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廟宇開光橫幅(農村寺廟開光慶典)

2023-11-10 22:34:29

唐朝:分享幾幅佛家廟宇妙語 財神廟對聯:上聯

多的記不得,前年去竹海長寧佛來山,山上有個仙寓洞,佛殿大門書有兩聯,一直記得。
一,
佛來山 山來佛 佛來山來佛,
仙寓洞 洞寓仙 仙寓洞寓仙。
二,
大肚能容 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常笑 笑世上可笑之人。
只可惜橫幅我不記得了。

廣東六大寺廟

神光寺位於廣東省興寧市神光路,舊時稱為南山壽慶寺,建於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寺的創建有這樣的傳說:邑人羅孟郊在北宋天聖八年(1030年)上京城殿試,高中探花,官至諫議大夫、翰林學士。當時恰有一位朝廷大官貶謫潮州,途經興寧縣擁慧亭(即今福興五裡亭),遠眺神光山,形如殿旗,與貴人峰相連,嘆曰:此地現已出翰林控花,今後也應人才輩出,如能在南山上建一寺院,則錦上添花矣!於是在他了指點下,當地父老在山腰建一寺廟,命為壽慶寺。明朝成化年間,壽慶寺經過數百年的風雨,已顯破漏。其時陳禮明任興寧縣令,留心文教,培育人才,於成化十五年(1479年)擴建重修壽慶寺,改南山為神光山,改壽慶寺為神光寺。
神光寺後依山巒,前臨平地,極目遠望,寧江繞城如帶,田舍園林,高低錯落。鄉人為寺門題曰:「神光依古寺,山勢繞齊昌。」寺內楹聯是:「慈雲廣布三千界,甘露低頭咫尺天。」每逢重陽佳節,邑人登高,必到神光寺觀禮酬願。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廣樂提學副使魏校(別號莊渠先生),巡視興寧,把神光寺改為探花院,以供學生讀書.至明嘉靖三十年(1551)邑人王天敘捐資重修神光寺,將探花書院移至墨池側.
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興寧縣令陳應薦倡導再修神光寺,後為佛殿,前為學士祠,門前有大觀亭和古榕.崇禎初年牧原和尚又重修神光寺。
1958年,神光寺已完全毀壞,祗剩牆腳,倖存大匾「甘雨救民」和青銅香爐坐腳。
984年,興寧縣經濟考察團訪問泰國,曼谷北柳龍福寺住持彰慈大師(石善充)等旅泰僑胞,提議將神光山開闢為旅遊區,甚得國內外鄉親的讚許。1985年興寧縣人民決定在神光寺山開闢旅遊區,並同意修復神光寺。經過幾年的努力,神光山神光寺又展新姿,成了海內外同胞旅遊和拜佛勝地。
興寧寺現存建築有大雄寶殿、藏經閣、地藏殿、觀音殿、祖師殿、僧房、海會塔等,其中大雄寶殿為泰國式荷花殿,寺中有碑刻14塊。
雖然歷盡滄桑,神光寺重要文物和古蹟依然歷歷可數:
千年古榕,生長於祖師殿門坪右邊,直徑2.17米,枝葉茂盛,覆蓋面積達2畝。
古石刻群,位於祖師殿背山嘴上,在露出土面的30多塊巖石上,有的清晰,有的已模糊不清。
緬甸漢白玉釋迦牟尼塑像,高1.6米。1993被請到寺院安放。
泰國1500公斤銅塑釋迦牟尼佛,位於大雄寶殿正中。此外尚有鴛鴦菩提樹,位於寺門坪中央。碑刻,存放於祖師殿二十四周天走廊。明代牌匾,存放於牧原堂。明代古香爐,位於大雄寶殿前。明代萬曆年間仙鶴一對,位於大雄寶殿前。
興寧寺著名祖師為何南風,著名方丈為達照法師。現任當家明光法師,37歲,廣東興寧人,興寧市政協常務、梅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興寧市佛教協會副會長
墨池寺位於廣東省興寧市風景秀麗的神光山南麓貴人峰,寺詢有曾子湖,寺旁有口石泉,泉水自石縫湧出,長流不息,清澈純淨,美味甘醇。據明朝祝枝山編《正德興寧縣誌》記載,宋諫議大夫、翰林學士、探花羅孟郊童年在比讀書。常在池邊習書,洗硯池中,其水盡黑。明萬曆辛亥孟夏縣令陳應薦親筆書「墨池」兩字刻石,立於池邊,後人便在此修建一座墨池寺,以供信眾奉香朝拜。寺內有一座房舍,名曰「探花書院」,有對聯曰:「掛榜名山池染黑,墨池書院紫薇香」,成為興寧古八景之一。
墨池寺從1987年重修開光寺以來,無數海內外香客遊人前來奉香遊覽,並踴躍捐資修建,使原來破舊不堪的小寺發展成為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擁有七個大小殿堂的寺院。大雄寶殿內塑有高8.3米貼金的佛陀、阿難、迦葉像各一尊,1.5米高的羅漢像五百尊,還塑有普陀、九華、五臺、峨嵋佛教四大名山及觀音、地藏、文殊、普賢四大菩薩像;下殿有聞名於梅州佛教界的12.85米高的貼金千手千眼觀音菩薩一尊、寺側建有探花亭。
1980年10月31日,墨池寺被列為興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現存文物古蹟有:墨池、墨池碑刻、探花亭、曾子湖、佛舍利等已形成清淨莊嚴、制度健全、管理規範的佛教叢林寺院,在海內外享有一定的聲譽。
寶林寺位於廣東順德市太平山。俗話說:「未有順德,先有寶林」。據史志記載:順德海濱原有一孤寺,始建於五代之南漢年間(917-971)年,至今千餘年。至明景泰初,遂成地方首剎。明景泰三年順德建縣之後,每遇國家大典或朝廷詔令,則地方官紳父老集合於此寺舉禮。歷代以來,此寺維繫了地方人士和海外鄉親的感情,時至今日,星洲美洲之寶林僧徒,經常聞訊祖庭和故鄉的情況。據羅天志《五山志林》所載,肇慶鼎湖慶雲寺開山悽壑禪師剃度於寶林寺,道高德重,故寶林寺在佛教南宗的歷史上也佔有一席之地。近代鐵僧襲常氏行醫濟世,有口皆碑。但至1995年,寶林寺祗餘改作他用之大雄寶殿一座。經多方考究,聽取有關人士意見,遂擬易地重建寶林寺,由市有關人士組成籌建委員會募資歷重建。新址選在市南太平山麓,佛殿莊嚴,生活設施齊全。三寶珠佛請自浙江天台山。五百羅漢具有很高藝術性,碑廊等附屬建築增加了文化內容,古樹奇木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新建寶林寺是一座更勝原寺的瑰麗禪林,又是旅遊休憩之所。1995年5月動工,1998年10月竣工。

