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田套養泥鰍的技術方法
2023-11-02 12:55:32 2
茭白田套養泥鰍的技術方法
【專利摘要】茭白田套養泥鰍的技術方法,涉及水產養殖【技術領域】,包括以下步驟:田塊選擇、田塊建設、茭白移植、消毒施肥、放養親鰍或放養鰍苗、飼養管理。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充分的利用了生產資源,茭白田養鰍,泥鰍,茭白的雙增產,培育技術標準規範,技術新穎,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水產養殖的質量,減輕了養殖戶的勞作,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茭白田套養泥鰍的技術方法。 菱白田套養泥的技術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泥鰍是鯉形目、鰍科、泥鰍屬魚類,屬小型經濟魚類。泥鰍經濟價值較高,肉質細 嫩、清淡鮮美,而且具有滋補藥用價值,所以歷來為人們喜食。在韓國、日本銷路甚廣,泥鰍 養殖中,許多養殖戶會發現由於夏季的高溫,酷暑,對於泥鰍的生長極為不利,溫度過高,泥 鰍的攝食量小,甚至還會由於溫度高而死亡。
[0003] 茭白為禾本科多年生水生宿根植物。株高1. 6-2米,是一道問道極為鮮美的蔬菜, 同時又能降低血壓,適宜患有高血壓、黃疸型肝炎、婦女產後乳汁缺少以及酒精中毒者食 用,但是茭白在種植中會出現,由於水中的小型寄生蟲和水中的細菌存在,嚴重的影響了茭 白的產值。
[0004] 由於泥鰍喜好水中的細菌及其寄生蟲作為食物,茭白可以提供較好的陰涼棲息 地,因此如果茭白田中養殖泥鰍便可以獲得泥鰍,茭白的雙增產。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成本投資小,養殖工藝先進,茭白、泥 鰍雙增產的茭白田套養泥鰍的技術方法。
[0006]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7] 茭白田套養泥鰍的技術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0008] 1、田塊選擇
[0009] 選擇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汙染田塊,面積以1-2畝,底質為沙壤土。
[0010] 2、田塊建設
[0011] ①建設魚溝:魚溝開挖成"田"字形或"井"字形,溝寬40釐米,深50釐米;
[0012] ②建設魚溜:魚溜設在田塊的四角或對角,魚溜寬1-2米,深50-60釐米;魚溜與 魚溝相通。魚溝、魚溜的面積佔田塊總面積的3% -6% ;
[0013] ③建設田埂:田埂高出田板60釐米,保證水深達到30-40釐米,魚溝水深0.7-0. 8 米,田埂頂寬30釐米,田埂內坡覆蓋地膜.
[0014] ④進、排水口設置:進、排水口呈對角設置,進水經注水管伸人田塊行懸空注水,水 管出水處綁定長50釐米的40目篩絹過濾袋,排水口安裝密網眼鐵絲網製成的高50釐米、 寬60釐米的長方形柵欄,柵欄上端高出田埂10釐米,其餘三邊各嵌入田埂10釐米。在靠 排水口一邊的田埂上開設溢水口,溢水口安裝攔鰍柵欄。
[0015] 3、茭白移植
[0016] 茭白3-4年輪作一次,在4月份茭白舊茬分櫱期進行移植,行、株距為0. 5米*0. 5 米,水位保持在10-15釐米。
[0017] 4、消毒施肥
[0018] 鰍苗放養前8-10天,每畝用生石灰15-20千克或漂白粉1-2. 5千克,兌水攪拌後 均勻潑灑田中,在茭白田灌水前,每畝施經發酵過的有機糞肥550-650千克,其中200-300 千克均勻地施於魚溝內,其餘的施在田塊上並深翻人土。
[0019] 5、放養親鰍或放養鰍苗
[0020] ①放養親鰍:選擇體形好、個體大、無病危傷的成鰍作為親鰍,於茭白移植成活後 放養一般每畝放養量100-155千克,雌雄比例為1 :1. 5 ;
[0021] ②放養鰍苗:鰍苗規格在3釐米以上。放養時間在追施的化肥全部沉澱後放養密 度為每畝8000-10000尾,放養前用20-30尾進行實驗。
[0022] ③鰍體消毒:放養前用3% -5%的食鹽水浸洗鰍體10-20分鐘。
[0023] 6、飼養管理
[0024] ①施肥:每隔一周在魚溝、魚溜中追施經發酵的畜糞、禽糞,或者施用氮、磷、鉀等 化肥。田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釐米。
