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戶設備隨機接入的方法及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7-24 10:32:56 1
專利名稱:一種用戶設備隨機接入的方法及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通信技術,尤其涉及一種用戶設備(UE,UserEquipment)隨機接入的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最初的協議制定中,將小區的最大半徑設置為60公裡,即在WCDMA系統中基站(Node B)的覆蓋範圍最大只能達到半徑為60公裡的範圍,因此,只能為處在60公裡以內的UE完成WCDMA系統接入。但是在WCDMA的實際應用中,有些場合需要更大的接入半徑,例如200公裡,此時需要對處在200公裡以內的UE完成接入。但是現有用於完成接入的信元之一的傳播延遲(PD,Propagation Delay)信元的長度為8比特(bit),共28-1=255個信元單位,按照WCDMA協議的規定,測量值每增加1個信元單位對應增加3個碼片(chip)長度的時延,即碼片增加率為3,而一個碼片長度對應的時延距離為78米,則255個信元單位對應的時延距離最多為(28-1)×3×78=59670米=59.67公裡。因此使用該信元最大能攜帶的距離信息為59.67公裡,對於距離大於59.67公裡的UE,在最初建立時的隨機接入過程中,傳播延遲信元會出現溢出的現象。可見現有技術中,不能為處在60公裡以外的UE完成WCDMA系統接入。
針對這種情況,以接入半徑為200公裡的情況為例,目前一種解決方案為將原來的測量值每增加1個信元單位對應增加3個碼片長度的時延設置為測量值每增加1個信元單位對應增加10個碼片長度的時延,即將碼片增加率設置為10。按照上述計算方法,接入半徑=(28-1)×10×78=198900米≈199公裡,這種方案可以將接入半徑增大到199公裡。但該方案中,由於測量值單位增加量對應的時延增大了3倍多,在UE隨機接入時,若採用上行鏈路信號到達時間(TOA,Time of Arrival)法定位,會得到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為((Pd-1)×10×78,Pd×10×78);而對於碼片增加率為3的情況,得到的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為((Pd-1)×3×78,Pd×3×78),對兩個範圍區間進行比較,明顯發現該方案中大大降低了TOA的定位精度。因為TOA法是通過對當前UE與不同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取交集,最終確定當前UE的位置,因此不同的場景對採用TOA法進行定位的定位精度要求不同。對於小區密集的區域,如密集城區,因為Node B密集,採用TOA法較容易實現定位,因此對TOA的定位精度要求很高;而對於廣覆蓋小區,如邊遠郊區或農村,Node B分布稀疏,通信地點往往位於開闊區域,容易接收全球定位系統(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信號,實現GPS定位,因此對TOA的定位精度要求不高。本方案中,沒有考慮到Node B密集的地區,即距離Node B比較近的UE對TOA定位精度的高要求,因此存在定位精度低的缺陷。
發明內容
有鑑於此,本發明一方面提供一種UE隨機接入的方法,可以增大接入半徑,並且保證距離Node B較近的UE的定位精度。
本發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種UE隨機接入的系統,可以增大接入半徑,並且保證距離Node B較近的UE的定位精度。
本發明所提供的UE隨機接入的方法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該方法中預先對UE與基站Node B之間的距離設置距離門限值,並對碼片增加率設置高增加值,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Node B測量與當前UE的距離,在確定得到的距離值大於所述距離門限值時,按照所設置的高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並發送給無線網絡控制器RNC;B、RNC接收到來自Node B的所述Pd值,按照所設置的高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並且RNC與Node B及UE交互,進行隨機接入。
其中,步驟A中所述將傳播延遲值Pd發送給RNC為將Pd值封裝在傳播延遲信元中,通過攜帶該信元的信息幀發送給RNC;則所述步驟B中RNC接收到來自Node B的所述Pd值為RNC接收到來自Node B的所述信息幀,並從其中的傳播延遲信元中解析出Pd值。
