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筆記本電腦轉軸測試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8-04 15:24:3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測試裝置領域,更具體的公開了一種筆記本電腦轉軸測試設備。
背景技術:
筆記本電腦與臺式機有著類似的結構組成,但是筆記本電腦由於其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等優點,無論是外出工作還是旅遊都可以隨身攜帶,非常方便,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記本電腦的屏幕與鍵盤之間需要經常進行開合操作,以方便使用和攜帶。因此,為了保證筆記本電腦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筆記本電腦的轉軸組裝完成後的成品或半成品,均需要進行磨合及扭力調整測試。
現有技術當中對筆記本電腦轉軸的磨合測試主要是採用自動機臺操作,人工將轉軸相關組件放置到檢具上,並將轉軸的一個支架固定,檢具氣缸夾持另一個支架在電機的帶動下在360°範圍內來回三次搖擺進行磨合動作,並將磨合過程的扭力繪製成扭力曲線圖實時顯示並記錄下來。
現有技術中對筆記本電腦的轉軸的扭力進行調整的過程通常採用手動調整方式進行。人工將放置到扭力計的檢具上,固定其中一個支架,利用吊重棒夾持另一個支架,手動扳動吊重棒並肉眼判定扭力計上的讀數。如果扭力計上顯示的讀數符合規定時,則產品被取出並流入下一工站。如果扭力計上的讀數不符合規定時,則需要調整螺母的鬆緊後重新測試扭力值,直至扭力值在規定範圍內。
現有技術中對筆記本電腦的轉軸進行的測試分成搖擺磨合動作與扭力調整兩個獨立工段,沒有能夠將兩項測試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不僅額外增加了人力成本,同時還增加了檢測時間。另外,由於在進行扭力測量過程中採用人工方式對扭力進行調整,操作人員需要不停的搖擺,僅憑人眼進行判定,容易出現錯誤且不能自檢,同時加重了操作人員的疲勞強度。
因此,市場亟需一種筆記本電腦轉軸測試設備,能夠將磨合測試和扭力測試結合在一起,並能夠全部採用機械化進行測試,不再需要人工進行操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出一種能夠將搖擺磨合測試和扭力調整測試結合在一起的筆記本電腦轉軸測試設備。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筆記本電腦轉軸測試設備,包括扭力測試單元、搖擺磨合測試單元和機箱單元;
所述搖擺磨合測試單元包括安裝組件、搖擺磨合組件和轉動組件,所述安裝組件用於將所述轉軸的第一端固定,所述搖擺磨合組件與所述轉軸的第二端連接,所述轉動組件帶動所述搖擺磨合組件運動進而帶動所述轉軸的第二端相對於所述轉軸的第一端轉動。
優選的,所述安裝組件包括底板、安裝板和夾塊;
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機箱單元上,用於安裝所述搖擺磨合測試單元;
所述安裝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用於固定所述轉軸及所述轉軸的第一端;
所述夾塊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搖擺磨合組件上,所述夾塊的另一端與所述轉軸的第二端相連接,所述搖擺磨合組件通過所述夾塊帶動所述轉軸的第二端相對於所述轉軸的第一端轉動。
優選的,所述轉動組件包括主動輪、同步帶和從動輪,所述主動輪通過所述同步帶帶動所述從動輪轉動;
所述主動輪通過減速器與第一電機相連接,所述第一電機帶動所述主動輪轉動;
所述搖擺磨合組件固定在所述從動輪上,所述從動輪轉動帶動所述搖擺磨合組件轉動。
優選的,搖擺磨合組件包括高度調節模塊和位置調節模塊;
所述高度調節模塊通過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從動輪上,所述位置調節模塊設置在所述高度調節模塊上;
