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式漏電斷路器的製作方法
2023-08-11 16:27:31 3

本發明屬於低壓電器領域,涉及一種電子式漏電斷路器,特別是一種1p+n的整體式電子式漏電斷路器。
背景技術:
1p+n電子式漏電斷路器是一種小型斷路器,包括一個l極(相線)斷路單元和一個n極(中性線)斷路單元,主要適用於交流50hz/60hz、額定電流至63a的線路中,具有漏電、短路及過載保護功能。現有1p+n電子式漏電斷路器有拼裝式和整體式兩種結構形式,其中拼裝式結構的1p+n電子式漏電斷路器是由一個獨立的1p斷路器(1個模數寬)和一個獨立的漏電脫扣單元(一般寬度大於18mm,即大於1個模數寬)拼裝而成,額定電流可做到63a,但拼裝後的模數寬度大於兩個模數寬,體積較大。另一種整體式結構的1p+n電子式漏電斷路器是將1p+n斷路器和漏電單元組合在一起,通常將斷路器l極和n極布置在一個模數內,將漏電動作機構、線路板和零序互感器等布置在另一個模數內,於是將產品壓縮為兩個模數寬,從而縮小了產品的體積。然而,由於受空間限制,額定電流也受到限制,目前的兩個模數寬的整體式1p+n斷路器電流基本只做到40a額定電流。也就是說,在電流大於40a時,現有的整體式1p+n斷路器的溫升、分斷能力等指標不能滿足安全要求,其安全載流能力不能達到63a,這是因為在原來的兩個模數寬的1p+n斷路器中增加了漏電脫扣單元的一系列構件,如零序互感器、電子組件板、漏電動作機構等,所以使得有限的空間內的構件超負荷擁擠,而擁擠必然會導致與安全載流能力相關的參數(如安全爬電距離、隔弧距離等)發生改變(通常會變差),故而導致安全載流能力的下降。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1p+n電子式整體式漏電斷路器的溫升、分斷能力等指標不能滿足安全要求的缺陷,提供一種布局合 理、空間利用率高且安全載流能力高的整體式電子式漏電斷路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子式漏電斷路器,包括外殼2,設置在外殼2內的隔板201將外殼2分隔形成兩層空腔,兩層空腔為用於布設l極斷路模塊1的第一空腔,以及用於布設n極斷路模塊3和電子式漏電斷路器的漏電保護模塊的第二空腔。
優選的,所述的漏電保護模塊包括零序互感器4、電子組件板5、漏電脫扣裝置6和漏電動作機構7;電子組件板5布設在第二空腔的靠近斷路器的操作手柄10的上部,漏電脫扣裝置6和零序互感器4分別布設在第二空腔的一側的中部和下部,漏電動作機構7和n極斷路模塊3布設在第二空腔的另一側,漏電動作機構7位於漏電脫扣裝置6和n極斷路模塊3之間。
優選的,布設在第二空腔內的漏電保護模塊還包括漏電試驗迴路8,所述的漏電試驗迴路8包括按鈕81、導電彈簧82、彈簧片83以及安裝在電子組件板5上的試驗電阻;漏電試驗迴路8布設在第二空腔與漏電動作機構7相同的一側,其中彈簧片83、按鈕81和導電彈簧82依次環繞著漏電動作機構7的推桿71設置;電子組件板5位於漏電動作機構7和漏電試驗迴路8上方。
優選的,布設在第二空腔內的漏電保護模塊還包括漏電試驗迴路8,所述的漏電試驗迴路8包括按鈕81、導電彈簧82、彈簧片83以及安裝在電子組件板5上的試驗電阻;所述的導電彈簧82與n極斷路模塊3的進線端電連接且不穿過零序互感器4,彈簧片83與試驗電阻的一端電連接且不穿過零序互感器4,試驗電阻的另一端與l極斷路模塊1的出線端電連接且不穿過零序互感器4;所述的按鈕81驅動導電彈簧82與彈簧片83閉合,導電彈簧82的彈力驅使導電彈簧82與彈簧片83分斷。
