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道拐植物人妹妹犧牲沒有(一河北老人看了一場電影)
2023-07-09 04:58:18 1
1997年,對於楊彥坤來說是不同尋常的一年,甚至將她47年的平靜生活徹底打破。楊彥坤做夢也沒想到,和她在一起生活了47年的父親,居然是她的養父。而她真正的父親早在47年前犧牲在朝鮮戰場上。
面對如此的真相,楊彥坤一時無法接受,她的父親到底是誰,47年前又發生了什麼事,才造成如今的局面呢?
這一切,都要從一場電影開始說起。
一場揭開真相的電影1997年,為了慶祝春節,河北省安石縣的石佛鎮上,特意為當地的百姓們放露天電影,引得大家都興致勃勃前來觀看,即使高子剛已經年過花甲也特意來湊這份熱鬧。
這天,村裡放的電影名叫《毛主席和他的兒子》,講的是韓戰期間,毛主席送自己兒子毛岸英上戰場的故事。人們都被毛岸英為了國家大義獻出自己生命的無私奉獻所感動,而對高子剛來說這部電影卻有另外的意義。
電影中有這樣一個片段,毛岸英在朝鮮曾與一名叫高瑞欣的參謀聊天,在聊天中,高瑞欣開心地與毛岸英分享了他妻子將要生產的消息,這讓高子剛激動萬分。
原來,這高瑞欣正是高子剛的哥哥,犧牲在了朝鮮戰場上,家裡還有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和政治部頒發的《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哥哥高瑞欣14歲跟著八路軍的部隊離開了家,只有跟嫂子結婚那年來過家一次,之後就是犧牲的通知。
對於他在部隊的生活,包括嫂子的消息大家都一無所知。沒想到,在大家都不知情的時候,犧牲了47年的哥哥居然還有遺腹子留下來。這是哥哥在世界上唯一的骨血,若是父母泉下有知,該有多興奮呢?
可興奮歸興奮,人要到哪裡去找呢?嫂子早就失去了聯繫,而且因為高瑞欣參軍期間鮮少回家,家裡人對哥哥在部隊的情況也全然沒有了解。連電影裡交代哥哥的信息都從河北安國縣改成了河北饒陽人,可見部隊裡對哥哥的信息也是不完全了解。這些無疑都對高子剛的尋人之路,增添了困難。
高子剛並沒有被潛在的困難打倒,他發動所有的親戚朋友,開啟了為哥哥找尋遺腹女的工作。皇天不負有心人,高子剛在農業局的堂妹高秋容人脈多,幾經波折之下,聯繫到了嫂子李翠英娘家的侄女李寬心。
高子剛十分興奮,當即就給李寬心打電話打聽當初李翠英懷孕生女的情況,李寬心果然是知情人,哥哥確實有個遺腹子,正是李寬心的表妹楊彥坤。但壞消息是,李寬心並不願意幫忙。
李寬心告訴高子剛當初的事,那時姑姑李翠英和姑父高瑞欣感情很好,婚後很快有了孩子。可此時韓戰爆發,1950年,高瑞欣義無反顧地作為人民志願軍的一員加入了抗美援朝的隊伍。
誰知,後來高瑞欣不幸遇難,當時姑姑李翠英正準備分娩,為了讓姑姑能順利生產,大家都瞞著姑姑。直到1951年,姑姑生了表妹楊彥坤4個月後,大家才敢把真相告訴姑姑。
果然如大家預料的那樣,姑姑因為這個消息哭到肝腸寸斷,一度連孩子都顧不上照顧。好不容易才在大家的安慰下緩過神來。
而這也是現在李寬心不想再摻和的原因,畢竟這件事已經過去47年,姑姑已經有了自己的生活,要是再因為過去的事情去打擾她們母女的生活真的好嗎?
況且姑姑好歹經歷過這些事情,心裡還有個準備,可是表妹呢,為了表妹的健康成長,姑姑從未提起過表妹生父的事。現在的姑父對表妹視若親女,兩人關係也非常好,又何必去擾亂她現在的生活呢?
楊彥坤找真相因為這樣,高子剛的尋親之路陷入僵局,聽了李寬心的話後,也陷入沉默。高子剛開始懷疑,自己的堅持是不是正確的。可當午夜夢回,他總是能夢到小時候自己與哥哥在一起玩耍的日子,而今哥哥故去多年,他明明是個保家衛國的英雄,可不僅屍骨留在了朝鮮,身後連個日常祭祀的人都沒,一旦自己有一天不在了,還有誰會記得逢年過節給他燒點紙呢?
高子剛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李寬心後,李寬心也動搖了,她也認真想了想,確實不能告訴表妹真相,能讓表妹繼續維持現在安穩的工作,但這也只是自己的想法,她已經是個47歲的大人了,她可以自己處理自己的生活,自己瞞著她什麼都不讓她知道就一定是對的嗎?
