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引擎導熱散熱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2-06 20:03:31 1
專利名稱:汽車引擎導熱散熱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導熱散熱膜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汽車導熱散熱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引擎導熱散熱系統。
背景技術:
汽車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交通工具。普通的汽車只有一臺引擎,通過變速箱配合引擎實現不同的轉速輸出。汽車上所用的引擎功率越大,汽車的載重能力越高。由發動機動力特性可知,要使發動機工作時的燃油效率最高,必須要使發動機處在額定負荷率狀態下。一個大功率發動機在輕載條件下的燃油效率要比重載時差。但是汽車的載重在實際中是不能永遠保持在最佳重量上的,所以對於具有重載能力的單引擎汽車來說,其輕載時的能耗比同樣載重的小引擎汽車要高。對於具有小功率引擎的單引擎汽車來說,雖然小功率引擎具有一定的超載能力,但是在小功率引擎超載的情況下,其燃油效率比同樣載重的大功率引擎要差,相應地會造成更多的能耗。而且小功率引擎的超載能力有限,不能承擔超出其額定負載太多的載重。因此希望能夠出現一種既具有重載能力,又能夠通過良好導熱散熱節省能耗的汽車。現如今引擎冷卻風扇主要用於汽車引擎艙內的冷卻工作,風扇通過直接向水冷冷凝片吹風的方式,將冷凝片上的熱量帶出引擎艙,提高引擎艙的整體散熱效率,防止引擎過熱導致的一系列機械故障以及可能帶來的危險隱患,確保行車安全。傳統的引擎冷卻風扇為4-5檔電阻式變速,可調速範圍受限大,且沒有監控/保護/信息反饋功能,在非正常工作狀態下無法有效及時地向駕駛者提供當前風扇的狀態信息,因此可能帶來行車安全的隱患。且由於變檔範圍的限定,因此無法對風速實現智能精確調節。脈衝寬度調製(Pulse Width Modulation簡稱PWM)控制方式具有精確地風速調節能力。它是一種對模擬信號電平進行數字編碼的方法,通過高解析度計數器的使用,方波的佔空比被調製用來對一個具體模擬信號的電平進行編碼。只要帶寬足夠寬,任何模擬值都可以使用PWM進行編碼。其優點在於從處理器到被控系統信號都是數字形式的,無需進行數模轉換。讓信號保持為數字形式可將噪聲影響降到最小;同時,通過數字方式控制模擬電路,可以大幅度降低系統的成本和功耗。此外,許多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簡稱MCU)和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簡稱DSP)已經在晶片上包含了PWM控制器,這使數字控制的實現變得更加容易。總之,PWM技術既經濟、節約空間、抗噪性能強,又能夠更好地做到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要求。預塗膜覆膜技術是可持續發展的環保技術,該技術實現了保護環境、保護健康、安全生產的目的。預塗膜生產及使用過程中,不發生有毒氣體的會發汙染,因此,有效改善工作環境,消除生產場地及產品貯存的火災隱患;預塗膜產品沒有有害殘留物質,可廣泛應用於書刊、食品、菸酒、藥物、汽車零部件等的包裝上,對消費者不構成潛在威脅;同時省去了黏合劑的調配、塗膜以及烘乾等工藝環節,整個覆膜過程可以在幾秒鐘完成,能實現高速、高效、高質量覆膜。目前技術中,在現有的使用水冷散熱引擎的車輛上,通常裝設有一空氣濾清器及一引擎散熱單元。該空氣濾清器設置於該車輛的包括引擎的動力模塊內,其作用在於濾清該引擎所吸入空氣中的雜質,確保引擎運作正常。而該引擎散熱單元通常設置於該車輛的車頭、該車輛的引擎的兩側,或該車輛的置物箱的兩側等等。該引擎散熱單元主要是利用冷卻水作為媒介,令散熱水在引擎內預設的流道中流動帶離引擎工作多餘的熱量,再傳送至該引擎散熱單元。該引擎散熱單元包括一入水部、一出水部、多個連通該入水部及該出水部間的散熱小管,及多個與所述散熱小管固接的散熱鰭片。上述的空氣濾清器及引擎散熱單元的構造組成都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了解的技術,在此不再贅述。其中在該引擎散熱單元中,較常見的散熱形式有兩種。一是將該引擎散熱單元設於車頭處,並另外設置一風扇將外部冷空氣引進,對該引擎散熱單元達到強制冷卻。另一散熱形式公開於臺灣專利申請案號93130594號,該現有的引擎散熱單元適用於一鞍座型車輛,且將該引擎散熱單元設於該車輛的一排氣管前管上方,並由該車輛的一曲柄軸帶動一風扇對該引擎散熱單元強制冷卻。然而,將引擎散熱單元設於車頭會影響車頭造型的設計。再者,該臺灣第93130594號專利申請案還必須另外設置一罩蓋包覆該引擎散熱單元,以避免該引擎散熱單元因接近地面在行駛中遭異物擊中而損壞,也避免吸入地面揚起的灰塵,而累積在引擎散熱單元上,造成散熱效率的降低,如此一來將導致車輛的寬度增加,而且因為罩蓋置於排氣管上方,排氣管的高熱度可能造成安裝於引擎散熱單元附近的風扇和罩蓋產生變形的疑慮。另一方面,利用該曲柄軸帶動風扇,還會有損耗引擎效能的問題。與此同時,交流發電機工作時,其在將機械能轉變成電能時會產生熱量。同時,現有的汽車發電機的後蓋採用散熱孔結構,如果發動機距離發電機較近,則由於受到發動機室的熱作用,發電機周圍的溫度會顯著上升。另外,當發動機為隔聲而封閉起來的時候,發電機周圍的溫度上升將更為劇烈。溫度會對發電機性能產生影響,並且從而縮短發電機的使用壽命。