其中,步驟A中所述按照所設置的高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為Node B測量得到的距離對應的碼片長度與距離門限值對應的碼片長度相減,之後再除以設置的高增加值並取整,然後再加上距離門限值對應的傳播延遲信元的信元單位值Pd0;步驟B中所述按照所設置的高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為確定距離下限值為((Pd-1-Pd0)×高增加值+距離門限值對應的碼片長度)×78米,確定距離上限值為((Pd-Pd0)×高增加值+距離門限值對應的碼片長度)×78米。
較佳地,該方法進一步包括預先對碼片增加率設置低增加值,則步驟A中進一步包括在確定得到的距離值小於等於所述距離門限值時,按照所設置的低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並發送給RNC;步驟B中進一步包括將Pd值與Pd0進行比較,在確定Pd值小於等於所述Pd0時,按照所設置的低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在確定Pd值大於所述Pd0時,執行按照所設置的高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的操作。
其中,步驟A中所述按照所設置的低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為Node B測量得到的距離對應的碼片長度除以設置的低增加值並取整;步驟B中所述按照所設置的低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為確定距離下限值為(Pd-1)×低增加值×78米,確定距離上限值為Pd×低增加值×78米。
其中,預先設置的距離門限值可以為300碼片長度對應的時延距離,預先設置的高增加值可以為15。
其中,所述距離門限值可以為兩個,第一距離門限和第二距離門限,且第二距離門限大於第一距離門限,且進一步對碼片增加率設置中間增加值和低增加值,則所述步驟A為Node B測量與當前UE的距離,在確定得到的距離值大於所述第二距離門限值時,按照所設置的高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在確定得到的距離值大於所述第一距離門限值且小於等於所述第二距離門限值時,按照所設置的中間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在確定得到的距離值小於等於所述第一距離門限值時,按照所設置的低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然後Node B將計算得到的所述Pd值發送給RNC;所述步驟B為RNC接收到來自Node B的所述Pd值,將Pd值分別與第一距離門限值對應的傳播延遲信元的信元單位值Pd1,第二距離門限值對應的傳播延遲信元的信元單位值Pd2進行比較,若Pd值大於Pd2,則按照所設置的高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若Pd值大於Pd1且小於等於Pd2,則按照所設置的中間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若Pd值小於等於Pd1,則按照所設置的低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並且RNC與Node B及UE交互,進行隨機接入。
本發明所提供的UE隨機接入的系統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該系統包括Node B和RNC,其中,Node B,用於在UE隨機接入時,測量自身與該UE的距離,在確定得到的距離值大於預設的距離門限值時,按照預先設置的高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並發送給RNC;RNC,用於接收來自於Node B的所述Pd值,按照預先設置的高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並與NodeB及UE交互,進行隨機接入。
較佳地,所述Node B進一步用於在確定得到的距離值小於等於所述預設的距離門限值時,按照預先設置的低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發送給RNC;所述RNC進一步用於將Pd值與Pd0進行比較,在確定Pd值小於等於所述Pd0時,按照預先設置的低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在確定Pd值大於所述Pd0時,執行按照所設置的高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的操作。
