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焦爐的支梁及其建造方法
2023-12-04 01:31:06
專利名稱:煉焦爐的支梁及其建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對煉焦爐的支梁部分的維修,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重建支梁 部分的新型、更快速和更有效的方法,在這種方法中,採用了大尺寸的鑄造整體模塊,在從 攝氏-20度到攝氏1565度的溫度範圍內,該模塊的尺寸穩定性高,在加熱時的膨脹可以忽 略,並且具有良好的壓縮強度和良好的耐熱衝擊性。
背景技術:
通常通過在煉焦爐組中加熱煤來製造焦炭。煉焦爐組可具有通過加熱牆相互隔開 的大約40個至100個以上的並排布置的煉焦室或煉焦爐。氣體在加熱牆內燃燒以加熱煤。 每個煉焦爐的地板磚被支撐在支梁上。支梁下方是稱為再生器的區域。該再生器用磚填充, 由於在磚中形成有槽,所以磚在單位體積上具有較大的表面積。在再生器中,利用排出的廢 熱對進入的空氣進行預熱,從而在將排出的廢熱排放到外面之前使其冷卻。帶槽的磚稱為 格磚,它們使得熱量易於從排出的廢熱傳遞給燃燒材料。再生器支撐支梁。支梁又支撐煉焦爐地板磚和加熱牆。支梁具有通道,氣體、進入 的空氣和排出的廢熱經由該通道從再生器引導至加熱牆,以及從加熱牆引導至再生器。加 熱牆、地板磚和支梁傳統上用矽磚建造。在美國,並且事實上在世界上的很多國家,大多數的煉焦爐組都超過50年了,並 且需要定期維修。建造煉焦爐的加熱牆、地板和支梁的矽磚由於其所經受的加熱和冷卻循 環而老化,從而開始劣化。進行小的維修以保持煉焦爐可以工作,這些小的維修可能包括維 修加熱牆端部的磚,或者更換加熱牆的端部(端牆維修)。當加熱牆的劣化很嚴重時,可能 需要更換兩個煉焦爐之間的整個加熱牆。在嚴重的情況下,煉焦爐地板下方的支梁部分可 能發生與煉焦爐的加熱牆相同類型的劣化。裂縫可能大到使氣體能夠穿過斷裂的地方或者 磚之間的接縫並在再生器中燃燒。這導致效率降低和操作成本增加。當發生這種情況時, 可能需要維修支梁,或者需要部分地或整體地更換支梁。當需要維修或者更換支梁時,關閉緊鄰支梁的煉焦室,然後拆除支梁上方的加熱 牆和支梁的需要更換的部分。過去,磚瓦匠利用矽磚替換支梁或其一部分。該過程涉及多種 不同形狀、尺寸和構造的成百上千塊矽磚。因為存在用於允許氣體、空氣和排出的廢熱流過 支梁的多個孔道,所以需要按照與3維拼圖玩具類似的方式把矽磚組合在一起,以獲得具 有正確形狀和構造的支梁。該過程是費力費時的。另外,相鄰磚的每個接合點均產生接縫, 在加熱牆或支梁由於使用而劣化時,每個接縫都是潛在的洩漏點。由於使用了大量的磚,所 以,在利用傳統技術和矽磚建造的支梁中,存在幾百個,有時幾千個潛在的破損點。美國專利6,539,602公開了一種利用預裝配的多個磚部分維修煉焦爐的方法。然 而,雖然該方法可用於維修支梁,但是該方法會產生比本發明的方法多得多的接縫,因此, 隨著時間流逝,該方法也會遇到傳統維修方法所遇到的同樣的洩漏問題。在美國專利No. 5,227,106和No. 5,423,152中公開了一種由非膨脹材料製成的大 型熱穩定塊體或模塊,這種塊體或模塊在華氏0度到華氏2850度的溫度範圍內具有高的尺寸穩定性、良好的壓縮載荷和良好的耐熱衝擊性。這些塊體或模塊是為端牆維修研製的,並 且目前已經用於更換整個加熱牆。現在,似乎也可以利用類似的塊體進行支梁維修或者更 換。雖然必須為每種裝置訂製每組塊體,但是,與利用傳統磚進行維修或者更換的方法相 比,這仍然是更便宜且更耐久的維修手段。此外,與傳統的方法相比,這種方法是更快的維 修方法,減少了停機時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利用大尺寸的熱穩定性非膨脹鑄造整體塊體或模塊整體地或部 分地重建煉焦爐的支梁。替換支梁的建造成本更低,並且不象被其替換的矽磚那樣快速劣 化。