龍山國恩寺位於廣東省西部的雲浮市新興縣集成鎮境內。省城至新興一百六十公裡,從廣州乘火車可到達新興,有廣州至新興直達豪華大巴只需二小時,更有長途汽車從各處通往新興縣城,再由縣城坐1路公共汽車直達龍山國恩寺,交通十分方便。寺前有省內著名的溫泉度假區。

國恩寺始建於唐代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它與六祖祝髮道場廣州光孝寺,畢生弘法道場曲江曹溪南華寺鼎足而立,並稱六祖三大祖庭。國恩寺既是六祖肉身菩薩的故居,又是六祖弘法、示寂以及輯錄六祖「法寶壇經」的聖地而名揚海內外。

唐宋時期,國恩寺在佛教界被視為「嶺南第一聖域」,「中國禪文化的發祥地」。香火鼎盛,僧人甚多,來寺朝拜參學者絡繹不絕,寺院殿堂頗具規模,有僧田1800畝。宋紹興年間寺宇重修,明永樂年間再次修葺。爾後,國恩寺漸衰,僧田多被豪強侵佔,寺產被變賣。至使這座被尊為「中國禪宗發源地」的古寺,殿堂失修崩塌,香火式微。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知縣鄧應平發起,官民集資重修寺宇。此後國恩寺不斷擴建。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名士歐真義建龍粵庵(觀音殿),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知縣陶若曾建浴身亭;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新州知縣吳士熙、紳士趙良洗建山門牌坊,並鑿寺前鏡池;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本寺方丈白現法師、名士潘文伯等建金剛樓和左右禪房。明思宗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新州名士潘尚茂建經堂;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本縣名人潘稷建珠亭;清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至十二年(公元1655年)再次重修和擴建;舉人麥安創建法堂,新州名士美符重修山門石橋等。至此,國恩寺便形成了較為龐大的建築群,殿堂鱗次櫛比,氣勢巍峨莊嚴,成為廣東省境內屈指可數的大叢林及全國僅存的兩大祖師故居之一。恩寺雖歷經滄桑興廢,至解放前仍保存著唐朝至清代五朝古蹟文物。但在文革期間,寺內佛像、法器等文物古蹟均受到嚴重破壞,僧眾被遣散。只有鼎光、自覺等幾位法師堅持在寺內生活。他們常與到寺廟搞破壞者講佛法、論道理,使搞破壞者認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從而使整個建築物沒有受到太大破壞,得以保留了部分主要殿堂。改革開放後,一九八三年廣東省人民批准修復開放,在方丈鼎光法師的帶領下,加上當地主管部門和廣大信眾及港、澳同胞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十幾年的修葺,寺貌煥然一新。寺前山門大牌坊、天王殿、大雄寶殿、六祖殿及配殿、方丈室、客堂、禪堂、報恩塔、六祖紀念堂、圓通寶殿等主體建築已經修復和重建。同時還重修了六祖父母墳、浴身池、卓錫泉,理護了六祖親手種植的荔枝樹,新建了以弘揚六祖禪文化為主的龍山碑林等。縱觀國恩寺,寺宇殿堂,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各具特色而渾然一體。

