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的製造方法
2023-12-05 06:18:51 2
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包括底座、一級水射器、二級水射器、三級水射器和四級水射器,其中,所述各級水射器可拆卸地安裝在底座上;水射器包括喉管,各級水射器中的喉管通過焊接方式水平連通,所述一級水射器中設有進水口,所述二級水射器中設有進氣口;所述四級水射器的未連接一端設有噴嘴。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強勁的水流與空氣混合噴射,使攪拌均勻、完全,產生的氣泡多而細膩,溶氧效率高,能夠在高容積的負荷狀態下進行運轉,具有比曝氣管方式高的溶解效率,操作穩定,曝氣池內的DO分布均勻,較高的淨化效力,較低的運行成本。
【專利說明】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汙水處理設備,尤其涉及一種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
【背景技術】
[0002]汙水處理是指為使汙水達到排水泵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並對其進行淨化的過程。汙水處理被廣泛應用於建築、農業、交通、能源、石化、環保、城市景觀、醫療、餐飲等各個領域,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汙水處理按照其作用可分為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學法,物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汙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質,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將汙水中溶解或膠體狀態的有機物分解氧化為穩定的無機物質,化學法是利用化學反應作用來處理或回收汙水的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的方法。
[0003]曝氣管主要用於城市汙水和有機工業廢水處理系統的充氧,其具有結構簡單、氧利用率高、性能可靠、氣孔不易堵塞、汙水不倒灌、環向受力均勻、壽命長、安裝維修方便、系統價格低廉等特點。專利CN201436285U公開了一種曝氣管,所述曝氣管的管體包括曝氣孔區和非曝氣孔區,所述的曝氣孔區位於管體橫截面圓心角180度-300度位置的管壁;所述的曝氣孔區分布有多個貫穿管體壁的曝氣孔;所述的非曝氣孔區位於管體上除曝氣區以外的管壁。專利CN102531208A公開了另一種用於汙水處理的非等徑分流式微孔曝氣管系,包括微孔曝氣主管和微孔曝氣支管組成,微孔曝氣主管是由多段長度相同而內徑不同的微孔曝氣直管按其內徑由小至大依次連接而成的直管,微孔曝氣支管是在兩個相鄰不同內徑微孔曝氣直管之間對稱連接的微孔曝氣環管。
[0004]但是,目前採用的曝氣設備存在著氧利用效率低、曝氣池內的DO分布不均勻、一次性投資大、運行成本高、噪聲大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針對曝氣裝置在使用上的局限性,如氧利用效率低、曝氣池內的DO分布不均勻、一次性投資大、運行成本高、噪聲大等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溶解效率高、曝氣池內DO分布均勻、運行成本低的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其包含以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包括底座、一級水射器、二級水射器、三級水射器和四級水射器,其中,所述各級水射器可拆卸地安裝在底座上;
[0007]水射器包括喉管,各級水射器中的喉管通過焊接方式水平連通,所述一級水射器中設有進水口,所述二級水射器中設有進氣口 ;
[0008]所述四級水射器的自由一端設有噴嘴。
[0009]本實用新型上述的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其中,優選地,各級水射器中的喉管為同圓心同軸連接,從而使水和氣體順暢地流入並充分的混合。
[0010]本實用新型上述的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其中,優選地,四級水射器喉管的直徑>三級水射器喉管的直徑>二級水射器喉管的直徑>一級水射器喉管的直徑,更優選地,各級水射器喉管容積比例在1: (1.5):⑷:(9)和1: (3.5):⑶:(16)之間,各級水射器喉管直徑比例在 1: (1.2): (2): (3)和 1: (1.8): (2.8): (4)之間。
[0011]本實用新型上述的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其中,所述進水口、進氣口上均安裝有法蘭,方便與管道的連接。
[0012]本實用新型上述的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其中,進水量優選為> 80m3/h,更優選地> 100m3/h,最優選地> 120m3/h,揚程優選為l_20m,更優選為5_15m,最優選為8_12m,例如9m、10m、Ilm0
[0013]本實用新型上述的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其中,進氣量優選為> 140m3/h,更優選地> 180m3/h,最優選地> 240m3/h。
[0014]本實用新型上述的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其中,曝氣器的材料不受限制,優選為不鏽鋼。
[0015]上述的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或有益效果:
