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杆自動調漂配套釣組的製作方法
2023-11-02 11:14:57 1
專利名稱:手杆自動調漂配套釣組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釣魚用具,特別是涉及一種釣魚手杆的自動調漂配套釣組。
現在的手杆釣魚,要親自綁鉤、配線配墜配漂,在釣點,首先要調漂,以測準釣點的水深,傳統的調漂是先估計,後測試,往往要反覆多次才能調好,而且換一個釣點又要重新調漂,操作繁瑣、耽誤時間、效率低、穩定性差。
本實用新型之目的旨在提供一種調漂準確、使用簡便快捷、靈敏度高、穩定性好、不亂線、適用範圍廣的手杆自動調漂配套釣組。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種手杆自動調漂配套釣組由釣線、魚鉤、自動漂、上下兩墜組成,釣線包括母線和子線,自動漂包括漂體、調控杆、氣門芯,漂體為空管穿過空殼體漂身構成,並在穿入穿出處進行密封,漂體的上端漂尾開孔,由母線穿入,調控杆也為空管,上端裝有調控環和保險絲墜,調控杆下端開孔,母線穿過,氣門芯中部剪一缺口,插入調控杆,氣門芯上端插入漂體的下端漂腳,母線從氣門芯下端穿出後,連接上墜,上墜下端連接子線,子線下端固定下墜和魚鉤。
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顯著優點1、本自動釣組臨釣時不需調漂,只需上好魚食便可垂釣,操作簡捷、自動調漂、方便準確;2、本釣組由於設計了上下兩墜,靈敏度高、穩定性好,可釣大魚和小魚;3、自動漂比一般漂多設計了一根調控杆,並且調控杆上端設置了調控環,因此,與一般漂比較,漂不晃動,不纏繞釣線;4、適用於池塘、水庫、江河用手杆垂釣,深水淺水均可,適用範圍廣。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自動漂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由釣線1、魚鉤2、自動漂3、上墜4、下墜5組成,具體分述如下
1、自動漂3自動漂是釣組的核心構件,它由漂體6、調控杆7和氣門芯8連接組成(見圖2)。漂體6是一根直徑為三毫米的塑料管穿過圓錐形或圓形空殼塑料球漂身9組成,穿入穿出處要密封好。在漂尾10上鑽一個條形孔供母線11穿入。調控杆7也是一根直徑為三毫米的塑料管,管的下端鑽一個條形孔供母線11穿過,管的另一端套一個金屬絲圓形調控環12,並纏繞一段保險絲墜13,此墜13的作用是在垂釣時使調控杆7處於水平狀態,墜的重量視漂的浮力而定。氣門芯8長度為五至六釐米,中間剪一個缺口,供調控杆7插入(插入時要將調控杆上的條形孔對準氣門芯的缺口)。氣門芯8的上端插入漂體的漂腳14(插入時要將漂尾上的條形孔面對調控杆),這樣自動漂3便組裝完成。
2、釣線1包括母線11和子線15,子線15按常規小於母線11,母線11的粗細視自動漂3的浮力而定,浮力越大,母線越粗,一定浮力的自動漂只能選定一種粗細合適的母線與之配套使用,是否配套由滿足下面兩個要求為標準第一個要求是當釣組處在下墜5落底前的狀態時(見附
圖1),此時氣門芯呈直線形,母線與自動漂的摩擦力要小於自動漂的浮力。使自動漂能沿母線慢慢向上滑動,直到浮出水面;第二個要求是當釣組處於垂釣狀態時(見附圖3),此時氣門芯變成「∽」形,母線與自動漂的磨擦力要大於自動漂的浮力,使自動漂不能沿母線上下滑動。
母線11穿入自動漂的先後次序是調控環--漂尾上的條形孔--氣門芯缺口--調控杆上條形孔--由氣門芯下端出線。