因此,由於降低了安裝成本和具有更長的預期壽命,所以大尺寸的模塊或塊體會在其使 用壽命期間節省大量的金錢。如果需要維修,這種支梁的維修也比由矽磚建造的支梁要少。 此外,由於將氣體洩漏減小到最小或消除了氣體洩漏,所以提高了煉焦爐的效率。更具體地說,本發明的目的是在更換支梁時使用大尺寸的鑄造模塊,該模塊由在 華氏0度到華氏2850度的溫度範圍內具有高的尺寸穩定性、良好的壓縮強度和良好的耐熱 衝擊性並且在加熱時的膨脹可忽略的材料製成。與用矽磚進行維修相比,使用該大尺寸的 模塊僅需要大約一半的時間就能完成維修,並且維修可以由工廠工人進行而不是由磚瓦匠 進行,從而進一步節省了成本。此外,由於模塊在很寬的溫度範圍內都是尺寸穩定的,所以 與由矽磚建造的支梁相比,本發明的支梁能夠使用的時間更長並且在其使用壽命期間需要 的維修更少。通過閱讀下面參考附圖的詳細描述,可以明顯看出本發明的上述目的和其它目的 及優點。
圖1是現有技術的煉焦爐組的一部分的側視圖,示出了用矽磚建造的煉焦爐的多 個部分、9層支梁和再生器區。圖2是在根據本發明的建造支梁的方法中使用的步驟的流程圖。圖3是煉焦爐組的一部分的透視圖,包括支柱、支梁和牆,其中牆和支梁的一部分 被拆除。圖4是替換支梁的第二實施例的3-10層的分解透視圖,其中利用大尺寸的鑄造模 塊更換由矽磚建造的3-10層。圖5是圖4所示的4-5層的槍塊體的透視圖,該槍塊體被安置在基礎塊體上。圖6是裝配好的3-5層和替換層6-7的透視圖,其中4_5層的位於槍塊體側面的 側面塊體安置就位。圖7是部分裝配好的3-7層的透視圖,其中替換層6-7的端部塊體安置就位。圖8是完全裝配好的3-7層的透視圖。圖8a是3-9層的透視圖,其中替換層8_9部分地裝配在裝配好的3-7層上。圖9是完全裝配好的3-9層的透視圖。圖10是3-10層的透視圖,其中替換層10部分地裝配在裝配好的3-9層上。圖11是完全裝配好的替換層3-10的透視圖。
圖12是利用大尺寸的鑄造模塊部分地建造好的替換支梁的第一實施例的透視 圖,其中示出了水平和豎直的氣體線路以及煙道的一部分。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中示出了典型的現有技術煉焦爐組的一部分,該部分整體用附圖標記6表示。 煉焦爐組包括多個煉焦爐,每個煉焦爐用附圖標記8表示。每個煉焦爐可以是3至6米高, 並且可以是15米長。煤放在煉焦爐8內,並被加熱以形成焦炭和副產品氣體。煉焦爐內的 煤被支撐在地板36上。煉焦爐內的煤由加熱牆20加熱,加熱牆限定煉焦爐的側面。在該 實施例中,加熱牆分別設置有多個並排布置的豎直延伸的成對煙道38,每對煙道中的一個 煙道接收在加熱牆內燃燒的空氣和氣體,燃燒氣體向上移動穿過煙道,但其它的煙道布置 也是可以的。排出的廢熱穿過每對煙道中的另一個煙道向下流動。使穿過煙道的流動定期 反向。典型的煉焦爐組的基本部分包括間隔開的支柱26和設置在相鄰的支柱之間的整 體以附圖標記58表示的再生器區。每個再生器區包括格磚44。整體用附圖標記10表示的 支梁被支撐在支柱上。在如圖1所示的現有技術的支梁構造中,示出了 9級或9層的支梁。 支梁由大量的矽磚形成,各個層用Τ-1,Τ-2,……Τ-9表示。支柱傳統上也用矽磚製成。支梁10不僅用於支撐加熱牆和煉焦爐內的煤,而且還用於把空氣、氣體和排出的 廢熱引導到合適的位置。為此,每個支梁10具有限定通路網的孔道,圖1中示出了其中的 一些孔道。在圖1所示的槍型煉焦爐組中,每個支梁具有一個縱向穿過支梁的水平氣體主 線路32,該水平氣體主線路32基本上在由支梁支撐的相關加熱牆的整個長度上延伸。此 外,支梁具有從水平氣體主線路32延伸的豎直分支或者孔30,每個煙道38有一個豎直分支 30。此外,設置了關閉裝置(未示出),以便有選擇地關閉通過間隔一個的各豎直分支30的 氣流。在操作過程中,關閉裝置周期性地操作,使得通過成對煙道的流動反向,這不僅保證 加熱均勻和保持整個煉焦爐的安全溫度,而且還通過使排出的廢熱通過再生器的各個部分 來保證預熱進入的空氣和氣體。