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大叔明星(演藝明星光頭阿威的演藝之道)
2023-07-18 09:35:42 1
劉遠江/文
自古以來,文藝事業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重要而深遠,並一度歷經波折,但終究還是駛上了正確航道,被人類視為值得固守的「精神淨土」,甚至在中國人民神聖的民族解放事業中更是衝在最前面,成為刺向敵人心臟的一把銳利尖刀!
時至今日,反觀「文藝事業」所引發的全球性「娛樂災難」,不由令人痛心疾首,它實際上早已淪為全民取樂的藉口和工具,文藝賴以存在的「道德與美學」正悄然離場,代之而起的,是文藝扭曲及異化後的所謂「娛樂」,導致許多深層社會問題暗流湧動人心潰散。因此,為了文藝事業的健康傳承與創新,同時也為了人類社會有尊嚴地永續發展,我們作為有社會良知和歷史使命感的中國文人不能不站出來為正確的文藝發展方向大力鼓與呼,初衷是希望我們的文藝事業永遠成為人們心頭最值得津津樂道和信賴的「精神淨土」。
如今的文藝界,尤其是演藝界,無疑是有史以來最不講良心的「業界」,在中國如此,在全球範圍內同樣不例外。因為十有八九的演藝明星都「失魂落魄」,他們不是盡職盡責地「活在作品」中,然後像個普通人那樣坦然愉快地生活著,而是頻頻以「明星範兒」在媒體前曝光,並頻仍地人為製造各種「事端」以求得高關注度,這種在現實生活中不斷擴大的知名度,不僅無助於更好地塑造藝術形象,而且無形中還會大幅耗損精力,以及破壞演員「演繹」的藝術形象所應具有的神秘性和純粹性。比如某位演員,當他(她)很著名後,再去出演某個角色時,無論他(她)的演技如何超群,觀眾觀看他的作品時的確很難「入戲」,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角色,都更像是生活中的某某人,而不像是戲中所扮演的「角色」,這就是「先入為主」的感觀印象對人類揮之不去的影響,所以真正偉大的演藝藝術家是不適宜太出名的,否則,不自覺地就會造成「角色錯位」。拿演員陳強來說,如果他當年演的那個「壞蛋」讓現在的陳佩斯出演的話,肯定出不來那個效果,這不是說陳佩斯的演技不如他父親,而是如今的陳佩斯實在太出名了,誰都知道戲中的角色是陳佩斯出演的,而不是那個可以令人恨得咬牙切齒的近乎真實的「壞蛋」。包括現在的很多導演和投資方,為了顯示他們的團隊高規格和影片的大製作,往往會斥巨資打造一個所謂的「全明星陣容」,殊不知,這樣拍出來的東西是徹頭徹尾的「演戲」,拍攝過程是一幫熟面孔在「演戲」,當影片和觀眾見面時,觀眾見到的還是一幫熟面孔在做作地為演戲而「演戲」。
此情此景,遭「愚弄」的觀眾情何以堪?所以如此不智慧的拍戲套路,導致「大投入,小製作」也就不足為奇了。因此,但凡偉大的藝術家必須要耐得住寂寞,有時為了藝術,甚至要付出一定的犧牲生活的勇氣與代價。但現在的很多演藝藝術家就不是這樣的了,生活中他們,即便是偶爾缺少一些關注度,似乎就不是他們想要的生活了,這裡說的是演藝明星如何在藝術層面上活錯了方向;從生活層面上來說,他們甚至錯得更遠!按理說,演藝明星一頂頂耀眼的光環和大把大把的鈔票都是社會大眾支持的結果,老百姓才是他們真正意義上的衣食父母,相較於封建社會被無情踩在腳下的同行們,他們應該心內釋然並存感激之情才對,並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遵循「戲裡本本份份做事,戲外老老實實做人」的從藝原則。但令人驚訝的是,現在的演藝明星比孫悟空還會「鬧騰」,而且胃口大得驚人!