所述夾塊設置在所述位置調節模塊上,通過調節所述位置模塊和所述高度調節模塊能夠調節所述夾塊的位置。
優選的,所述底板與所述安裝板之間設置有第一扭力傳感器。
優選的,所述扭力測試單元包括固定在所述機箱單元上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設置有動力組件和測試組件;
所述動力組件向所述測試組件提供動力。
優選的,所述動力組件包括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通過聯軸器與所述測試組件相連接;
所述動力組件固定在滑板上,所述固定架上設置有直線滑軌,所述滑板在筆型氣缸的帶動下能夠沿所述直線滑軌滑動。
優選的,所述測試組件包括第二扭力傳感器、扭力調整導套和扭力調整軸;
所述聯軸器包括第一聯軸器和第二聯軸器,所述第一聯軸器與所述第二電機相連接,所述第二聯軸器與所述扭力調整導套相連接,所述扭力調整軸與所述扭力調整導套相連接;
所述第二扭力傳感器設置在所述第一聯軸器和第二聯軸器之間。
優選的,所述筆型氣缸上設置有浮動連接頭,浮動接頭的端部設置有氣缸連接板,所述氣缸連接板與滑板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直線滑軌的上端和下端設置有緩衝件。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將扭力測試單元和搖擺磨合測試單元集成在一臺設備上,利用機械化技術同時對筆記本電腦轉軸進行扭力測試和磨合測試,並能夠進行自動調整、自動判斷和實時反饋。由於不在需要人為進行測試操作,因此能夠有效避免誤操作,防止漏調整、錯調整等情況出現,產品品質得到顯著提高,扭力調整的準確性更高。
由於將扭力測試單元和搖擺磨合測試單元同時設置在一臺設備上,因此將現有技術中的兩個工站二合一,縮減了工站,提高了時效性,同時還節約人力,便於管理。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公開的筆記本電腦轉軸測試設備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公開的扭力測試單元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公開的扭力測試單元的側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公開的搖擺磨合測試單元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公開的機箱單元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公開的機箱單元的後視圖。
圖中:
1、扭力測試單元;2、搖擺磨合測試單元;3、機箱單元;4、轉軸;5、底板;6、安裝板;7、夾塊;8、主動輪;9、同步帶;10、從動輪;11、減速器;12、第一電機;13、固定架;14、第一扭力傳感器;15、第二電機;16、第一聯軸器;17、第二聯軸器;18、滑板;19、直線滑軌;20、筆型氣缸;21、第二扭力傳感器;22、扭力調節導套;23、扭力調整軸;24、高度調節手輪;25、高度調節螺栓;26、緩衝件;27、豎直導軌;28、水平氣缸滑臺;29、豎直氣缸滑臺;30、位置調節板;31、臺面板;32、左啟動按鍵;33、左側板;34、蜂鳴器;35、操作面板;36、復位按鍵;37、前板;38、急停開關;39、底板;40、右啟動按鍵;41、風扇;42、卡扣;43、右側板;44、合頁;45、後板;46、腳墊;47、調壓閥;48、接地線;49、接口;50、電源開關;51、銘牌。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並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如圖1至圖6所示,是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筆記本電腦轉軸測試設備,包括扭力測試單元1、搖擺磨合測試單元2和機箱單元3。機箱單元1用於對整個測試設備進行控制,扭力測試單元1用於對需要測試的筆記本電腦轉軸4進行扭力測試,搖擺磨合測試單元2用於對筆記本電腦轉軸4進行磨合測試。