優選的,所述按鈕81安裝在外殼2的上側壁上,導電彈簧82和彈簧片83設置在電子組件板5的下方,試驗電阻安裝在電子組件板5上;所述彈簧片83成l型,卡裝在外殼2靠近按鈕81的一側側壁上,l型的彈簧片83的水平板位於按鈕81下方,豎直板與試驗電阻的一端電連接;所述導電彈簧82為扭簧,扭簧套在第二空腔內的扭簧固定柱上,扭簧的一條扭簧臂與n極斷路模塊3的帶電件電連接固定連接且位於漏電脫扣裝置6和漏電動作機構7之間,另一條扭簧臂向按鈕81延伸與按鈕81的下端連接且與彈簧片83對應設置。
優選的,所述l極斷路模塊1包括操作手柄10、操作機構11、包括l極動觸頭15b和l極靜觸頭15a的l極觸頭裝置15、短路電磁脫扣裝置12、滅弧裝置13和過載脫扣裝置14;操作手柄10、短路電磁脫扣裝置12和滅弧裝置13分別布設在第一空腔一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操作手柄10通過連杆112可驅動操作機構11在第一空腔的另一側的空間內擺動,帶動設置在操作機構11上的l極動觸頭15b與固定安裝在第一空腔內的l極靜觸頭15a接觸和分離;過載脫扣裝置14布設在第一空腔與操作機構11同一側的下部,且過載脫扣裝置14和滅弧裝置13分別位於操作機構11的兩側。
優選的,所述的n極斷路模塊3包括n極觸頭裝置31和兩個n極接線裝置3a、3b,兩個n極接線裝置3a、3b布設在第二空腔兩側的最外側;n極觸頭裝置31包括n極動觸頭31b和n極靜觸頭31a,n極動觸頭31b通過安裝軸穿過隔板201與第一空腔內的l極斷路模塊1的操作機構11聯動,n極靜觸頭31a固定在第二空腔內與n極動觸頭31b對應設置。
優選的,所述的漏電動作機構7包括樞轉安裝在隔板201上的推桿71、驅動推桿71復位的復位彈簧72、可直線移動地安裝在外殼2的側壁上的指示件73以及驅動指示件73向推桿71施加脫扣力的加力彈簧74;所述的推桿71上設置有與漏電脫扣裝置6的頂杆61驅動配合的致動部71a、穿過隔板201與l極斷路模塊1的鎖扣111觸動配合的觸動部71b和與指示件73搭扣傳動配合的搭扣部71c;漏電時,漏電脫扣裝置6的頂杆61通過推桿71的致動部71a驅動推桿71克服復位彈簧72的彈力轉動,並使推桿71的搭扣部71c與指示件73解鎖,加力彈簧74驅動指示件73直線移動以指示漏電脫扣狀態的同時還增加推桿71的脫扣力,推桿71的觸動部71b作用在鎖扣111上使斷路器脫扣跳閘。
優選的,所述的隔板201的一面上設置有安裝推桿71的轉軸202、聯接復位彈簧72用的扭簧凸臺203、限制指示件73脫出用的限位凸臺204和聯接加力彈簧74用的壓簧凸臺205,安裝漏電試驗迴路8的導電彈簧82的導電彈簧安裝軸210;在隔板201的對應l極斷路模塊1的鎖扣111的尾部111b的位置上設置有推桿71的觸動部71b穿過的耦合孔206,對應l極斷路模塊1的觸頭支持114的位置上設有安裝n極斷路模塊3的n極動觸頭31b的安裝軸穿過的觸頭耦合孔209,外殼2頂部的側壁上設置有安裝指示件73的導向槽孔207和安裝漏 電試驗迴路8的按鈕81的按鈕槽孔208,在外殼2的側面的側壁上設有卡裝漏電試驗迴路8的彈簧片83的卡槽。