[0025] ②投飼:當水溫在20-23°C時,動、植物性飼料應各佔50%,水溫24-28°C時動物性 飼料應佔70%,日投餵兩次,上午7-10時和下午16-18時各一次;日投餵量為鰍魚體重的 30% -50%。
[0026] ③水質調節:茭白移植和苗种放養初期,水位保持在10-15釐米,一個月後加高水 位至18-22釐米,夏季高溫季節要適當提高水位至25-30釐米。魚溝、魚溜中每隔一周潑撒 生石灰進行消毒。
[0027] ④防逃防害:要堅持每天巡田,仔細檢查田埂是否有漏洞,攔鰍柵是否有堵塞、松 動,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發現蛙卵、水蜈蚣、水蛇等應及時清除;發現水鼠,可用毒鼠藥誘 殺。
[0028] ⑤慎用農藥:採用高效低毒農藥,田塊水位要加高10釐米,施藥時噴霧器的噴嘴 應橫向朝上,藥劑噴在茭葉上。粉劑在早晨有露水時噴施,液劑在露水幹後噴施。
[0029]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充分的利用了生產資源,茭白田養鰍,泥鰍,茭白的 雙增產,培育技術標準規範,技術新穎,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水產養殖的質量,減輕了養殖戶 的勞作,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
【具體實施方式】
[0030]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 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0031] 實施例1
[0032] 茭白田套養泥鰍的技術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33] 1、田塊選擇
[0034] 選擇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汙染田塊,面積以1畝,底質為沙壤土。
[0035] 2、田塊建設
[0036] ①建設魚溝:魚溝開挖成"田"字形或"井"字形,溝寬40釐米,深50釐米;
[0037] ②建設魚溜:魚溜設在田塊的四角或對角,魚溜寬1米,深50釐米;魚溜與魚溝相 通。魚溝、魚溜的面積佔田塊總面積的3% ;
[0038] ③建設田埂:田埂高出田板60釐米,保證水深達到30釐米,魚溝水深0. 7米,田埂 頂寬30釐米,田埂內坡覆蓋地膜.
[0039] ④進、排水口設置:進、排水口呈對角設置,進水經注水管伸人田塊行懸空注水,水 管出水處綁定長50釐米的40目篩絹過濾袋,排水口安裝密網眼鐵絲網製成的高50釐米、 寬60釐米的長方形柵欄,柵欄上端高出田埂10釐米,其餘三邊各嵌入田埂10釐米。在靠 排水口一邊的田埂上開設溢水口,溢水口安裝攔鰍柵欄。
[0040] 3、茭白移植
[0041] 茭白3年輪作一次,在4月份茭白舊茬分櫱期進行移植,行、株距為0.5米*0.5米, 水位保持在10釐米。
[0042] 4、消毒施肥
[0043] 鰍苗放養前8天,每畝用生石灰15千克或漂白粉1千克,兌水攪拌後均勻潑灑田 中,在茭白田灌水前,每畝施經發酵過的有機糞肥550千克,其中200千克均勻地施於魚溝 內,其餘的施在田塊上並深翻人土。
[0044] 5、放養親鰍或放養鰍苗
[0045] ①放養親鰍:選擇體形好、個體大、無病危傷的成鰍作為親鰍,於茭白移植成活後 放養一般每畝放養量1〇〇千克,雌雄比例為1 :1. 5 ;
[0046] ②放養鰍苗:鰍苗規格在3釐米以上。放養時間在追施的化肥全部沉澱後放養密 度為每畝8000尾,放養前用20尾進行實驗。
[0047] ③鰍體消毒:放養前用3%的食鹽水浸洗鰍體10分鐘。
[0048] 6、飼養管理
[0049] ①施肥:每隔一周在魚溝、魚溜中追施經發酵的畜糞、禽糞,或者施用氮、磷、鉀等 化肥。田水透明度控制在15釐米。
[0050] ②投飼:當水溫在20°C時,動、植物性飼料應各佔50%,水溫24°C時動物性飼料應 佔70%,日投餵兩次,上午7時和下午16時各一次;日投餵量為鰍魚體重的30%。
[0051] ③水質調節:茭白移植和苗种放養初期,水位保持在10釐米,一個月後加高水位 至18釐米,夏季高溫季節要適當提高水位至25釐米。魚溝、魚溜中每隔一周潑撒生石灰進 行消毒。