開放後的國恩寺,在黨和的關懷及僧眾的自主管理下,來寺尋根謁祖、觀光旅遊的人與日俱增,國內外的佛教團體;港、澳、臺同胞及海外華僑接踵而至,絡繹不絕。每年到寺遊客達數十萬之眾。為了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香客、遊人來寺謁祖、觀光。我寺還將籌建藏經樓、鐘鼓樓、經堂、普同塔、焚香亭、僧舍、貴賓樓、重塑佛像金身,還將把現在保存的文物古蹟展示出來讓遊人觀賞
永福寺位於廣東省饒平縣汫洲鎮虎頭山南麓,聞一法師創建於宋朝,與海山隆福寺同一法源,即南華——靈山——隆福——永福一脈相承,故稱「瀛蓬雙福」。歷代興衰無常,「文革」時期作他用。
改革開放後,現任住持光輝法師多方奔走,募資易地重建。新寺佔地二萬多平方米,前臨大海,背靠鶴峰,將軍東聳,蓮花西拱,風光秀麗。四周是圍牆,沿中軸線依次是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東側是伽藍殿、地藏殿、文殊閣、鐘樓;西面為玄天上帝殿、觀音閣、普賢閣、鼓樓,此外還有香積堂、客堂、倉庫、功德堂、殯儀館、塔院、慈德閣及放生池。塔林三座,東座塔主是美國根造法師舍利塔,內供奉舍利一百多粒。石碑刻有趙樸初、啟功、智誠法師等名家及長老手跡。
永福寺現任方丈光輝法師,65歲,廣東省饒平縣人,1946年4月出家,師從新曦法師,兼任廣東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汕頭市、潮陽市、饒平縣佛教協會副會長,饒平縣政協委員,潮陽靈山寺首座兼知客。現任監院如道法師,28歲,廣東省饒平縣人,1987年出家,師從耀文法師,畢業於廣東省韶關南華寺佛學院,兼任饒平縣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永福寺監院兼知客。雷音禪寺位於廣東省饒平縣黃岡鎮棲雲山腰,後面有一碩大天然石壁,宛若一幅浮雕畫屏鑲嵌於半山之間,瑰麗多姿,故又稱雷音禪寺為石壁庵。現為縣佛教協會會址,又是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壁山(又稱棲雲門)風景秀麗,山上有怪巖奇石,嶙峋陡聳,其態萬狀,雷音禪寺點綴其間,如綿上添花。清廉熙翰林、饒平縣令郭於藩作詩讚美道:「遙雷音曲徑通,良朋引我入雲中。天然石壁煙籠黑,日照梵宮火樣紅......」雷音禪寺東行數百步有漱玉泉,泉水自洞內淙淙流出,清純甘冽長年不絕,如臥龍吐水。洞頂為巨石覆蓋,縱橫十餘米,洞底洞壁皆由巨石組成。洞內供奉彌勒佛,半跏趺坐,開口含笑,洞口刻有「跏趺半坐笑何人」之句,深含禪意。石洞上面刻有「漱玉泉」三個大字,署款「明嘉靖三年春石壁餘翁」。洞中有洞,孔道深邃。據寺內觀間洞(原名長神洞)刻石記載,雷音禪寺始建於嘉靖二十八年,後幾度興廢(據清《饒平縣誌》記述),至清嘉慶五年(1850年)童真和尚主持該寺,中興雷音,並親題「雷音禪寺」石刻匾額嵌於寺門頂上,至今猶存。乾隆年間宰相漳浦籍人蔡新與童真和尚交情售篤,仰其道風,特書贈一聯:「法席撐持過去未來皆壯色,鉗錘直下銅頭鐵額盡寒心。」