優選的,所述的導向槽孔207、壓簧凸臺205、限位凸臺204和轉軸202由上到下位於一條直線上,扭簧凸臺203位於限位凸臺204和觸頭耦合孔209之間;導電彈簧安裝軸210和按鈕槽孔208位於導向槽孔207兩側。
本發明的電子式漏電斷路器將l極斷路模塊布設在第一空腔內,將n極斷路模塊3和漏電保護模塊設置在層疊的第二空腔內,充分利用產品內部空間,且提高額定電流時能避免出現溫升偏高等不合格現象。採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不僅將整體式1p+n漏電斷路器能合理布置在兩個模數寬的空間內,而且充分利用產品內部空間,使其在額定電流較大時避免出現溫升偏高等不合格現象,能夠確保其安全載流能力和額定電流達到63a。將n極斷路模塊、漏電脫扣裝置、漏電動作機構、電子組件板、零序互感器和漏電試驗迴路布置在一個模數內,將電子組件板布置在產品上方,將零序互感器布置在產品下方以便走線更短,將漏電動作機構布置在產品中間即l極脫扣位置上方以便漏電動作機構推動l極動作時獲取最大的力臂,不僅可實現斷路器產品內部空間的充分利用,能夠有效降低產品溫升,而且可以提高產品的額定電流等級。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從附圖所示實施例的描述中可更清楚地看出本發明的目的、優點和特徵,其中:
圖1是本發明的電子式漏電斷路器的外形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圖2-3是圖1所示的電子式漏電斷路器中的l極斷路模塊1的整體結構的平面示意圖。
圖4是圖2的背視圖,具體示出了本發明的電子式漏電斷路器的漏電保護模塊和n極斷路模塊3的整體結構的平面示意圖。
圖5是圖2的背視圖,在圖4的基礎上去除了電子組件板5。
圖6是圖5的部分分解圖。
圖7是推桿71的立體圖。
圖8是鎖扣111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1至8給出的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電子式漏電斷路器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5所示,本發明的電子式漏電斷路器,包括外殼2,設置在外殼2內的隔板201將外殼2分隔形成兩層空腔,兩層空腔為用於布設l極斷路模塊1的第一空腔,以及用於布設n極斷路模塊3和電子式漏電斷路器的漏電保護模塊的第二空腔。如圖1所示的實施例,本發明的電子式漏電斷路器的外殼2包括左殼蓋2a、右殼蓋2b以及帶有隔板201的殼座20;左殼蓋2a與殼座20固定聯接,並在隔板201與左殼蓋2a之間形成一個模數寬的第一空腔,該第一空腔用於布設l極斷路模塊1(參見圖2),右殼蓋2b與殼座20固定聯接,並在隔板201與右殼蓋2b之間形成另一個一個模數寬的第二空腔,該空腔用於布設n極斷路模塊和漏電保護模塊。左殼蓋2a、右殼蓋2b分別與殼座20之間的固定聯接可採用已知的如卡接的結構實現。通常上述的一個模數寬的第一空腔是指第一空腔在圖1所示的m方向的寬度為18mm,一個模數寬的第二空腔是指第二空腔在圖1所示的m方向的寬度為18mm。也就是說,外殼2共為兩個模數寬,即2x18mm=36mm寬。
