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Ni10Co高韌性二次硬化超高強鋼及製備方法
2023-11-07 02:22:57 3
10Ni10Co高韌性二次硬化超高強鋼及製備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10Ni10Co高韌性二次硬化超高強鋼及製備方法,屬於合金鋼【技術領域】。化學成分重量百分數為:C0.20-0.45%,Cr0.5-3.5%,Ni7.00-12.0%,Co8.00-12.00%,Mo1.00-5.00%,V≤0.30%,Nb≤0.20%,餘量為Fe和不可避免的雜質。該合金可採用真空感應+真空自耗重熔或真空感應+電渣重熔冶煉工藝。優點在於,與現有技術相比綜合性能良好,具有超高強度和良好塑韌性,熱處理工藝性能優良,具有較高的回火穩定性和抗過時效能力,強度達到2100-2400MPa。
【專利說明】10N i 10Co高韌性二次硬化超高強鋼及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合金鋼【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鑰強化1NilOCo高韌性二次硬化超高強度鋼Air330,綜合性能良好,具有高抗拉強度和良好塑韌性,熱處理工藝性能簡單優良,具有較高的回火穩定性和抗過時效能力。
【背景技術】
[0002]隨著航空和宇航工業的發展,特別是飛機構件採用耐久性/損傷容限設計準則後,對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材料具有更高的強度、韌性及合理的屈服/強度比。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是美國Carpenter公司開發的AerMetlOO鋼,一種採用二次硬化強化馬氏體型超高強度鋼,具有1930MPa以上的抗拉強度和IlOMPamv2的優良的斷裂韌性,不僅強度高韌性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應力腐蝕性能和焊接性,在航空航天領域應用廣泛,而近年美國Carpenter公司在AerMetlOO鋼的基礎上,又開發出了抗拉強度達到2172MPa的AerMet310 鋼。AerMet310 的抗拉強度比 AerMetlOO 高出 200MPa,與 Marage300 鋼相比,AerMet310的屈強比較小,因而可在斷裂前吸收較多的塑變能量。而AerMet310的比強度(27.9km)高於 AerMetlOO 和 Marage300,甚至高於 Ti_6Al_4V 欽合金(25.4km)。
[0003]最新的研究成果是美國Carpenter公司的AerMet340,其在AerMet310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C、Cr、Mo和Co,實際強度達到2379MPa。其比強度大於現有的鈦合金,在航空航天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0004]雖然AerMet系列材料性能優異,但由於時效溫度低、抗過時效性差,隨強度的提高塑韌性下降很快,雖然強度由AerMetlOO的1965MPa提高到AerMet310的2347MPa,但斷裂韌性有126MPam1/2降低至37MPam1/2,特別是時效穩定性差,對溫度波動敏感,實際操作中需要控制時效溫度在+3以內,因此隨強度的提高反而降低了在工程應用上的可能性。
[0005]M54雖然具有良好的經濟性和回火穩定性,但進一步提高強度存在大量困難,由於大量的降低Co含量,必須依靠較高的W、Mo複合添加獲得相應的析出驅動力和強化效果,結果同AerMet系列材料相比,M54的時效溫度和時間分別由482°C 5小時提高到515°C 10小時,但即便如此,M54由於較高的W含量的加入,需要非常高的固溶溫度,由AerMetlOO鋼的885°C提高到1060°C以上,由此帶來的效果是原奧氏體晶粒度比AerMet系列材料粗化了
2-3級,組織變得粗大。。
[0006]因此需要找到一種材料,強度與AerMet系列相當,課題滿足2100_2400MPa的輕度需求,同時具有良好塑韌性和優良抗過時效能力的鋼種,具有良好強韌性配合和熱處理工藝性,兼有良好的經濟性,具有在工程應用前景。
[0007]AerMet系列材料的化學成分和力學性能對比見表1和表2。
[0008]表1典型二次硬化型超高強度鋼的化學成分(wt.% )
[0009]
【權利要求】
1.1ONilOCo高韌性二次硬化超高強鋼,其特徵在於,化學成分重量百分數為:C0.20-0.45 %,Cr0.5-3.5 %,Ν?7.00-12.0 %,Co8.00-12.00 %, Mol.00-5.00 %,V^0.30% ,Nb ^ 0.20%,餘量為Fe和不可避免的雜質。
2.—種權利要求1所述超高強鋼的製備方法,採用真空感應或爐外精煉+真空自耗重熔或真空感應或爐外精煉+電渣重熔冶煉工藝,其特徵在於,控制的工藝參數如下: 鋼錠進行1180~1230°C均勻化處理,5小時≤時間≤80小時;裝爐溫度≤650°C ; 合金在1180~850°C區間均能夠熱加工,加熱溫度:1160~1180°C,1100°C≤開鍛溫度≤1150°C,80(rC≤終鍛溫度≤9000C ; 成品退火制度:正火:1035~1065°C,1小時≤保溫≤3小時;回火:640~700°C,5小時≤保溫≤40小時; 最終熱處理:淬火處理:加熱到1050±35°C,熱透後保溫1-1.5小時,油淬;或空冷或者用惰性氣體進行真空熱處理,隨後進行深冷處理,在_73°C保溫1-8小時,然後在空氣中升到室溫; 回火處理:加熱到480~540°C,熱透後保溫5-8小時,空冷;或進行二次回火處理。
【文檔編號】C22C38/52GK104073736SQ201410313536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日
【發明者】王春旭, 厲勇, 劉憲民, 黃順喆, 韓順, 田志凌, 趙世春, 趙志國, 楊旭, 許廣興, 景綠路, 趙博, 樓瑞祥, 王瑞, 李建新, 龐學東 申請人:鋼鐵研究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