1923年雷音寺再行重修。1939年住持定梵法師修建觀音閣,十方善信捐款建成。1952年住持純益法師又重修。至「文革」年間荒廢。1980年,定意法師入主該寺。1984年,三學寺、圓明講堂定因法師施捐人民幣12萬元,定意法師主其事,先後修建大雄寶殿、廂房、廚房、客堂、僧房及普同塔。1987年,定因法師再次倡議,旅港同胞鄭金松先生、顏巧柔女士、蘇將盛居士等施淨資,興建慈悲亭、觀音亭、飛虹橋,為佛地增輝。1938年,旅港同胞吳序泰先生捐資在山麓建一心亭。1989年,弘澈法師入主該寺,縝密籌劃,並得各方善信鼎力支持,於1991年動工,從該寺向東西兩側擴建兩幢雙層僧舍,闢寺前陡峭山坡築起三層樓閣,第一層為基礎,第二層外面為走廊,內面建寬敞,可容百多善信誦經聽法,第三層建天王大廳,此殿與大雄寶殿遙相對峙。中間為寬廣大院,可容數百人焚香禮佛。站在遠處仰望三層樓高沭I殿,十分雄偉壯觀。此次工程是自雷音禪寺以來一次最大的擴展,耗資一百多萬元,歷時二年竣工。越二年,弘澈法師又將寺後放棄多年的觀音閣舊址擴建為藏經樓。該樓距主殿百米之遙。破土劈石,斬棘披荊,因地造形,分段修築,石級蜿蜓,高低有序,酷似梯田,儘量保持原來的參天巨木及奇形巖石,雜植花卉,自然景色與人造風光相映成極。藏經褸分上下兩層,按庭園宮殿式建造,巍然矗立。兩旁構築僧舍,肅穆靜謐。工程又歷二年,耗資近二百萬元,從原來總面積的600平方米,擴展為現在的3800平方米,增加五倍多,成為初具規模的叢林。雷音禪寺位於閩粵交通要衝,東通漳、廈,西臨汕、深,交通方便,且均屬涉外特區,因此海外信眾來寺禮佛參禪者絡繹不絕。禪寺北倚崇山,古木參天,山明水秀,風景宜人。東有「金龜朝北鬥」,西有「龜鱉石」「仙翁床」,大雄寶殿後有一天然石洞,古稱棲雲洞,供奉觀世音菩薩和善財龍女,現稱觀音洞。全寺置身大海群山之間,令人心曠神怡。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為該山題「粵東一壁,靈秀以昭」八個大字,高度概括了此寺的特點,現已立為山門牌坊。騷人墨客來寺者無不忘返潑墨揮亳,至今仍珍存於寺內的,有明桂陽知州餘熙聯一對,南明禮部尚書黃錦詩一首,清黃督軍張殿雄詩一首民國監察院長於右任題字、旅港名僧定因法師聯二對,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茗山法師聯二對及藏經樓匾額,現代知名人士戲劇家曹禺、郭啟宏、名畫家山月、書法家廖蘊玉、名作家王蒙等紛紛題辭,琳琅滿目,邑異彩紛呈。雷音禪寺為黃檗宗法系,知名住持為童真和尚、怡經法師、純益法師。現任住持弘澈法師,廣東省揭陽市人,現年61歲,80年代畢業於南京棲霞山佛學院,1997年任潮州開元鎮國禪寺方丈,嶺東佛學院院長。現任監院達照法師,廣東省饒平縣人,修學有索,眾所欽仰。
東山寺位於廣東省陽江市東獄公園。明朝天啟四年邑人陳恩盛捐田畝修建。康賾二十五年鮑輔仁重建,道光十二年朱延桂再修。1949年後拆平。1996年3月26日興工修建,佔地面積2541平方米,主樓中廳為大雄寶殿,左為觀音殿,右為東獄殿。為古典園林式建築,古樸莊嚴。寺內現有碑刻18塊,珍藏佛經300部。
東山寺現任住持蓮宗法師,76歲,廣東省陽江市人,1943年出家,師從雪峰法師。兼任陽江市佛教協會會長。本寺管理委員會負責人謝百勝居士,廣東省陽江市,師從蓮宗法師,兼任陽江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石覺寺位於廣東省陽江市區南三裡外的漠陽江畔,坐南朝北,佔地面積四千平方米。「石覺禪林」,是陽江八景之一。始建於唐開元年間,原名開元寺,與開元塔舊址相連。歷代五次重修。