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牆對拉螺杆套管連牆件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21:56:31
穿牆對拉螺杆套管連牆件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於建築設備的設計與製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穿牆對拉螺杆套管連牆件,包括腳手架立杆、扣件,在剪力牆上設置著水平穿牆對拉螺栓孔;緊貼螺栓孔內壁設置著與螺栓孔長度一致的通管;管狀橫杆與腳手架立杆連接;對拉螺杆的外徑與通管的內徑相匹配,對拉螺杆的一端由墊板及螺母固定在剪力牆的牆壁上;另一端則固定在管狀橫杆的一端,管狀橫杆垂直抵靠在剪力牆牆壁上的螺栓孔處。使用本發明的連牆件很好的解決了高層建築施工中對於外加連牆件的要求。
【專利說明】穿牆對拉螺杆套管連牆件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建築設備的設計與製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穿牆對拉螺杆套管連牆件。
【背景技術】
[0002]在高層建築施工中,外架連牆件是關乎高層建築施工安全的關鍵構件,其中剪力牆結構外架施工一般多採用分段搭設型鋼懸挑鋼管架,而外架與剪力牆的連接一般多利用窗口搭設『H』 『卉』字形連牆件,當窗間牆間距較大或無窗洞口可利用時,很多工地採用穿8#鉛絲的軟連接,或預埋鐵件焊接的硬連接,或補植筋(脹管螺栓)的硬連接等;軟連接連牆件在高度超過24米的高層建築施工中是不允許的;預埋鐵件法一般不易準確預埋,且在振搗砼時容易發生偏位,而高處焊接作業極易發生火災等安全事故;採用植筋或脹管螺栓固定連牆件的方法雖然可行,但需要間歇24小時等待結構膠凝固後才能使用,而脹管螺栓不能完全保證100%都能達到設計要求的承載力。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設計一種新的連牆件,這種連牆件不僅結構合理,施工簡便,並且使用這種連牆件還要能滿足外架連牆件承受拉力和壓力的設計要求。
[0004]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穿牆對拉螺杆套管連牆件,包括腳手架立杆、扣件,在剪力牆上設置著水平穿牆對拉螺栓孔;緊貼螺栓孔內壁設置著與螺栓孔長度一致的通管;中空的管狀橫杆通過扣件同與剪力牆平行的腳手架立杆連接在一起;帶有外螺紋的對拉螺杆的外徑與通管的內徑相匹配,管狀橫杆的內徑大於或等於通管的外徑;穿過管狀橫杆及通管的對拉螺杆的一端由墊板及與對拉螺杆外螺紋相配合的具有內螺紋的螺母固定在剪力牆的牆壁上;對拉螺杆的另一端則由墊板及螺母固定在管狀橫杆的一端,管狀橫杆的另一端則由於對拉螺杆兩端的螺母向內的作用力垂直抵靠在剪力牆牆壁上的螺栓孔處。所述腳手架立杆與剪力牆之間的垂直距離為250cm。通管為PVC管或鋼管或鐵管。管狀橫杆的長度大於400cm。所述管狀橫杆為直徑48mm管壁厚3.5mm的鋼管。所述對拉螺栓孔應儘量採用剪力牆支模時自然留下的對拉螺栓孔洞,當剪力牆上孔洞位置與外腳手架搭設步距不一致時可採用在剪力牆上鑽孔。
[0005]實踐操作中,該連牆件利用剪力牆穿牆對拉螺栓孔,穿牆對拉螺杆上套Φ 48 X 3.5的短鋼管,再與外架立杆用扣件扣接,完全能滿足外架連牆件承受拉力和壓力的設計要求。施工中雙排腳手架搭設高度為18 m,立杆採用單立杆;搭設尺寸為:立杆的縱距為1.5m,立杆的橫距為0.85m,立杆的步距為1.5 m;內排架距離牆長度為0.25 m;小橫杆在上,搭接在大橫杆上的小橫杆根數為2根;米用的鋼管類型為Φ48Χ3.5;橫杆與立杆連接方式為單扣件;連牆件布置取兩步三跨,豎向間距3 m,水平間距4.5m,採用扣件連接;連牆件連接方式為單扣件。該連牆件的受力是否符合規範,以下是實踐檢測及理論計算。
[0006]該連牆件的受力狀態由對拉螺栓的拉力和短鋼管的壓力兩部分組成:1、連牆件的軸向力設計值應按照下式計算:
N1=Nlw + N0
連牆件風荷載標準值按腳手架頂部高度計算μ z = 0.92,μ s = 0.214,= 0.54, Wk= μ z.μ s.ω0=0.92X0.214X0.54=0.1063kN/m2 ;
每個連牆件的覆蓋面積內腳手架外側的迎風面積Aw=3.0X4.5=13.5 m2 ;(兩步三跨)按《建築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範》(JGJ130-2011)5.4.1條連牆件約束腳手架平面外變形所產生的軸向力(kN),N0= 3.0OOkN ;
風荷載產生的連牆件軸向力設計值(kN),按照下式計算:
Nlw=L 4XWkXAw=L 4X0.1063X13.5=2.009kN ;
連牆件的軸向力設計值Nl=Nlw + N0=2.009+3.0=5.009kN ;
連牆件承載力設計值按下式計算:
Nf= Φ.A.[f]
其中Φ —軸心受壓立杆的穩定係數;
由長細比l/i=250/15.9的結果查表得到Φ=0.958,I為內排架距離牆的長度;
Α=4.24 cm2 ; [f] =205N/mm2 ;
連牆件軸向承載力設計值為Nf=0.958X4.24X 10-4Χ205Χ 103=83.269kN ;
Nl=5.009 kN< Nf=83.269,連牆件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
連牆件採用單扣件與架體連接。
[0007]由以上計算得到NI =5.009 kN小於單扣件的抗滑力8kN,滿足要求!
