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在一戰中逝去的年輕生命(血戰43天70年前的今天)
2023-11-02 05:35:11
來源:共青團中央綜合整理自人民日報、CCTV國家記憶、解放軍報、央廣軍事、共產黨員、中國軍網、國家人文歷史、中國火箭軍
如今
在空降兵部隊軍史館中
存放著一面布滿381個彈孔的戰旗
為了將這面戰旗插上勝利的高地
成千上萬的志願軍將士們
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這面擁有這段不朽歷史傳奇的
彈痕累累的戰旗
來自炮火連天的上甘嶺戰役
70年前的今天
中國人民志願軍
取得了上甘嶺戰役的偉大勝利
歷史,總是在一些重要的時間節點
勾起回憶
傳遞精神與力量
鋼少氣多:上甘嶺戰役的沙盤
進入了美國西點軍校的課堂
敢戰,善戰,勝戰
浴血朝鮮戰場
久歷戰火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越戰越強
上甘嶺戰役志願軍陣地
1952年
美國又一個大選之年
此時的美軍
已經在朝鮮戰場
用盡了除原子彈之外的
所有先進武器
卻沒有佔到半點便宜
新任「聯合國軍」總司令官克拉克
迫切需要一場軍事上的「勝利」
緩解美國國內的強烈不滿
於是
共和黨總統競選人艾森豪的
西點軍校同學
成了受命主導新的攻勢的指揮員
——他,就是此時的
美第八集團軍司令
兼「聯合國軍」地面部隊司令官範佛裡特
朝鮮戰場上被時代周刊報導的範佛裡特
範佛裡特將他的行動
命名為「攤牌行動」
不過
這個聽上去仿佛規模巨大的作戰行動
目標卻僅僅是
奪取志願軍防禦的
兩座海拔500多米高的山包
——上甘嶺
1952年10月14日
上甘嶺戰役從驚天動地的炮擊開始
範佛裡特集中了
300餘門大口徑火炮
27輛坦克和40餘架飛機
他認為,以這樣的火力
5天就能佔領上甘嶺
上甘嶺戰役形勢圖
在朝鮮戰場上
狂用炮火的範佛裡特
擁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專用名詞
——「範佛裡特彈藥量」
然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
「聯合國軍」發射了
190多萬發炮彈和5000餘枚炸彈
傷亡2.5萬人
損失了274架飛機
儘管表面陣地幾易其手
山上的土石被炸成了
兩米多厚的粉末
但在43天後
上甘嶺依然牢牢掌握在志願軍手中
上甘嶺成了美軍的「傷心嶺」
志願軍慶祝上甘嶺戰役的勝利
上甘嶺戰役的沙盤
後來進入了美國西點軍校的課堂
據說
活了整整100歲的範佛裡特
直到晚年還在不停地反思:
這一仗美軍究竟輸在哪裡?
上甘嶺戰役期間,遭受猛烈轟擊的597.9 高地和537.7 高地北山陣地,土石被炸飛了1至2米
顯然
精於計算的範佛裡特
計算清楚了上甘嶺的兵力火力
卻沒能計算出
志願軍在戰爭中學習戰爭
適應戰爭的能力
更沒有計算出
這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
在連續20多年徵程中
鍛造出來的必勝信念
上甘嶺之戰時
60歲的範佛裡特的對手
是36歲的志願軍第15軍軍長秦基偉
43天的血戰中
第15軍27個連隊中
有16個連3次打光重建
秦基偉誓言錚錚:
「為了祖國,為了全局勝利
15軍打光了也在所不惜!」
志願軍戰士堅守在上甘嶺陣地上。 圖片來源:人民畫報
一座山峰的崛起
挺立的是一代英雄的脊梁
1953年6月16日
得勝回國的秦基偉走進中南海
一見面
毛澤東同志就誇讚
上甘嶺戰役是個奇蹟
他笑著說
「它證明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骨頭
比美利堅合眾國的鋼鐵還要硬!」
鋼少氣多
這,就是血戰上甘嶺的
志願軍將士的氣概
就是千千萬萬優秀中華兒女的氣概
就是已經站起來的中華民族的氣概
英雄永垂不朽
在上甘嶺戰役中
敵我雙方
在不到4平方千米的狹小區域內
投入了大量的有生力量
使用了異常猛烈的重型火力
戰鬥激烈,進攻和反擊夜以繼日
從中也湧現出
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上甘嶺戰鬥英雄連」獎旗
1952年10月19日5時30分
志願軍向597.9高地發起反攻
135團6連和5連2排經過大半夜的血戰
先後收復了4、5、6號陣地
等攻到0號陣地時
整個加強連只剩下16人了
而美軍在0號陣地設置了