清順治十一年(1554年),邑人陳千勝、陳奇兄弟捐地拓建觀音閣,掘出一石,上刻「石覺」二字,故改稱「石覺寺」。康熙三年(1664年)增建大佛殿、準提亭。乾隆十三年、嘉慶二十二年兩度重修,增建文昌閣。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又重修,民國五年(1910年)住持性堅法師再次重修。民國十二年(1923年)挖建放生池,民國十六年(1927年)建八角亭小拱橋。1945年雪峰法師(滌塵大師)再度重修,加高正殿,增建客房、禪房。寺門橫額「漠陽福地」,系明朝本邑仙師朱在參所題;兩邊石聯「漠江水洭三摩地;頓缽山呈一指禪」,是清代狀元林召棠所書。八角亭石匾「登彼岸」三字,乃蘇東坡手跡。「文革」中本寺遭受嚴重破壞。宗教政策落實後,經過十多年的修葺,寺貌煥然一新。趙樸初先生題「石覺寺」三字,氣勢雄奇,為寺增輝。千佛塔高聳入雲,登塔遠眺,十裡風光,盡收眼底。寺內碑刻15塊,珍藏佛經100部。
現任方丈蓮宗法師,76歲,原籍廣東省陽江市,1943年出家,師從雪峰法師,兼任廣東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陽江市佛教協會會長,陽江市人大代表。金臺寺位於廣東省珠海市鬥門縣黃楊山,瀕臨南海,靠近港澳。黃楊山山勢奇雄,清淨幽雅,身臨其境,如登仙界。「環海鏡面」、「第一石門」、「無底深潭」、「赤腳仙蹤」、「金臺瀑布」、「茶田吐翠」、「清泉冽水」和「也字山峰」為黃楊山八景。茶田吐翠還有這樣一段典故:宋末承節郎趙時鏦、翰林學士鄭光薦、大理寺丞龔行卿隱居黃楊山避亂,在其精舍(金臺寺前身)左右山坡上開闢九畝茶園,並用附近的清泉泡茶,香醇無比。至今群眾還廣泛種植,名「黃山雲霧茶」。「也字山峰」系黃楊山主峰之一,有「宋太傅樞密副使越國公諱世傑墓」,墓前石柱上有聯道「雲山空望侍郎宅,海水猶朝永福陵。」張世傑率宋兵在南海崖門口與元兵激戰,全軍覆沒,張世傑亦犧牲,屍苜逆流而土至黃楊山下,被村民掩埋在也字山中。
金臺寺始建於宋末元初,相傳當時有高僧行腳至此結茅而居,後經本地皇室後裔趙氏倡議興建道場,取名金臺寺。「金臺」古為招賢納士之意,以此為名,意為十方聖賢凡愚同來道場,並成佛道,廣度眾生。清乾隆壬辰年間,光鏡法師募資擴修金臺寺,「高其垣牆、廣其堂宇」。後經戰亂,寺宇頹廢。1992年弘如法師主持重建金臺寺,兩位居士捐資落成大雄寶殿。1995年初,建成一幢六百多平方米的綜合用房及大殿,殿前為一千多平方米的花崗巖石板地面。1996年又修建了三面擋土牆,確保了金臺寺的安穩,雨季不再流失水土。大殿內佛像也已重塑完成。計劃繼續修建藏經樓、鐘鼓樓、功德堂、客堂、庫房、僧房、天王殿等。
金臺寺著名祖師為光鏡法師。現任方丈弘如法師,33歲,江蘇人,兼任廣東省佛教協會理事,珠海鬥門縣政協委員。現任監院界心法師,30歲,安徽人。鼎湖古寺位於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山,棲壑法師始建於明崇禎六年(1633年),初名蓮花庵。崇禎九年(1636年)建成後,改名為「慶雲寺」,現名「鼎湖古寺」。鼎湖古寺歷經興廢,1860年由第四十代住持淡凡法師主持重修,1916年第六十五代住持最堅法師又重修,1987年第八十三代住持洪慈法師再加修整。