支梁還設置有額外的通道28。在再生器中被預熱的空氣流 動穿過這些通道28,並且與流過豎直氣體分支30的氣體混合。這些額外的通道28還用於 接收排出的廢熱,並把廢熱引導到對進入的空氣和氣體進行預熱的再生器。現有技術的每個支梁是按照如下方式形成的以規定的方式把多種不同形狀的成 百上千塊矽磚組合起來,以形成具有適當通道的支梁。這種傳統的結構對於本領域的技術 人員來說是已知的。如前面所述,有時需要維修支梁。傳統上,這是由磚瓦匠完成的,磚瓦 匠在拆除舊的磚結構後,用與拆除的磚形狀相同的矽磚維修支梁。由於磚的尺寸相對小,所 以存在大量的接縫,空氣和氣體可以穿過這些接縫。在維修好的支梁變熱期間矽磚會膨脹, 這使上述問題變得更複雜。在初始鑄造替換矽磚時必須考慮上述因素,這使得基本上不可 能實現無洩漏的維修。使用傳統方法維修支梁是非常費力和費時的過程。根據本發明,利用具有高的尺寸穩定性並且加熱時的膨脹可以忽略的大尺寸的鑄 造整體模塊維修支梁。模塊利用已知的方法鑄造,鑄造之後,可用於從華氏0度到華氏2850 度的溫度範圍內的環境中。模塊優選具有良好的壓縮強度和良好的耐熱衝擊性,並且可以 利用與美國專利No. 5,227,106和No. 5,423,152中公開的類似的方法和材料製造,上述美 國專利通過引用併入本文。
本發明的利用大尺寸的鑄造整體模塊的方法具有許多優點。首先,可以由工廠工 人而不是磚瓦匠來完成維修,從而節省了勞動力成本。此外,本發明的方法花費的時間更 少,這是因為所要安裝的大尺寸的鑄造整體模塊比其所替換的矽磚要少得多。例如,每個大 尺寸的鑄造整體模塊通常替換多個矽磚,例如15個或更多個矽磚,從而需要更少的替換安 裝時間。由於模塊的數量比現有技術維修所使用的矽磚的數量少得多,所以不僅明顯降低 了維修成本和減少了停機時間,而且還由於減少了模塊之間的接縫而明顯減少了洩漏。最 後,由於根據本發明的支梁維修中所用的模塊抵抗熱膨脹的能力更強,所以這種模塊能夠 持續更長的時間而不會劣化,並且可以將支梁建造成加熱後的尺寸,從而消除了初始維修 中的任何洩漏。圖2是在根據本發明描述的新方法更換支梁時使用的步驟的流程圖。如圖所示, 在最開始,拆除舊的加熱牆以及煉焦爐地板和至少部分支梁。通常,不需要拆除支梁的下面 兩級或兩層,因為在下面兩層中沒有氣體和空氣通道,並且這些層在煉焦爐組的操作期間 通常不會損壞。在拆除了以前的結構之後,根據需要,用砂漿將接收本發明的大尺寸的鑄造 整體模塊的結構頂部抹平。基於原始的藍圖或者對拆除的支梁的整體測量結果來鑄造支梁模塊。通常在拆 除待維修的支梁之前進行鑄造,否則在本發明的模塊進行鑄造和固化期間就會產生時間延 遲。在鑄造好新的模塊之後,鑄件可以設計成替換單級或單層矽磚,或者替換更多級矽磚。 此外,模塊設計成消除潛在洩漏路徑中的許多路徑。典型的模塊替換多個矽磚(例如兩級 或更多級矽磚)和在每級中建造三個或更多個煙道所需要的大量矽磚。但是,如圖4所示, 也可以鑄造其它構造的大尺寸的鑄造模塊。在任何情況下,在維修支梁時使用的所有大尺 寸的鑄造模塊都設計成替換多個矽磚。在模塊鑄造並固化之後,用適當的標記來標識模塊,從而能夠按順序裝配模塊。為 建造新的支梁,將第一層模塊放置在所需位置並用砂漿砌合就位。隨後添加模塊層並用砂 漿砌合就位,一直到支梁建造完成。圖3示出了煉焦爐組的一部分。整體以附圖標記10表示的支梁位於煉焦爐地板 (未示出)的下方,並且被支撐在支柱26上,參考圖1。由於矽磚隨著加熱和冷卻而膨脹和 收縮,所以支梁隨著使用而劣化。此時,支梁內的氣體線路30、32和空氣通道28通常都會 在矽磚之間的接縫處發生洩漏,從而氣體有時會在煉焦爐下方燃燒,並且空氣會從空氣通 道洩漏出來。這導致煉焦爐的效率降低。當需要維修或更換支梁時,通常也會一起維修或更換加熱牆。在開始拆除加熱牆 和支梁之前,設計、鑄造和固化替換模塊,並且用適當的標記標識替換模塊,以便能夠按順 序裝配替換模塊。當製成模塊之後,拆除支梁上方的加熱牆20,然後拆除支梁上方的地板 的待維修的部分。最後,拆除支梁,一直向下拆到支撐支梁的支柱26。如上所述,可選地, 支梁10的一部分可以保留在支柱26上。因為支梁低於地板所在的高度水平,所以不能使 用重型機械,因此優選人工拆除支梁。拆除之後,清除碎屑。在清除過程中可以使用工業強 力真空設備。然後,根據需要平整支柱或立柱的頂部,並且用砂漿或其它的合適材料封蓋頂 部,以準備替換支梁。本發明還可用於為新的煉焦爐建造支梁,在這種情況下,就沒有拆除 舊加熱牆、地板和支梁的第一步了。需要檢查支柱以確保支柱是平整的,但可能不需要實際 的水平測量。
