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旋風葉輪及加壓空氣能量轉換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08:55:51 1
一種旋風葉輪及加壓空氣能量轉換機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旋風葉輪,包括圓形板,所述圓形板的外圓周面上開設有圓形凹槽,所述圓形凹槽內設置有多個葉片,所述葉片的外側面為向圓形板圓心方向凹陷的弧形面。該旋風葉輪通過對葉片的改進,能夠提高加壓空氣能量轉換為動能的轉換率。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加壓空氣能量轉換機構,包括旋風葉輪和用於容納所述旋風葉輪的外殼,所述外殼的一側傾斜設置有用於引入推動旋風葉輪轉動的加壓空氣的第一進風管,所述外殼另一側的底部設置有出風管。該加壓空氣能量轉換機構結構簡單,能夠有效的將加壓空氣的能量轉換為動能。
【專利說明】一種旋風葉輪及加壓空氣能量轉換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能量轉換【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旋風葉輪及加壓空氣能量轉換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針對自然風而設計出的旋風輪只能採用自然風驅動,這種旋風輪是裸露的,自然風驅動旋風輪轉動,旋風輪將動能輸出,從而完成加壓空氣能量到動能的轉換。
[0003]現如今,人們利用加壓空氣用做助燃等目的,於是,採用一套設備將空氣引入後並進行加壓並形成加壓空氣,加壓空氣在完成本身的助燃目的後,剩餘的加壓空氣不能排出,為了防止浪費,也為了充分利用加壓空氣的能量,如何採用一套能量轉換設備將加壓空氣的能量轉換為動能輸出,是相關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旋風葉輪,該旋風葉輪通過對葉片的特殊設計,能夠提高加壓空氣能量轉換為動能的轉換率。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旋風葉輪,其特徵在於:包括圓形板,所述圓形板的外圓周面上開設有圓形凹槽,所述圓形凹槽內設置有多個葉片,所述葉片的外側面為向圓形板圓心方向凹陷的弧形面。
[0006]上述的一種旋風葉輪,其特徵在於:所述圓形板上開設有多個扇形通孔。
[0007]上述的一種旋風葉輪,其特徵在於:多個所述葉片均勻分布在圓形凹槽內。
[0008]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能夠有效的將加壓空氣的能量轉換為動能的加壓空氣能量轉換機構,其特徵在於:包括旋風葉輪和用於容納所述旋風葉輪的外殼,所述外殼的一側傾斜設置有用於引入推動旋風葉輪轉動的加壓空氣的第一進風管,所述外殼另一側的底部設置有出風管。
[0009]上述的一種加壓空氣能量轉換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進風管與水平面的夾角為45°。
[0010]上述的一種加壓空氣能量轉換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出風管為水平設置。
[0011]上述的一種加壓空氣能量轉換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外殼的底部設置有與出風管相平行的第二進風管,所述第二進風管與第一進風管同側設置。
[0012]上述的一種加壓空氣能量轉換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進風管、第二進風管和出風管均一體成型連接在外殼上。
[0013]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0014]1、本實用新型旋風葉輪的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合理。
[0015]2、本實用新型旋風葉輪通過將葉片的外側面設計為向圓形板圓心方向凹陷的弧形面,這種設計能夠使得加壓空氣沿葉片外側面與外殼之間的流動通道增大,增加了推動旋風葉輪轉動的空氣流量,提高了將加壓空氣能量轉換為動能的轉換率。[0016]3、本實用新型旋風葉輪通過在圓形板上開設多個扇形通孔。這樣可以減輕該旋風葉輪的重量。
[0017]4、本實用新型加壓空氣能量轉換機構通過將旋風葉輪安裝在外殼內,外殼是一個相對封閉的腔體,從而使得進入外殼內的衝壓空氣能夠被充分利用,提高了衝壓空氣的利用率。
[0018]5、本實用新型加壓空氣能量轉換機構的實現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於推廣使用。
[0019]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旋風葉輪的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壽命長,本實用新型加壓空氣能量轉換機構的對衝壓空氣的利用效率高,且結構簡單,易於實現。
[0020]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旋風葉輪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本實用新型加壓空氣能量轉換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3]附圖標記說明:
