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體金線蛭的人工繁育方法
2023-12-05 01:55:46 3
專利名稱:寬體金線蛭的人工繁育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寬體金線蛭的人工繁育方法,專用於人工繁育寬體金線蛭。
背景技術:
寬體金線蛭Whitmania pigra Whitman屬環節動物門,蛭綱,是中藥水蛭的一個種。蛭類在世界上約有400~500種,我國已發現89種。雖然迄今作為醫學研究的水蛭種類較多,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藥典》(2000年版)只收載了寬體金線蛭、日本醫蛭和茶色蛭三種。
水蛭作為中華醫藥大寶庫中的一味中藥,傳統上主要以乾燥蟲體炮製後入藥。在我國醫學名著《神農本草經》中記載水蛭性平、味鹹苦、有小毒。功能破淤通經,主治血淤經閉,症痕積聚。用於治療血栓病、血管病、青光眼、瘀血不通、無名腫毒、淋巴結核等症。
1957年英國化學家從醫用水蛭中成功分離出具抗凝血作用的水蛭素後,水蛭的研究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水蛭素在水蛭體內含量甚微,但僅幾微克就會使血液無法凝固。據臨床試驗證明,它有緩解動脈臂痙攣、降低血液黏度、擴張血管、增加血液循環、促進對滲出物吸收等功能;可以治療高血壓、心肌梗塞等病症。在生物化學方面,藉助水蛭素可進行人體凝血酶的定量分析。據粗略統計,已有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俄羅斯和匈牙利等近10個國家公布了醫蛭製劑研究的專利。
在我國,水蛭作為一種中藥材,過去從未匱乏。但由於野生水蛭生長強度和繁殖率的有限性,水蛭資源日益減少。江蘇省是全國水蛭的大商品提供基地,90年代初期,年產量以前一般在50~100噸之間。但近年普遍反映收不到貨,產量僅15噸左右。水蛭收購價格一再攀升,目前市場價已達180~200元/公斤,有時甚至有價無貨。
隨著現代醫學對水蛭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水蛭的國內外需求量逐漸增大,而野生資源日益枯竭,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保護現有水蛭野生資源,人工繁育水蛭已成當務之急。
發明內容
1、技術問題本發明是針對國內外水蛭需求量逐漸增大,而野生資源日益枯竭,供需矛盾非常突出的的問題,提供一種寬體金線蛭的人工繁育方法,適應水蛭生物學要求的最佳生存條件,讓它更快、更多地繁殖後代。
2、技術方案寬體金線蛭的人工繁育方法,包括(1)建設寬體金線蛭人工繁育池人工繁育池為長條形,寬5~10m,長度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預製好進水口和溢水口;防逃溝一半鑲入土中,溝寬12cm,高8cm,可用密網防逃;繁育池用清潔而無汙染之水,每次換1/4~1/2換注新水以調節水質;(2)種蛭選擇個體重量在25g以上,健壯粗大,活潑好動,用手觸之即迅速縮為一團的兩年以上的成蛭作為種蛭,寬體金線蛭種蛭投放20~30kg/畝;(3)剛孵出的幼仔,培養水溫宜保持在20~30℃,人工餵養餵水蚤、禽畜小血塊、水蚯蚓、切碎的蚯蚓、煮熟的蛋黃等餌料,半個月飼養後,轉入大池進行養殖;在產卵和孵化季節水位變幅控制在5cm範圍內,繁育池內外保持植被覆蓋度30-50%以緩衝調節氣溫。