用於建造根據本發明的支梁的大尺寸的鑄造整體耐火維修模塊或塊體22在華氏 0度到華氏2850度的溫度範圍內具有高的尺寸穩定性、良好的壓縮載荷和良好的耐熱衝擊 性。模塊是為每個裝置訂製的,並且利用指示模塊上的標記的圖表,工廠工人可以容易地確 定每個具體模塊在支梁結構中的位置。一旦確定哪些塊體放入第一層,就將這些塊體放置 好並用砂漿砌合就位。對於後面各層塊體重複這些步驟,直到完成支梁為止。圖4詳細示出了製造支梁的各層塊體,圖5-10示出了放置這些層以形成支梁的步 驟。基礎塊體46是待放置的第一級或第一層塊體,並且放置在支柱26的基本平坦的頂部 上(如果支梁沒有全部拆除,則把基礎塊體46放置在支梁的較下面的層上)。在本實施例 中,基礎塊體46的厚度優選為一層矽磚的厚度,但也可以更厚。基礎塊體的寬度優選為支 梁的寬度,並且基礎塊體可以具有可實際鑄造的任何長度。基礎塊體可以是支梁整體長度 的一部分。應該理解,該基礎塊體替換多個矽磚。在所示實施例中,基礎塊體在每個外側邊 緣上具有凸起的凸緣68。凸緣68沿塊體的長度縱向延伸。基礎塊體上方的一層塊體包括兩種塊體,即槍塊體48和側面塊體64。側面塊體 64放置在槍塊體48的兩側之一。槍塊體具有水平孔72,該水平孔72穿過槍塊體縱向延 伸,以限定水平的氣體線路。豎直孔74從水平孔72向上延伸,以限定豎直氣體線路和煙道 的初始部分。側面塊體的高度優選等於槍塊體的高度,但側面塊體的長度可以比槍塊體的 長度更長、更短或等於槍塊體的長度。如圖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單個側面塊體比三個槍 塊體還長。每個側面塊體64優選包括在底面的外側形成的凹陷部70。此外,在側面塊體 的頂部外側表面上形成多個傾斜的凹口 71。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可以在所有側面中形成凹 口 71,從而在側面塊體的頂部和側面形成傾斜的通道開口。沿著側面塊體的長度還形成了 凹槽66。在所示實施例中,該層塊體以及其上方的兩層塊體(在圖4中整體以附圖標記50 和52表示)的厚度等於兩層矽磚的厚度,但它們也可以更厚或更薄。如圖所示,後面兩層 中的塊體具有各種形狀的空腔,這些空腔限定氣體線路和煙道的一部分。槍塊體48放置在基礎塊體46上並位於凸起的凸緣68之間。圖6示出了與槍塊 體48相鄰地放置在正確位置上的側面塊體64。側面塊體64與槍塊體48並排放置,並且 縱向凹陷部70與凸起的凸緣配合。如圖所示,水平孔72對準以形成基本水平的氣體線路。 如圖12所示,槍塊體也可在其一端具有圍繞孔72的凸緣34。儘管未示出,但槍塊體的相對 端包括圍繞孔72的凹陷部。在本實施例中,當將槍塊體放置到基礎塊體上時,一個槍塊體 的凸緣34接收在相鄰槍塊體的凹陷部內,以使相鄰的槍塊體對準並形成不易洩漏的連續 氣體線路。直接放在槍塊體和側面塊體上的層包括端部塊體50e和中間塊體50i。圖7示出 了放置就位的一個端部塊體50e。中間塊體50i設計為放置在側面塊體64和槍塊體48之 一上或放置在二者上。中間塊體50i包括多個通孔。在所示實施例中,大致豎直的孔80布 置為穿過中間塊體50i,從頂面延伸到底面。如圖7所示,傾斜孔78穿過中間塊體50i從頂 面傾斜地延伸至側面和/或底面。也可以在端部塊體50e中形成豎直孔80和/或傾斜孔 78。在中間塊體50i和端部塊體50e的底面上設置凸起的脊部67。如圖8所示,中間塊體 50 和端部塊體50e —起裝配在較下面的層上。