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三者好老師徵文(精選)
2023-11-03 12:36:32
【篇一】我是一個教齡已經18年的女教師,一直耕耘在農村孩子的心田。
這十八年來,我一直在農村小學工作。原本心裡的確有些不平衡,同一班同學,有的在讓人羨慕的城市生活,有的在交通便利的鄉鎮中心校生活。頭頂同一片藍天,腳踩同一片大地,人的命運卻迥乎不同。我們甚至沒有華麗的房子居住,至今還得自己掏錢租民房住,卻做著教化孩子靈魂的工作,不禁以孔子的「何陋之有」來安慰自己。
剛參加工作時,青春無限。對環境不作特殊要求,有書可教,有住即可,跳出農門,走上三尺講臺,實現了我寒窗苦讀的夙願,讓我倍感珍惜。而對那些積極向上教書多少有點名氣的人就傾慕不己,付言文就是其中一個。李世民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退」,我便以優秀教師付言文為鏡,向他學習,在工作中努力進取。
五年過去了,誠實於對教師職業的進一步理解,對教師報酬的殷切期待,無法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也不甘於落後,總想幹番事業,做什麼呢?踏遍鐵鞋無覓處,尋來卻不費功夫,幹事業,其實就是自己的職業——教師。從此,我變得遠離喧囂,一頭扎在如何進行教育教學的份上去。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在鑽研教學中,一下子在我的課堂教學理念中得到了升華。我的孩子就在我的班上,他們,都是我的孩子,我為他們笑,我為他們哭,我為他們而鼓掌。
十年過去了,中國教育教學的改革之風也不知什麼時候刮進了我們的農村小學。為中國教育改革之風助勢,我覺得慢了腳步,我絕不能停滯於已有的滿足,絕不能滿足於取得了小成績,雖然小學高級教師的職稱已得已聘,可那些相對課改來說,已是昨天的故事,應該隨風而去。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課堂就是我的方舟,課改就是我的動力,做風起雲湧的教師,我責無旁貸。於是乎,借一縷教改清風,我乘上了改革的專列。我曾三次到壩芒中心校上公開課,得到了教研室專家的評點,與心儀的優秀老師同行,我感到無比欣慰。一個人的路能走多遠,就看你與誰同行。從此,我的課堂變了,不僅僅是增加了德育滲透,更是增加了我的情操與氣質;不僅僅增加了課改的形式,更是增加了我的理想與知識構見。我已不滿足於一池春水,更嚮往澎渤的江流。與學生一起苦樂,我覺得做老師從未有過這樣的幸福。
十五年過去了,我仍住在那間磚混結構頭頂蓋瓦紙糊的木頂房內,潮溼的室面把放在最底層的擴音器給鏽壞了,校園裡三百年的古木在狂風中將傾未傾,臭黃的螞蟻在古老的櫸木上下肆虐,好在其中那兩株古老的紫荊花,年年歲歲花相同,夏季盛開若回春。我的生命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輪迴了十五個春秋。青春容顏在壩樂河的鏡影中遠去。然而增加的生命年輪裡卻滲滿了人生的酒釀,人生中又增添了一道永不凋謝的青春風景——教書育人。我對人們叫我「羅老師」的稱謂早己熟悉。我覺得「老師」一詞的吐露,似春天花蕾的怒放。對許多家長願意用各種方式把孩子放在我的班級倍感自豪。對家長們稱呼我「羅老師」時眼裡流露出的敬佩與誠摯感到欣慰。做一個自我滿意的教師,令我無比驕傲。從此,我更加關注於教育的發展,對比中外小學教育。對《麻江教育網》中刊發的《孫明驅老師赴布萊頓大學學習期間所見、所聞、所感》不知看了多少遍,更是對《麻江教育網》有一見鍾情之感。便寫些教學反思、輔導學生作文等教學上的小體會往上貼。在這扇教育教學的窗口中,吹拂著課改的春風,吹拂師德師風新風尚,吹拂著教改案例,吹拂著新人新法新途徑,吹拂著自己想不到別人卻在想的東西。原以為網絡是讓人玩物喪志的新寵物,卻也變成了網絡是提高人類素質的窗口。從此,我愛著愛人,愛著孩子,愛著學生,愛著教育網,愛上了寂寞與耐心。
又三年,教書十八年了,若教35年退休,剛好得一半年頭,那也該總結一下自己這十八年得失與感悟,好在下一個18年裡繼往開來。正想著,網絡裡吹來了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十個教師節裡的講話,他勉勵老師們要做「四有」教師,就是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紮實學識,要有仁愛之心。我聽著聽著,為之一振,這「四有」不就是我這麼多年的總結嗎?習總書記絕非教師,他怎麼就能如此這般體察到教師的本質呢?怎麼就能如此這般把教師職業概括得貼切到位呢?我不由得對習總書記產生強烈的敬佩之情。習總書記的「四有」,就是我對教育事業的真實寫照。十八年了,這十八年來,我正是憑著對教師的理想信念考上了師範,站上了三尺講臺;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理想信念在努力進取,幹一番事業。在教育教學中,憑著隨遇而安不爭環境優劣的道德情操,一直耕耘在這所村小學裡,帶出了一屆又一屆的小學畢業生。在這十八年裡,我為了把小學語文基本功搞紮實,我訂購了《小學語文》,努力學習,同時還向數學老師學習,向科學自然、音體美等科目的老師學習,向《教育網》裡的師長們學習,練就教育教學的本領。我深深的知道,作為老師,沒有強烈的仁愛之心,是不能把書教好的。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仁愛之心,體現了中國五千年的禮教中心思想,體現了華夏師者固有的情操氣質,體現了教壇之風,是一名教師不可或缺的修養之氣。
哦,十八年了,想不到習總書記幫我們教師總結得如此體微。是的,我以後要以「四有」教師新風塑造自己,開創教育教學新風尚。總結過去,心懷感恩;展望未來,充滿希冀!做「四有」教師,再造一個輝煌的十八年的青春時代!