李寬心也和高子剛一起去探了探李翠英的口風,李翠欣英也早就想把女兒楊彥坤的身世告訴她,只是苦於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一不小心就拖了這麼些年。既然高家的人找來了,李翠英就乾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認了高子剛認親的舉動。
就這樣,高子剛懷著激動又忐忑的心,撥通了哥哥女兒楊彥坤的電話,楊彥坤被這通電話驚呆了,她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叫了47年的父親竟然只是她的養父,而自己的生父早已經在47年前命喪朝鮮。
楊彥坤本以為這是個玩笑,可看到母親欲言又止的表情後,才相信了這件事是真的。母親當初得知父親去世的消息後,一度很消沉。後來為了自己的健康成長才又開始認真生活。
母親李翠英本來就是一名優秀的黨員,為母則剛,為了照顧幼小的她更是努力工作學習,變得越來越優秀,吸引了許多追求者。其中就有他的養父。
養父作為為數不多了解她身世的人,本來就對母親充滿憐惜,後來又在跟母親接觸後,對母親產生好感,兩人一來二去結為夫妻。養父也是一名軍人,對待楊彥坤這個烈士後代,完全盡到了一個父親該有的責任。
正因為養父給了楊彥坤最無私的愛,所以楊彥坤一直沒察覺到養父和她沒有血緣關係。
乍一下得知真相,楊彥坤用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消化了這個事實,等她終於平復自己的情緒後,新的問題擺在她眼前。
她的父親高瑞欣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經歷過怎樣的事情,又是怎麼犧牲的,電影《毛澤東和他的兒子》中關於父親的片段是真的嗎?
當時是1997年,信息交通都沒有現在這般發達,要找到一個人過去生活的痕跡是很困難的。唯一的線索就是那部電影。既然在影片中,父親高瑞欣犧牲在韓戰中,那麼一直在關注這場戰爭的人,很有可能與父親相識。
彼時楊彥坤只是一名普通工人,好在她的丈夫王文江文化水平高,在這種緊要關頭,王文江一人站了出來,和妻子一起面對困難。他利用自己的優勢,陪著妻子一起去書店找尋韓戰相關書籍資料。
最後他們鎖定了兩本書,一本是《生死三八線——中國志願軍在朝鮮戰場始末》,另一本是《一個真正的人——彭德懷》。王文江分別給兩本書的責任編輯去信,詢問他們是否能幫忙找尋跟高瑞欣同時期的戰友同志。
過了一段時間後,《一個真正的人——彭德懷》的責編回信告訴楊彥坤夫妻,給他們帶來一個好消息,他提供了高瑞欣生前的戰友王亞志的聯繫方式。並且王亞志與高瑞欣的關係非常好,相信王亞志能夠幫到楊彥坤。
王亞志得知犧牲的戰友,還有女兒在世,也是十分激動,當即就邀請楊彥坤來北京,並且還帶著楊彥坤一一拜訪了高瑞欣生前的其他戰友,在大家的講述中,楊彥坤終於拼湊出了父親的過去。
一個英雄的成長1927年,高瑞欣出生在河北安國縣一個石匠的家裡。因為父親做的石器還算不錯,所以高瑞欣從小生活的條件並不算差,甚至還有餘錢供他讀書。
後來抗日戰爭爆發,高瑞欣的家鄉也受到了日本人的荼毒,高瑞欣恨透了日本人。正好14歲那年,八路軍在河北招新兵,經過家裡人的同意後,高瑞欣開始參軍。
進入部隊後,因為高瑞欣上過學的緣故,他憑藉自己的本事考進冀中軍區下屬的抗屬中學,後來又憑藉出色的成績進入抗大深造。最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去到彭德懷彭老總身邊工作。
高瑞欣聰明能幹肯用功,每次作戰完畢都能把繳獲敵人的武器裝備,敵人的用兵部署記得清清楚楚,給彭德懷元帥的工作幫了不少忙,因此很快他便成了彭老總最器重的人之一,彭老總開始一心一意的培養這個年輕人,希望他能成為一個好的參謀。
兩人平時在一起工作,閒暇時一起下棋,大家都說兩人的感情就好得像「父子」一般。
所以在1949年,彭德懷元帥動身前往西柏坡參加會議前,特意給了高瑞欣七天假,讓他回去看看家人,要是能順便解決一下終身大事就更好了。
高瑞欣害羞地應了,這是高瑞欣參軍之後唯一一次回家,不負彭老總所託,高瑞欣在這七天假期裡,結識了鄰村的同樣是黨員的李翠英同志。兩人一見如故,在對人生的理想和追求上有著深深的共鳴,很快便訂下婚事。
1950年,新中國成立後,高瑞欣跟著彭德懷元帥一起去了大西北工作,在這期間,高瑞欣和李翠英結了婚,而後李翠英的工作也調到了西北,兩人在蘭州安頓下來,有了自己的小家。
雖然因為工作原因,二人常常見不到面,可是在一對有情人眼裡,這些困難根本不算什麼,反而加深了對彼此的思念,使得兩人感情越來越好,很快就有了愛情的結晶。小夫妻兩個也對這個孩子的到來充滿期盼。