如上所述,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確實有必要尋求解決之道。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導熱散熱性能優、延長發電機的使用壽命、降低車內溫度效果好、節省汽油的改進型的汽車引擎導熱散熱系統。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引擎導熱散熱系統,該汽車引擎導熱散熱系統由馬達、驅動機架、定子、轉子、調節器、整流橋、皮帶輪和後蓋依次連接裝配構成,其特徵在於,所述馬達外設有圓柱形外殼,馬達內設有線圈;其中,圓柱形外殼和線圈同軸心,所述圓柱形外殼、驅動機架、定子、轉子、調節器、整流橋、皮帶輪和後蓋均鍍設有散熱隔熱奈米塗膜層。其中,所述的汽車引擎導熱散熱系統,所述散熱隔熱奈米塗膜層的厚度在O. 25 O. 5mil 之間。其中,汽車引擎導熱散熱系統,所述馬達內還可設有風扇。相對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有以下優點[0017]本實用新型的具有增強導熱散熱的塗膜具有以下優良效果1、延長發電機的使用期限;2、解決車輛在車身內太熱難以入坐的問題和提高車輛的導熱散熱率的問題。3、節約汽油燃料,以及對汽車引擎的強大養護功能。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引擎導熱散熱系統中馬達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為馬達外設的圓柱形外殼;2為馬達內設的線圈;3為軸心。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汽車引擎導熱散熱系統,該汽車引擎導熱散熱系統由馬達、驅動機架、定子、轉子、調節器、整流橋、皮帶輪和後蓋依次連接裝配構成,其特徵在於,所述馬達外設有圓柱形外殼,馬達內設有線圈;其中,圓柱形外殼和線圈同軸心,所述圓柱形外殼、驅動機架、定子、轉子、調節器、整流橋、皮帶輪和後蓋均鍍設有散熱隔熱奈米塗膜層。實施例2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汽車引擎導熱散熱系統,該汽車引擎導熱散熱系統由馬達、驅動機架、定子、轉子、調節器、整流橋、皮帶輪和後蓋依次連接裝配構成,其特徵在於,所述馬達外設有圓柱形外殼,馬達內設有線圈;其中,圓柱形外殼和線圈同軸心,所述圓柱形外殼、驅動機架、定子、轉子、調節器、整流橋、皮帶輪和後蓋均鍍設有散熱隔熱奈米塗膜層,所述散熱隔熱奈米塗膜層的厚度在O. 25 O. 5mil之間。實施例3 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引擎導熱散熱系統,該汽車引擎導熱散熱系統由馬達、驅動機架、定子、轉子、調節器、整流橋、皮帶輪和後蓋依次連接裝配構成,其特徵在於,所述馬達外設有圓柱形外殼,馬達內設有線圈和風扇;其中,圓柱形外殼和線圈同軸心,所述圓柱形外殼、驅動機架、定子、轉子、調節器、整流橋、皮帶輪和後蓋均鍍設有散熱隔熱奈米塗膜層。我們知道,Imil =千分之一英寸,看見本實用新型的膜厚度很薄,透視效果相當優良。此外,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引擎導熱散熱系統的定子、轉子溫度下降10%;馬達外殼驅動機架、調節器、整流橋、皮帶輪、後蓋溫度下降10% ;若有風扇,溫度再下降10% -20% ;有效防止了引擎溫度過高,使得汽缸表面潤滑、省油、有力、環保。經實驗證明,本實用新型同時適用於各種型號汽車引擎中,為引擎散熱行業開闢了新的應用領域,滿足了現代汽車引擎散熱技術發展的需要。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引擎導熱散熱系統,該汽車引擎導熱散熱系統由馬達、驅動機架、定子、轉子、調節器、整流橋、皮帶輪和後蓋依次連接裝配構成,其特徵在於,所述馬達外設有圓柱形外殼,馬達內設有線圈;其中,圓柱形外殼和線圈同軸心,所述圓柱形外殼、驅動機架、定子、轉子、調節器、整流橋、皮帶輪和後蓋均鍍設有散熱隔熱奈米塗膜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引擎導熱散熱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散熱隔熱奈米塗膜層的厚度在O. 25 O. 5mil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引擎導熱散熱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馬達內還可設有風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引擎導熱散熱系統,該汽車引擎導熱散熱系統通過馬達外設有圓柱形外殼以及內設有線圈,圓柱形外殼和線圈同軸心,圓柱形外殼、驅動機架、定子、轉子、調節器、整流橋、皮帶輪和後蓋均鍍設有散熱隔熱奈米塗膜層,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汽車引擎導熱散熱差、透光率低和養護複雜等技術問題,實現了汽車引擎導熱散熱系統的導熱散熱性能優、延長發電機的使用壽命、降低車內溫度效果好、節省汽油等良好技術效果。
文檔編號H02K9/00GK202856536SQ201220041388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9日
發明者袁立清, 許康華 申請人:深圳市綠方光電散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