其中,所述Node B包括距離測量子模塊、比較器子模塊以及距離信息處理子模塊,其中,距離測量子模塊,用於在UE隨機接入時測量Node B與UE的距離,並將測量得到的距離值輸出給比較器子模塊;比較器子模塊,用於接收距離測量子模塊輸出的距離值,並將該距離值與預設的距離門限值進行比較,將比較結果輸出給距離信息處理子模塊;距離信息處理子模塊,用於接收比較器子模塊輸出的結果,對於結果為距離值大於距離門限值的UE,按照預先設置的高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並發送給RNC。
較佳地,所述距離信息處理子模塊進一步用於對於結果為距離值小於等於所述距離門限值的UE,按照預先設置的低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並發送給RNC。
其中,所述RNC包括解析子模塊以及距離範圍確定子模塊,其中,解析子模塊,用於接收來自於Node B的所述Pd值,輸出給距離範圍確定子模塊;距離範圍確定子模塊,用於接收解析子模塊發送過來的所述Pd值,按照預先設置的高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
較佳地,所述距離範圍確定子模塊進一步用於將Pd與Pd0進行比較,在確定Pd值小於等於所述Pd0時,按照預先設置的低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在確定Pd值大於所述Pd0時,執行按照所設置的高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的操作。
由此可見,本發明所提供的方法及系統,通過對UE與Node B之間的距離設置距離門限,對於大於該距離門限的UE,設置碼片增加率為高增加值,然後Node B設置傳播延遲值Pd為距離對應的碼片長度與距離門限值對應的碼片長度之差除以高增加值並取整,再加上距離對應的傳播延遲信元單位,這樣處理後,可以增加傳播延遲信元攜帶的距離信息,從而可以增大接入半徑,然後無線網絡控制器(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再按照高增加值將Pd值反解出來;對小於等於距離門限值的UE,碼片增加率仍然為3,即按照現有技術中的測量值每增加1個信元單位仍然代表增加3個碼片長度的時延,這樣可以保證在採用TOA定位法定位時,對Node B近距離內的UE的定位精度,並且對於分布密集的Node B,無需任何改變,便可兼容本發明中的方法。
進一步地,通過對小於等於距離門限值的UE,設置碼片增加率為低增加值,從而在保證對Node B近距離內的UE的定位精度之外,還可以提高在實際應用中對接入半徑的靈活控制。
圖1為距離門限值、高增加值以及需要達到的接入半徑之間的關係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個實施例中UE隨機接入的方法流程圖。
圖3為本發明第二個實施例中UE隨機接入的方法流程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中UE隨機接入的系統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發明的基本思想是對UE與Node B之間的距離設置距離門限,對大於距離門限值的UE,設置碼片增加率為高增加值,Node B測量與當前UE的距離,在確定得到的距離值大於所述距離門限值時,按照所設置的高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並發送給RNC;RNC接收到來自Node B的所述Pd值,按照所設置的高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並與Node B及UE交互,進行隨機接入。通過設置高增加值,從而可以實現增大接入半徑的目的。同時對小於等於距離門限值的UE,未作任何改變,仍按現有技術處理,從而可以保證距離Node B較近的UE的定位精度。
其中,對小於等於距離門限值的UE按現有技術處理時,相當於對碼片增加率設置的低增加值為3,則距離門限值、高增加值以及需要達到的接入半徑之間的關係如圖1所示,圖1中橫坐標為傳播延遲信元的信元單位值,縱坐標為接入半徑,折線的拐點部分對應的橫坐標為距離門限值對應的傳播延遲信元的信元單位值,為了描述簡潔,將距離門限值對應的傳播延遲信元的信元單位值記為Pd0,文中其它地方也都採用該標記,折線的下半部分為碼片增加率為3的示意圖,折線的上半部分為碼片增加率為高增加值的示意圖,則所要達到的接入半徑=Pd0×3×78米+((28-1)-Pd0)×高增加值×78米。進一步的,本發明中還可以再對小於等於距離門限值的UE,設置碼片增加率為低增加值,則距離門限值、高增加值、低增加值以及需要達到的接入半徑之間的關係為Pd0×低增加值×78米+((28-1)-Pd0)×高增加值×78米=所要達到的接入半徑。
下面先對本發明一種UE隨機接入的方法結合實施例進行描述。
實施例一
