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遙控器的製作方法
2023-11-30 16:10:41

本發明涉及車載電子電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車載遙控器。
背景技術:
隨著技術的發展,車輛越來越趨向於智能化,車載多媒體技術的功能越來越豐富多彩,性能也越來越好。
現有技術中,車載多媒體顯示屏一般多依賴於其控制面板上的按鍵按鈕進行操作,在車輛行駛過程中,駕駛員要側開視線對控制面板操作,容易分心,甚至造成交通事故。因此,需要一種方便操作的車載多媒體屏幕的遙控器。
技術實現要素:
基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車載遙控器,可單手進行操作控制,給使用者帶來極大的方便。
為了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車載遙控器,包括一底殼、安裝於所述底殼上的電路板、安裝在所述底殼上的上蓋、匹配連接所述上蓋的面板、及穿設所述上蓋與所述面板且電連接所述電路板的操控裝置;所述操控裝置連接所述電路板,所述電路板夾設於所述底殼與所述上蓋之間;所述操控裝置包括一搖杆座、安裝於所述搖杆座上的搖杆帽、及套設於所述搖杆座與所述搖杆帽之間的轉盤;所述轉盤的一面設有若干鏤空,所述鏤空內設置有若干電性連接所述電路板的感應件。
上述車載遙控器採用了轉盤加搖杆的方式代替了傳統遙控器的按鍵控制,可單手進行操作控制,大大增加遙控器的實用性及便利性,同時將轉盤和搖杆及轉盤對應設置,在節省材料成本的同時也增加了美觀度。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搖杆座、所述搖杆帽及所述轉盤安裝於同一圓柱體空間內;所述搖杆座、所述搖杆帽及所述轉盤同軸安裝。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底殼的一側具有一開關鍵,所述開關鍵可活動地穿設於所述底殼上,且連接所述電路板上的一推掣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電路板包括一基板、分別安裝於所述基板上的支撐座、home鍵、返回鍵及控制模塊;所述支撐座安裝於所述基板的中間位置,所述支撐座的中間位置具有一控制杆體,以連接所述操控裝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上蓋的中心位置設有一呈圓形的第一過孔、分別設置於所述第一過孔相對兩側的若干插接孔及靠近所述插接孔的若干按鍵孔;所述第一過孔套設於所述支撐座,所述按鍵孔分別套設於所述home鍵與所述返回鍵。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面板安裝於所述上蓋背向所述電路板的一面上,所述面板的中心位置設有一呈圓形的第二過孔,所述第二過孔與所述第一過孔相對應設置,用以套設所述支撐座。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面板的一端具有二按鍵板,所述按鍵板分別對應於所述home鍵與所述返回鍵;所述按鍵板的表面呈曲面設置,以適應於人體手指的弧度。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上蓋的本體邊緣設有二呈曲面設置的第一指壓位,所述第一指壓位分別設置於所述第一過孔的相對兩側。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底殼設有一電池倉,所述電池倉內具有若干金屬彈片,所述金屬彈片電性連接所述電路板;所述電池倉上匹配安裝有一電池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底殼的一端具有一充電口,所述充電口通過導線電連接所述金屬彈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方式的車載遙控器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所述車載遙控器的另一視角的立體示意圖;
圖3為圖1所述車載遙控器的分解示意圖;
圖4為圖3所述車載遙控器的另一視角的分解示意圖;
附圖標註說明:
10-底殼,11-電池倉,12-電池蓋,13-充電口,14-開關鍵,15-定位柱,16-連接柱座;20-電路板,21-基板,22-支撐座,220-控制杆體,23-home鍵,24-返回鍵,25-定位孔,26-連接孔,27-缺口;30-上蓋,31-第一過孔,32-插接孔,33-按鍵孔,34-第一指壓位,35-抵接柱,36-連接柱;40-面板,41-第二過孔,42-按鍵板,43-第二指壓位,44-插接杆,45-十字按壓塊;50-操控裝置,51-搖杆座,52-搖杆帽,53-轉盤。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於理解本發明,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發明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但是,本發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並不限於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發明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於」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於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於限制本發明。