誰知就在李翠英臨盆前不久,韓戰爆發,彭德懷彭老總臨危受命,入朝成了人民志願軍總司令,高瑞欣作為彭德懷得力的助手,也義務反顧的前往朝鮮。
臨走前他和妻子告別,讓妻子好好照顧自己,等他回來一家團聚,誰知道這一去高瑞欣再也沒有回來。
英雄不朽高瑞欣進入朝鮮戰場後,跟著彭德懷在志願軍司令部工作。成為一名作戰參謀。作戰參謀一共有6人,因為他與毛岸英年紀相仿,又都新婚不久,所以最能合得來。這便有了電影《毛主席和他的兒子》中高瑞欣跟毛岸英談起妻子懷孕的那一幕。
那時正是美軍最囂張的時候,美軍的總司令麥克阿瑟整天叫囂著要讓美軍回家過聖誕節。為了早日擊退美軍志願軍司令部的每一個人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他們幾個作戰參謀也是兩班倒,隨時關注著戰場上的變化。
1950年11月25日下午,司令部的人都在照常工作,突然傳來敵軍飛機的聲音,大家都趕緊護著彭老總和資料撤退到防空洞裡去避難。這時毛岸英想起房間裡還有張重要的作戰地圖沒拿,便立馬返回去找,而高瑞欣早就習慣了每次作戰都要去摸敵人的兵力等信息,即使那天不是他值班,也跟著毛岸英去了。
誰知他們二人剛進入房間,美軍的飛機便投擲下兩枚燃燒彈,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房子點燃燒了起來。毛岸英和高瑞欣自然也就被困在房間裡,沒有出來。
等到敵機走後,好不容易將火撲滅,也已無力回天。大家還是憑藉著毛岸英身上一塊沒燒毀的表才確認了他倆的身份。他們犧牲時,高瑞欣才23歲,毛岸英28歲。而這不過是高瑞欣入朝的第七天。
事情發生後,就如李翠英的侄女李寬心所言,為了不影響李翠英生孩子,彭老總親自交待大家不要把高瑞欣犧牲的事情告訴李翠英,直到孩子四個月後,實在瞞不住了才說出了真相。
高瑞欣的遺體也同其他犧牲將士的遺體一樣被葬在朝鮮,具體位置已經記不清了。又因為和他一同犧牲的毛岸英身份特別,對比之下導致高瑞欣更是常常被人忽略,以至於人們有時根本不知道高瑞欣是怎樣一個英雄。
彭德懷曾在毛岸英和高瑞欣犧牲當天給毛主席發的電報中提到:「高瑞欣對解放大西北是有貢獻的」。
高瑞欣去世後,也對他的遺屬多有照顧,時常過問二人情況,直到聽說李翠英已再婚的消息時,才放下心來。
1952年,在高瑞欣犧牲兩周年後,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和政治部聯合起來為高瑞欣籤發了001號「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
由於部隊上留存的高瑞欣的信息只有老家的地址,於是這份犧牲證明書最終到了高瑞欣的弟弟高子剛手中,同樣也因為信息的問題,高瑞欣還沒來得及告知家人,自己已經的妻子已經懷孕。
如此一來,導致在過去的47年裡,楊彥坤不知道自己父親高瑞欣的存在,高子剛也不知道自己還有個侄女。
好在,一切都還來得及。
調查清楚之後,楊彥坤終於理清了事情所有的來龍去脈,也終於知道了自己的父親是個怎樣的人。
為了彌補自己這些年的遺憾,她又動身去往自己的家鄉,河北安國縣,去探望老家的親人。
尤其是叔叔高子剛,因為交通不便,他們目前為止所有的聯繫都是通過打電話。楊彥坤很想見見自己的叔叔,說不定能從他身上看到父親的影子。並且她也很想看看自己父親從小到大生活的地方。
大概是因為血緣的力量,楊彥坤第一眼見到叔叔高子剛的時候,頃刻間就變得淚流滿面。高子剛也看著哥哥留下來唯一的後代痛哭不已。高子剛此刻無比感激自己當初的堅持,終於為哥哥找到了他留下來的唯一的後人。
而後,高子剛將當初收到的哥哥的「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鄭重交到了楊彥坤的手裡。民政部也為楊彥坤補發了《革命烈士證明書》,這些東西都在時刻提醒著楊彥坤父親曾經存在的痕跡。
為了紀念父親,楊彥坤在《軍事歷史》上發表了《我的爸爸高瑞欣》一文,希望更多人能記住父親這個烈士。曾經幫助過楊彥坤的高瑞欣的戰友王亞志也發表了《與毛岸英合葬在一起的高瑞欣》等文章,來懷念憑弔曾經的戰友。
高瑞欣這個名字,也通過大家的努力,沒有遺忘在歷史的長河裡,反而逐漸被人們記住。
這樣看來高瑞欣無疑是幸運的。仔細想想,在韓戰中,犧牲的烈士又何止高瑞欣一人呢?那些犧牲的人們還有多少能被人們記得呢?
歷史的長河滾滾向前,從未停息,那些淹沒在歷史中的英雄也不該被人忘記。不管他們是否擁有性命,都應該刻在歷史的豐碑上,成為永恆。
謹以此文致敬為我們創造現在美好生活的前輩英烈,作為後人,我們會牢記你們做出過的所有貢獻,並將繼續傳承你們的遺志永遠努力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