上述寬體金線蛭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徵在於高密度飼養寬體金線蛭時,人工繁育池必須配備增氧裝置,最好選擇水源充足,無工農業汙染,背風向陽,冬暖夏涼,環境安靜,天然餌料豐富,交通方便的地方建造寬體金線蛭人工繁育池,可用密網或溝內撒些石灰防逃。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寬體金線蛭人工繁育方法,與現有野生生長寬體金線蛭相比有如下優點和積極效果為了緩解國內外水蛭需求量增大、野生資源日益減少的供需矛盾,本發明對寬體金線蛭自然發育規律和生長習性認真觀察總結,結合實際、摸索經驗、進行寬體金線蛭的自然育苗和工廠化育苗,提出了寬體金線蛭的人工繁育方法。
通過本發明用人工方法繁育的寬體金線蛭,具有如下優良特徵保持了野生寬體金線蛭的形態特徵,體長大,略呈紡錘形,扁平,長6~13cm,寬0.8~2cm。背面通常暗綠色,具5條細密的黃黑斑點組成的縱線,背中線一條較深。腹面淡黃色,雜有許多不規則的茶綠色斑點。體環數107,環帶明顯佔15環。雄生殖孔在33~34環溝間,雌孔在38~39環溝間。眼5對列成弧形。前吸盤小,鄂齒不發達。
採用人工繁育寬體金線蛭其生長發育時間可明顯縮短,一般只需要2~3年。在野生條件下,從孵化出的幼蛭發育至成蛭,需要4~5年的時間。
與野生寬體金線蛭的相比,本發明所提供的人工繁育的寬體金線蛭具有與野生寬體金線蛭相同的形態特徵;但是其生長發育時間明顯縮短,一般只需要2~3年;人工繁育的寬體金線蛭繁殖係數明顯提高而且穩定,在1∶80以上。
本發明人工繁育水蛭製造出適應水蛭生物學要求的最佳生存條件,讓它更快、更多地繁殖後代。水蛭的人工繁育不僅為人類的健康保健作出了貢獻,而且保護了野生種源,維護了生態平衡,同時填補了國內水蛭人工繁育技術研究的空白。
四
圖1為寬體金線蛭的人工繁育流程圖五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所提供的寬體金線蛭的人工繁育方法,包括(1)寬體金線蛭自然發育規律和生長習性寬體金線蛭俗稱螞蝗,體長大,略呈紡錘形,扁平,長6~13cm,寬0.8~2cm。背面通常暗綠色,具5條細密的黃黑斑點組成的縱線,背中線一條較深。腹面淡黃色,雜有許多不規則的茶綠色斑點。體環數107,環帶明顯佔15環。雄生殖孔在33~34環溝間,雌孔在38~39環溝間。眼5對列成弧形。前吸盤小,鄂齒不發達。
生活於水田、河流、湖泊中,不吸血,吸食水中浮遊生物,小型昆蟲、軟體動物的幼蟲及泥面腐殖質等。冬季在泥土中蟄伏越冬,長江流域大約在3月底或4月上旬出土。如溫度尚低,躲在溝邊由枯草和淤泥纏結成的泥團內。天氣轉暖後,在田邊活動,有時也伸展身體,靜伏於水溝內,頭端迎著進水水流。
寬體金線蛭繁殖快,再生力很強,雌雄同體、異體受精。在長江中、下遊地區,4月上、中旬當平均溫度在12~15℃時,開始交配。一般在河灘或淺溝的土塊下進行交配。交配時頭端方向相反,各自的雄孔正好對著對方的雌孔,但僅其中的一條受精。交配後約經一個月開始產繭,卵從雌孔產出,落在繭壁和身體之間的空腔內,並向繭中分泌一種蛋白液,親體逐漸向後方蠕動退出,在退出同時,前吸盤腺體分泌形成栓,塞住繭前後兩端的開孔,整個產繭過程約歷時半個多小時。卵繭產在泥土中數小時後,繭壁變硬,壁外的泡沫風乾,壁破裂,只留下五角形或六角形短柱所組成的蜂窩狀或海綿保護層。
4月下旬~6月中旬為產卵期。卵繭產在田埂中,離地面約2~8釐米,離水面約30釐米。卵繭呈卵圓形,大小為22~23mm×15~24mm。繭膜分兩層外部是一層海綿狀保護層,裡面是卵繭膜。如不計海綿層,卵繭實體大小為17~24mm×11~27mm。卵繭重1.1~1.7g。
