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迴路壓力自平衡閥的製作方法
2023-11-03 18:45:57 1
專利名稱:雙迴路壓力自平衡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對於兩個液壓系統之間壓力自動平衡的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用於汽車雙迴路制動系統中兩個迴路之間制動壓力自動平衡的雙迴路壓力自平衡閥。
背景技術:
許多汽車剎車制動都採用液壓制動。液壓制動是利用制動主缸控制各個車輪上分別設置的輪缸來推動剎車片,對每一個車輪進行制動的。為避免制動油路失效造成制動失靈,在很多汽車上將制動油路布置成雙迴路。如其中的「X」型迴路,就是將制動主缸分成兩個,分別控制一條制動油路。一條制動油路控制左前輪和右後輪,另一條制動油路則控制右前輪和左後輪。這樣當一條制動油路失效時,另一條制動油路仍能工作,保持至少50%的制動力。雙迴路制動方式在國內數百萬輛輕型貨車上普遍使用。
雙迴路制動增加了制動的保險係數,但也存在兩條迴路壓力不平衡的問題。如,剎車片的調整和磨損、油路通暢程度、制動主缸皮碗的洩漏等因素,都可能造成雙迴路之間壓力的不平衡。如果汽車制動不平衡,就會產生剎偏現象。而剎偏往往導致不可預測的事故發生,威脅到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多年來許多人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許多方案,如中國專利01279009「汽車液壓制動安全保護器」。但該方案只有當其中一條迴路完全失效時才起作用,因此不能解決經常出現的壓力不平衡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切實可行的裝置,它可以對兩個迴路之間的壓力自動進行平衡調節,減少剎偏現象的發生,達到理想的制動效果。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雙迴路壓力自平衡閥有一個閥體,閥體上開有進油孔和放氣孔,閥體中有一個活動的閥芯,閥芯上裝有密封圈。閥芯將閥體中的空腔分為互不相通的兩部分,閥芯兩側的空腔通過進油孔分別與兩個迴路接通;置於閥芯兩側的壓簧,使閥芯在不工作時保持在閥體的中部。當踏下剎車制動時,如果兩個迴路的壓力不一致,受兩邊壓力差的作用,閥芯將會向壓力較小的一邊移動,將壓力傳遞到另一側,平衡兩側的壓力。
雙迴路壓力自平衡閥最好與制動迴路並聯連接,這樣即使雙迴路壓力自平衡閥出現故障也不會影響制動迴路的原有工作性能。
如果要與制動迴路串聯連接,只需將放氣孔改為出油孔即可。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踩下剎車制動,雙迴路壓力自平衡閥就會自動平衡兩個迴路的壓力,可以有效的減少兩個迴路可能出現的壓力差。減少剎偏現象的發生。
圖1是雙迴路壓力自平衡閥結構剖視圖圖中標註分別為,閥體(1),壓緊螺塞(3),密封墊片(4),壓簧(5),閥芯(7),密封圈(8),進油孔(2)放氣孔(6)。
圖2是本實用新型在「X型迴路」中的工作示意圖圖中(100)是控制主缸,(101)是雙迴路壓力自平衡閥;(110)是第一控制迴路,(111)是右前輪,(112)是左後輪;(210)是第二控制迴路,(211)是左前輪,(212)是右後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1具體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本實用新型涉及的雙迴路壓力自平衡閥,由閥體(1),壓緊螺塞(3),密封墊片(4),壓簧(5),閥芯(7),密封圈(8)組成。在閥體上開有進油孔(2)和放氣孔(6)。
閥芯(7)和密封圈(8)將閥體內腔分為互不相通的兩部分。壓簧(5)用於保持閥芯(7)不工作時的位置。
進油孔(2)通過管路分別與兩個制動迴路連接,當兩個迴路壓力不平衡時,閥芯(7)立刻就會向壓力較小的一側移動。因為閥芯(7)的移動,將壓力傳遞到另一側,壓力較小的一側,短時間內壓力回升;壓力較大的一側正好相反。從而達到自動平衡兩側壓力差的作用。
位於兩側的壓緊螺塞(3)除壓緊密封墊片(4)起到密封作用外,還有限制閥芯(7)最大位移的作用。
權利要求1.一種對於兩個液壓系統之間壓力自動平衡的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用於汽車雙迴路制動系統中兩個迴路之間制動壓力自動平衡的雙迴路壓力自平衡閥,其特徵是一個閥體,閥體中有一個活動的閥芯,閥芯上裝有密封圈,閥芯和密封圈將閥體中的空腔分為互不相通的兩部分,閥芯兩側的空腔開有分別與兩個制動迴路接通的進油孔和放氣孔;在閥芯兩側安置有使閥芯在不工作時保持在閥體的中部的壓簧;閥體兩端有壓緊螺塞。
2.如權利1所要求的雙迴路壓力自平衡閥,其特徵是放氣孔改為出油孔。
專利摘要一種對於兩個液壓系統之間壓力自動平衡的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用於汽車雙迴路制動系統中兩個迴路之間制動壓力自動平衡的雙迴路壓力自平衡閥。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雙迴路壓力自平衡閥有一個閥體,閥體上開有進油孔和放氣孔,閥體中有一個活動的閥芯,閥芯上裝有密封圈。閥芯將閥體中的空腔分為互不相通的兩部分,閥芯兩側的空腔通過進油孔分別與兩個迴路接通;置於閥芯兩側的壓簧,使閥芯在不工作時保持在閥體的中部。當踏下剎車制動時,如果兩個迴路的壓力不一致,受兩邊壓力差的作用,閥芯將會向壓力較小的一邊移動,將壓力傳遞到另一側,平衡兩側的壓力。
文檔編號B60T11/28GK2801571SQ20052008323
公開日2006年8月2日 申請日期2005年5月18日 優先權日2005年5月18日
發明者滕冠軍, 王啟山 申請人:滕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