[0024]I一旋風葉輪; 1-1 一圓形板;1-2—圓形凹槽;
[0025]1-3—葉片;1-3-1—外側面;1-4 一扇形通孔;
[0026]1-5—轉軸安裝孔;1-6—鍵槽; 2—外殼;
[0027]3—第一進風管;4一第二進風管;5—出風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28]如圖1所示的一種旋風葉輪,包括圓形板1-1,所述圓形板1-1的外圓周面上開設有圓形凹槽1-2,所述圓形凹槽1-2內設置有多個葉片1-3,所述葉片1-3的外側面1-3-1為向圓形板1-1圓心方向凹陷的弧形面。
[0029]結合圖1和圖2,本實施例中,通過在圓形板1-1上設置圓形凹槽1-2,且在圓形凹槽1-2內設置有多個葉片1-3,使得加壓空氣通過推動葉片1-3,從而帶動整個旋風葉輪I轉動,所述葉片1-3的外側面1-3-1為向圓形板1-1圓心方向凹陷的弧形面,使得多個弧形面與用於容納旋風葉輪I的外殼2之間供衝壓空氣通過的流動通道增大,提高了將加壓空氣能量轉換為動能的轉換率。多個所述葉片1-3均勻分布在圓形凹槽1-2內。
[0030]如圖1所述,所述圓形板1-1上開設有多個扇形通孔1-4。這樣可以減輕該旋風葉輪I的重量。
[0031]如圖2所示的一種加壓空氣能量轉換機構,包括旋風葉輪I和用於容納所述旋風葉輪I的外殼2,所述外殼2的一側傾斜設置有用於引入推動旋風葉輪I轉動的加壓空氣的第一進風管3,所述外殼2另一側的底部設置有出風管5。
[0032]結合圖1和圖2,本實施例中,通過將旋風葉輪I安裝在外殼2內,外殼2是一個相對封閉的腔體,從而使得進入外殼2內的衝壓空氣能夠被充分利用,提高了衝壓空氣的利用率,衝壓空氣推動旋風葉輪I轉動,旋風葉輪I轉動動能通過安裝在旋風葉輪I轉軸安裝孔1-5內的轉軸輸出,所述轉軸通過轉軸安裝孔1-5上的鍵槽1-6鍵連接。
[0033]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進風管3與水平面的夾角為45°。這個角度能夠使得加壓空氣對旋風葉輪I的推動效果最好。
[0034]如圖2所示,所述出風管5為水平設置。所述外殼2的底部設置有與出風管5相平行的第二進風管4,所述第二進風管4與第一進風管3同側設置。通過設置第二進風管4,使得進入外殼2內的加壓空氣的量增大,使得旋風葉輪I的轉動動能更大。
[0035]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進風管3、第二進風管4和出風管5均一體成型連接在外殼2上。
[0036]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換,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旋風葉輪,其特徵在於:包括圓形板(1-1),所述圓形板(1-1)的外圓周面上開設有圓形凹槽(1-2),所述圓形凹槽(1-2)內設置有多個葉片(1-3),所述葉片(1-3)的外側面(1-3-1)為向圓形板(1-1)圓心方向凹陷的弧形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旋風葉輪,其特徵在於:所述圓形板(1-1)上開設有多個扇形通孔(1-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旋風葉輪,其特徵在於:多個所述葉片(1-3)均勻分布在圓形凹槽(1-2)內。
4.一種加壓空氣能量轉換機構,其特徵在於:包括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風葉輪(I)和用於容納所述旋風葉輪(I)的外殼(2),所述外殼(2)的一側傾斜設置有用於引入推動旋風葉輪(I)轉動的加壓空氣的第一進風管(3 ),所述外殼(2 )另一側的底部設置有出風管(5 )。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加壓空氣能量轉換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進風管(3)與水平面的夾角為45°。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加壓空氣能量轉換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出風管(5)為水平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加壓空氣能量轉換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外殼(2)的底部設置有與出風管(5)相平行的第二進風管(4),所述第二進風管(4)與第一進風管(3)同側設置。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加壓空氣能量轉換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進風管(3)、第二進風管(4)和出風管(5)均一體成型連接在外殼(2)上。
【文檔編號】F02C1/02GK203374366SQ201320460114
【公開日】2014年1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30日
【發明者】鄧克君 申請人:鄧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