參見圖2,圖2為本發明第一個實施例中UE隨機接入的方法流程圖。該實施例中預先對UE與Node B之間的距離設置一個距離門限,並對距離大於距離門限值的UE,設置碼片增加率為高增加值,設置高增加值的目的是為了使傳播延遲信元能攜帶較大距離的信息,從而可以增大接入半徑;對距離小於等於距離門限值的UE,設置碼片增加率為低增加值,設置低增加值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對近距離的UE的TOA定位精度,如果為了與現有的密集分布的Node B實現兼容,則可不對低增加值進行設置,而仍然採用現有技術中為3的碼片增加率。其中距離門限值、高增加值、低增加值以及需要達到的接入半徑之間的關係為Pd0×低增加值×78米+((28-1)-Pd0)×高增加值×78米=所要達到的接入半徑。該流程包括如下步驟步驟201,UE隨機接入時,Node B測量當前UE與自身的距離。
本步驟中,Node B首先對當前UE發送的上行鏈路信號時延進行測量,並得到時延值T,然後根據距離計算公式D=c×T得到該UE與自身的距離,其中c為傳輸速度,一般為光速;D為UE與Node B之間的距離。
步驟202,Node B將得到的距離值與設置的距離門限值作比較,如果小於等於設置的距離門限值,則執行步驟203;否則執行步驟204。
其中,預先設置的距離門限值可以為距離的實際公裡數,如23公裡;也可以為距離對應的碼片長度,如300碼片長度;也可以為距離對應的傳播延遲信元的信元單位值,如100等。其中,距離對應的傳播延遲信元的信元單位值x、距離對應的碼片長度y以及距離對應的公裡數S之間的關係為x×碼片增加率=y,又因為WCDMA的碼片速率為3.84M碼片/秒,因此一個碼片長度對應的時延為1/3.84M=0.26微秒,根據鏈路傳輸速度為光速299792458米/秒,則一個碼片長度對應的時延距離為299792458×2.6×10-7=78米,因此有y×78米=S。
如果預先設置的距離門限值為距離對應的碼片長度,則本步驟中得到的當前UE與Node B之間的距離值也需要用相應的碼片長度表示。
步驟203,Node B設置傳播延遲值Pd為步驟202中得到的距離對應的碼片長度除以低增加值並取整,之後執行步驟205。
本步驟中,如果步驟202中得到的距離用實際公裡數表示的話,則本步驟中應先將公裡數換算成碼片長度,即將距離值除以78米得到碼片長度,然後再進行計算。其中將距離對應的碼片長度除以低增加值並取整,是為了將該距離值轉換成傳播延遲信元能攜帶的距離信息。其中Pd值即為傳播延遲信元的單位值,因為傳播延遲信元的長度為8比特,共28-1=255個單位,因此傳播延遲信元只能攜帶0~255之間的單位數。
步驟204,Node B設置傳播延遲值Pd為步驟202中得到的距離對應的碼片長度與距離門限值對應的碼片長度相減,除以高增加值並取整,然後與Pd0相加,之後執行步驟205。
本步驟中,如果步驟202中得到的距離用實際公裡數表示的話,則本步驟中應先將公裡數換算成碼片長度,然後再進行計算。本步驟中的計算過程同樣是為了將該距離值轉換成傳播延遲信元能攜帶的距離信息。
步驟205,Node B將Pd值封裝在傳播延遲信元中發送給RNC。
本步驟中,先將Pd值封裝在傳播延遲信元中,由攜帶該信元的信息幀發送給RNC。
步驟206,RNC接收到該傳播延遲信元,從中解析出Pd值。
步驟207,RNC將解析出的Pd值與Pd0進行比較,判斷是否小於等於該Pd0,如果小於等於,則執行步驟208;否則執行步驟209。
步驟208,RNC對該Pd值進行反解,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為((Pd-1)×低增加值×78米,Pd×低增加值×78米)。
本步驟中,因為Pd值是取整之後的整數,因此,在對其進行反解時,只能得到一個範圍區間。
步驟209,RNC對該Pd值進行反解,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為(((Pd-1-Pd0)×高增加值+距離門限值對應的碼片長度)×78米,((Pd-Pd0)×高增加值+距離門限值對應的碼片長度)×78米)。
本步驟中,因為Pd值是取整之後的整數,因此,在對其進行反解時,得到一個範圍區間。該範圍區間的求取是根據圖1所示的關係圖中各部分的關係得出。
至此,本流程結束。其它的接入工作按現有技術中的方法處理即可,本方法中不再贅述。
其中,步驟205中還可以將步驟203或步驟204中採用的碼片增加率的信息一起攜帶在信息幀中發送給RNC,則步驟207無需再將Pd值與Pd0進行比較,而直接根據計算該Pd值所依據的碼片增加率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
實施例二參見圖3,圖3為本發明第二個實施例中UE隨機接入的方法流程圖。該實施例中以實現接入半徑為200公裡的情況為例,預先對UE與Node B之間的距離設置一個距離門限,該距離門限設置為300個碼片長度,為了與現有的密集分布的Node B實現兼容,本實施例中不對碼片增加率設置低增加值,而是採用現有技術中的測量值每增加1個單位代表增加3個碼片長度,即碼片增加率為3,則300個碼片長度對應的傳播延遲信元的信元單位,即Pd0為300÷3=100,則按照關係式Pd0×3×78米+((28-1)-Pd0)×高增加值×78米=所要達到的接入半徑,有100×3×78米+(255-100)×高增加值×78米=200公裡,可以求出高增加值為15,因此對距離大於距離門限值的UE,設置碼片增加率為15。如圖3所示,本流程包括如下步驟步驟301,UE隨機接入時,Node B測量UE與自身的距離。