鼎湖古寺依山而建,分為七級,是具有嶺南佛教特色的建築群,現存建築主要有大雄寶殿、韋馱殿、睡佛樓、塔殿、藏經閣、七佛樓、大悲樓、準提閣、鐘樓、鼓樓、禪堂、法堂、宗堂、客堂、開山初代影堂、開山二代影堂、嘉客堂、龍華堂、方丈室、五百羅漢堂、榮睿紀念堂、綜合樓、服務樓、僧人住宿樓等。整體結構嚴謹,氣勢雄偉壯觀。寺中現有第二代住持於崇禎八年(1635年)手植的白茶花樹,相傳又名姻緣樹、菩提樹。鼎湖古寺有塔林280餘座,最古老者為開山祖師樓壑之塔,最重要者為榮睿碑亭。寺中有碑刻26塊,分別為:鼎湖山固、民國放府禁伐樹木碑、清代重修慶雲寺碑、民國初年重修慶雲寺碑、乾隆重修大殿及憩庵碑、僧眾護山碑、袁枚等人詩刻浮圖舍利緣起碑、1987年第三次重修碑記等。寺中珍藏《龍藏》等藏經四部,供有第一代住持樓壑從憨山弟子那裡請得的舍利四粒。
鼎湖古寺著名祖師為樓壑。現任方丈洪慈法師,62歲,廣東省佛山市人,兼任廣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廣東省肇慶市佛教協會會長,省、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現任監院結真法師,77歲,廣東省肇慶人,兼任鼎湖區政協委員。白雲古寺位於廣東省肇慶市開湖山的西南角,始建於唐朝,為六祖慧能大師的弟子智常法師所建。相傳當時白雲古寺有三十多間招待遊方僧人的寮房,遍布鼎湖山中,規模不小。白雲古寺歷經興廢,宋、元、明都有修葺,明萬曆年間重建,清鹹豐和光緒年間又兩次重修。
白雲古寺中古蹟甚多,有千年古桂、古梅。寺外有一涅盤臺,刻有相傳為智常手書的「正fa眼藏、涅盤妙心」八個大字。寺院興盛時,寺前空地成為僧徒集會之處,稱為「羅漢市」。白雲古寺附近有羅漢橋、躍龍庵、釣魚臺、仙棋石、聖僧橋、石城門等遺蹟,有老龍潭、三昧潭、浴佛池、水簾洞天等旅遊勝地。
白雲古寺所在鼎湖山包括鼎湖、三寶、鳳來、雞籠、青獅、伏虎等十多座山峰。主峰雞籠山海拔約一千米。層巒疊幛,為嶺南四大名山之一。山頂有湖,四時不竭。本名頂湖山,民間傳說黃帝曾鑄鼎於此,因而稱之為鼎湖山。西北坡西溪龍泉坑有水簾洞、鵝潭、葫蘆潭等八處瀑布。飛瀑從30多米高的峽谷傾瀉而下,形似覆蓋絕壁的銀幕,令人嘆為觀止。山間林木蔥蘢茂密,各類植物多達一千七百多種,千姿百態,有蘇鐵、杪羅、鼎湖鉤樟、鼎湖冬青等世界少有的特殊林木,已被聯合國列為國際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17000畝。慈雲寺為鼎湖山的三十六招提之一,始建於明萬曆年間,迄今400餘年,現所見之寺是1997年重建的,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整個建築以嶺南建築特色為主,但又融入了江南的建築風格。 位於風景秀麗的肇慶鼎湖山群峰環抱之中,創建於明末崇禎年間(1633年-1636年),距廣州約100公裡。該寺素有「禪、淨、律三宗俱善」之盛名。光緒十九年慈禧太后敕賜該寺「萬壽慶雲寺」匾額及《龍藏經》、《釋迦事跡應化圖》。1923年7月孫中山先生遊覽該寺即席揮毫寫下「眾生平等,一切有情」的大字條幅。寺內還藏有舍利子、千人鍋、大銅鐘等一大批文物。
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漢族地區佛教重點寺院。該寺近期新建了九龍壁、石牌坊、桂花圩、負離子呼吸廣場等景點,並興辦齋菜館、工藝特產供應部、經書流通處,經辦慶雲渡假村、慶雲山莊等旅遊設施為遊人服務。