受精卵直接在繭內發育,約經16~25日即孵出幼蛭。大多在5月下旬孵出幼蛭,一般1條成蛭年可產2~4個卵繭,每個繭內的幼蛭數為15~35條。幼蛭自繭兩端的開孔(主要是從較尖的一端)爬出,並先在海綿層的網孔中盤繞一些時候,才離開卵繭。幼蛭大小為6.2~19mm×2.2~3.6mm。初孵出時呈軟木黃色,體背部的兩側各排列著7條細的紫灰色縱紋。隨著生長,縱紋間的色澤逐漸變化,形成5條由兩種斑紋相間組成的縱紋。幼蛭體形寬闊,背部縱紋顯著。幼蛭孵化出來即能獨立生活,經歷2個冬天可成熟,壽命達5年以上。
(2)寬體金線蛭自然育苗和工廠化育苗a.寬體金線蛭人工繁育池的建設。寬體金線蛭主要產於北緯32~38°之間的湖泊、河汊中。選擇水源充足,無工農業汙染,背風向陽,冬暖夏涼,環境安靜,天然餌料豐富,交通方便的地方建造寬體金線蛭人工繁育池。
人工繁育池為長條形,寬5~10m,長度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以若干個小單元組成一個整體,同時預製好進水口和溢水口。平各單元四周築埂,埂高0.8~1m。中間為平臺,平臺放水20cm,上面栽種茭白或其它水草。池底放些大小不規則的卵石和樹木以利寬體金線蛭的棲息、繁殖。臺中間可預留幾個長方形的小土臺,土臺高出水面15~25cm。寬體金線蛭在灌滿水後或雨天漫水,會隨水流遊走,所以池埂要設防逃溝。防逃溝用磚砌成,一半鑲入土中,溝寬12cm,高8cm,可用密網或溝內撒些石灰防逃。
繁育池用清潔而無汙染之水。用換注新水的辦法,每次換1/4~1/3,甚至1/2的水體以調節水質。高密度飼養時配備增氧裝置。平時,特別是在氣溫較高的季節,使用水質清潔劑及增氧劑調節水質。
b.人工捕捉野生寬體金線蛭馴化作種蛭。在清晨、傍晚或晚上直接用手或用小撈子撈捕,也可放置瓦或竹桶等誘捕野生寬體金線蛭,量大時可用魚網捕撈。要選擇健壯粗大,活潑好動,用手觸之即迅速縮為一團的兩年以上(已經歷兩個冬天者)的成蛭作為種蛭,一般要求個體重量在25g以上。
c.寬體金線蛭種蛭的投放。繁育池放水前用五氯粉處理(2~3kg/畝)。放水後,用二氯異腈脲酸鈉0.2~0.25g/m3清毒。新開挖的人工繁育池,先放水1~2月進行熟化,以防寬體金線蛭死亡。
消毒後在池的一端投放適量人畜糞便或綠肥等用以培養浮遊生物,或挖一些經過消毒處理的魚塘淤泥放入池底,調節水質和提高泥面腐殖質,創造適宜的生境。
一般投種蛭20~30kg/畝,約1000條。發現寬體金線蛭上下遊動不安、有缺氧兆頭時,及時換注新水或採取其他應急措施。密度太大時適時分池。
d.寬體金線蛭人工育苗。人工繁育的寬體金線蛭,卵繭產於飼養池平臺水邊的泥土中。剛孵出的幼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水溫宜保持在20~30℃。幼仔孵出後2~3天內主要靠卵黃維持生活,3天後即開始取食。人工餵養餵水蚤、禽畜小血塊、水蚯蚓、切碎的蚯蚓、煮熟的蛋黃等餌料效果較好。幼蛭生長迅速,一般經半個月飼養後,平均可長到1.5~2cm以上,即可轉入大池進行養殖。
在產卵和孵化季節注意留好溢水口,平時,特別是雨季應經常檢查溢水口是否被堵塞。乾旱缺水時,及時補水。水位變幅控制在5cm範圍內。繁育池內外必須保持一定植被覆蓋度以緩衝調節氣溫。池內栽種茭白或其它種類水草,池外栽樹種草,整個植被覆蓋度不應低於50%。搭蓋涼棚遮陽,調節水層,使池水溫度不致過高。抽灌深井水換注一部分池水或塘水,但是所換水和原有的水,溫差一次不要超過2℃。
日常管理由於池養水體較小,水質易變壞,一般每星期換水1次。用魚塘養殖水體較大,水質比較不易腐敗,但也要調節水質,要求水色黃褐或淡綠色;最好能保持微流水,通常一個月補充一次新水,使塘水透明度30~50cm。水溫23~28℃,夏季在池上搭遮蔭棚防暑,冬季覆蓋塑料薄膜防寒。水面養殖些水葫蘆等浮水植物,池中放些石塊、瓦片、木板、竹排等供寬體金線蛭棲息。