本步驟中,Node B首先對UE發送的上行鏈路信號時延進行測量,並得到時延值T,然後根據距離計算公式D=c×T,其中c為傳輸速度,D為UE與Node B之間的距離,將該距離D用碼片長度表示的話,則根據WCDMA的碼片速率為3.84M碼片/秒,得到D=T×(3.84×106)碼片長度。
步驟302,Node B將得到的距離值D與設置的距離門限值300碼片長度作比較,如果小於等於300碼片長度,則執行步驟303;否則執行步驟304。
步驟303,Node B設置傳播延遲值Pd為步驟302中得到的距離對應的碼片長度D除以3並取整,即Pd=int(D/3),之後執行步驟305。
步驟304,Node B設置傳播延遲值Pd為步驟302中得到的距離對應的碼片長度D減去距離門限值對應的碼片長度300,之後再除以高增加值15並取整,然後再加上Pd0值100,即Pd=int(D-300)/15+100,之後執行步驟305。
步驟305,Node B將Pd值封裝在傳播延遲信元中發送給RNC。
步驟306,RNC接收到該傳播延遲信元,從中解析出Pd值。
步驟307,RNC將解析出的Pd值與Pd0值100進行比較,判斷是否小於等於該Pd0值100,如果小於等於,則執行步驟308;否則執行步驟309。
步驟308,RNC對該Pd值進行反解,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為((Pd-1)×3×78米,Pd×3×78米)。
步驟309,RNC對該Pd值進行反解,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為(((Pd-100-1)×15+300)×78米,((Pd-100)×15+300)×78米)。
至此,本流程結束,後續接入工作按現有技術中的方法處理即可。
其中,同樣以接入半徑增大到200公裡為例,關於距離門限值、高增加值以及低增加值的取值還可以為距離門限值設置為300碼片長度、低增加值為2、高增加值為14等。
從上述實施例可以發現,本方法中通過設置低增加值,可以保證對近距離的UE的TOA定位精度,為了與現有的密集分布的Node B實現兼容,可不設置低增加值,而仍然採用現有技術中碼片增加率為3的情況。通過設置高增加值,可以增大接入半徑,雖然會使距離Node B遠的UE的TOA定位精度下降,但是由於遠距離的UE往往可以實現GPS定位,並且,本定位精度只是相對下降,實際應用中,仍然可以滿足需要。
實際應用中,還可以對UE與Node B之間的距離設置兩個距離門限,第一距離門限和第二距離門限,並且第二距離門限大於第一距離門限,對距離大於第二距離門限值的UE,設置碼片增加率為高增加值;對距離大於第一距離門限值且小於等於第二距離門限值的UE,設置碼片增加率為中間增加值;對距離小於等於第一距離門限值的UE,設置碼片增加率為低增加值,若記第一距離門限值對應的傳播延遲信元的信元單位值為Pd1,記第二距離門限值對應的傳播延遲信元的信元單位值為Pd2,則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式滿足Pd1×低增加值×78米+(Pd2-Pd1)×中間增加值×78米+((28-1)-Pd2)×高增加值×78米=所要達到的接入半徑。
隨機接入時,Node B測量自身與當前UE的距離,在確定得到的距離值小於等於第一距離門限值時,按照所設置的低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為距離對應的碼片長度除以低增加值並取整;在確定得到的距離值大於第一距離門限值且小於等於第二距離門限值時,按照所設置的中間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為距離對應的碼片長度與第一距離門限值對應的碼片長度相減,除以中間增加值並取整,之後再加上Pd1;在確定得到的距離值大於第二距離門限值時,按照所設置的高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為距離對應的碼片長度與第二距離門限值對應的碼片長度相減,除以高增加值並取整,之後再加上Pd2,然後Node B將計算得到的Pd值發送給RNC。
RNC接收到來自Node B的所述Pd值,將Pd值分別與Pd1和Pd2進行比較,若Pd值小於等於Pd1,則按照所設置的低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為((Pd-1)×低增加值×78米,Pd×低增加值×78米);若Pd值大於Pd1且小於等於Pd2,則按照所設置的中間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為(((Pd-1-Pd1)×中間增加值+第一距離門限值對應的碼片長度)×78米,((Pd-Pd1)×中間增加值+第一距離門限值對應的碼片長度)×78米);若Pd值大於Pd2,則按照所設置的高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為(((Pd-1-Pd2)×高增加值+第二距離門限值對應的碼片長度)×78米,((Pd-Pd2)×高增加值+第二距離門限值對應的碼片長度)×78米);並且RNC與Node B及UE交互,進行隨機接入。
