生活中,出門攜帶鑰匙不僅不方便,而且出門忘帶鑰匙或鑰匙遺失,經常都會對大家的生活帶來更大的困擾。
隨著科技的發展,針對上述問題,已經出現了數字門禁系統,通過輸入密碼來進行身份確認。然而,人們需要記住的口令越來越多,像銀行卡密碼、郵箱密碼、QQ密碼等等,而這些密碼也很容易就被遺忘,從而爆發「口令危機」。這時信息安全就展示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了,而身份識別作為保證信息安全的必要前提,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為此,基於生物特徵識別技術的門禁系統應運而生。由於生物特徵識別技術是根據每個人獨有的可以採樣和測量的生物學特徵和行為學特徵而進行身份識別的技術。由於生物特徵不像各種證件類持有物那樣容易竊取,也不像密碼、口令那麼容易遺忘或破解,所以在身份識別上體現了獨特的優勢,近年來在國際上被廣泛研究。
在安防設備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生物識別技術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人臉識別技術作為生物識別方法中應用最廣泛的技術之一,更是發展迅速。人臉識別門禁系統是人臉識別技術中的一種重要應用場合,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目前,大多數的人臉識別門禁系統是基於PC機的,應用於日常家庭尚不太現實。
更重要的是,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現有的數字式門禁系統與移動終端的互動性很顯然還差強人意。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人臉識別門禁系統,該系統不僅有效解決現有門禁系統成本高,難量產,通用性差等問題,且通過實時與移動網際網路的互動可進一步提高門禁系統的安全性能。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採取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人臉識別門禁系統,包括
智能鎖具,安裝於防盜門內部;
設置於防盜門內部的智能門禁系統;
設置於房間內的路由器,用於建立智能門禁系統與網際網路之間的數據通道;
移動終端,通過電信網絡與智能門禁系統建立數據連接;
個人電腦,通過網際網路與智能門禁系統建立數據連接;
所述智能門禁系統包括電源模塊、視頻採集裝置、指紋採集裝置、存儲裝置、微處理器、解鎖機構、數字鎖具、報警裝置和無線通信模塊;
所述微處理器分別與電源模塊、視頻採集裝置、指紋採集裝置、存儲裝置、報警裝置和無線通信模塊連接;
所述解鎖機構一端與微處理器相連接,另一端與智能鎖具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視頻採集裝置為攝像頭,設置於防盜門外面板上。
優化地,所述報警裝置包括有一設置於防盜門外面板上報警器。
進一步地,所述防盜門外面板上還設置有顯示屏和指紋採集位。
該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人臉識別門禁系統具有的優點如下:
(1)在現有的防盜門上安裝本系統對門破壞小,成本低,通用性強;
(2)使用本系統,不僅可以實現人臉識別的方式開啟門禁,同時,還可以通過指紋識別和/或數字密碼識別的方式開啟門禁。
(3)本系統完全取代了傳統的防盜門上的窺視孔,降低了門禁風險。
(4)使用本系統,使用者通過移動終端(如手機)經電信網絡和網際網路與智能門禁系統進行數據交互,可以實現視頻數據共享,身份確認,指紋數據共享等功能。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申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在這些附圖中使用相同的參考標號來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本申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申請,並不構成對本申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示出了根據本申請一個實施例的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人臉識別門禁系統的結構圖。
圖2示出了根據本申請一個實施例的智能門禁系統的功能模塊框圖。
圖3示出了安裝有智能門禁系統的防盜門的結構圖。
其中:1、攝像頭;2、報警器;3、顯示屏;4、指紋採集位。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申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申請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
在以下描述中,對「一個實施例」、「實施例」、「一個示例」、「示例」等等的引用表明如此描述的實施例或示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徵、結構、特性、性質、元素或限度,但並非每個實施例或示例都必然包括特定特徵、結構、特性、性質、元素或限度。另外,重複使用短語「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雖然有可能是指代相同實施例,但並非必然指代相同的實施例。
為簡單起見,以下描述中省略了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某些技術特徵。
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如圖1所示,該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人臉識別門禁系統包括設置於防盜門上的智能鎖具和智能門禁系統;設置於房間內的路由器,用於建立智能門禁系統與網際網路之間的數據通道;所述的路由器為無線路由器。移動終端,通過電信網絡與智能門禁系統建立數據連接;個人電腦,通過網際網路與智能門禁系統建立數據連接。
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如圖2所示,所述智能門禁系統包括電源模塊、視頻採集裝置、指紋採集裝置、存儲裝置、微處理器、解鎖機構、數字鎖具、報警裝置和無線通信模塊;所述微處理器分別與電源模塊、視頻採集裝置、指紋採集裝置、存儲裝置、報警裝置和無線通信模塊連接;所述解鎖機構一端與微處理器相連接,另一端與智能鎖具相連接。
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如圖3所示,所述視頻採集裝置為攝像頭,設置於防盜門外面板上;所述報警裝置包括有一設置於防盜門外面板上報警器;所述防盜門外面板上還設置有顯示屏和指紋採集位。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系統所涉及的各個裝置及模塊均為市場上外購的現成模塊,實現具體功能的軟體部分也是採用了通用的軟體開發技術及手段。本方案的重點在於,為了支撐整個系統功能實現的系統結構的設計。
根據上述實施例易知,使用本系統,使用者通過移動終端(如手機)經電信網絡和網際網路與智能門禁系統進行數據交互,可以實現視頻數據共享,身份確認,指紋數據共享等功能。不僅可以實現人臉識別的方式開啟門禁,同時,還可以通過指紋識別和/或數字密碼識別的方式開啟門禁。
本系統還完全取代了傳統的防盜門上的窺視孔,降低了門禁風險。同時,在現有的防盜門上安裝本系統對門破壞小,成本低,通用性強。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示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範圍。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該以所述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