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李時珍治病經驗(古人為什麼都不吃貓肉)
2023-11-02 11:33:04 5
中國的美食文化源遠流長,每個朝代發展下來,都有了屬於自己的特色。如今我們也以各方不同的菜系特點將他們區分為幾大菜系,比如湘菜、川菜、粵菜、江浙菜等。
每個地方的菜品都具有代表性,酸、甜、辣味道各異,各式的美食文化造就了中國菜系的色香味俱全和豐富多彩。翻開中國美食的進化史會發現,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的飲食習慣也不斷的更新迭代。
之前網絡上有過一個熱梗,即「沒有一隻動物可以活著走出廣東」。說出了廣東地區食物來源的多樣性,實際上不僅在廣東,乃至中國絕大部分地區都是一樣,只要能吃的絕不含糊。
管他什麼飛禽走獸,先上一波調味料,準能烹飪出一頓美味。中國人能接受吃很多動物,但唯獨貓肉不太敢輕易嘗試,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史料記載對於中國人來說,只要能填飽肚子,那就沒什麼不能吃的,特別是在那種饑荒年代,更不需要挑剔了。所以咱們如今的美食領域如此寬廣,估計跟老祖宗餓過有很大關係。
在古代社會裡,尋常百姓家是很少能吃上肉的,一年到頭估計也只能等過年那一天了。除非家中有人會打獵,不然靠著家庭收入開葷是有點不太可能。
而野獸的肉總是比家禽要香很多,估計是因為生長環境不同造成的。就像我們今天認為散養在山林裡的雞總比那些在大棚裡餵養的要好吃一樣。
不過我國出臺有野生動物保護法,現在可不是什麼動物都能吃的,搞不好會觸犯法律,但是古代卻沒這種規定。所以老祖宗嘗過的美味,可比我們要多得多。
在日常餐桌上比較常見的肉類,大多數就是雞鴨魚和豬肉。根據地域的不同,主打的肉類也不同。比如北方多牛羊肉,而南方人比較喜歡吃豬肉。
還有其他肉類並不常見,如狗肉、蛇肉、老鼠肉等。這麼多肉類是我們餐桌上的常客,不過也會有人疑問,為何沒有貓肉呢?貓肉確實不常見,多數人一輩子都沒吃過。
難道古代人都不吃貓肉嗎?也不盡然,據說是因為貓肉不好吃,被中國人給嫌棄了,具體情況真的如此嗎?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曾記載過這樣一句話:「然狸肉入食,貓肉不佳,亦不入食品,故用之者稀。」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般吃狸肉,貓肉因為口味不好,所以沒有被列入食品的行列,久而久之吃它的人就少了。貓肉有那麼難吃嗎?顯然古代人是嘗試過的,所以才有「不好吃」的結論。
關於貓肉的味道,書中記載是「味甘酸、鹹」,按照古代人的飲食習慣,確實不太適合。除了味道外,恐怕還有口感的部分原因,總之自古以來吃貓肉的記載很少。
貓肉的價值正所謂「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就算貓肉在大眾評選中落榜了,但不代表真的沒人喜歡。所以在記載之外,吃貓肉的例子也還是有的,首先是因為貓肉的營養價值。
根據中醫理論,貓肉具有補虛益氣、疏風通絡、軟堅散結的功效,看起來還是挺不錯的。貓肉除了吃還可以入藥,可以治療虛勞、風溼痺痛、瘰癧、惡瘡、燙傷。
從功效上來看,體質虛弱或者患有風溼痛等這些疾病的人都可以食用貓肉來作為食療。不過有溼毒的人不能吃貓肉,因為這樣毒氣會被加重,到時候可能會導致某些併發症。
除此以外,患有慢性溼疹類疾病的人群也不適宜吃,再者孕婦忌吃。所以貓肉用來入藥比較多,作為食物就只能退居二線了。
不過會吃的中國人自然不肯放棄任何機會,在粵菜系當中就有一道名菜是以貓肉為主打的,它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龍虎鳳」,是當地一款傳統的佳餚。
這道菜以貓肉、蛇肉和雞肉作為主打肉類,蛇因為形似龍,所以廣東人雅稱為「龍」;貓則被雅稱為「虎」,不是有句話說的是:「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嘛;而雞一直被類化為鳳,這道菜得名也就因為如此。
「龍虎鳳」因為健脾開胃、營養價值也高,所以成為秋冬季節很受歡迎的菜品。不過現在也只有大酒店才能品嘗得到,要麼只能買材料回家裡自己做了。
看來廣東人什麼都敢吃並非傳說,被李時珍點評為「難吃」的貓肉,到了他們的餐桌上都能成為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這是精準詮釋了那句網絡熱梗。
既然貓肉可以食用,那為什麼吃它的人那麼少呢?除了難吃還有沒有別的原因,那當然是有的,而且還很多。
不吃貓肉的原因古代人不吃貓肉,大多數是受到李時珍的影響,不過歸根結底還有別的原因。
貓作為家養寵物,現在很多人家裡地位已經高於狗了。「擼貓一族」就是這樣誕生的,他們喜歡貓可愛的模樣,還有它柔軟的毛髮,將貓當成「小孩」一般來飼養。
貓一直給人高冷的感覺,古代也有貴族養貓為樂,據說楊貴妃就曾養有一隻貓。但是窮苦人家養貓卻是為了抓老鼠,特別是收成的時候,害怕老鼠把糧食給吃了。因為這個原因,人們一般都不吃貓肉。
當然還有一種怪力亂神的說法,傳聞貓有九條命,人類因為害怕貓轉世投胎報復自己,所以不吃貓肉。古代人認為貓的出現有種不太吉祥的徵兆,吃了會惹禍上身。
所以貓一直是被人敬畏與害怕的存在,某些地方還存在一種說法,吃了貓肉就會受到懲罰,死後不能進自己家的祠堂。一些有宗教信仰的教派則認為,不能給吃貓肉的人參加任何祭祀活動。
在那個圖騰信仰的時代裡,貓和老虎這些動物是平起平坐的,它們時常被供奉起來,接受人們的祭祀和朝拜。因為貓能抓老鼠,在那個糧食短缺的年代,能保護糧食的就應該被奉為「天神」。
不過,從現代健康的角度來看,不吃貓肉是因為它們吃老鼠。老鼠身上藏著大量的細菌,這跟它們生存環境和飲食習慣有關。
總之不吃貓肉有很多理由,不過現在很多貓都被養得特別好,有人說如今的貓連老鼠都不會抓了。的確如此,現在很多農村家裡老鼠都沒見幾隻,貓能派上的用場也少了很多。
很多年輕人養貓無非就是為了圖個享樂,當成興趣愛好來進行罷了。愛貓人士跟愛狗是一樣的,絕不會吃它們的肉。不過也有部分並不介意這些,這樣使得「龍虎鳳」有了一席之地。
所以關於古代人為什麼不吃貓肉的說法,李時珍已經跟大家詳細說明了。但除了不好吃還有其他的諸多因素,不知道你有沒有吃過貓肉呢?或者會不會找機會嘗試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