所述的l極斷路模塊1、n極斷路模塊3的原理結構是已知。在如圖2-3所示的實施例中,所述l極斷路模塊1包括操作手柄10、操作機構11、包括l極動觸頭15b和l極靜觸頭15a的l極觸頭裝置15、兩個l極接線裝置1a和1b、短路電磁脫扣裝置12、滅弧裝置13和過載脫扣裝置14。操作手柄10可驅動操作機構11擺動帶動l極動觸頭15b與固定安裝在第一空腔內的l極靜觸頭15a接觸和分離實現l極電路的閉合和分斷,操作機構11包括可觸發脫扣的鎖扣111,當l極主電路出現短路故障時,短路電磁脫扣裝置12的電磁力驅動其致動杆121觸動鎖扣111上的觸動面111a,以致使操作機構11脫扣執行跳閘(即l極觸頭裝置15分斷);同理,當l極主電路中出現過載電流時,過載脫扣裝置14的雙金屬片發生彎曲,在彎曲達到一定的行程時,雙金屬片驅動鎖扣111上的跳閘杆111c,以致使操作機構11執行跳閘。如圖4-5所示的實施例中,所述的n極斷路模塊3包括n極觸頭裝置31和兩個n極接線裝置3a、3b,n極觸頭 裝置31包括n極動觸頭31b和n極靜觸頭31a,n極斷路模塊3的n極動觸頭31b可通過已知的如連杆的結構實現與l極斷路模塊1的聯動,即:當l極斷路模塊1的l極觸頭裝置15閉合時,n極觸頭裝置31也閉合;當l極斷路模塊1的l極觸頭裝置15分閘或跳閘時,n極觸頭裝置31隨著分斷。
本發明的一個有益特點是第一空腔內的合理布局結構的優化,如圖2-3所示,l極斷路模塊1的操作手柄10、短路電磁脫扣裝置12和滅弧裝置13分別布設在第一空腔一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操作手柄10通過連杆112可驅動操作機構11在第一空腔的另一側的空間內擺動,帶動設置在操作機構11上的l極動觸頭15b與固定安裝在第一空腔內的l極靜觸頭15a接觸和分離;過載脫扣裝置14布設在第一空腔與操作機構11同一側的下部,且過載脫扣裝置14和滅弧裝置13分別位於操作機構11的兩側。兩個l極接線裝置1a和1b分別設置在第一空腔的兩側的最外側;l極靜觸頭15a一端與其中一個l極接線裝置1a連接且固定安裝在短路電磁脫扣裝置12和滅弧裝置13之間,l極靜觸頭15a設有靜觸點的一端向滅弧裝置13的下部彎折形成引弧的彎鉤部15a1,彎鉤部15a1包括圓弧形的引弧角和分別連接在引弧角兩側的傾斜設置的引弧段和設有靜觸點的觸點段。l極動觸頭15b通過導線與過載脫扣裝置14的雙金屬片電連接,過載脫扣裝置14的雙金屬片與另一個l極接線裝置1b電連接。將l極斷路模塊1設置在第一空腔內的優點在於:使得包括操作手柄10、操作機構11、短路電磁脫扣裝置12、l極接線裝置1a和1b、滅弧裝置13和過載脫扣裝置14的l極斷路模塊1仍保持原有的結構,從而確保原有的安全載流能力(額定電流63a)、滅弧和分斷能力等使用性能。具體的,本發明的l極斷路模塊1的操作機構11包括鎖扣111、連杆112、跳扣113和觸頭支持114;觸頭支持114樞轉安裝在外殼2上,跳扣113和鎖扣111直接樞轉安裝在觸頭支持114上且相互搭扣連接,無需槓桿板,連杆112一端與操作手柄10連接,另一端與跳扣113連接;l極動觸頭15b彈性的固定安裝在觸頭支持114上,可繞觸頭支持114小範圍的轉動以實現動靜觸頭的超程。
