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雨旱兩宜型生態廣場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16:49:36 1

本實用新型屬於雨水利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雨旱兩宜型生態廣場。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的發展,綠地及小區綠化水資源供給不足的情況越來越嚴重,集雨型綠地建設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要求推進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的時候,大力推進「集雨型綠地」建設。現有的廣場建設大多沒有收集雨水再利用的功能,雨季時廣場雨水豐沛易積水,旱季時雨水不足造成植被長勢不良甚至旱死,即使能夠收集雨水,也只能少量收集,收集的雨水不能夠滿足旱季澆灌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雨旱兩宜型生態廣場,通過集水凹槽、集雨池、雨水滲流圈等措施進行雨水的雨旱季調控,施工工藝簡單、綠色環保。
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雨旱兩宜型生態廣場,所述生態廣場呈圓形且生態廣場的中心位置設有中央噴泉池,自所述中央噴泉池向外依次設有雨水滲流圈、再生磚儲水圈、噴灌系統、綠化圈和隔離帶,所述雨水滲流圈環繞中央噴泉池的上部且由鵝卵石鋪設而成,雨水滲流圈沿圓周方向開設有若干滲流孔並通過所述滲流孔與中央噴泉池相連通,所述再生磚儲水圈由再生磚環繞雨水滲流圈鋪設而成,所述噴灌系統包括環繞再生磚儲水圈的噴水管,所述噴水管上連通有若干用於澆灌所述綠化圈的噴水頭,所述隔離帶由透水磚環繞綠化圈鋪設而成,沿隔離帶的外圓周方向設有集水凹槽。
進一步地,所述中央噴泉池的底部設有集雨池,且所述集雨池與中央噴泉池的底部相連通,集水凹槽的底部連通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的另一端連通至集雨池。
進一步地,所述集雨池內設有水泵,所述水泵設有出水管且所述出水管與噴水管相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中央噴泉池由位於中心位置的中央噴泉區和環繞所述中央噴泉區的水生植物圈構成,中央噴泉區的底部鋪設有鵝卵石。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專利結合我市園林綠化特點,在綠地廣場建設中提出了雨水利用方法,通過構建雨旱兩宜型廣場來進行雨季和旱季雨水的自動調控,起到節約水源,美化景觀的作用。
本發明所述雨旱兩宜型生態廣場是一種雨旱季雨水自動調控的廣場結構,整體結構為圓形廣場,由內而外的多級結構設計便於暴雨來襲時,降緩雨水衝蝕地面的頻率,防止土壤流逝,廣場中心設有中央噴泉池,中央噴泉池中水生植物圈和噴泉的設置有效地提高了廣場的景觀性,環繞該中央噴泉池,有鵝卵石鋪設的雨水滲流圈和工業廢渣等再生磚鋪設的再生磚儲水圈(再生磚內有很多孔洞,能夠儲存部分雨水,通過漫滲滋潤旁邊的綠化圈),這片開敞空間形成舞池等活動場地,供人們休閒娛樂;雨水滲流圈的作用在於兩方面:(1)降雨時把廣場內的徑流雨水導向此處,進而通過滲流孔進入地下的集雨池;(2)集水凹槽內收集的雨水由集水管導入到雨水滲流圈內,然後再通過滲流孔進入地下的集雨池。此外,隔離帶由透水磚鋪設而成,透水磚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氣性能,可使雨水迅速滲入地下,補充土壤水和地下水,保持土壤溼度,改善城市地面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條件。雨季,雨水過量時,雨水通過多級的層層遞緩結構,減緩雨水衝蝕,通過集水凹槽進行第一層的雨水收集,然後雨水通過層層遞緩結構,進行不同層次雨水的收集,最後將雨水收集到中央噴泉池下的集雨池內;旱季,雨水不足時,可用水泵將集雨池的水抽出通過噴灌系統將雨水澆灌到綠化圈內。整個生態廣場結構生態環保,節約水源、美觀大方,實用性強,可在小區或者公園中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1、中央噴泉區;2、水生植物圈;3、雨水滲流圈;4、再生磚儲水圈;5、噴灌系統;50、噴水頭;51、噴水管;6、綠化圈;7、隔離帶;8、集水凹槽;9、集水管;10、滲水孔;11、出水管;12、集雨池;13、水泵;14、土層。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和2所示,一種雨旱兩宜型生態廣場,所述生態廣場呈圓形且生態廣場的中心位置設有中央噴泉池,所述中央噴泉池由位於中心位置的中央噴泉區1和環繞所述中央噴泉區1的水生植物圈2構成,中央噴泉區1的底部鋪設有鵝卵石。自所述中央噴泉池向外依次設有雨水滲流圈3、再生磚儲水圈4、噴灌系統5、綠化圈6和隔離帶7,所述雨水滲流圈3環繞中央噴泉池的上部且由鵝卵石鋪設而成,雨水滲流圈3沿圓周方向開設有若干滲流孔10並通過所述滲流孔10與中央噴泉池相連通,所述再生磚儲水圈4由再生磚環繞雨水滲流圈3鋪設而成,所述噴灌系統5包括環繞再生磚儲水圈4鋪設的噴水管51,所述噴水管51上連通有若干用於澆灌所述綠化圈6的噴水頭50,所述隔離帶7由透水磚環繞綠化圈6鋪設而成,沿隔離帶7的外圓周方向設有集水凹槽8,集水凹槽8為低於地面的凹槽式設計,便於雨水匯集。所述中央噴泉池的底部設有集雨池12且所述集雨池12與中央噴泉池的底部相連通,集水凹槽8的底部連通有集水管9,所述集水管9的另一端連通至集雨池12。所述集雨池12內設有水泵13,所述水泵13設有出水管11且所述出水管11與噴水管51相連通。中央噴泉池位於土層14之中,即地面以下,出水管11、噴水管51、集雨池12也都設於地面以下,由此裸露於地面的為層層遞進的階梯式景觀,無其他繁複設計,簡單大方,實用性強。
最後所應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僅用於說明而非限制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任何對本實用新型進行的等同替換及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修改或局部替換,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保護的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