同理,還可以對UE與Node B之間的距離設置兩個以上的距離門限等。
下面再對本發明一種UE隨機接入的系統結合實施例進行描述。
參見圖4,圖4為本實施例中的UE隨機接入的系統結構示意圖,該系統包括UE400,Node B410以及RNC420。
其中,UE400,用於在初始建立隨機接入時,發送上行鏈路信號給NodeB410。
Node B410,用於在初始建立隨機接入時接收UE400的上行鏈路信號,並測量該上行鏈路信號時延,計算出UE400和自身的距離,並將該距離值與預先設置的距離門限值作比較,如果該距離小於等於設置的距離門限值,則按照預先設置的低增加值進行處理,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為測量得到的距離對應的碼片長度除以設置的低增加值並取整;如果該距離大於設置的距離門限值,則按照預先設置的高增加值進行處理,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為測量得到的距離對應的碼片長度與距離門限值對應的碼片長度相減,之後除以設置的高增加值並取整,再加上Pd0,然後將計算出的Pd值封裝在傳播延遲信元中,通過攜帶該信元的信息幀發送給RNC420。
其中,所設置的距離門限值、低增加值以及高增加值,滿足關係式Pd0×低增加值×78米+((28-1)-Pd0)×高增加值×78米=所要達到的接入半徑。
RNC420,用於接收來自Node B410的所述信息幀,並從其中的傳播延遲信元中,解析出傳播延遲值Pd,將傳播延遲值Pd與Pd0進行比較,若傳播延遲值小於等於Pd0,則按照預先設置的低增加值對Pd值進行反解,求出UE400相對於上報該Pd值的Node B410來說,所處位置的範圍區間((Pd-1)×低增加值×78米,Pd×低增加值×78米);若傳播延遲值大於Pd0,則按照預先設置的高增加值對Pd值進行相應反解,求出UE400所處位置的範圍區間(((Pd-1-Pd0)×高增加值+距離門限值對應的碼片長度)×78米,((Pd-Pd0)×高增加值+距離門限值對應的碼片長度)×78米)。並與Node B與UE交互,進行隨機接入。
其中,Node B410包括距離測量子模塊411、比較器子模塊412以及距離信息處理子模塊413,並且這些模塊可以設置在Node B410中的上行數據處理模塊中。
距離測量子模塊411,用於對UE400隨機接入時的上行鏈路信號時延進行測量,得到與UE400之間的距離,並輸出給比較器子模塊412。
比較器子模塊412,用於接收距離測量子模塊411輸出的距離值,並將該距離值與預設的距離門限值進行比較,將比較結果輸出給距離信息處理子模塊413。
距離信息處理子模塊413,用於接收比較器子模塊412輸出的結果,對於結果為距離值大於距離門限值的UE,按照預先設置的高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為距離對應的碼片長度與距離門限值對應的碼片長度相減,之後除以高增加值並取整,再加上Pd0;對於結果為距離值小於等於上述距離門限值的UE,按照預先設置的低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為距離對應的碼片長度除以低增加值並取整,然後將Pd值封裝在傳播延遲信元中,通過攜帶該信元的信息幀發送給RNC420。
其中,RNC420包括解析子模塊421以及距離範圍確定子模塊422,並且這些模塊可以設置在RNC中的上行數據處理模塊中。
解析子模塊421,用於接收來自於Node B410的信息幀,並從其中的傳播延遲信元中解析出Pd值,輸出給距離範圍確定子模塊422。
距離範圍確定子模塊422,用於接收來自於解析子模塊421的Pd值,將Pd與Pd0進行比較,對於大於該信元單位的Pd值,按照預先設置的高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400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410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為((Pd-1)×低增加值×78米,Pd×低增加值×78米);對於小於等於上述信元單位的Pd值,按照預先設置的低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400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410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為(((Pd-1-Pd0)×高增加值+距離門限值對應的碼片長度)×78米,((Pd-Pd0)×高增加值+距離門限值對應的碼片長度)×78米)。