本發明的另一個有益特點是關於n極斷路模塊和漏電保護模塊在第二空腔內的整體布局結構的優化,第二空腔用於布設n極斷路模塊和漏電保護模塊的優點在於:由於n極斷路模塊的工作電壓較低,其爬電距離、隔弧距離等電氣 距離尺寸具有較大的可壓縮性,因此將n極斷路模塊和漏電保護模塊壓縮到一個模數寬的空腔尺寸內,可獲得不改變原有的安全載流能力(額定電流63a)、滅弧和分斷能力等使用性能的效果,當然,該效果的有益程度還與n極斷路模塊和漏電保護模塊的布局結構相關。本發明的電子式漏電斷路器中的n極斷路模塊和漏電保護模塊在第二空腔內的具體的整體布局結構可有多種方式,一種優選的方式如圖4-6所示。
所述的漏電保護模塊包括零序互感器4、電子組件板5、漏電脫扣裝置6和漏電動作機構7;電子組件板5布設在第二空腔的靠近斷路器的操作手柄10的上部,漏電脫扣裝置6和零序互感器4分別布設在第二空腔的一側的中部和下部,漏電動作機構7和n極斷路模塊3布設在第二空腔的另一側,漏電動作機構7位於漏電脫扣裝置6和n極斷路模塊3之間,將零序互感器4設置在產品下方以便走線更短,降低產品溫升。如圖5所示,在第二空腔的右半部還設有漏電試驗迴路8,並且,所述的漏電動作機構7和漏電試驗迴路8以交叉插空的方式與n極斷路模塊的動作機構共同布設在第二空腔的右半部。可見,在第二空腔內存在重合布置,具體地說,在圖4-5所示的第二空腔的右上部,包括電子組件板5的一部分、漏電動作機構7和漏電試驗迴路8的一部分,該部位的重合布置採用分層布置的方式,即:電子組件板5設置在遠離隔板201的上層,漏電動作機構7和漏電試驗迴路8的一部分設置在靠近隔板201的下層。當然,通過該分層布置的方式,還可以使得設置在第二空腔上部的漏電試驗迴路8的下面空間用於容裝其它構件,如n極斷路模塊的動作機構的相關構件。
本發明的再一個有益特點主要涉及n極斷路模塊3以及漏電保護模塊的漏電動作機構7、漏電試驗迴路8和零序互感器4等具體部件的布設和結構設計。
如圖5所示,所述的n極斷路模塊3包括n極觸頭裝置31和兩個n極接線裝置3a、3b,兩個n極接線裝置3a、3b布設在第二空腔兩側的最外側;n極觸頭裝置31包括n極動觸頭31b和n極靜觸頭31a,n極動觸頭31b通過安裝軸穿過隔板201與第一空腔內的l極斷路模塊1的操作機構11聯動,n極靜觸頭31a固定在第二空腔內與n極動觸頭31b對應設置。一種具體的聯動方式是第一空腔內的l極斷路模塊1的觸頭支持114一側的安裝軸穿過隔板201,n極動觸頭31b彈性的固定安裝在觸頭支持114上。n極動觸頭31b和l極動觸頭15b分 別安裝在觸頭支持114的兩側且分別位於隔板201的兩側。n極斷路模塊3的n極動觸頭31b還可通過其它已知的如手柄連杆的結構實現與l極斷路模塊1的聯動。
所述的零序互感器4的一種優選的安裝方式如圖4至圖5所示:所述的漏電保護模塊的零序互感器4的徑向與圖1所示的模數寬度方向m垂直。零序互感器4的結構是公知的,它的外形為圓環,圓環的直徑方向為徑向,零序互感器4的習慣布設是其徑向平行於模數寬度方向,其徑向尺寸較大,本發明採用徑向垂直於模數寬度方向m設置的結構,可妥善解決其徑向尺寸較大帶來的結構矛盾。
如圖5-6所示,所述的漏電試驗迴路8包括按鈕81、導電彈簧82、彈簧片83以及安裝在電子組件板5上的試驗電阻;所述的漏電動作機構7包括樞轉安裝在隔板201上的推桿71、驅動推桿71復位的復位彈簧72、可直線移動地安裝在外殼2的側壁20b上的指示件73以及驅動指示件73向推桿71施加脫扣力的加力彈簧74。漏電試驗迴路8布設在第二空腔與漏電動作機構7相同的一側,其中彈簧片83、按鈕81和導電彈簧82依次環繞著漏電動作機構7的推桿71設置;電子組件板5位於漏電動作機構7和漏電試驗迴路8上方。