請參閱圖1至圖4,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方式的車載遙控器,用於遠程遙控操作車載多媒體屏幕,包括底殼10、安裝於底殼10上的電路板20、安裝在底殼10上的上蓋30、匹配連接上蓋30的面板40、及穿設上蓋30與面板40且與電路板20電連接的操控裝置50;電路板20夾設於底殼10與上蓋30之間。上述車載遙控器,體積小巧,可單手掌握進行操作,通過操控裝置50實現多種遙控功能,控制車載多媒體屏幕工作。
底殼10設有一電池倉11及與電池倉11相匹配的電池蓋12,電池倉11用於容納二節乾電池,其內部具有若干金屬彈片(圖未示),金屬彈片與電路板20電性連接,利用乾電池為電路板20進行供電。底殼10的一端還具有一充電口13,充電口13內通過導線電連接電池倉11內的金屬彈片,可對電池倉11內的乾電池進行充電。在本實施例中,該充電口13為type-c連接口;在其他的實施例中,充電口13還可以是micro-usb連接口,並不局限於type-c連接口,可適配於當前主流的安卓手機或者蘋果手機的數據線。當乾電池突然沒電時,可以通過安卓手機或者蘋果手機的數據線為所述車載遙控器進行充電,方便實用。
底殼10的一側還具有一開關鍵14,該開關鍵14可活動地穿設於底殼10上,且連接電路板20上的一推掣塊,開關鍵14帶動推掣塊運動,可快速開啟或關閉該車載遙控器;具體地,該開關鍵14的第一功能模式為電源開啟模式,第二功能模式為電源關閉模式模式,用戶可根據自身的需要實現一鍵快速啟動或者關閉該車載遙控器,以節約電力能源。
底殼10朝向上蓋30的一面內,具有若干定位柱15及連接柱座16。在本實施例中,定位柱15的數量為三,分別位於底殼10的相對兩端,用以定位安裝電路板20;連接柱座16的數量為四,分別位於底殼10的四角,通過螺絲與上蓋30對位連接。
電路板20包括一基板21、分別安裝於該基板21上的支撐座22、home鍵23、返回鍵24及若干控制模塊(圖未示)。支撐座22位於基板21的中間位置,支撐座22的中間位置具有一控制杆體220,向上連接操控裝置50。home鍵23與返回鍵24位於基板21的一端且靠近支撐座22。為了便於組裝,電路板20上還設有若干定位孔25與連接孔26。在本實施例中,定位孔25的數量為三,分別位於電路板20的相對兩端,且定位孔25的位置與定位柱15的位置相對應,定位孔25用以容納定位柱15插設安裝。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孔26的數量為二,位於基板21上遠離home鍵23與返回鍵24的一端上。基板21的輪廓周緣相對兩邊上分別開設有一呈u形設置的缺口27,缺口27的位置和連接孔26的位置與連接柱座16的位置均一一對應,可供螺絲穿設而過。
上蓋30的中心位置設有一呈圓形的第一過孔31、分別設置於第一過孔31相對兩側的若干插接孔32及靠近插接孔32的若干按鍵孔33。第一過孔31套設於支撐座22上,按鍵孔33分別套設於電路板20上的home鍵23與返回鍵24。為了方便使用者手持抓取,上蓋30的本體邊緣設有二呈曲面設置的第一指壓位34,第一指壓位34分別設置於第一過孔31的相對兩側,第一指壓位34用於手指的握持按壓。上蓋30朝向電路板20的一面上凸設若干抵接柱35及若干連接柱36;安裝時,抵接柱35抵接於電路板20上,連接柱36與連接柱座16對位連接,通過螺絲進行固定。
面板40安裝於上蓋30背向電路20的一面上,面板40的中心位置設有一呈圓形的第二過孔41,第二過孔41與第一過孔31相對應設置,用以套設支撐座22。面板40的一端具有二按鍵板42,分別對應於home鍵23與返回鍵24;按鍵板42的表面呈曲面設置,適應於人體手指的弧度,使用更加舒適。面板40的本體邊緣設有二呈曲面設置的第二指壓位43,第二指壓位43與第一指壓位34相對應設置。面板40朝向上蓋30的一面凸設若干插接杆44及若干十字按壓塊45;具體地,插接杆44分別設置於第二過孔41的相對兩側,且插接杆44對應安裝於插接孔32內。十字按壓塊45分別對應設置於按鍵板42朝向電路板20的一面上,且十字按壓塊45分別抵接於home鍵23與返回鍵24上。
操控裝置50包括一搖杆座51、安裝於搖杆座51上的搖杆帽52、及套設於搖杆座51與搖杆帽52之間的轉盤53;搖杆座51、搖杆帽52及轉盤53安裝於同一圓柱體空間內;搖杆座51、搖杆帽52及轉盤53同軸安裝。所述搖杆座51安裝於電路板20的支撐座22上,具體地,搖杆帽52上刻有呈十字形的方向刻度,撥動或按壓搖杆帽52,從而將作用力傳導至搖杆座51連接控制杆體220。轉盤53的一面設有若干鏤空,鏤空內設置有若干感應件(圖未示),感應件電性連接電路板20,撥動轉盤53可控制感應件在電路板20上啟用不同的控制模塊,以實現對車載多媒體屏幕的控制。
該車載遙控器採用2.4g無線通訊技術,通過轉盤53可以在車載多媒體屏幕上來回選擇應用程式,並按壓搖杆帽52可確定選擇。具體地,在fm收音機中,擰動轉盤53可以進行fm頻率調整,選擇合適的頻道進行收聽,同時撥動搖杆帽52可以進行音量調節。此外,該車載遙控器還能通過home鍵23快速回到主桌面,返回鍵24進行返回上一操作界面,方便快捷。攜帶方面,還可通過雙面膠或者固定帶等方式將該車載遙控器固定於方向盤。
上述車載遙控器採用了轉盤加搖杆的方式代替了傳統遙控器的按鍵控制,可單手進行操作控制,大大增加遙控器的實用性及便利性,同時將轉盤和搖杆及轉盤對應設置,在節省材料成本的同時也增加了美觀度。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徵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徵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徵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範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發明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