實際應用中,Node B410和RNC420還可以根據對UE與Node B之間的距離預先設置的兩個距離門限進行相應處理,處理方法同方法實施例中的介紹,此處不再贅述。同理,也可以對預先設置的兩個以上的距離門限進行相應處理。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思想的一種展示,而非用於限定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戶設備UE隨機接入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預先對UE與基站Node B之間的距離設置距離門限值,並對碼片增加率設置高增加值,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Node B測量與當前UE的距離,在確定得到的距離值大於所述距離門限值時,按照所設置的高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並發送給無線網絡控制器RNC;B、RNC接收到來自Node B的所述Pd值,按照所設置的高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並且RNC與Node B及UE交互,進行隨機接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A中所述將傳播延遲值Pd發送給RNC為將Pd值封裝在傳播延遲信元中,通過攜帶該信元的信息幀發送給RNC;則所述步驟B中RNC接收到來自Node B的所述Pd值為RNC接收到來自Node B的所述信息幀,並從其中的傳播延遲信元中解析出Pd值。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A中所述按照所設置的高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為Node B測量得到的距離對應的碼片長度與距離門限值對應的碼片長度相減,之後再除以設置的高增加值並取整,然後再加上距離門限值對應的傳播延遲信元的信元單位值Pd0;步驟B中所述按照所設置的高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為確定距離下限值為((Pd-1-Pd0)×高增加值+距離門限值對應的碼片長度)×78米,確定距離上限值為((Pd-Pd0)×高增加值+距離門限值對應的碼片長度)×78米。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進一步包括預先對碼片增加率設置低增加值,則步驟A中進一步包括在確定得到的距離值小於等於所述距離門限值時,按照所設置的低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並發送給RNC;步驟B中進一步包括將Pd值與Pd0進行比較,在確定Pd值小於等於所述Pd0時,按照所設置的低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在確定Pd值大於所述Pd0時,執行按照所設置的高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的操作。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A中所述按照所設置的低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為Node B測量得到的距離對應的碼片長度除以設置的低增加值並取整;步驟B中所述按照所設置的低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為確定距離下限值為(Pd-1)×低增加值×78米,確定距離上限值為Pd×低增加值×78米。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預先設置的距離門限值為300碼片長度對應的時延距離,預先設置的高增加值為15。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距離門限值為兩個,第一距離門限和第二距離門限,且第二距離門限大於第一距離門限,且進一步對碼片增加率設置中間增加值和低增加值,則所述步驟A為Node B測量與當前UE的距離,在確定得到的距離值大於所述第二距離門限值時,按照所設置的高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在確定得到的距離值大於所述第一距離門限值且小於等於所述第二距離門限值時,按照所設置的中間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在確定得到的距離值小於等於所述第一距離門限值時,按照所設置的低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然後Node B將計算得到的所述Pd值發送給RNC;所述步驟B為RNC接收到來自Node B的所述Pd值,將Pd值分別與第一距離門限值對應的傳播延遲信元的信元單位值Pd1,第二距離門限值對應的傳播延遲信元的信元單位值Pd2進行比較,若Pd值大於Pd2,則按照所設置的高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若Pd值大於Pd1且小於等於Pd2,則按照所設置的中間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若Pd值小於等於Pd1,則按照所設置的低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並且RNC與Node B及UE交互,進行隨機接入。