當放置好後,豎直孔80與槍塊體的豎直孔 74基本上對準,以形成煙道的一部分,並且傾斜孔78與側面塊體的傾斜凹口 71對準以形成 空氣通道。當中間塊體50i和端部塊體50e放置在較下面的層上時,凸起的脊部67與側面塊體64的凹槽66對準並配合,以確保正確對準。隨後裝配的層也形成有凹槽和脊部。其 它的對準技術也是已知的並可以用於本發明。圖8a和9示出了下一層(8_9層)塊體的內部塊體52i和端部塊體52e。這些塊 體52e、52i包括多個孔82。當放置在較下面的層上時,孔82與較下層的豎直孔80和傾斜 孔78基本上對準。圖9示出了放置在6-7層塊體50上的8_9層塊體52。如上所述,8_9層塊體鑄造 有供氣體和空氣流動用的適當的通道和豎直孔。最後裝配的或最上面的層形成加熱牆的底部並且包括頂層塊體54和氣體塊體 76。圖10示出了放置在最上面一排中間塊體上的第一頂層塊體。頂層塊體放置在較下層 的塊體上,並且分別包括空腔84,空腔的大小設置為能夠將氣體塊體76接收於其中。圖11 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建造的支梁的完整部分,其中所有的塊體都放置就位。圖中示出了用於 氣體的開口 28和氣體槍的開口 56。雖然沒有示出,但是也可以提供大尺寸的鑄造整體地板塊體。地板塊體優選具有 兩層的高度,並且被支撐在層的水平凸緣79上,或者由未維修的相鄰現存支梁的對應水平 凸緣支撐。通過利用本發明的組裝方法,工廠工人可以維修支梁,而不需要僱用磚瓦匠。利用 起重機、卷揚機等放置可能重達幾千公斤的塊體。此外,由於塊體的數量更少,所以可以用 比傳統維修少得多的時間完成維修。這使得本發明的維修方法比傳統的維修方法成本更 低。此外,由於塊體的數量更少,所以可以預期塊體比傳統的矽磚更耐久,從而需要的維修 更少,維修停機的時間也更短。綜合上面所有的因素,與傳統的方法相比,無論從長期看還 是短期看,本發明的方法都是一種成本更低且效率更高的維修方法。可以設想對前面的實施例進行其它改進。例如,儘管參考更換槍型加熱系統中的 支梁描述了本發明,但是,也可以通過很小的改動以類似的方式更換其它系統中的支梁。例 如,如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知,還可以利用本發明更換下部噴射式加熱系統中的支梁。在這 種應用場合,將不包括槍塊體48,但其餘的結構是基本上相同的。雖然在上面描述並在附圖中示出了 了本發明的優選形式,但是,應該理解,本發明 不限於上面詳細描述的和在附圖中示出的具體細節,本發明的範圍僅由後面的權利要求書 限定。因此,權利要求書不僅包括本申請的附圖所示的內容和文字描述內容的等同方案, 而且還包括本領域技術人員現在已知的等同方案,或者本領域技術人員將來已知的等同方案。
權利要求
一種支梁,包括第一層,其具有多個第一塊體,每個所述第一塊體包括水平的第一孔和豎直的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從所述第一塊體的前表面穿過所述第一塊體延伸到所述第一塊體的後表面,所述第二孔從所述第一塊體的上表面穿過所述第一塊體延伸進入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一塊體布置在基本平坦的表面上以使各個所述第一孔對準,從而限定水平的第一通道;以及第二層,其具有多個第二塊體,每個所述第二塊體包括豎直的第三孔,所述第三孔從所述第二塊體的上表面穿過所述第二塊體延伸到所述第二塊體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塊體布置在所述第一層的所述第一塊體上,以使每個所述第二塊體的所述第三孔與所述第一塊體的所述第二孔對準,從而形成豎直的第二通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梁,還包括傾斜的第三通道,其從所述第二塊體之一的上表面傾斜延伸至所述第一塊體和所述第 二塊體中至少一者的側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梁,還包括第三層,其具有多個第三塊體,每個所述第三塊體包括至少一個第四孔,所述第四孔從 所述第三塊體的上表面穿過所述第三塊體延伸到所述第三塊體的下表面,所述第三塊體布 置在所述第二塊體上,使得每個所述第四孔都與所述第二通道基本對準。