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醫療物資的智能存儲櫃的製作方法
2023-11-11 12:46:42 4

本發明涉及藥品、醫療器械及耗材的倉儲管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於醫療物資的智能存儲櫃。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發展及醫改的深入,醫院內眾多藥品、器械及耗材如何從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益化管理成為一大重要課題。目前,大多醫院的醫療物資仍採用傳統人工存取與保管的模式,費時費力,現場操作人員專業要求較高;並且各類醫療物資種類繁多、更新快,人工操作效率低,較容易出錯。
近年隨著國內信息化建設的推進,部分醫院已著手在庫房管理、藥品分發等方面推行實施數據化管理。業內如中國專利cn102673934a公開一種自動化藥房藥品入庫控制與管理的系統,能夠將藥品自動送入指定的儲藥槽中,實現藥品儲位分配及入庫儲位管理,大大節省了人力。cn202208493u公開一種藥物自動存取櫃,自動化程度高,降低出錯機率;且其具有燈光提示及光柵防護功能。但上述設備對存儲物品的尺寸規格要求較高,拆裝零散的物品較難合理歸置;且較難實現內部的存儲單元的位置調整以在同一存儲單元儲放不同類別的亦難以在內難以做到
鑑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用於醫療物資的智能存儲櫃。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醫療物資的智能存儲櫃,能夠實現藥品、醫療器械及耗材的自動化倉儲管理,並且便於不同尺寸規格物品的儲放,提高空間利用率。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於醫療物資的智能存儲櫃,包括櫃體、控制系統及設置於櫃體內的移動機構。所述櫃體形成有存取窗口且所述櫃體包括升降區及位於升降區旁側的存儲區,所述櫃體具有若干位於存儲區內或鄰近所述存儲區設置的支撐件,若干所述支撐件沿高度方向排布;所述智能存儲櫃還包括可擱置在所述支撐件上的託盤,所述託盤與櫃體的頂部之間或相鄰所述託盤之間形成高度可調的存儲倉位;所述移動機構可將所述託盤在不同支撐件之間進行位置變換以實現相應的存儲倉位的高度調整,亦可將所述託盤在存儲倉位與存取窗口間的進行搬運移動。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存儲區包括分別位於所述升降區前後兩側的前存儲區與後存儲區;所述櫃體還具有豎直設置於所述前存儲區與後存儲區左右兩側的支撐梁,所述支撐件固定在所述支撐梁上且沿縱向均勻排布。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託盤包括託盤主體、設置於託盤主體的稱重組件以及固定於所述託盤主體側邊以與所述支撐件相配合的承重件,所述稱重組件用以實時測量相應託盤主體的載荷並將測量結果傳送至控制系統。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撐件具有橫向延伸的第一支撐臂與第二支撐臂;所述承重件包括用以固定至託盤主體的固定臂及自所述固定臂的上下側緣沿橫向彎折延伸形成的第一承重臂與第二承重臂;所述第一承重臂或第二承重臂與所述第一支撐臂或第二支撐臂相配合以支撐所述託盤主體。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支撐臂與第二支撐臂的厚度均設置為h1且兩者垂直間距設置為h2;所述第一承重臂與第二承重臂的厚度均設置為h1且兩者垂直間距設置為h2;其中,h2≥2*h1+h2,且相鄰所述支撐件之間的間距l≥2*h1+h2;除此,h1≤h2。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撐件及承重件設置為h1+h2=2*(h1+h2);且相鄰所述支撐件的間距l=2*(h1+h2)-h1。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託盤沿高度方向的最小調節間距即h1+h2設置為20-30mm。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託盤還包括可拆卸設置於託盤主體內的隔片和/或儲物盒。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智能存儲櫃還包括設置於存取窗口並用以測量待儲存的物品高度的3d掃描儀或測量光柵。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存取窗口的下緣距離櫃體底部的高度設置為600-700mm。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採用本發明智能存儲櫃,能夠實現藥品、醫療器械及耗材的自動化倉儲管理,所述控制系統根據待儲存物品的高度,控制移動機構將相應的託盤移動至不同的高度位置,實現相應存儲倉位高度的調節,提高空間利用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智能存儲櫃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智能存儲櫃的局部透視圖;
圖3是本發明智能存儲櫃的支撐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智能存儲櫃的支撐件的平面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智能存儲櫃的託盤的承重件的側視圖;