8.一種UE隨機接入的系統,其特徵在於,該系統包括Node B和RNC,其中,Node B,用於在UE隨機接入時,測量自身與該UE的距離,在確定得到的距離值大於預設的距離門限值時,按照預先設置的高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並發送給RNC;RNC,用於接收來自於Node B的所述Pd值,按照預先設置的高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並與NodeB及UE交互,進行隨機接入。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Node B進一步用於在確定得到的距離值小於等於所述預設的距離門限值時,按照預先設置的低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發送給RNC;所述RNC進一步用於將Pd值與Pd0進行比較,在確定Pd值小於等於所述Pd0時,按照預先設置的低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在確定Pd值大於所述Pd0時,執行按照所設置的高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的操作。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Node B包括距離測量子模塊、比較器子模塊以及距離信息處理子模塊,其中,距離測量子模塊,用於在UE隨機接入時測量Node B與UE的距離,並將測量得到的距離值輸出給比較器子模塊;比較器子模塊,用於接收距離測量子模塊輸出的距離值,並將該距離值與預設的距離門限值進行比較,將比較結果輸出給距離信息處理子模塊;距離信息處理子模塊,用於接收比較器子模塊輸出的結果,對於結果為距離值大於距離門限值的UE,按照預先設置的高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並發送給RNC。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距離信息處理子模塊進一步用於對於結果為距離值小於等於所述距離門限值的UE,按照預先設置的低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並發送給RNC。
12.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RNC包括解析子模塊以及距離範圍確定子模塊,其中,解析子模塊,用於接收來自於Node B的所述Pd值,輸出給距離範圍確定子模塊;距離範圍確定子模塊,用於接收解析子模塊發送過來的所述Pd值,按照預先設置的高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距離範圍確定子模塊進一步用於將Pd與Pd0進行比較,在確定Pd值小於等於所述Pd0時,按照預先設置的低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在確定Pd值大於所述Pd0時,執行按照所設置的高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 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的操作。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UE隨機接入的方法,該方法中預先對UE與基站NodeB之間的距離設置距離門限值,並對碼片增加率設置高增加值,包括NodeB測量與當前UE的距離,在確定得到的距離值大於所述距離門限值時,按照所設置的高增加值計算出傳播延遲值Pd並發送給RNC;RNC接收到來自NodeB的Pd值,按照所設置的高增加值確定出當前UE與上報該Pd值的NodeB之間的距離範圍區間。本發明中還公開了一種UE隨機接入的系統,包括NodeB和RNC。本發明所提供的方法及系統可以增大接入半徑,並可以保證對距離NodeB較近的UE的定位精度。
文檔編號H04W48/04GK1909736SQ20061011155
公開日2007年2月7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23日 優先權日2006年8月23日
發明者聶際敏 申請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