[0052] ④防逃防害:要堅持每天巡田,仔細檢查田埂是否有漏洞,攔鰍柵是否有堵塞、松 動,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發現蛙卵、水蜈蚣、水蛇等應及時清除;發現水鼠,可用毒鼠藥誘 殺。
[0053] ⑤慎用農藥:採用高效低毒農藥,田塊水位要加高10釐米,施藥時噴霧器的噴嘴 應橫向朝上,藥劑噴在茭葉上。粉劑在早晨有露水時噴施,液劑在露水幹後噴施。
[0054] 實施例2
[0055] 茭白田套養泥鰍的技術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0056] 1、田塊選擇
[0057] 選擇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汙染田塊,面積以1.5畝,底質為沙壤土。
[0058] 2、田塊建設
[0059] ①建設魚溝:魚溝開挖成"田"字形或"井"字形,溝寬40釐米,深50釐米;
[0060] ②建設魚溜:魚溜設在田塊的四角或對角,魚溜寬1. 5米,深55釐米;魚溜與魚溝 相通。魚溝、魚溜的面積佔田塊總面積的4.5% ;
【權利要求】
1.茭白田套養泥鰍的技術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1. 田塊選擇 選擇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汙染田塊,面積以1-2畝,底質為沙壤土。
2. 田塊建設 ① 建設魚溝:魚溝開挖成"田"字形或"井"字形,溝寬40釐米,深50釐米; ② 建設魚溜:魚溜設在田塊的四角或對角,魚溜寬1-2米,深50-60釐米;魚溜與魚溝 相通。魚溝、魚溜的面積佔田塊總面積的3%-6% ; ③ 建設田埂:田埂高出田板60釐米,保證水深達到30-40釐米,魚溝水深0. 7-0. 8米, 田埂頂寬30釐米,田埂內坡覆蓋地膜. ④ 進、排水口設置:進、排水口呈對角設置,進水經注水管伸人田塊行懸空注水,水管出 水處綁定長50釐米的40目篩絹過濾袋,排水口安裝密網眼鐵絲網製成的高50釐米、寬60 釐米的長方形柵欄,柵欄上端高出田埂10釐米,其餘三邊各嵌入田埂10釐米。在靠排水口 一邊的田埂上開設溢水口,溢水口安裝攔鰍柵欄。
3. 茭白移植 茭白3-4年輪作一次,在4月份茭白舊茬分櫱期進行移植,行、株距為0. 5米*0. 5米, 水位保持在10-15釐米。
4. 消毒施肥 鰍苗放養前8-10天,每畝用生石灰15-20千克或漂白粉1-2. 5千克,兌水攪拌後均勻 潑灑田中,在茭白田灌水前,每畝施經發酵過的有機糞肥550-650千克,其中200-300千克 均勻地施於魚溝內,其餘的施在田塊上並深翻人土。
5. 放養親鰍或放養鰍苗 ① 放養親鰍:選擇體形好、個體大、無病危傷的成鰍作為親鰍,於茭白移植成活後放養 一般每畝放養量100-155千克,雌雄比例為1 :1. 5 ; ② 放養鰍苗:鰍苗規格在3釐米以上。放養時間在追施的化肥全部沉澱後放養密度為 每畝8000-10000尾,放養前用20-30尾進行實驗。 ③ 鰍體消毒:放養前用3% -5%的食鹽水浸洗鰍體10-20分鐘。
6. 飼養管理 ① 施肥:每隔一周在魚溝、魚溜中追施經發酵的畜糞、禽糞,或者施用氮、磷、鉀等化肥。 田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釐米。 ② 投飼:當水溫在20-23 °C時,動、植物性飼料應各佔50 %,水溫24-28 °C時動物性飼 料應佔70%,日投餵兩次,上午7-10時和下午16-18時各一次;日投餵量為鰍魚體重的 30% -50%。 ③ 水質調節:茭白移植和苗种放養初期,水位保持在10-15釐米,一個月後加高水位至 18-22釐米,夏季高溫季節要適當提高水位至25-30釐米。魚溝、魚溜中每隔一周潑撒生石 灰進行消毒。 ④ 防逃防害:要堅持每天巡田,仔細檢查田埂是否有漏洞,攔鰍柵是否有堵塞、鬆動,發 現問題及時處理;發現蛙卵、水蜈蚣、水蛇等應及時清除;發現水鼠,可用毒鼠藥誘殺。 ⑤ 慎用農藥:採用高效低毒農藥,田塊水位要加高10釐米,施藥時噴霧器的噴嘴應橫 向朝上,藥劑噴在茭葉上。粉劑在早晨有露水時噴施,液劑在露水幹後噴施。
【文檔編號】A01G1/00GK104054609SQ201410253901
【公開日】2014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9日
【發明者】孫棠麗, 孫守旗, 蘇加勝, 蘇家會, 顧紹興 申請人:懷遠縣漁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