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泵節能增壓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6 00:14:4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增壓裝置,特別涉及一種水泵節能增壓裝置。
背景技術:
在中央空調、集中供熱、化工及製藥等循環系統中,都離不開循環泵。傳統的循環泵的配置參數是按系統所供冷或熱面積計算配置的,循環泵的參數有電機的功率、揚程和流量,其中流量與供冷熱面積成正比,揚程主要是克服管網的阻力,在保護水泵流量不變的情況下,揚程越高,所配電機的功率就越大,反之則越小。循環泵大功率的電機所消耗的電能很高,隨著經濟的調整發展,電力供應越來越緊張,而大功率電機所消耗的電能給用戶帶來高頻的設備運行成本。為此,通常需要給泵加裝增壓裝置,通過將流體壓力轉化為動能代替循環泵的部分揚程,在保證循環泵流量不變的情況下,降低了循環泵的揚程,循環泵所配的電機功率也可以大幅降低,從而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現有技術中各類流體增壓裝置的結構和實現方式各不相同,如公開號為CN201475062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循環增壓節能裝置,通過設置吸水倉和環流增壓倉和二次增壓倉來對流體進行自增壓,雖然達到了一定的增壓節能的目的,但是,由於環流增壓倉增壓空間較小,增壓性能並不十分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了一種增壓性能較好且體積較小的水泵節能增壓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水泵節能增壓裝置,包括管體、第一連接座、第二連接座,所述第一連接座連接於管體的上端,所述第二連接座連接於管體的下端,所述水泵節能增壓裝置還包括轉子及定子,所述管體的內部設置有軸座及若干分隔槽,所述轉子容設於管體內且平行於管體的軸向,所述轉子包括旋轉體及連接於旋轉體的磁性元件,所述管體內部的軸座用於固定軸承,所述軸承用於支撐轉子使其作旋轉運動,所述定子設置於管體內部的分隔槽的支架內部,並對轉子上的磁性元件進行相對配置,以通過磁極的交互作來驅動轉子相對於定子作旋轉運動。
其中,所述管體為一呈圓形的直立管。
其中,所述旋轉體為塑膠或陶瓷製成的扇葉。
其中,所述磁性元件包括筒柱及若干間隔環設於筒柱內周緣的磁極片。
其中,所述定子包括矽鋼片、電路板及線圈組,所述線圈組容設於矽鋼片的內周緣。
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第一連接座及第二連接座的接頭與水冷式散熱裝置的軟管相套接,並將冷卻液引入軟管中,並對定子的線圈組通入電流,如此冷卻液將被引流至入口的第一連接座處,此時籍由所述轉子受定子的驅動而旋轉,並利用轉子的扇葉的導引,引進管體內部的分隔槽內,進行加壓後再由第二連接座進行流出及轉子軸向配置於管體的內部,即可在不損耗冷卻液的動能的情況下,大幅增加冷卻液的壓力及流量。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水泵節能增壓裝置的較佳實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水泵節能增壓裝置的較佳實施方式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水泵節能增壓裝置的較佳實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首先,在對實施例進行描述之前,有必要對本文中出現的一些術語進行解釋。例如:
本文中若出現使用「第一」、「第二」等術語來描述各種元件,但是這些元件不應當由這些術語所限制。這些術語僅用來區分一個元件和另一個元件。因此,「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稱為「第二」元件而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教導。
另外,應當理解的是,當提及一元件「連接」或者「聯接」到另一元件時,其可以直接地連接或直接地聯接到另一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間元件。相反地,當提及一元件「直接地連接」或「直接地聯接」到另一元件時,則不存在中間元件。
在本文中出現的各種術語僅僅用於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而無意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則單數形式意圖也包括複數形式。
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術語「包括」和/或「包括有」時,這些術語指明了所述特徵、整體、步驟、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也不排除一個以上其他特徵、整體、步驟、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群組的存在和/或附加。
關於實施例:
請參考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水泵節能增壓裝置的較佳實施方式包括管體10、第一連接座11、第二連接座12、轉子20及定子40。所述管體10為一呈圓形的直立管,其內部設置有若干分隔槽10A及10B,所述第一連接座11連接於管體10的上端,所述第二連接座12連接於管體10的下端。
所述轉子20包括扇葉201、軸心202和磁性元件203,所述管體10的內部設置有軸座,所述軸座用於固定軸承30,所述軸承30用於支撐轉子20使其能作旋轉運動。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軸座可為凹槽,用於固定軸承30。
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轉子20可直接包括旋轉體及連接於連接於旋轉體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旋轉體為塑膠或陶瓷製成的扇葉,所述磁性元件203包括筒柱及若干間隔環設於筒柱內周緣的磁極片。
所述定子40包括矽鋼片401、電路板402及線圈組403,所述定子40放置於管體10內部的分隔槽10A及10B的支架內部,並對其轉子20上的磁性元件203進行相對配置。所述線圈組403容設於矽鋼片401的內周緣。當所述線圈組403被通入電流時,可籍由激磁的交互作用,以驅動轉子20相對於定子40作旋轉動作。
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第一連接座11及第二連接座12的接頭與水冷式散熱裝置的軟管相套接,並將冷卻液引入軟管中,並對定子40的線圈組403通入電流,如此冷卻液將被引流至入口的第一連接座11處,此時籍由所述轉子30受定子40的驅動而旋轉,並利用轉子20的扇葉201的導引,引進管體10內部的分隔槽10A、10B內,進行加壓後再由第二連接座12進行流出及轉子30軸向配置於管體10的內部,即可在不損耗冷卻液的動能的情況下,大幅增加冷卻液的壓力及流量。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