重修廟宇,捐資修葺 的功德碑文怎樣寫

重修XX廟宇功德碑記

XX自古以來,即為開光川靈秀之地,諸神齊聚,廟宇壯觀。考XX廟歷史,已逾五百餘載,文化價值不可估量。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適逢文革之殤,諸廟俱有損毀,不復舊觀。
二零XX年,安崖底鄉民群議,欲重修諸神廟宇。二零XX年,諸廟復修工程陸續開啟。開工於二零XX年X月X日,竣工於二零XX年X月X日。
廟宇重修工程共耗資XX萬餘元,此項善款由XXX等共計 人所捐。為彰此善舉,XX廟特立功德碑以記之。
虔心復神居,功德當無量。隨喜信士名,萬代永留存。

XX村委會於二零一三年 月 日立

撰文:
書法:
篆刻:

火供的意義和功德

火供的主要意義是在做供養。火供出自藏密吸收婆羅門教傳統傳至漢地,以燃燒供品的方式供養給本尊。火供的對象有世間的護法神、多聞天王、贊巴拉等等。所有的供品,如五穀雜糧、油、金銀等等,都分別象徵貪、瞋、痴、嫉妒、傲慢及不同的業力,藉由燃燒供品,他們都歡喜接受。

火供的主要目的是在做供養,我們將食物或各式各樣的物品,放入火中,火將它們燃盡,所以,是火吃掉了它們。火將一切化為灰燼,這是供養的一種方式。

首先,在第一類 "桑" 供養中,我們所供養的是煙; 第二類的 "餗(sù)" 供養,我們供養的是氣味; 在第三類的 "津塞" 供養裡,我們供養的是火的自身,是火焰、是燃燒的本身。

火供的功德總的說有四種,簡化為「息、增、懷、誅」四字。

1.息,停息、消滅的含義。息火供表法殊勝,消除所執、煩惱兩個障礙,得到次第佛果修行就。

2.增,增加、增多的含義。增火供增本人(護法)或加持對象(如親朋好友等)的福、慧二資糧。

3.懷,歸向、招徠的含義。懷火供歸向佛旨,避開邪見離苦,招徠福慧得樂,進而消除一切障礙。

4.誅,討伐、責罰的含義。誅火供討伐我執、除四魔,責罰惡趣,阻止不淨繞身纏體,速得清淨。

擴展資料:

火供的時機

1.閉關圓滿。

閉關人持咒語,礙消不清淨之障,得閉關之成就。修息、增、懷、誅,火供其威力大。

2. 超度亡靈。
超度(往生人之「息之火供」),此火供觀想甘露,供養火壇城。往生者業障盡除,煩執永斷、福慧俱足,往生極樂淨土。

3. 熄災消難。

(1)國家遇震、風、火、水之災等(天災)、戰爭(人禍),火供熄災消難。

(2)個人為了消災、祈福,得安樂、解熱惱,修火供最為善妙。

(3)個人發心懺悔,可滌除破戒之罪障。

4.護法延佛。

(1)興建廟宇、舍利塔為修息、增、懷、誅,故火供。

(2)舍利塔、佛像、廟宇開光及連續大灌頂圓滿,火供。

(3)為期超過七天之大法會後做火供,表示法會圓滿、吉祥。

總之,火供之究竟目的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其在世俗法間,有指示引導眾生永離煩惱深淵之妙用,得無苦之真樂;在勝義諦中有無量之功德,成就涅槃佛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火供

橫幅怎麼寫好?