所述的漏電試驗迴路8包括按鈕81、導電彈簧82、彈簧片83以及安裝在電子組件板5上的試驗電阻;所述的導電彈簧82與n極斷路模塊3的進線端電連接且不穿過零序互感器4,彈簧片83與試驗電阻的一端電連接且不穿過零序互感器4,試驗電阻的另一端與l極斷路模塊1的出線端電連接且不穿過零序互感器4;所述的按鈕81驅動導電彈簧82與彈簧片83閉合,導電彈簧82的彈力驅使導電彈簧82與彈簧片83分斷。漏電試驗迴路8的電流由l極斷路模塊1的進線端到l極斷路模塊1的出線端,再經試驗電阻到彈簧片83,彈簧片83與導電彈簧82接觸回到n極斷路模塊3的進線端,這樣漏電試驗迴路不用穿過零序互感器4,試驗迴路設計簡單。具體的,所述按鈕81安裝在外殼2的上側壁上,導電彈簧82和彈簧片83設置在電子組件板5的下方,試驗電阻安裝在電子組件板5上;所述彈簧片83成l型,卡裝在外殼2靠近按鈕81的一側側壁上,l型的彈簧片83的水平板位於按鈕81下方,豎直板與試驗電阻的一端電連接;所述導電彈簧82為扭簧,扭簧套在第二空腔內的扭簧固定柱上,扭簧的一 條扭簧臂與n極斷路模塊3的帶電件電連接固定連接且位於漏電脫扣裝置6和漏電動作機構7之間,另一條扭簧臂向按鈕81延伸與按鈕81的下端連接且與彈簧片83對應設置。按下按鈕81可帶動導電彈簧82的扭簧臂與彈簧片83閉合導通漏電試驗迴路,移除按鈕81的下壓力,導電彈簧82的扭簧臂與彈簧片83分斷且使按鈕81復位。
如圖5-6所示,所述的漏電動作機構7包括樞轉安裝在隔板201上的推桿71、驅動推桿71復位的復位彈簧72、可直線移動地安裝在外殼2的側壁20b上的指示件73以及驅動指示件73向推桿71施加脫扣力的加力彈簧74;所述的推桿71上設置有與漏電脫扣裝置6的頂杆61驅動配合的致動部71a、穿過隔板201與l極斷路模塊1的操作機構11的鎖扣111觸動配合的觸動部71b和與指示件73搭扣傳動配合的搭扣部71c;漏電時,漏電脫扣裝置6的頂杆61通過推桿71的致動部71a驅動推桿71克服復位彈簧72的彈力轉動,並使推桿71的搭扣部71c與指示件73解鎖,加力彈簧74驅動指示件73直線移動以指示漏電脫扣狀態的同時還增加推桿71的脫扣力,推桿71的觸動部71b作用在鎖扣111上使漏電斷路器的操作機構脫扣跳閘。漏電動作機構7的設計優點在於:漏電脫扣裝置6的頂杆61驅動致動部71a的脫扣力(簡稱漏電脫扣力)只要滿足能驅動推桿71解扣轉動即可,而觸動部71b驅動鎖扣111的尾部111b的脫扣力(簡稱跳閘脫扣力)是漏電脫扣力與加力彈簧74驅動指示件73推動推桿71轉動的彈性力(簡稱加力)之和,因此即使在漏電脫扣力較小的情況下,由於加力的作用也能確保足夠大的跳閘脫扣力。並且,加力的大小可通過加力彈簧74的設計優化,通過該優化可獲得跳閘脫扣力大小的穩定性與可靠性,同時為加大觸動部71b的力臂提供可能;加大觸動部71b的力臂,能有效加大觸動部71b的移動行程和加快觸動部71b的移動速度,從而能有效改善觸動部71b觸動鎖扣111的尾部111b的脫扣動作的性能,有利於提高漏電斷路器的跳閘分斷能力。