【篇二】我是一位鄉村女代課教師,我沒有值得炫耀的文憑,沒有一點先進的教學設施,但我有著一顆母親的心,一雙園丁的手,我以無私的愛、彩色的笑、博大的胸懷,溫柔的臂膀撫慰著一群孩子,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1986年,我走上了教師這個崗位,從此與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這期間的苦辣是可想而之的。
俗話說:「教學是一個良心活兒!」這句話一針見血地道出了師德的重要性。師德高尚的老師會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潛移默化的感染學生,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師德高尚的老師,會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傳授學習方法,使學生終生受益;師德高尚的老師,會時時處處默默耕耘,無私奉獻,蠟燭一樣,無怨無悔。我們的學校,近幾年來再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取得輝煌的成績,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我校之所以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那是因為我們有一支過硬的領導班子,更離不開教師們辛勤的付出。我們隨處可以看到,我們學校的教師無時無刻不在起著示範作用,以他們執著的精神、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為青中發揮著光和熱。多少次老師們都是帶病上課,多少天老師們都是以校為家,多少位老師都是一個班主任,兩、三個班的課,然而,我們無怨無悔,我們不曾抱怨。
去年9月10日,清晨,當我邁著輕快的步伐走進教室時,同學們突然意志說到「老師你辛苦了,祝老師節日快樂,伴著動聽的聲音,班長手棒一束鮮花徐徐向我走來。。。。。。這是夢嗎?這似乎只有在電視、電影裡才能看到,但這不是夢,一切都是那麼真實,都發生在我眼前。「我們愛您」同學們清脆的聲音響徹教室。這是學生對老師崇敬喜愛之情的最真表達。淚水打溼了我的眼眶,我激動的說:「我也愛你們。」學生們全體起立鼓掌,一時間,掌聲扇動著淚水,淚水浸泡著掌聲。。。。。。
當看到學生們羽翼豐滿、展翅高飛時,他們倍感欣慰;當我們聽到學生「老師,您辛苦了」這普遍的問候時,艱辛都已煙消雲散,喚來的又是旭日東升的明天。
有人說,從來沒有哪一個職業像老師一樣付出如此的多。是啊,他們只求付出不求回報。說無私吧,太老套了,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們的老師呀,在世人肆意踐踏良知時,卻用生命去維護,一遍一遍地向學生們講述著真、善、美,不惜付出畢生的代價,何以為證?夜晚的星光可以作證,校園的花草可以作證,桌上大大小小的藥瓶可以作證,那在門口等媽媽回家凍得瑟瑟發抖的孩子可以作證!
「勤勤懇懇、默默無聞」這是老黃牛的精神;「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這是蜜蜂的精神,「燃燒自己,照亮了別人」就是蠟燭的精神。可以說每種產物的存在,都有著一種精神支撐著它。教師的存在呢?支撐它的就應該是這種高尚的師德吧!
一位哲學家說過:「人的一生只有三個日子: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叫無奈,今天叫無畏,明天叫無悔。」
我深深地體會到,要啟開孩子們心靈的大門,教師必須付出最大的熱情,因為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學藝術,都產生在教師對學生的無比熱愛的炙熱心靈之中。
要知道,愛可以化冷漠為熱情,化憂鬱為振奮,化悲傷為喜悅,化懶惰為勤奮。愛是真正促使人復甦的動力。這種愛每個人應該貢獻,每個人應該獲得。
讓我們去愛吧,使我們周圍充滿愛的溫馨,切記:他們更需要愛;愛,教師的職責!
我堅信:用我一生精力為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更多熱門文章推薦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