[001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能夠在高容積的負荷狀態下進行運轉,具有比曝氣管方式高的溶解效率,操作穩定,曝氣池內的DO分布均勻,較高的淨化效力,較低的運行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中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是本實用新型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對曝氣池的平衡溶存氧氣及空氣中氧氣吸收率的影響的數據圖;
[0020]圖4是本實用新型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對曝氣池的平衡溶存量隨時間變化的影響的數據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圖1、圖2、圖3和圖4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最佳實施方式:
[0022]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包括底座6、一級水射器1、二級水射器2、三級水射器3和四級水射器4,其中,所述各級水射器可拆卸地安裝在底座6上;水射器包括喉管,各級水射器中的喉管通過焊接方式水平連接,各級水射器中的喉管為同圓心同軸連接,各級水射器喉管直徑比例在1: (1.5): (2.3): (3.5),各級水射器喉管容積比例在1: (2.3): (5.3): (12),從而使水和氣體順暢地流入並充分的混合。
[0023]如圖1所示,所述一級水射器I中設有進水口 11,所述二級水射器2中設有進氣口21 ;所述四級水射器4的未連接一端設有噴嘴41,水通過水泵後流入進水口,水泵的流量>120m3/h,揚程為IOm,氣體通過風機後進入進氣口,第一級進氣量大約140m3/h,第二級進氣量大約240m3/h,氣壓5.5m。
[0024]一級水射器I中進入的水與二級水射器2中進入的氣體,在三級水射器3中混合,形成溶氣水,通過四級水射器4中的噴嘴41噴射,由於曝氣器能使膠體化的空氣和水混合,能夠得到活性的氧氣溶解的效力,同時水流的噴射效果也增強30-50倍。
[0025]將本實用新型所述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應用到高效率生物處理系統,包括曝氣槽、曝氣器、BOD連續測定儀、DO連續測定儀、水流量計,所述曝氣器設置與曝氣槽中,水流經過曝氣器進入到曝氣槽,從曝氣槽的出水口流入DO連續測定儀和BOD連續測定儀,從DO連續測定儀和BOD連續測定儀流入水流量計,從水流量計流出後又循環流入曝氣器中。
[0026]如圖3所示,當曝氣池的平衡溶存氧氣DO為2ppm時,用曝氣管方式,空氣中氧氣的吸收效率為5%,而採用本發明所述的曝氣器的方式,在水深4m時空氣中氧氣的吸收效率為36%,水深5m時空氣中氧氣的吸收效率為41%,吸收效率是曝氣管方式的6倍。
[0027]如圖4所示,曝氣池的平衡溶存氧氣DO隨時間的變化曲線,以前使用風機給曝氣池內提供氧氣是設置此處理水的BOD最大負荷還要大的機種進行運轉,因此既要處理水的BOD負荷變化,風機風量一直恆定,負荷量減少的部分就造成能源的浪費,這種系統連續自動測量曝氣池的DO或者B0D,對於變動的BOD負荷量,由於一直保持最合適的風量,可以測量斜線部分的節省能源,另外由於控制DO活性汙泥處理一直在良好的狀態下能夠運行。
[0028]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強勁的水流與空氣混合噴射,使攪拌均勻、完全,產生的氣泡多而細膩,溶氧效率高,能夠在高容積的負荷狀態下進行運轉,具有比曝氣管方式高的溶解效率,操作穩定,曝氣池內的DO分布均勻,較高的淨化效力,較低的運行成本,既提高了汙水處理中所需的溶解氧,又除去了部分的B0D,在有汙泥回流時,降低後級處理設施的負荷。
[0029]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細描述,但其只作為範例,本實用新型並不限制於以上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任何對該實用進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實用新型的範疇之中。因此,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下所作的均等變換和修改,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其特徵在於,包括底座、一級水射器、二級水射器、三級水射器和四級水射器,其中,所述各級水射器可拆卸地安裝在底座上; 所述水射器包括喉管,各級水射器中的喉管通過焊接方式水平連通,所述一級水射器中設有進水口,所述二級水射器中設有進氣口 ; 所述四級水射器設有噴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其特徵在於,各級水射器中的喉管為同圓心同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其特徵在於,四級水射器喉管的直徑>三級水射器喉管的直徑>二級水射器喉管的直徑>一級水射器喉管的直徑。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其特徵在於,各級水射器喉管容積比例在 1:1.5:4:9 和 1:3.5:8:16 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其特徵在於,各級水射器喉管直徑比例在 1:1.2:2:3 和 1:1.8:2.8:4 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水口、進氣口上均安裝有法蘭。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其特徵在於,進水量為>80m3/h。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其特徵在於,進氣量為>140m3/h。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汙水處理曝氣器,其特徵在於,曝氣器的材料為不鏽鋼。
【文檔編號】C02F7/00GK203428990SQ201320491278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2日
【發明者】徐全林, 尤政輝, 周伯明 申請人:上海綠澄環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