具體的,如圖7所示,所述的推桿71包括推桿軸71d,推桿軸71d的一側側壁上延伸設有搭扣部71c,另一側壁上延伸設有臺階狀的推桿板71e,推桿板71e遠離推桿軸71d的一個端角處延推桿軸71d的軸向向上延伸設有致動部71a,推桿板71e遠離推桿軸71d的另一個端角處延推桿軸71d的軸向向下延伸設有觸動部71b。所述的搭扣部71c成t型,搭扣部71c的端部兩側設有搭扣凸起 71c1和扭簧凸起71c2,所述的搭扣凸起71c1與指示件73上的尾鉤部73c鎖定和傳動配合,所述的扭簧凸起71c2與復位彈簧72的一端聯接。安裝在第一空腔內的l極斷路模塊1的鎖扣111的結構如圖8所示,所述的鎖扣111包括轉動副111e,以及位於轉動副111e兩側的分別是用於與斷路器的操作機構的跳扣鎖定配合的鎖扣部111d和用於與推桿71的觸動部71b觸動配合的尾部111b;在鎖扣111的轉動副111e和尾部111b之間的一側設有與短路脫扣電磁系統驅動配合的觸動面111a,所述的尾部111b沿平行於所述的觸動面111a的方向向下伸展;使受推桿71的觸動部71b觸動的尾部111b的力臂大於所述的觸動面111a的力臂。漏電動作機構7的推桿71與第一空腔的l極斷路模塊1的鎖扣111耦合結構的一種優選方式如圖2至圖6所示:所述的隔板201上設置有通透的耦合孔206;漏電動作機構7的觸動部71b穿過該耦合孔206伸入到第一空腔內,並且觸動部71b在第一空腔內與l極斷路模塊1的鎖扣111的尾部111b觸動配合。當然,所述的耦合結構的另一種可替代的方式可以是:所述的隔板201上設置有通透的耦合孔206;l極斷路模塊1的鎖扣111的尾部111b穿過耦合孔206伸入到第二空腔內,並且尾部111b在第二空腔內與漏電保護模塊的漏電動作機構7的觸動部71b觸動配合。交叉插空方式的實現將漏電動作機構7設置到第二空腔的右半部的再一個優點是,使得l極斷路模塊1的鎖扣111的尾部111b向下伸展,以使得加大尾部111b的力臂成為可能,而尾部111b的力臂加大可有效減小漏電動作機構7的觸動部71b向尾部111b輸出的脫扣力,該脫扣力減小不僅有利於改善脫扣動作性能,而且還有利於包括漏電脫扣裝置6和漏電動作機構7在內的漏電保護模塊的小型化。
第二空腔內具體的裝配結構如圖6所示,在殼座20的隔板201的一面上設置有安裝推桿71的轉軸202、聯接復位彈簧72用的扭簧凸臺203、限制指示件73脫出用的限位凸臺204和聯接加力彈簧74用的壓簧凸臺205,安裝漏電試驗迴路8的導電彈簧82的導電彈簧安裝軸210;在隔板201的對應鎖扣111的尾部111b的位置上設置有推桿71的觸動部71b穿過的耦合孔206,對應觸頭支持114的位置上設有安裝n極動觸頭31b的安裝軸穿過的觸頭耦合孔209,外殼2的側壁20b上設置有安裝指示件73的導向槽孔207和安裝按鈕81的按鈕槽孔208,在外殼2的側面的側壁上設有卡裝漏電試驗迴路8的彈簧片83的卡槽。 導向槽孔207、壓簧凸臺205、限位凸臺204和轉軸202由上到下基本上位於一條直線上,扭簧凸臺203位於限位凸臺204和觸頭耦合孔209之間;導電彈簧安裝軸210和按鈕槽孔208位於導向槽孔207兩側。所述的復位彈簧72為扭簧,復位彈簧72套在推桿71的推桿軸71d上,復位彈簧72的一端與推桿71的搭扣部71c上設置的扭簧凸起71c2聯接,其另一端與殼座20上的扭簧凸臺203聯接。所述的指示件73包括與殼座20上的導向槽孔207滑動配合的件身73a、設置在件身73a上的用於安裝加力彈簧74的彈簧槽73b以及設置在件身73a下端的l型的尾鉤部73c,l型的尾鉤部73c的水平邊的端部是圓弧形的與推桿71的搭扣部71c上傳動配合的滑動面,l型的尾鉤部73c的水平邊的上部是與推桿71的搭扣部71c鎖定配合的定位面,並且所述的定位面還與殼座20上的限位凸臺204接觸配合限制指示件73脫出。所述的加力彈簧74為壓簧,其設置在指示件73的彈簧槽73b內,另一端與殼座20上的壓簧凸臺205聯接。