3、上下兩墜4、5及魚鉤2為提高本釣組的靈敏度,本釣組設上下兩墜,上墜4固定在母線11末端連接環上邊,上墜4的沉力在未掛下墜5的情況下稍小於自動漂的浮力,在水中調試表現為漂尾凸出水面在4至6釐米之間,這時上墜4懸在水中。下墜5固定在子線15上,下墜的沉力與上墜的沉力之和稍大於自動漂的浮力。垂釣時,下墜落底,上墜懸在水中,漂尾凸出水面1-2釐米。一般下墜沉力約為0.5克左右。子線長度為15釐米左右,魚鉤與下墜的距離為3釐米左右。魚鉤大小視釣魚的大小而定,也可用雙鉤,由釣者自定。
使用方法與自動調漂原理釣友到達釣場後,按常規打好窩子,將組裝好的自動釣組系在魚杆尖上(用線輪的則裝好輪子便成),並將母線上橡皮條和自動漂移動到離下墜60釐米左右處(即半水位置),使自動漂與墜鉤離開,以利操作。然後將魚鉤投入釣點,投入釣點有兩種情況,即釣杆慢慢落下進入釣點和拋入釣點,現就這兩種情況分別介紹操作方法與自動調漂原理。
第一種情況釣杆慢慢落入釣點(釣杆落下時,最好輕輕抖動),這時自動釣組處在
圖1狀態,在下墜未落底前由於上下兩墜的沉力使母線拉得較直,氣門芯也呈直線,這時母線與自動漂的磨擦力小於漂的浮力,所以雙墜慢慢下沉,而自動漂的漂尾始終浮出水面,等下墜落底後,沉力減少,母線放鬆彎曲,這時由於調控杆上端的保險絲墜的沉力作用,將調控杆由垂直狀態慢慢變成水平狀態(見圖3),逼使氣門芯由直線狀態變與「∽」狀態,這樣就大大地增加了氣門芯內的母線與氣門芯的摩擦力,咬住了自動漂不能沿母線滑動,這就相當一般調漂方法中的將牙籤插入漂座的作用,只是這裡是自動完成了這一動作,達到了自動調漂的效果。
第二種情況魚鉤拋入釣點,釣線處於放鬆彎曲狀態,調控杆由於杆端保險絲墜的沉力作用,呈水平狀態下沉,迫使氣門芯呈「∽」形態下沉,咬住了氣門芯內的母線,使自動漂不能沿母線滑動,從而使自動漂也跟著下沉入水中,一直到下墜落底為止,這時由於自動漂的浮力小於母線與氣門芯的磨擦力,不能上浮水面,為了使自動漂浮出水面,只要將釣杆輕輕提起(提起時最好輕輕抖動釣杆),使調控杆變成垂直狀態,氣門芯也成直線狀態,從而使母線與氣門芯的磨擦力小於自動漂的浮力,自動漂便自動沿母線浮出水面,再落下釣杆,調控杆又恢復水平狀態,氣門芯跟著變成「∽」狀態,咬住母線,使自動漂不能滑動,完成了自動調漂任務。
值得提示一點的是在調控杆由垂直狀態變成水平狀態時,會使凸出水面的漂尾再下沉2釐米左右,這樣使水中釣線拉得較緊,可提高釣組靈敏度。同時也提示釣友,假如您想使漂尾凸出水面2釐米進行垂釣,那麼就要提起釣杆,讓漂尾凸出水面4釐米後再落下釣杆,使漂尾最後凸出水面2釐米。由此類推,釣友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進行操作。但垂釣時,漂尾凸出水面的高度不能大於3釐米,否則靈敏度降低。
權利要求1.一種手杆自動調漂配套調組,其特徵在於由釣線(1)、魚鉤(2)、自動漂(3)、上下兩墜(4、5)組成,釣線(1)包括母線(11)和子線(15),自動漂(3)包括漂體(6)、調控杆(7)、氣門芯(8),漂體(6)為空管穿過空殼體漂身(9)構成,並在穿入穿出處進行密封,漂體(6)的上端漂尾(10)開孔,由母線(11)穿入,調控杆(7)也為空管,上端裝有調控環(12)和保險絲墜(13),調控杆(7)下端開孔,母線(11)穿過,氣門芯(8)中部剪一缺口,插入調控杆(7),氣門芯(8)上端插入漂體的下端漂腳(14),母線(11)從氣門芯(8)下端穿出後,連接上墜(4),上墜(4)下端連接子線(15),子線(15)下端固定下墜(5)和魚鉤(2)。
專利摘要一種手杆自動調漂配套釣組,由釣線、魚鉤、自動漂、上下兩墜組成,自動漂包括漂體、調控杆、氣門芯,調控杆上端裝有調控環和保險絲墜,漂體下端和調控杆下端都插入氣門芯,母線穿過自動漂,下端連接上墜、子線、下墜、魚鉤。本實用新型調漂準確、簡便快捷、靈敏度高、穩定性好,適用範圍廣。
文檔編號A01K91/06GK2328185SQ98230589
公開日1999年7月14日 申請日期1998年4月22日 優先權日1998年4月22日
發明者王若南 申請人:王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