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校正工裝的製作方法
2023-11-01 07:14:37 2

本發明涉及一種校正工裝,特別涉及一種校正定子軸心的校正工裝。
背景技術:
永磁電機作為一種高效節能電機,隨著國家的大力推廣,越來越多得用戶開始選擇永磁電機來替代異步電機。但是由於轉子磁鋼的巨大吸力,定、轉子的安裝已經不能通過人工進行裝配了,通常採用電機定子壓裝機進行定、轉子的裝配。操作時,首先將定子置於平臺上並調整其中心高度,然後用電機定子壓裝機位於相對設置的兩支撐座上的頂針頂住位於定子兩端的端蓋上的軸承孔,頂緊後卸下定子一端的端蓋以完成定、轉子的合裝。其中,在合裝定、轉子時,使定、轉子同軸是至關重要的,也就是對定子的軸心進行校正是十分必要的,否則若定、轉子間不同軸,二者間的氣隙不均勻會導致「吸力單邊」的問題,也就是定、轉子吸合至一起,只有校正定子確保其與轉子同軸,此時二者四周的吸力相當,能夠相互抵消,方能順利完成裝配。現有技術中對定子的軸心的校正通常採用測量定子與工作平臺相關位置的距離來判斷定子是否已校正,但是該種方法誤差度較高,不能保證裝配質量,軸承損壞或者定、轉子裝配後軸承異響的情況時有發生,而且極其耗費時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可方便並快速精準的校正定子的校正工裝。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校正工裝,用於裝設在電機定子壓裝機的頂針上,所述校正工裝包括:
主體部,其為一圓杆,所述主體部與所述頂針同軸設置;
校正部,其包括多塊布設在所述主體部的外周面上的校正板,各所述校正板的板面均與所述主體部的軸向平行,且多塊所述校正板的外接圓的圓心位於所述主體部的軸線上,所述外接圓與定子的端蓋上的軸承孔形狀匹配以 使多塊所述校正板能夠在所述頂針的驅動下配合伸入所述軸承孔內。
作為優選,多塊所述校正板位於同一側的一端的端面均相平齊,所述校正板背離所述主體部的一側自靠近所述頂針的一端起向遠離所述頂針的方向依次開設有第一級、第二級…第n級臺階,其中所述第一級臺階的臺階面與所述主體部的軸線間的距離最大,第n級臺階的臺階面與所述主體部的軸線間的距離最小。
作為優選,所述校正板上每相鄰的兩級所述臺階間均形成有導滑面。
作為優選,所述校正板為條形板,其長度方向與所述頂針的長度方向平行。
作為優選,所述主體部朝向所述頂針的一端對應伸出各所述校正板朝向頂針一端的端面外。
作為優選,所述主體部朝向所述頂針的一端設有用於與所述頂針配合插接的插孔。
作為優選,所述校正板上設有吊裝孔。
本發明的校正工裝的有益效果在於,該校正工裝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且對定子的軸心的校正精準度高,使定子與轉子的同軸度誤差降低到0.1mm以內,很好的解決了「吸力單邊」的問題,有效提高了定、轉子的裝配質量。另外,通過使用該校正工裝後,大大縮短了定子校正的時間,同時大大減弱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校正工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校正工裝的結構剖視圖。
圖3為本發明的校正工裝的俯視圖。
圖4為本發明的校正工裝的工作示意圖。
附圖標記:
1-電機定子壓裝機;2-定子;3-主體部;4-校正板;5-插孔;6-吊裝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
本發明公開一種校正工裝,用於裝設在電機定子壓裝機1的頂針上,以 使該校正工裝可在頂針的驅動下伸入位於定子2的端蓋上的軸承孔內進而實現校正的作用,具體可參考圖4所示。如圖1-圖3所示,該校正工裝包括主體部3和校正部,具體地:
主體部3,其為一圓杆,並與頂針同軸設置。