毋庸置疑,我們這個國家給演藝明星們的社會地位已經很高很高了,經濟回報亦豐厚得不可思議,可很大一部分人並不領情,更不想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所以你會發覺,是個明星都想炒作自己,抬高自己,都無知地把自己當成了世界舞臺的「中心」,而且為達到目的往往不擇手段。因此每天當你睜開眼的時候,關於演藝明星的雞毛蒜皮,甚至是「雞鳴狗盜」之事就會如影隨形、寸步不離,讓你很難不去關注,而當你關注了時,似乎就達到了人家的目的了。豪不留情說,當下的絕大多數媒體和眾多演藝界明星就像是一對趨炎附勢的「狗男女」,居然也裝模作樣地擺出一副「夫唱婦隨」的嘴臉。在這裡,我們在批判某些演藝明星的醜行的同時,目的是要關注,為什麼演藝明星較一般人更容易「鋌而走險」呢?古人尚且知道「家醜不可外揚」這一淺顯道理,但現如今,有些演藝明星毫不畏懼「家醜外揚」,而且愈發變本加厲,甚至寡廉鮮恥地生怕天下人不知道他們的那點「家醜」,所以才會「家醜」滿天飛,並美其名曰:「人氣王」!
原來,這種畸形的價值觀背後,是利益在驅動!由於在當今社會環境中,演藝明星是靠關注度吃飯的,有了關注度,說明你有人氣,既然你有人氣,自然就會有源源不斷的「片約」和「廣告代言」找上門來,因此這時代已集體進入到一個「病態審美」的時空下,再垃圾變態的明星也都能擁有大批的腦殘粉絲,再無恥的明星亦都有無良的商家和他們「狼狽為奸」。如果把大眾「荒蕪」的精神世界看作是一片荒田的話,那麼,那些沒有德行的演藝明星就是荒田上不停瘋長的「野草」。我想,只有老百姓睜開雪亮的雙眼觀照自己的內心,讓精神不在荒蕪,才有可能抑制住「野草」不識時務的野蠻生長。由此可見,媒體、商家、經紀公司等多方不加選擇的關注和支持,變相助長了不良社會風氣的蔓延,而演藝明星毫無節制的道德敗壞,又反過來大面積影響著人們的道德觀念和人生價值取向,導致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正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社會現狀,這是不爭的事實。
正因如此,我一向對演藝明星們懷著極度厭惡的情緒,人品低劣、思想膚淺、文化匱乏、自以為是,基本可以認為是這個群體的普遍共性。也許有人會問,那麼,這是一群怎樣的人呢?我想,是一群最需要思想文化滋潤,卻不幸地被時代推至「文化生產者」的位置,以致每天都不同程度地製造著「文化毒品」的人類文明的禍害者!某些年長的藝人,為了蠅頭小利甚至可以晚節不保,而年輕一代的不少藝人亦「不甘後人」,有些急躁者更是迫不及待地希望「趁早將壞事做絕」,近現代那批文藝名家的文化思想在他們身上早已蕩然無存,閃光的道德品行就更無從說起了。因此,我時常想,我們這個國家到底怎麼了?別忘了,我國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有文化監管部門的,為什麼媒體每天都在用國家的公共媒體資源大肆傳播演藝明星們低級趣味的「情事」和毫無文化含金量的「生活瑣事」卻沒有人站出來督導呢?我對此非常不理解,異常憤怒,難道我們這個轉型中的社會,不再有比明星們的那些「一己臭事」更有價值的東西值得我們去報導了嗎?
