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扶蘇蒙恬手握重兵不反抗趙高李斯嬴胡亥?胡亥和扶蘇的關係如何?
2023-11-11 04:21:27 1
公元前210年,公子扶蘇奉秦始皇遺詔自殺而亡,秦朝戰將蒙恬吞藥自殺而死。
扶蘇死後,胡亥在趙高的支持下成功繼位,成為了有名的秦朝二世暴君。秦王朝在權臣趙高的暴政下很快就激起了民怒,各地的起義紛紛湧現出來。後來劉邦和項羽雙雄爭霸,劉邦成功勝出,取代了秦王朝建立了漢王朝。
當時,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時候在沙丘宮突然就死了,秦始皇的身邊跟著的就有趙高和丞相李斯的人馬,他們一接到秦始皇突然死亡的消息,趙高先下手為強。他先是說服了胡亥,讓胡亥成為繼始皇之後的皇帝,然後趙高威脅李斯幫助胡亥上位,還一起謀害了遠在上郡的扶蘇。
蒙恬身為秦始皇最為信任的將軍,手握重兵,他分明可以舉兵反抗趙高和李斯,為什麼沒有這麼做呢?扶蘇和秦始皇之間的父子關係親密,他為何一意孤行,不再三向鹹陽城派人手去調查事情的真實性呢?突然之間秦始皇就要逼死他,他都不會覺得奇怪的麼?
在戰國時期,秦國就實行商鞅變法,堅持法學來治國。政治首領都一直遵從這一條政策,依法治國,秦始皇更是法治思想的頭號實踐家。他統一度量衡、文字以及錢幣,實行三公九卿制,去分封而代郡縣制,修築軍事長城,還大力打壓除法學之外的其他學派。扶蘇雖然是秦始皇的兒子,是始皇用的心血最多的孩子,但是扶蘇和始皇的性格和手段卻是大相逕庭。扶蘇愛民如子,深受百姓愛戴,在老百姓中聲望很高,一度和秦始皇平齊甚至隱隱有超過始皇的趨勢。老百姓們都期望著秦始皇的下一任皇帝就是扶蘇,這樣他們就能苦盡甘來。
可是,扶蘇的政見和始皇相左,他們還因為「焚書坑儒」一事產生了嚴重的分歧。扶蘇認為秦始皇的「焚書坑儒」的做法是殘忍暴君的行徑,因此多次上諫秦始皇,希望始皇放棄這個想法。秦始皇覺得這個兒子雖然很有政治頭腦,做什麼都很出色,但是在性格上還有很大的缺陷,比如軟弱,比如婦人之仁。作為一個帝王,你統領的不僅是遼闊的疆土還有手下那一批批臣子的心,要想讓他們臣服於你,手段就必須強硬,使人懾服。所以,秦始皇下令,將扶蘇貶到了上郡,去監守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外部匈奴的進攻。秦始皇的原意是鍛鍊這個兒子,卻沒想到就這樣間接的讓扶蘇死在了上郡。
扶蘇一直以來很仰慕儒家學術,他的思想也是更偏向於儒家,所以才會仁慈愛民。儒家思想講究的是長輩和晚輩之間一定要有禮制,子輩一定要遵從父輩。當他接到聖旨說是要自己自盡的時候,蒙恬曾勸過他,但是他卻說「父親要兒子死,兒子怎麼能不聽從父親的命令呢」。就這樣,扶蘇自殺了。
而蒙恬雖然擁有百萬大軍,但是他是一個隊秦始皇無比忠心的人物,所以當知道秦始皇最後的選擇是胡亥的時候,他雖然有疑問但是沒有反抗。說白了就是骨子裡的奴役思想太重了,一切以秦始皇為先。始皇死後,胡亥被趙高擁立上位,趙高忌憚蒙恬的兵權,就讓胡亥下旨賜死蒙氏兄弟。蒙恬的老主子秦始皇已經死了,他本來就是一個失去了主心骨的人了,你再讓他去死,他也沒什麼可留念的。
何況當時趙高專權,趙高和蒙恬、扶蘇的關係一向不好,趙高既然要讓蒙恬死,蒙恬怎麼反抗得了呢?蒙恬沒有反抗,全是看在秦始皇的面子上。所以,有時候君臣之間的關係真不好說,有人衷心肯為了你去死,有人卻千方百計想要置你於死地。
至於秦二世胡亥和扶蘇的關係,我們從兩人的性格方面來分析。扶蘇作為哥哥,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一定是愛護這個弟弟的,但是胡亥性情暴虐,扶蘇肯定看不慣。而胡亥此人又有野心,秦始皇寵愛扶蘇,那麼胡亥對扶蘇一定就會有嫉妒之情,所以就算他們表面關係看起來好,可實際上卻是淡交如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