2、對拉螺栓驗算:
N< [N] =fXA
其中N —對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 —對拉螺栓有效面積(mm2); f -對拉螺栓的抗拉強度設計值,取170 N/mm2 ;
查表得:
對拉螺栓的型號:M16 ;
對拉螺栓的有效直徑:Φ 14 mm ;
對拉螺栓的有效面積:A=615mm2 ;
對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Ν1=5.009 kN。
[0008]對拉螺栓最大容許拉力值:[N] = 170X615X10-3 =104.6 kN ;
對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Nl=5.009 kN小於對拉螺栓最大容許拉力值[N] =104.6kN,對拉螺栓強度驗算滿足要求。
[0009]本發明的有益效果:使用本發明的連牆件很好的解決了高層建築施工中對於外加連牆件的要求。本發明很好的利用了現有的資源,達到了很好的技術效果,如果在建築施工中大力推廣一定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1]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主視結構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0012]穿牆對拉螺杆套管連牆件,如圖1所示,包括腳手架立杆2、扣件7,在剪力牆I上設置著水平穿牆對拉螺栓孔;緊貼螺栓孔內壁設置著與螺栓孔長度一致的通管8 ;中空的管狀橫杆4通過扣件7同與剪力牆I平行的腳手架立杆2連接在一起;帶有外螺紋的對拉螺杆3的外徑與通管8的內徑相匹配,管狀橫杆4的內徑大於或等於通管8的外徑;穿過管狀橫杆4及通管8的對拉螺杆3的一端由墊板6及與對拉螺杆4外螺紋相配合的具有內螺紋的螺母5固定在剪力牆I的牆壁上;對拉螺杆4的另一端則由墊板6及螺母5固定在管狀橫杆4的一端,管狀橫杆4的另一端則由於對拉螺杆4兩端的螺母5向內的作用力垂直抵靠在剪力牆I牆壁上的螺栓孔處。所述腳手架立杆2與剪力牆I之間的垂直距離為250cm。通管8為PVC管或鋼管或鐵管。管狀橫杆4的長度大於400cm。所述管狀橫杆4為直徑為48mm管壁厚為3.5mm的鋼管。所述對拉螺栓孔應儘量採用剪力牆支模時自然留下的對拉螺栓孔洞,當剪力牆上孔洞位置與外腳手架搭設步距不一致時可採用在剪力牆上鑽孔。
[0013]實踐中,該連牆件利用剪力牆在拆模後留下的穿牆對拉螺栓孔,穿牆對拉螺杆上套Φ48Χ3.5的短鋼管,再與外架立杆用扣件扣接,完全能滿足外架連牆件承受拉力和壓力的設計要求。
【權利要求】
1.穿牆對拉螺杆套管連牆件,包括腳手架立杆(2)、扣件(7),其特徵在於:在剪力牆(O上設置著水平穿牆對拉螺栓孔;緊貼螺栓孔內壁設置著與螺栓孔長度一致的通管(8);中空的管狀橫杆(4)通過扣件(7)同與剪力牆(I)平行的腳手架立杆(2)連接在一起;帶有外螺紋的對拉螺杆(3)的外徑與通管(8)的內徑相匹配,管狀橫杆(4)的內徑大於或等於通管(8)的外徑;穿過管狀橫杆(4)及通管(8)的對拉螺杆(3)的一端由墊板(6)及與對拉螺杆(4)外螺紋相配合的具有內螺紋的螺母(5)固定在剪力牆(I)的牆壁上;對拉螺杆(4)的另一端則由墊板(6)及螺母(5)固定在管狀橫杆(4)的一端,管狀橫杆(4)的另一端則由於對拉螺杆(4)兩端的螺母(5)向內的作用力垂直抵靠在剪力牆(I)牆壁上的螺栓孔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穿牆對拉螺杆套管連牆件,其特徵在於:所述腳手架立杆(2)與剪力牆(I)之間的垂直距離為250c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穿牆對拉螺杆套管連牆件,其特徵在於:通管(8)為PVC管或鋼管或鐵管。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穿牆對拉螺杆套管連牆件,其特徵在於:管狀橫杆(4)的長度大於400c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穿牆對拉螺杆套管連牆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管狀橫杆(4)為直徑為48mm管壁厚為3.5mm的鋼管。
【文檔編號】E04G17/065GK103437459SQ201310409502
【公開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1日
【發明者】劉國民, 馮忠民, 李榮華, 李玉新, 張曄, 趙軍文, 李輝, 吳繼鴻, 張芳, 王駿 申請人:中建新疆建工集團第五建築工程有限公司, 中建新疆建工集團第二建築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