眾所周知,娛樂場所的賣淫嫖娼行為基本退隱為「地下交易」,但即便如此,我們有關部門的「掃黃打非」成果還是非常得力的,起碼對人性之惡中的不道德交易行為有相當的震懾力,就算是酒後亂性造成惡果的,也必定會得到法律的嚴懲。但與背地裡交易有所不同,許多演藝明星天天都清醒著「亂性」,卻得不到有效監管和懲戒,直截了當說,同樣是不道德交易,同樣是令人厭惡的惡習,但演藝界糟糕的行為風氣對社會的破壞力要遠比「賣淫嫖娼」對社會的破壞力來得強悍,因為演藝明星的行為來得更加公開和肆無忌憚,加之明星多為公眾人物,容易成為大眾的「壞榜樣」,最為關鍵的是,明星們的背後都有成堆的媒體如「蒼蠅逐臭」般無休止地追逐,他們不負責任的行為方式對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無疑要廣泛和惡劣得多。
有次,我和文化界的一位領導聊天,我直言不諱問:「為什麼老百姓本就單調的文化生活會有那麼多汙濁不堪的聲音出現?為何沒有哪個部門站出來管管?」他坦言,不瞞您說,管文化這塊不單是我們部門的事情,還有別的部門也在管著吶,這麼說吧,如果是好事情,哪個部門都想上,可對於一些敏感的事情,誰都想撇得乾乾淨淨的。再說了,有些事情還真沒法管,人家又沒犯法,你怎麼管?道德的事情誰又說得清楚?而且有許多老百姓對一些事不關己的不道德的事情並不反感,要是管得寬了,老百姓會說你侵犯人家的隱私權,整個一多管閒事,所以能不管的就儘量不去管它,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我聽後非常惆悵,知道導致問題的癥結所在了。但我以為,既然一個群體中的絕大多數人都無力規範自己的道德行為,而且還會對社會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壞力的時候,國家的法律法規難道不應該考慮介入?就像在公共場所抽菸和在公共場合光著身子都屬於個人道德範疇一樣,如果人人都以在公共場所抽菸和在公共場合裸奔為榮,難道我們的國家就沒有應對之策了嗎?試想一下,如果國家文化監管部門的領導能夠對公民的道德行為強勢介入,可在國家電視臺的黃金時段開闢專欄,對於捕風捉影的媒體報導,可予以嚴厲監管,並嚴懲相關責任人,但對於公眾人物確有其事的不道德行為,理應公開予以嚴厲批評,並號召全社會對其進行譴責、抵制,全面封堵不道德者的文化活動空間,同時協調相關部門,對於不顧社會影響仍與負面公眾人物進行商業合作的商家給予無情制裁,如能這樣,我國的社會風氣相信會很快得到改善,即便推廣至全球也是如此。
我始終堅信,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會容許自己的國民持續道德敗壞,因為「真、善、美」是人類共有的普適價值觀;另一方面,對於特定領域的特定人群理應給予「特別關切」,因為他們的行為往往會成為社會焦點,而當前許多百姓沒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更遑論世界觀了,對於評判「是非曲直」的標準尚無力明辨,因此國家有關部門應負責任地站出來予以正確引導,對於某些話題危機則應智慧地應對,而不是相互推諉,須切實從源頭上清除滋生不道德行為的「社會溫床」,果斷切斷錯綜複雜的陰暗利益鏈條。如若再不從社會本質上正視那些易於毒害人們思想的社會風氣問題,諸多積習恐成尾大不掉之勢。比如我們已討論多年的我們的故鄉正在消失和沉淪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絕大多數人僅看到定格後的「物性」的消亡,而難見良善「人性」亦在可怕地消弭殆盡,也許後者「生變」才是故鄉不再是故鄉的主因吧,倘再不引起足夠重視,並全力施救「人心」,那麼,要不了幾年,神州大地將遍現「物非人非」的不堪景象!到那時,可不是所謂的故鄉存廢的問題,而是大面積的關乎人心人性扭曲遽變的社會問題!
不過,凡事都不是絕對的,正所謂否極泰來,物極必反,演藝界也不例外,正當我覺得它已經全然「壞透」 了的時候,正當我將之恨之入骨的時候,它卻向我展現出了另一面,可謂綻放出一線曙光——演員陳威(藝名:光頭阿威)以一種讓人意想不到的覺醒方式「橫空出世」了。此前,我並不認識生活中的陳威,直到一同受邀出席某項公益活動時,我仍然覺得陳威或許只是個演員而已,沒有什麼值得我去關注的,甚至還萌生了不屑一顧的念頭,所以心裡始終在牴觸,並不想浪費時間和他多費唇舌。不料,陳威是位性格極其開朗的「大男孩」,他並不介意我的「偏見」,不時謙卑地主動和我說說話。起初,我只是禮節性地和他搭訕幾句,源於中國文人多是些自視甚高的傢伙,千年遺留的文化陋習至今仍難自棄。不過,慢慢地,我發現他的某些話語居然能觸動我的內心了,我這才不免一驚,開始正式和他交流,也開始著意研究影視作品之外的「陳威」到底是如何嬗變為一位演藝界的「文化牛人」的?他果然沒有令我失望,我們聊的話題專業而深邃,但他基本能跟我聊到一個層面去,足見他的水平著實非同尋常,我也從中感受到他是位很有文化底蘊和思想高度的演員,這一點,與當下許多不學無術的混世演員們大相逕庭。
於是,我們越聊越投機,投機後的我們,說起話來就隨便多了。陳威自信而坦率地說:「劉老師,我覺得我們的想法不光是相似,簡直就是驚人地一致。」我思前想後,深覺陳威此言不虛,在很多問題上,我們的思想的確是高度統一的。就這樣,我開始意識到陳威是潛藏在演藝界的一位「高人」,我開始意識到這個人有極高的研究和推廣價值,他的出現,勢必給全球演藝界帶來重要的衝擊與思考,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定將在一個已然頹廢的行業和一個行將傾覆的世道體系起到引領人心向善的靈魂導向作用!