圖6是圖5中承重件沿a-a方向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但該實施方式並不限制本發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該實施方式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請參閱圖1至圖6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本發明提供的用於醫療物資的智能存儲櫃100包括櫃體1、設置於櫃體1內的移動機構2、託盤3以及控制系統。
所述櫃體1包括升降區11及位於升降區11旁側的存儲區12且所述櫃體1形成有至少一個存取窗口13。所述櫃體1的高度設置為3300mm-14100mm;所述存取窗口13的下緣距離櫃體1的底部的高度設置為600-700mm。所述櫃體1還具有若干位於存儲區12內或鄰近所述存儲區12設置的支撐件14,所述支撐件14用以支撐託盤3且若干所述支撐件14沿高度方向排布。此處,所述存儲區12包括分別位於所述升降區11前後兩側的前存儲區121與後存儲區122;所述櫃體1還具有豎直設置於所述前存儲區121與後存儲區122左右兩側的支撐梁15,所述支撐件14固定在所述支撐梁15上且沿縱向均勻排布;所述存取窗口13的兩側亦可設置若干呈高度排列的支撐件14以調節自所述存取窗口13推送出來的託盤3的高度位置。除此,所述櫃體1的外周還貼設有塑化面板16。
所述託盤3與櫃體1的頂部之間或相鄰所述託盤3之間形成高度可調的存儲倉位。所述移動機構2可將所述託盤3在不同支撐件14之間進行位置變換以實現相應的存儲倉位的高度調整,亦可將所述託盤3在存儲倉位與存取窗口13間的進行搬運移動。
所述移動機構2的傳輸速度達到1m/s以上,所述智能存儲櫃100的存取效率可達120次/小時;所述控制系統包括設置於所處存取窗口13下方的控制櫃41及與控制櫃41相連接並可活動安裝至所述櫃體1的觸控顯示屏42。
所述託盤3由高強度的碳素鋼製得,其最大載重達到750kg。所述託盤3包括託盤主體31、設置於託盤主體31的稱重組件(未圖示)以及固定於所述託盤主體31側邊以與所述支撐件14相配合的承重件32,所述稱重組件用以實時測量相應託盤主體31的載荷並將測量結果傳送至控制系統。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撐件14大致呈c型,且所述支撐件14具有縱向延伸並固定至支撐梁15的安裝臂141及自所述安裝臂141的上下側緣沿橫向朝櫃體1內部突伸的第一支撐臂142與第二支撐臂143,所述安裝臂141上還開設有至少兩個安裝孔1411。所述承重件32亦大致呈c型,且所述承重件32包括用以固定至託盤主體31的固定臂321及自所述固定臂321的上下側緣沿橫向彎折延伸形成的第一承重臂322與第二承重臂323;所述第一承重臂322或第二承重臂323與所述第一支撐臂142或第二支撐臂143相配合以支撐所述託盤主體31。
所述第一支撐臂142與第二支撐臂143的厚度均設置為h1且兩者垂直間距設置為h2;所述第一承重臂322與第二承重臂323的厚度均設置為h1且兩者垂直間距設置為h2。此處,所述承重件32與支撐件14具有四種不同的配合相接方式。其中,所述承重件32可容置於所述第一支撐臂142與第二支撐臂143之間,對應於所述第二承重臂323抵壓於第二支撐臂143的上方,需滿足h2≥2*h1+h2;同時,所述承重件32還可容置於相鄰支撐件14之間,即需滿足相鄰所述支撐件14之間的間距l≥2*h1+h2,對應於所述第二承重臂323抵壓於第一支撐臂142的上方;除此,所述第一支撐臂142或第二支撐臂143可探伸進所述第一承重臂322或第二承重臂323之間,即使得h1≤h2。
優選地,所述承重件32與任一支撐件14處於任一配合相接方式時,其沿高度方向升高或降低的最小調節間距相一致,以使得所述託盤3在存儲區12內的高度位置連續均勻可調。藉此,所述支撐件14及承重件32的規格設置為h1+h2=2*(h1+h2);並且相鄰所述支撐件14的間距l=2*(h1+h2)-h1。其中,h1+h2即為所述託盤3沿高度方向的最小調節間距。進一步地,所述最小調節間距設置為20-30mm。
所述託盤3還包括可拆卸設置於託盤主體31內的隔片和/或儲物盒(未圖示),以進行貨位規劃,便於零散物品的存儲。所述智能存儲櫃100還具有設置於所述存取窗口13處的led指示器或雷射定位儀(未圖示),以通過相應的投射光斑提示相應零散物品在託盤3上所處位置。
所述智能存儲櫃100還包括設置於升降區11內的爬梯17,以便於櫃體1內部維護及異常處理;除此,所述智能存儲櫃還包括安裝於所述存取窗口13並用以測量待儲存的物品高度的3d掃描儀或測量光柵(未圖示)以及避免人員在移動機構2工作時進入存取窗口的安全光柵(未圖示)。
綜上所述,採用本發明智能存儲櫃100,能夠實現藥品、醫療器械及耗材的自動化倉儲管理,所述控制系統根據3d掃描儀或測量光柵所檢測得到的待儲存物品的高度,控制移動機構2將相應的託盤3移動至不同的高度位置並擱置在相應的支撐件14上,靈活調整相應存儲倉位的高度,提高空間利用率。
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並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發明的可行性實施方式的具體說明,它們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凡未脫離本發明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方式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