如圖2和圖3所示,是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扭力測試單元1,扭力測試單元1包括固定在機箱單元3上的固定架13,固定架13上設置有動力組件和測試組件。其中,動力組件用於向測試組件提供動力,測試組件用於對轉軸4進行扭力測試。動力組件包括第二電機15,優選第二電機15為伺服電機,第二電機15通過第一聯軸器16與測試組件相連接。動力組件固定在滑板18上,固定架13上設置有直線滑軌19,滑板18在筆型氣缸20的帶動下能夠沿直線滑軌19滑動。筆型氣缸20上設置有浮動連接頭,浮動接頭的端部設置有氣缸連接板,氣缸連接板與滑板18固定連接,筆型氣缸20帶動浮動接頭上下移動,進而帶動氣缸連接板和滑板18在直線滑軌19上滑動。
進一步的,測試組件包括第二扭力傳感器21、扭力調整導套22和扭力調整軸23。第二聯軸器17與扭力調整導套22相連接,扭力調整軸23與扭力調整導套22相連接,第二扭力傳感器21設置在第一聯軸器16和第二聯軸器17之間。為了保證在對轉軸4進行扭力測試過程中,滑板18在直線滑軌19上運行的穩定性,在直線滑軌19的上端和下端均設置有緩衝件26,緩衝件26起到一定的緩衝作用,防止出現振動現象損壞轉軸4。
如圖4所示,是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搖擺磨合測試單元包括安裝組件、搖擺磨合組件和轉動組件。安裝組件用於將轉軸4的第一端固定,搖擺磨合組件與轉軸4的第二端連接,轉動組件帶動搖擺磨合組件運動進而帶動轉軸4的第二端相對於轉軸的第一端轉動,從而對轉軸4的磨合效果進行測試。作為更具體的實施方式,安裝組件包括底板5、安裝板6和夾塊7,底板5固定在機箱單元3上,用於安裝搖擺磨合測試單元。安裝板6固定在底板5上,用於固定轉軸4及轉軸4的第一端,底板5與安裝板6之間設置有第一扭力傳感器14。
夾塊7的一端固定在搖擺磨合組件上,夾塊7的另一端與轉軸4的第二端相連接,搖擺磨合組件通過夾塊7帶動轉軸4的第二端相對於轉軸4的第一端轉動。為了保證轉動過程中的便捷性和安全性,轉動組件包括主動輪8、同步帶9和從動輪10,主動輪8通過同步帶9帶動從動輪10轉動。主動輪8通過減速器11與第一電機12相連接,第一電機12帶動主動輪8轉動,優選的第二電機12為伺服電機,減速器11為1:10減速器。搖擺磨合組件固定在從動輪10上,從動輪10轉動帶動搖擺磨合組件轉動。
搖擺磨合組件包括高度調節模塊和位置調節模塊,高度調節模塊通過固定板固定在從動輪10上,位置調節模塊設置在高度調節模塊上,夾塊7設置在位置調節模塊上,通過調節位置模塊和高度調節模塊能夠調節夾塊7的位置。
作為更具體的實施方式,高度調節模塊包括高度調節手輪24、高度調節螺栓25以及豎直導軌27。位置調節模塊設置在可沿豎直導軌27滑動的位置調節板30上,通過調節高度調節手輪24以調節位置調節板30在豎直導軌27上的位置,當位置調節好後通過高度調節螺栓25將位置調節板鎖緊,從而固定位置調節模塊在豎直方向上的高度。
位置調節模塊包括水平移動部件和豎直移動部件,水平移動部件通過水平氣缸滑臺28驅動進行水平方向移動。夾塊7設置在豎直移動部件上,豎直移動部件通過豎直氣缸滑臺29驅動進行豎直方向移動。
如圖5和圖6所示,機箱單元3包括臺面板31、左側板33、右側板43、前板37、操作面板35、底板39和後板45,上述各個面板構成機箱單元3的外殼,在底板39上設置有腳墊46以保護機箱單元3。在操作面板上設置有左啟動按鍵32、復位按鍵36和右啟動按鍵40。在前面板37上設置有蜂鳴器34和急停開關38,蜂鳴器34用於在出現故障時進行報警,急停開關38用於在出現危險或是緊急情況下停止設備運行。右側板43上設置有進行散熱的風扇41,右側板43和左側板33通過卡扣42固定在臺面板31上。
如圖6所示,後板45上設置有調壓閥47、接地線48、接口49、電源開關50和銘牌51。後板45與臺面板31之間通過合頁44進行安裝固定。
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制。基於此處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