我和陳威之所以相互認同對方的思維方式及行事風格,是因為我們首先是一位有社會良知和責任感的東方大國的公民,其次才是講求「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和我一樣,陳威也認為現在的演藝界有許多不健康的因素存在,而且毫不掩飾說,由於職業的原因,他既是這個行業的參與者,也是受害者,他說他在情感上一度淪為「孤家寡人」與演藝界的不良風氣有關。乍聽之下,我以為陳威是「近墨者黑」,染上了不良風氣,所以才步許多演藝界男女的後塵,直到一大把年紀了就是不願「成家立業」。殊不知,陳威擺手說,曾經到了適婚年齡卻多年未能成家絕不是他自身的原因,而是因為演藝界的整體齷齪風氣影響了他的正常人際交往。他說,曾有許多女孩暗自喜歡他,但就是不敢真心和他交往。之所以如此蹊蹺,一來是怕演藝界盛傳中的「烏煙瘴氣」赫然成真,怕他陳威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擔心自己日後無端受傷害;二來是顧忌人言可畏,和演藝界的人談朋友容易淪為人家閒話的對象,即便情感穩定也可能成為「眾矢之的」,而後無奈勞燕分飛,所謂「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並非危言聳聽。
對於情感上曾經不盡人意的遭遇,陳威顯得萬般無奈,他苦笑著對我說:「其實,我也是演藝界不良風氣的受害者,我又沒做錯什麼,但人家僅僅因為我是演員,就認定我不能免俗,我非常理解人家的心情,畢竟當今演藝界的風氣確實不怎麼樣,還是那句話,一切隨緣吧,萬事皆如此。」我說:「隨緣就對了,人與人的交往尤其要順其自然。就像我遇到你是緣分一樣,認識你之前,在我印象中,演藝界的人都是「壞傢伙」,但當我折服於你的品行後,我就心甘情願地為演藝界扔出了一塊「免死牌」。換句話說,演藝界還是有好人的,不能恣意亂貼標籤而後一棒子打死,否則必然會殃及無辜!因此,或許懂你的人還未出現,當她出現之時,也許就是你的情感生活實現轉折之際,不必擔心自己再次陷於百口莫辯的窘境。」陳威深深地吸了口氣,然後平復著情緒說:「我現在是想開了,既不去折磨自己,更不想讓自己被別人折磨,快快樂樂地過好每一天,讓每個日子都充實而有價值。」令人欣慰的是,娛樂界的好人——陳威的婚姻大事在過往的2015年終究塵埃落定,一位同樣才貌雙全的佳人蕩滌了所有的情事猜想。
那麼,多年來,陳威為何會深陷誤解泥淖中呢?其實,拿現在流行的說法來講,陳威的確是「躺著中槍了」。阿威是位合法公民,他有權選擇自己的職業,我們不能因為他是演員,就可以武斷地認為他被個別無恥低級的演藝明星給「代表」了。因為陳威是位有使命感的演員,他顯然與眾不同,他是「中國健康工程形象大使」、「團中央全國優秀青少年校外輔導員」,他經常義務參加各種慈善活動和義演,還時常受邀為求知若渴的青少年義務授課,通過他卓越的的人品和藝品,引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長。也許是出於對演藝界亂象叢生的考慮,他在授課時總不忘謙虛地向孩子們承諾說:「你們陳威叔叔無論何時都不會有任何負面新聞,否則,陳威叔叔就沒臉再見你們了。」孩子們每每聽到這句話時都信任地報以雷鳴般的掌聲,陳威則聽得雙眼飽含熱淚。他始終覺著:「青春年少」是生命中最為華麗激昂的詩篇,綻放得最盛,也最惹人憐愛,誰也沒有權利去傷害天性純真的孩子們。
為表決心,陳威私下還對我說:「我這一輩子,只有權利向社會輸送『正能量』,而不是相反。我敢保證,永遠不用『負能量』和社會對接,歡迎社會各界監督我的所有言行。」我說:「陳威啊,我之所以為你立言,就是希望你永遠為世人釋放『正能量』,要是連你這麼優秀的演藝藝術家都可能走向墮落,那我今後真的無臉再寫文章了。」陳威堅定地說:「哪能啊,放心好了,文人對文品看得高於生命,我自認為自己既是演員,也是文人,這點我深深懂得,我沒有理由讓天下人失望的,包括您!」
經由長期的明察暗訪,我有理由相信,陳威的話是真的、對的,正如時任文化部部長高佔祥於2006年在政協禮堂全國「德藝雙馨」大型文藝晚會中欣然為陳威題詞「德藝雙馨」一樣,那樣的評價,應該是客觀公允的,是陳威藝術人生的真實寫照!