由4個地堡組成的子母堡
繼續頑抗
黃繼光畫像
此時,6連戰士
黃繼光、吳三羊和肖登良
組成戰鬥小組前去爆破
三人交替掩護
很快炸掉了兩個子堡
但吳三羊犧牲,肖登良重傷
只剩黃繼光帶傷向主堡匍匐前進
爬到主堡擲出手雷
主堡很大,手雷只炸塌一角
裡面的美軍換了一個射擊孔繼續開火
已經7處負傷的黃繼光
爬到了地堡的射擊死角
指導員馮玉慶還感到很疑惑:
「黃繼光已經沒有武器
為什麼他還在一直往前爬?」
就在這時,黃繼光一躍而起
張開雙臂用自己的胸膛
堵住了主堡射擊孔
目睹了這一切的馮玉慶
從地上猛地跳起來
高呼「為黃繼光報仇」
帶著憤怒的戰士們趁
著敵人無法開火的空當
一舉攻克0號陣地
除黃繼光外
在上甘嶺戰役中
還湧現出很多英雄和烈士
比如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孫佔元
在10月14日的597.9高地2號陣地反擊戰中
他帶領全排戰士擔任奪取陣地突擊任務
在敵密集火力下,孫佔元身受重傷
兩腿被打斷後
依然忍著劇痛爬行、堅守陣地
特等功臣、一級英雄孫佔元塑像
使用機槍掩護
孫佔元連續炸毀敵方火力點
並指揮連續擊退敵兩次反撲
最後在彈藥用盡、戰友相繼陣亡的情況下
趁敵人靠近時
拉響手雷與敵人同歸於盡
志願軍英雄孫佔元在朝鮮戰場上使用的捷格加廖夫輕機槍,現陳列於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
在上甘嶺戰役中
類似孫佔元這樣
選擇與敵人同歸於盡的英烈
又何止於他一個人
僅明確留下姓名和事跡的
同類戰鬥英雄就有38人之多:
馬忠保、王萬成、王玉庭
王新發、龍世昌、孫子明
田立明、安貴醜、牛保才
……
除了這些犧牲在戰場上的烈士
也有活著走下戰場的英雄
比如電話班長甯德明
在上甘嶺戰場上
每一寸土地都被炮火徹底掀翻過
這使得無論是依賴通信電纜的有線通信
還是依賴於天線的無線通信
都在戰場上變得非常脆弱而不可靠
戰役爆發時
志願軍花費了半年時間架設的通信線路
幾分鐘內就被徹底炸斷
為了維持通信的暢通
以甯德明為代表的電話兵們
日夜不停地在陣地上
尋找被火炮炸壞的線纜並進行修復
僅僅甯德明本人
就在上甘嶺陣地上插線300多次
接線頭超過600個
兩顆門牙都因為撕咬線頭而被拽下脫落
在這些任務過程中
甯德明遭受過三次重傷
正是因為有這些電話兵的犧牲和付出
上甘嶺陣地坑道中的部隊
才能和後方保持住通信聯絡
牛保才使用過的電話,現藏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上甘嶺戰役首日,志願軍某部副班長牛保才冒著猛烈的炮火在陣地上搶接電話線。在一次接線途中,牛保才左腿被彈片打斷,他忍痛爬到斷線處,用嘴咬著一個線頭,用手拉著另一個線頭,讓電流通過身體,以保持指揮聯絡的暢通,直至犧牲
上甘嶺戰役中
湧現出許許多多的英雄和烈士
他們的名字
有些也許已經不為人所熟悉
但他們的功勳卻與世長存
永遠敬仰的精神高地
70年,漫長而遙遠
槍聲炮火已經遠去
歷史的光輝
不因時間的流逝而褪去顏色
反而因戰鬥精神的洗禮
更加光彩奪目
布滿381個彈孔的戰旗飄揚在上甘嶺主峰
上甘嶺戰役的勝利
徹底粉碎了敵人的「金化攻勢」
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
這場戰役之後
美軍再也沒有向志願軍發動過
營以上規模的進攻
朝鮮戰局從此穩定在北緯38度線上
中國人民志願軍以浴血奮戰
換來了東亞地區幾十年的和平
秦基偉將軍在回憶錄中寫道:
「上甘嶺戰役不僅從軍事上打垮了敵人的攻勢,也打出了我軍的指揮藝術、戰鬥作風和團結精神。打出了國威軍威。以後有人說過,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是從上甘嶺開始的。」
70年過去了
硝煙早已散盡
但上甘嶺卻成為了
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象徵
成為了一種
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勝利
不屈不撓、團結戰鬥、戰勝困難的精神象徵
上甘嶺
不僅是世界軍事史上奇蹟
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
是中國人民永遠敬仰的精神高地
銘記歷史
向英雄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