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梁,其中,所述第一層還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塊體的側面布置的多個側面塊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支梁,其中,所述側面塊體包括沿所述側面塊體的上表面和側表面的一部分延伸的傾斜的凹口,所 述凹口與所述第二塊體中的孔對準以形成空氣通道。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梁,其中,每個所述第一塊體都具有設置在所述第一塊體的前表面和後表面中至少一者上的凸 緣,所述凸緣圍繞所述第一孔的至少一部分。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支梁,其中,所述凸緣形成在所述第一塊體的前表面和後表面中的一者上,並且在所述第一塊體 的前表面和後表面中的另一者上形成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圍繞所述第一通道的至少一部 分。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梁,還包括至少一個基礎塊體,所述第一層和所述第二層放置在所述基礎塊體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支梁,還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層中的所述第一塊體的側面布置的多個側面塊體,每個所述側面塊體具 有縱向凹陷部,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基礎塊體具有凸起的側面凸緣,並且所述第一塊體布置在所述基礎塊體上並位於所述側面凸緣之間,以及每個所述側面塊 體靠近所述第一塊體的側面布置,使得所述縱向凹陷部與所述基礎塊體的所述凸起的側面 凸緣配合。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梁,還包括頂層,其設置在所述第二層上,所述頂層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頂層塊體和至少一個第二頂層塊體,所述至少一個頂層塊體限定至少一個空腔,所述空腔用於接收所述至少一個第 二頂層塊體。
11.一種建造支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放置第一塊體層,所述第一塊體層包括多個第一塊體,每個所述第一塊體均包括(i)第一孔,其從所述第一塊體的前表面縱向穿過所述第一塊體延伸到所述第一塊體 的後表面,和( )至少一個第二孔,其從所述第一塊體的上表面延伸進入所述第一孔;在所述第一塊體層上放置第二塊體層,所述第二塊體層包括多個第二塊體,每個所述 第二塊體均具有至少一個第三孔,所述第三孔從所述第二塊體的上表面穿過所述第二塊體 延伸到所述第二塊體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塊體層布置在所述第一塊體層上,以使每個所述 至少一個第三孔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孔中的一個對準。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如下步驟將砂漿施加在所述第一塊體層和所述第二塊體層之間。