在和陳威交往過程中,有一個生活中的小細節值得一提。有次,我們在一家飯店用餐,旁邊恰逢幾位年輕人在熱烈地慶祝生日。陳威不愧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這樣喜慶的氣氛果然感染到了他,他當即興奮地問那群年輕人:「今天是你們中的哪位過生日?」那些年輕人聽陳威語氣和善,就都很自然地把手指向了一位長相纖弱秀美的女孩,在得到確認後,陳威又送上祝福說:「我們也祝您生日快樂哦。我是演員陳威,你們回去後可以關注我的新浪微博,我也會在微博上送上對您的祝福,以便和更多的人一道分享您的喜慶和快樂!」樸實的話語如一股暖流當空激蕩,聽得那群年輕人連連點頭,並派了一位代表給我們送來了幾塊生日蛋糕。之後,或許由於收到了意外的祝福,他們集體靜默了一小會兒,以便慢慢平復激動的心情。此時,一向「惜話如金」的陳威,又活躍著氣氛說:「知道你們剛才為什麼都不說話了嗎?那是天使在祝福你們吶!不瞞你們說,在我印象中,吃蛋糕的勺子都是塑料做的,而你們的蛋糕勺子卻是金屬的,並且看上去很精美。我相信,這是我吃過的最昂貴的蛋糕。」陳威說完調皮地向他們揚了揚閃耀著白光的金屬勺子。陳威詼諧的話語逗得那些個本就朝氣蓬勃的年輕人開心不已。
由此可見,陳威是位非常善良而有情趣的公眾人物,他希望他身邊的人都能快快樂樂地生活,還希望藉助他個人的影響力讓更多的陌生人也能因他而幸福。正是通過生活中的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俯拾皆是」的小細節,我對陳威有了更感性直觀的認識。
陳威,特種兵出身,退役後做過一段時間體育教練,後積極從事演藝工作,如今成長為「德藝雙馨」的著名演員,演藝目標是做一個國家信賴、人民歡迎的「人民藝術家」。為此,陳威數十年如一日地錘鍊業務素質和思想素質,終究從業界成功「突圍」,且因其精湛的演技和厚重的文化底蘊,令他行走在藝術的「自由王國」,演繹風格「亦正亦邪」,演誰像誰,不管是在影視作品中,還是在生活中,他都格外招人喜歡,甚至被部分喜歡他的影迷譽為「百變影魂」。
令人倍感欣慰的是,陳威並非像許多所謂的著名演員那樣徒有虛名,應該說,截止到目前,陳威無論是實力,還是才情,皆要遠超他的世俗名氣。因此,還有很多人尚無緣領略他的「演繹實力全貌」,尚不明了它的價值空間到底如何深闊。當然了,這些問題需要多方努力方能完成。簡而言之,陳威仿如一座有待深度發現卻取之不盡的「金礦」 ,其有足夠的魅力值得人們去勘探與發掘,只是看世人可否擁有足夠的智慧和幸運與他共舞!