準備兩個,一個公司名稱的橫幅,另外一個激勵員工的旗幟。
標語是指:文字簡練、意義鮮明的宣傳、鼓動口號。 標語是用簡短文字寫出的有宣傳鼓動作用的口號。
一、公司名稱的橫幅(最好能註明是哪一年)。
二、激勵員工的旗幟可選擇以下內容:
1、××鵬程萬裡,你我從此啟程;
2、尋春日氣息,倡低碳環保,保健康身心;
3、親近自然,攜手陽光一日遊;
4、海到無邊天做岸,山登絕頂我為峰;
5、團結協作,互助友愛,鍛鍊身體,平安快樂;
6、登巍山巔峰,展××雄風;
7、帶著年輕的心去跋涉,讓青春與大家同行;
8、同舟共濟,相當給力;
9、綠色健康行,快樂在進行;
10、爬出健康,攀出勇氣,跑出快樂。
 1、成功的人千方百計,失敗的人千難萬險。
2、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
3、每一份私下的努力都會得到成倍的回報。
4、賺錢靠大家,幸福你我他。
5、成功決不容易,還要加倍努力!
6、不吃飯、不睡覺,打起精神賺鈔票!
7、多見一個客戶就多一個機會!
8、每天進步一點點。
9、失敗鋪墊出來成功之路!
10、團結一心,其利斷金!團結一致,再創佳績!
11、忠誠合作、積極樂觀、努力開拓、勇往直前。
12、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13、由於自信,因此成功。
14、眾志成城飛越顛峰。
15、大踏步,大發展;人有多大勁,地有多大產。

橫幅內容如何寫?

橫幅內容這樣寫:「慶祝香車倩影汽車俱樂部成立5周年招待酒會」,才是規範。「熱烈歡迎香車倩影汽車俱樂部會員參加酒會」是門口的告示牌。

同类文章
房子是風水嗎?

房子是風水嗎?

房子的設計將永遠被派生,而許多年輕人在現在的社會上像許多奇怪的東西一樣,也想讓房子涉及一些非常奇怪的公寓,但從風水看起來,房子的房子必須是一個某些狀態
常春藤可以設定陽台嗎?這麼糟糕很糟糕。

常春藤可以設定陽台嗎?這麼糟糕很糟糕。

常春藤可以讓陽台改善財富從風水的角度來看,常春藤可以放大陽台。因為可以在財富中說,我有很少的改善。此時,每個人都會逐漸面對面
是陽台上的青銅蜻蜓養殖嗎?

是陽台上的青銅蜻蜓養殖嗎?

陽台的銅輥養殖是好的對於陽台的青銅鄉村繁殖的做法,它可以帶來所有的財富,以改善,減少妨礙賺錢的障礙。此時,每個人都非常堅定,每個人都會繼續提高非常良好的自信
什麼是最完美的風水套?

什麼是最完美的風水套?

風水還有許多元素,我們可以選擇最好的家庭,然後是廣場的廣場。方方正功的房子很好對於廣場的風水佈局,可以說家庭減少了漁民受阻的問題。減少減少後,很自然地走得順利
提高銅是好的嗎?

提高銅是好的嗎?

銅玫瑰花是銅粗糙,這些植物很常見。一般來說,人們也想在家裡培養銅線,主要是因為銅輥本身讓人感覺很像銅錢,讓人們喜歡這種生活在這方面

在你的臉上有一個人的生命是不好的嗎?臉的象徵是什麼?

生活中的一些人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傷害的影響,四列財富,導致臉上留下疤痕,傷疤不僅影響人們的美麗,而且對人們的財富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當左眼跳躍時,它只是約束。

當左眼跳躍時,它只是約束。

對於一個人來說,很容易解釋自己或發生了什麼。這是可以理解的。風水的陳述更為專業,因為一切都暗示,眼瞼也不例外。這種情況很容易讓人們保持警惕,也為一個好人
你必須知道家庭發燒

你必須知道家庭發燒

這是很多人的夢想。這一天,也許伴隨著歡樂和令人不快的悲傷,也意味著等待你的未知財富。正如俗話說,“大老”,已經有一個溫暖的港口,你準備安排它
房子的高級高層高層較高或低水平的好楓水正在關注

房子的高級高層高層較高或低水平的好楓水正在關注

風水問題對我們來說更重要,風水在很多方面產生了影響,在選擇地板時非常重要,無論是地板的層,地板的位置,都是特別的,對我們來說都很特別風水的影響很大
為什麼山毛櫸說,說不溫和是很好的?

為什麼山毛櫸說,說不溫和是很好的?

山毛櫸是一個非常普遍的風水樹。這也很好在風水,因為在古代高度突出的考試中,所以桉樹也是同音的“中吉”,有很好的意義。為什麼山毛櫸說這是不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