13.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如下步驟將砂漿施加在構成所述第一塊體層的所述多個第一塊體中的至少一個第一塊體和構 成所述第二塊體層的所述第二塊體中的至少一個第二塊體之間。
14.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如下步驟在放置所述第一塊體層和放置所述第二塊體層之前拆除待更換的支梁,所述待更換的 支梁包括多個磚,所述磚的數量是用於重建支梁的塊體的數量的至少4倍。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如下步驟在放置所述第一塊體層和放置所述第二塊體層之前平整將要在上面建造支梁的表面。
16.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如下步驟在放置所述第一塊體層和放置所述第二塊體層之前放置一個或多個基礎塊體,所述基 礎塊體具有凸起的側面凸緣。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如下步驟將所述第一塊體層放置在所述基礎塊體上,使得所述第一塊體位於所述凸起的凸緣之 間,所述第一塊體層還包括沿所述第一塊體的側面布置的多個側面塊體,所述側面塊體包 括與所述基礎塊體的所述凸起的凸緣配合的凹陷部。
18.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如下步驟在所述第二塊體層上放置第三層塊體,所述第三層塊體包括多個第三塊體,每個所述 第三塊體具有至少一個第四孔,所述第四孔從所述第三塊體的上表面穿過所述第三塊體延 伸到所述第三塊體的下表面,所述第三塊體布置在所述第二塊體層上,使得每個所述第四 孔都與所述第三孔基本對準。
19.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如下步驟在所述第二塊體層上放置最上層塊體,所述最上層塊體包括多個頂層塊體,所述頂層 塊體限定圍繞所述第三孔的至少一個空腔。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如下步驟在所述至少一個空腔中的每個空腔內放置氣體塊體。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改進的支梁,其包括具有多個第一塊體的第一層和具有多個第二塊體的第二層。每個所述第一塊體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從所述第一塊體的前表面穿過所述第一塊體延伸到所述第一塊體的後表面,所述第二孔從所述第一塊體的上表面穿過所述第一塊體延伸進入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一塊體布置在基本平坦的表面上以使各個所述第一孔對準,從而限定水平的第一通道。每個所述第二塊體包括第三孔,所述第三孔從所述第二塊體的上表面穿過所述第二塊體延伸到所述第二塊體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塊體布置在所述第一層上,以使每個所述第二塊體的所述第三孔與所述第一塊體的所述第二孔對準,從而形成豎直的第二通道。
文檔編號C10B29/06GK101885970SQ20091026182
公開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5月12日
發明者保羅·A·薩弗林, 羅伯特·A·布盧姆 申請人:瓦諾克耐火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