校正部,其包括多塊布設在主體部3的外周面上的校正板4(該校正板4的設置數量不唯一,但為保證其能夠實現定子2的軸心的校正功能,至少應在主體部3上設置三塊校正板4,本實施例中的校正板4為六塊),各校正板4的板面均與主體部3的軸向相平行。進一步地,多塊校正板4的外接圓的圓心位於主體部3的軸線上(其中,該多塊校正板4可均勻分布在主體部3上(即相鄰的兩塊校正板4間的距離相等),也可不均勻布設,只要能夠保證多塊校正板4的外接圓的圓心位於主體部3的軸線上即可;本實施例中的六塊校正板4均勻布設在主體部3外圍上),且該外接圓與定子2的端蓋上的軸承孔的形狀匹配以使多塊校正板4能夠在頂針的驅動下配合伸入該軸承孔內。
繼續結合圖1和圖2,該多塊校正板4位於同一側的一端的端面均相平齊,主體部3朝向頂針的一端對應伸出各校正板4朝向頂針的一端的端面外,且其上還設有用於與頂針配合插接的插孔5。本實施例中的主體部3的兩端均分別伸出各校正板4的兩端面外,且所述插孔5為一錐孔(該插孔5的具體形狀不唯一,需根據頂針的尖端的形狀而定),其中主體部3遠離頂針的一端伸出各校正板4與該端位置對應的端面外,也就是主體部3的長度大於校正板4的各個邊長,且校正板4朝向主體部3的一側邊能夠均與主體部3連接,這樣可保證各校正板4在伸入軸承孔內時不產生位移,更好的保證了校正的精準性。當然,倘若定子2較小(即其軸承孔較小),而校正板4的板壁又較厚時也可不將鄰近該軸承孔的校正板4與主體部3相連接,也就是使鄰近軸承孔的校正板4伸出主體部3朝向軸承孔的一端,具體結構可視實際情況而定。
進一步地,本實施例中的校正板4為條形板,其長度方向與主體部3的長度方向平行,且各校正板4背離主體部3的一側自靠近頂針的一端起向遠離頂針的方向依次開設有第一級、第二級…第n級臺階,其中第一級臺階的臺階面與主體部3的軸線間的距離最大,第n級臺階的臺階面與主體部3的軸線間的距離最小。這樣,該多塊校正板4便能夠在主體部3的軸向上近似 形成臺階柱。將校正板4一側設置多級臺階是為了更好的與定子2的軸承孔相配合(因為定子2的軸承孔多為臺階孔),另外,對於不同規格的定子2,其軸承孔的大小也均不相同,將校正板4一側設置成臺階狀後,由於多塊校正板4的同一級臺階的臺階面均能夠圍成近似圓形的多段面,故校正工裝上便具有多個尺寸不同的多段面,因此在校正時只需找到與所需校正的定子2的軸承孔相匹配的多段面即可,大大增加了該校正工裝的使用範圍。另外,由於不同的軸承孔,其孔的深度亦不相同,因此,為了與各軸承孔相適配,各級臺階在主體部3的軸向上的高度可相同也可不同,具體根據軸承孔的深度而定。如本實施例中第一級臺階的高度小於第二級臺階的高度,第二級臺階的高度又小於第三級臺階的高度。
繼續結合圖1,為了使各校正板4能夠順利伸入軸承孔內,本實施例中的校正板4上每相鄰的兩級臺階間均形成導滑面。本實施例中該倒滑面朝向頂針的一側向外傾斜15°,也就是該倒滑面與主體部3的軸線間的夾角為15°,當然也可設置為其它度數,具體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另外,本實施例中的校正板4上還設有吊裝孔6,以當校正工裝體積較大時,可通過吊裝的方式裝卸該校正工裝。
本發明的校正工裝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且效果突出,對定子2的軸心的校正精準度相比現有技術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使定子2與轉子的同軸度誤差降低到0.1mm以內,很好的解決了「吸力單邊」的問題,有效提高了定、轉子的裝配質量。另外,通過使用該校正工裝後,大大縮短了定子2校正的時間,同時大大減弱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以上實施例僅為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不用於限制本發明,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由權利要求書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本發明的實質和保護範圍內,對本發明做出各種修改或等同替換,這種修改或等同替換也應視為落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