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在山海經被稱為食鐵獸嗎(再解山海經裡的神獸)
2023-11-04 05:04:12 1
上一期介紹了山海經裡的鹿蜀,比翼鳥,九尾狐和犰狳都是現代的什麼動物,那麼咱們繼續來看山海經裡的其他神獸都是當代的什麼動物呢,
《山海經·大荒經》記載: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裡。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裡,以威天下。
這段文字記述了在東海中入海七千裡有流波山,山上有這種長得像牛,身體呈深色卻沒有角,最大的特點是一隻腳,他們出來就會帶來風雨,聲音如雷。黃帝用他們的皮做成鼓,聲音可傳五百裡。
書上描述很符合澳大利亞的代表性動物袋鼠,從中國山東帶入海七千裡所到達的地點就是澳大利亞,成年袋鼠的身高有2.6米體重可以達到50公斤,遠遠望去就像一頭小牛,他們奔跑時只用後腿進行跳躍,很像只有一隻腳。但他們的皮做成鼓會有多響這就無從考證了。
《山海經西山經》記載:又西百七十裡,曰南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於渭。獸多猛豹,鳥多尸鳩。
東晉的郭璞對於猛豹的註解是:猛豹似熊而小,毛淺有光澤,能食蛇,食銅鐵,出蜀中,豹或作虎。
因為能吃銅鐵所以又叫做食鐵獸,更是傳說為蚩尤的坐騎。
這種名字兇猛的動物就是現在的國寶大熊貓,在古代他們被叫做白羆,西漢時期他們又被稱為貘,到了西晉他們又改名字為騶虞,被當成了和平鴿一樣的動物,畫在旗上代表求和、停戰,真不知道蚩尤是怎麼騎著熊貓和黃帝打仗的。在民國時期大熊貓的名字是貓熊,和狗熊一起都被歸為熊類動物,但漢字簡化後字從左向右念後被人們叫成了熊貓,從此改用了這個新名字。
《山海經-南山經》:又東四百裡曰洵山。其如多金,其陰多玉,有獸焉,其狀如羊而無口,不可殺也,其名曰。洵水出焉,而南流注於閼之澤,其中多芘蠃。
這段記述了長得像羊但沒有嘴,不吃不喝也不會死,而且十分高傲不愛理人,世界上真有這種無嘴的怪獸嗎,
高鼻羚羊很符合「」的氣質,它們鼻骨高度發育並捲曲,內布滿毛、腺體和粘液管;在每個鼻孔中均有一特殊的具黏膜的囊,可使吸入的空氣加熱並變得更加溼潤,同時也與靈敏的嗅覺有關。只有雄性才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