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陳寅恪?陳寅恪的故事
2023-12-02 19:05:36 1
陳寅恪,字鶴壽,生於公鴨雲1890年,去世於公元1969年,世代書香世家出身。陳寅恪的祖父為陳寶箴,晚清維新派政治家,官至湖南巡撫。父親陳三立是著名的詩人,清末進士,曾任職吏部主事,有「清末四公子」之稱。母親俞明詩是山陰俞明震的妹妹,也是著名的才女,能詩而擅鼓琴,有《神雪館詩集》。其妻唐篔,為臺灣巡撫唐景崧之女。
陳寅恪自幼在家塾學習四書五經、算學等知識,後來隨父親依據金陵,又因為其父開辦思益學堂,聘請國學大師教授學生的關係,陳寅恪自幼時起就打下了深厚的國學基礎。年長之後,又曾經遊歷各國,在各國諸如哈佛大學、劍橋大學、柏林大學等學習,所以眼界開闊,對西方知識也有著很深的認識。因為對東西方文化的理解遠比他人更深,且往往能有不同的理解,所以被國內外學者所推崇。
陳寅恪文學素養很高,是歷史上很牛氣的人物,著名歷史學家傅斯年曾經評價他:「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清華大學改制之後,陳寅恪被聘為國學導師,此後也在各大高校任職,不說國外的高等學府,就是國內都先後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廣西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等任職。他在清華大學教授時段最多,被稱為清華百年歷史上的四大這人,人稱「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他與梁啓超、王國維、趙元任被並舉為「清華四大國學大師」,與梁啓超、王國維並稱為「清華三巨頭」。
《陳寅恪傳》:「陳寅恪在現代中國史學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國外影響也很深遠。陳氏的著作,一如乾嘉諸老的著作,大都是屬於考證、疏證、箋證、考釋之類,而不是有系統的史述。」
這些評價,只能讓大家知道陳寅恪到底站在怎樣的一個高度。而要認識到他是一個有血有肉,鮮活的一個人,則要從他留下的各種故事中尋找。
考試怪題
上文已經告訴大家,陳寅恪曾經在各大高校中任教。當初在清華大學任教的時候,要給新生出入學考試試題,而陳寅恪已經確定第二日要到北戴河休養,所以時間緊迫,他只匆匆出了兩道題。第一題是作文《夢遊清華園記》,第二道題就比較有趣了,出了個對子,給出上聯「孫行者」,讓學生們對出下聯。
這道題有一半的考生都交了白卷,有些人則對出「沙悟淨」、「豬八戒」、「唐三藏」等都給了不及格。只有周祖謨對出「胡適之」得了滿分,另有人對「祖衝之」也符合要求。
當初一些學生,對陳寅恪出的對對子的題目十分不滿,還上報批評清華大學食古不化,什麼年代了還出對對子的考題。但是陳寅恪卻說出這個題目:一、測試考生能否區分虛字和實字及其應用;二、測試考生能否區分平仄聲;三、測試考生讀書之多少及語藏之貧富;四、考察考生思想條理。對於新生的入學考試,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陳寅恪三十六歲的時候,與前臺灣巡撫唐景崧的女兒唐篔成婚。兩人婚後夫妻感情極好,共同育有三個女兒。1955年,在兩人的結婚紀念日,陳寅恪題詩曰:「同夢蔥蔥廿八秋,也同歡樂也同愁。」唐篔步原韻和道:「甘苦年年慶此秋,也無惆悵更無愁。」同年陳寅恪過壽,唐篔賦詩言:「今辰同醉此深杯,香羨離支佐舊醅。郊外餚蔬無異味,齋中脂墨助高才。考評陳範文新就,箋釋錢楊體別裁。回首燕都初見日,恰排小酌待君來。」
在這首詩中,唐篔回首他與陳寅恪相識的二十七年時光,明確的表示不悔當初嫁給他。兩人都是很有才情之人,這些對詩,就算放在現代來看,也是很浪漫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