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小型化氣密性無引線陶瓷封裝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1-12 06:04:57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集成電路陶瓷封裝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小型化氣密性無引線陶瓷封裝結構。
背景技術:
在集成電路封裝技術領域,陶瓷封裝在力學性能、溼氣滲透和熱性能等方面優於塑料封裝。但是相對塑料封裝來說,因陶瓷封裝結構的原因,陶瓷封裝往往比塑料封裝的大。在部分應用場景,可採用高可靠性的塑料封裝也可採用陶瓷封裝,為降低產品生產成本,往往需要塑料封裝焊盤與陶瓷封裝焊盤兼容,從而共用一套PCB板。小型化封裝的主要代表為QFN,對應陶瓷封裝為CLCC封裝。
為實現小型化,我們常優化封口環的寬度W2,但需保證器件的氣密性,蓋板與封口環的重疊寬度不低於0.35mm;且封口環邊緣需有一焊料流淌區,其寬度W3約為蓋板的厚度,一般蓋板厚度為0.25mm,則w3為0.25mm;優化鍵合指的長度,為保證綁定的可行性,要求匹配鍵合指離封口環的距離與鍵合指長度W1,這樣劈刀才能可靠的綁定金線。
如圖1所示,現有接地的作法為:在陶瓷底部安裝一散熱片,散熱片內嵌於下陶瓷中。接地時,將接地信號直接綁定到熱沉上。這樣要求矽片邊緣到粘芯區內壁的距離L為1.1-1.5mm。
常規氣密性封裝為:採用陶瓷外殼並使用金錫合金(Au80Sn20)將蓋板安裝在陶瓷外殼頂部。適用於高可靠陶封應用領域,如軍事領域,汽車電子領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小型化氣密性無引線陶瓷封裝結構,與現有氣密性無引線封裝相比,其外形更小,極大的克服了陶封與塑封的兼容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小型化氣密性無引線陶瓷封裝結構,包括陶瓷外殼、粘片膠、矽片、鍵合絲和蓋板;所述陶瓷外殼包括陶瓷層和金屬化層,所述陶瓷層為腔體結構,矽片通過粘片膠安裝在所述腔體結構底部的粘芯區,所述陶瓷層包括上陶瓷層和下陶瓷層,所述金屬化層包括封口環和焊盤層,所述封口環、上陶瓷層、下陶瓷層和焊盤層從上往下依次設置,蓋板設置在封口環的頂部,下陶瓷層的側壁設有半圓孔,鍵合絲用於連接矽片與金屬化層。
所述下陶瓷層包括從下往上依次設置的第一陶瓷層、第二陶瓷層和第三陶瓷層。
所述上陶瓷層和下陶瓷層的俯視圖均為矩形狀,下陶瓷層的長寬小於上陶瓷的長寬。
所述上陶瓷層底部設計有倒角結構。
所述金屬化層還包括鍵合指層和金屬過孔,鍵合指層包括接地鍵合指和信號鍵合指。
所述接地鍵合指通過鍵合絲與矽片連接。
所述焊盤層包括接地焊盤和信號焊盤,所述接地鍵合指通過金屬過孔與接地焊盤連接,所述信號鍵合指通過半圓孔與信號焊盤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與常規氣密性無引線封裝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外形更小,外形尺寸可縮小3mm左右,極大的提高了陶封與塑封的兼容問題,對於引腳節距(pith)為0.5mm的QFN封裝,最小可實現QFN24,外形4×4mm的完全兼容;
(2)本實用新型在外形很小的情況下,具有優良的板極安裝優勢,半圓孔可提高板極安裝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陶瓷封裝結構軸測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小型化氣密性無引線陶瓷封裝結構的示意圖;
圖3為焊盤層的示意圖;
圖4為圖3中焊盤層的剖視圖;
圖中,1-陶瓷外殼,2-粘片膠,3-矽片,4-鍵合絲,5-蓋板,11-陶瓷層,111-下陶瓷層,1110-半圓孔,1111-第一陶瓷層,1112-第二陶瓷層,1113-第三陶瓷層,112-上陶瓷層,1120-倒角結構,12-金屬化層,120-金屬過孔,121-焊盤層,1211-信號焊盤,1212-接地焊盤,122-第一金屬層,123-第二金屬層,124-鍵合指層,1241-信號鍵合指,1242-接地鍵合指,125-封口環。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不局限於以下所述。
如圖2、圖3和圖4所示,一種小型化氣密性無引線陶瓷封裝結構,包括陶瓷外殼1、粘片膠2、矽片3、鍵合絲4和蓋板5;所述陶瓷外殼1包括陶瓷層11和金屬化層12,所述陶瓷層11為腔體結構,矽片3通過粘片膠2安裝在所述腔體結構底部的粘芯區。
所述陶瓷層11包括上陶瓷層112和下陶瓷層111,所述下陶瓷層111為多層陶瓷結構,下陶瓷層111包括從下往上依次設置的第一陶瓷層1111、第二陶瓷層1112和第三陶瓷層1113。
所述金屬化層12包括焊盤層121、第一金屬層122、第二金屬層123、鍵合指層124、封口環125和金屬過孔120,所述鍵合指層124包括接地鍵合指1242和信號鍵合指1241。
所述封口環125、上陶瓷層112、下陶瓷層111和焊盤層121從上往下依次設置,蓋板5設置在封口環125的頂部,下陶瓷層111的側壁設有半圓孔(半月槽城堡結構)1110,鍵合絲4用於連接矽片3與金屬化層12。
所述上陶瓷層112和下陶瓷層111的俯視圖均為矩形狀,下陶瓷層111的長寬小於上陶瓷的長寬。
所述上陶瓷層112底部設計有倒角結構1120。
所述接地鍵合指1242鍵合指層124通過鍵合絲4與矽片3連接。
所述第一金屬層位於第一陶瓷層和第二陶瓷層之間,第二金屬層位於第二陶瓷層和第三陶瓷層之間。
所述焊盤層121包括接地焊盤1212焊盤層121和信號焊盤1211,所述接地鍵合指1242通過金屬過孔120與接地焊盤1212連接,所述信號鍵合指1241通過半圓孔1110與信號焊盤1211連接。
本實用新型中半圓孔1110不貫穿整個陶瓷外殼1(降低半圓孔1110的高度),並將下陶瓷層111向封裝中心內移W,這樣焊盤層121的信號焊盤1211可內移,縮小板極安裝的焊盤尺寸;陶瓷外殼1頂部無半圓孔1110後,這樣可以縮小封口環125寬度w2,充分利用封口環125。下陶瓷層111可向封裝中心內移0.2-0.5mm,從而可以使得板極安裝焊盤外形X與Y縮小1mm。
本實用新型接地的方法為:將內部的地信號綁定到接地鍵合指1242,接地鍵合指1242通過金屬過孔120連接到封裝背面的接地焊盤1212,這樣可以提高粘芯區的利用率。採用本實用新型的做法時,只需要求矽片3邊緣到粘芯區內壁的距離L為0.2mm以上,這樣封裝體外形X與Y可縮小2mm。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外形尺寸可縮小3mm以上,CLCC24可實現與QFN24的焊盤可實現無縫兼容。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並非局限於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應看作是對其他實施例的排除,而可用於各種其他組合、修改和環境,並能夠在本文所述構想範圍內,通過上述教導或相關領域的技術或知識進行改動。而本領域人員所進行的改動和變化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則都應在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