為了緩解國內外水蛭需求量增大、野生資源日益減少的供需矛盾,本發明對寬體金線蛭自然發育規律和生長習性、自然育苗和工廠化育苗進行研究,提出了寬體金線蛭的人工繁育方法。江蘇的太湖、洪澤湖、高郵湖、微山湖,特別是淮河以南大江大湖流域是寬體金線蛭的主要分布區域。本單位於1999年在太湖之濱成立我國首家水蛭繁育中心——南京農業大學吳江太湖水蛭繁育中心,進行寬體金線蛭的人工繁育研究。
與野生寬體金線蛭的相比,本發明所提供的人工方法繁育的寬體金線蛭具有與野生寬體金線蛭相同的形態特徵;但是其生長發育時間明顯縮短,一般只需要2~3年;繁殖係數明顯提高而且穩定,在1∶80以上。
權利要求
1.寬體金線蛭的人工繁育方法,包括(1)建設寬體金線蛭人工繁育池人工繁育池為長條形,寬5~10m,長度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預製好進水口和溢水口;防逃溝一半鑲入土中,溝寬12cm,高8cm,可用密網防逃;繁育池用清潔而無汙染之水,每次換1/4~1/2換注新水以調節水質;(2)種蛭選擇個體重量在25g以上,健壯粗大,活潑好動,用手觸之即迅速縮為—團的兩年以上的成蛭作為種蛭,寬體金線蛭種蛭投放20~30kg/畝;(3)剛孵出的幼仔,培養水溫宜保持在20~30℃,人工餵養餵水蚤、禽畜小血塊、水蚯蚓、切碎的蚯蚓、煮熟的蛋黃等餌料,半個月飼養後,轉入大池進行養殖;在產卵和孵化季節水位變幅控制在5cm範圍內,繁育池內外保持植被覆蓋度30-50%以緩衝調節氣溫。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寬體金線蛭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徵在於高密度飼養寬體金線蛭時,人工繁育池必須配備增氧裝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寬體金線蛭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徵在於應選擇水源充足,無工農業汙染,背風向陽,冬暖夏涼,環境安靜,天然餌料豐富,交通方便的地方建造寬體金線蛭人工繁育池。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寬體金線蛭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徵在於可用密網或溝內撒些石灰防逃。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寬體金線蛭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徵在於可用密網或溝內撒些石灰防逃。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寬體金線蛭的人工繁育方法,適用於人工繁育寬體金線蛭。在觀察總結了寬體金線蛭自然發育規律及生長習性,提出了寬體金線蛭的人工繁育方法。包括建設寬體金線蛭人工繁育池,種蛭選擇,剛孵出的幼仔培養及轉入大池養殖等;本發明所提供的人工方法繁育的寬體金線蛭具有與野生寬體金線蛭相同的形態特徵;但是其生長發育時間明顯縮短,一般只需要2~3年;繁殖係數明顯提高而且穩定,在1∶80以上。
文檔編號A01K67/033GK1476753SQ0313213
公開日2004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03年7月1日 優先權日2003年7月1日
發明者郭巧生, 李宗武, 史紅專, 劉麗 申請人:南京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