下面結合圖1至圖6,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電子式漏電斷路器的多種動作過程,從中可更清楚地看出本發明的目的、優點和特徵。
合閘/分閘操作過程:當l極斷路模塊1的操作手柄10向合閘方向操作時,操作手柄10驅動操作機構11使l極觸頭裝置15閉合,並且由聯動結構帶動n極斷路模塊3的n極觸頭裝置31也閉合;當操作手柄10向分閘方向操作時,操作手柄10驅動操作機構11使l極觸頭裝置15分斷,並且帶動n極斷路模塊3的n極觸頭裝置31隨著分斷;n極觸頭裝置31會先於l極觸頭裝置15閉合,晚於l極觸頭裝置15分斷。短路跳閘過程:當主電路出現短路故障時,l極斷路模塊1的短路電磁脫扣裝置12的電磁力驅動其致動杆121觸動鎖扣111上的觸動面111a,以致使操作機構11執行跳閘,即l極觸頭裝置15分斷,並且帶動n極斷路模塊3的n極觸頭裝置31隨著分斷。
過載跳閘過程:當主電路出現過載電流時,l極斷路模塊1的過載脫扣裝置14的雙金屬片發生彎曲,在彎曲達到一定的行程時,雙金屬驅動鎖扣111上的跳閘杆111c,以致使操作機構11執行跳閘,即l極觸頭裝置15分斷,並且帶動n極斷路模塊3的n極觸頭裝置31隨著分斷。
漏電脫扣跳閘過程:當主電路出現漏電電流時,漏電保護模塊的零序互感器4感應到的漏電信號控制電子組件板5產生激勵電信號,該電信號激勵漏電 脫扣裝置6產生電磁力並使頂杆61產生漏電脫扣動作,於是驅動漏電動作機構7的推桿71致動部71a轉動並帶動推桿71及其上的搭扣部71c轉動,搭扣部71c的轉動使得搭扣部71c與指示件73的尾鉤部73c解除鎖定,於是指示件73在加力彈簧74的彈力作用下向上彈起,在這彈起的過程中,尾鉤部73c與推桿71及其上的搭扣部71c接觸並進入相對滑動的傳動配合,該配合使得尾鉤部73c對搭扣部71c施加彈性的加力,該加力與漏電脫扣力一起驅使推桿71克服復位彈簧72的彈力轉動,由漏電脫扣力和加力的合力驅使推桿71的轉動帶動觸動部71b轉動,於是推動l極斷路模塊1的鎖扣111的尾部111b並使鎖扣111轉動,該轉動致使操作機構11執行跳閘,即l極觸頭裝置15分斷,並且帶動n極斷路模塊3的n極觸頭裝置31隨著分斷。
漏電復位過程:人為克服加力彈簧74的彈力向下按指示件73,推桿71的搭扣部71c在復位彈簧72的彈力作用下與指示件73的尾鉤部73c接觸並往回滑動,該滑動使得推桿71往迴轉動,直到搭扣部71c與尾鉤部73c鎖定,指示件73穩定在復位狀態。此外,通過指示件73的位置狀態可指示電子式漏電斷路器的漏電脫扣狀態,即:在指示件73向上彈起時,指示電子式漏電斷路器處於漏電脫扣狀態;在指示件73向下縮進時,則指示電子式漏電斷路器處於未脫扣狀態。
漏電測試操作過程:人為按下漏電試驗迴路8的按鈕81,使導電彈簧82與彈簧片83接觸,於是漏電試驗迴路8接通,以形成模擬的漏電電流,零序互感器4感應到該模擬的漏電電流形成漏電信號,如果漏電保護模塊正常,則該漏電信號會導致漏電脫扣跳閘動作,如果漏電保護模塊異常,則該漏電信號不能導致漏電脫扣跳閘動作。鬆開按鈕81,導電彈簧82的彈力使其與彈簧片83分斷,使漏電試驗迴路8分斷並回到正常狀態。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只局限於這些說明。對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