最早從螢屏上關注陳威,源於馮小剛執導的中國首部賀歲電影《甲方乙方》,其後,是在央視黃金時段熱播的《範府大院》,再後,便是同樣引起巨大反響的央視開年大戲《走西口》。陳威在《走西口》中飾演「傻大個子」,其時,《北方周末報》大膽評論說:「從鬼子到傻子,這是不可想像的,陳威成功開創了一個時代!」相信很多熟悉和不熟悉陳威的觀眾都對「傻大個子」留有深刻印象。但我同樣相信,絕大多數的觀眾都會以為飾演「傻大個子」的演員應該是「本色出演」,生活中的他,很有可能就是個十足的「傻大個子」,否則不可能傻得那麼純粹,傻得那麼可愛,傻得那麼形神兼備、酣暢淋漓,也許正是因為許多觀眾都持這樣的觀點,所以人們大多忽略了「傻大個子」這個角色背後潛藏的巨大價值!換句話說,或許「傻大個子」這個角色飾演的太過傳神了,以至於蒙蔽了幾乎所有人的眼睛,就連我這個「閱人無數」的行家裡手也幾近失察。當時觀看該劇時,我就情不自禁地暗忖:「這個劇組真會找演員,不知他們從哪裡找來這樣一個演員,這個角色簡直就是專為他量身打造的,不,他的演繹與角色定位的驚人一致性,壓根兒就是「鬼斧神工」的傑作!」因為我實在想不出,這個世界上,還有誰比陳威更適合出演「傻大個子」這個角色。毫不誇張說,這個角色是該劇最出彩的「演繹」,最是耐人尋味,也最為震撼人心,詮釋了一個孤獨靈魂背後彰顯的偉大人類性格:隱忍、忠誠、自知、識人,通俗說,這個角色呈現出了一種超乎尋常的「傻大個精神」。據悉,陳威參加《新三國》(飾徐晃)拍攝期間偶遇內蒙古演員劇團團長,他當場興奮地告知:「傻大個子,我剛參加完我市(呼和浩特)為你們《走西口》舉辦的專題研討會,其中,主管文化的副市長專門提到傻大個子,說,《走西口》的仁、義、禮、智、信,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缺失的,在傻大個子身上,我們看到了這些優秀品德難得地再現了,所以時代需要呼喚更多的傻大個子……」在這裡,我可以明確地告訴那些無緣或尚未來得及和陳威相識的朋友們,生活中的陳威,絕不是一個「傻大個子」,他驚人的睿智與劇中傻得驚人的「傻大個子」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反差,正好佔據了人類智慧的兩個「極端」。當我第一眼見到陳威並和他交談後,我難以置信站在我眼前的就是《走西口》中那個心無旁騖啃著雞腿傻愣愣的「傻大個子」,但事實的確如此,讓人惟餘唏噓與慨嘆,前後比照,不禁令人拍案叫絕!這就是總能出人意料的陳威,不是「本色出演」勝似「本色出演」的一位給人無限想像力的「舞臺王者」。
如果說成功出演中央電視臺《範府大院》反一號武田讓陳威吸引了眾多眼球的話,那麼,陳威在《走西口》中飾演的「傻大個子」這個角色,則因為人物定位和演員不著痕跡近乎本色出演的「演繹」,讓人大呼過癮。如是,陳威從飾演反派主角的「階段性巔峰」順利滑向飾演小人物的「巔峰」,如此巨大的過渡,卻在陳威的藝術銜接中顯得天衣無縫,這不是所謂的演技可以彌補的。特別是在《範府大院》中的精彩表現,讓他的「冷硬」形象始終勝人一籌,讓他一舉打破了日本軍官一律愚笨好色的臉譜化出演模式,被業內權威專家稱為:「開創了一個時代」,亦被輿論譽為有史以來螢屏上最英俊的「日本軍官」。由於阿威對角色的獨特解讀與把握,讓演員首次有能力從理性和人性的層麵塑造鬼子武田的真實形象,從而成功賦予武田在生活的真實性和藝術的真實性之間從容切換,進而獲得文化與生命靈魂。此外陳威還在《梅花公館》飾反一號單奇才、央視連續劇《地火》飾大反派日軍大島、央視連續劇《山裡紅》飾大反派賀老二。於是,一時間有人有意無意地把他定位為「中國第一反派」。
不過,我想澄清的是,陳威並非是「反派專業戶」,陳威由於自身文化底蘊非常紮實,對角色的理解把握能力出奇地到位,因此他的戲路非常之寬闊,遠沒有要成為「中國第一反派」的意思。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裝載著一個「反派角色」,只不過,壞人用它來為虎作倀滿足私慾,而好人卻用它來完善人性弱點。
據悉,在可預見的未來,陳威有意走「硬漢」路線,但這裡說的「硬漢」,絕非通常意義上螢屏裡湧現出的那些所謂的「硬漢」可以比擬的。表面上,如今的演藝界也有一些人似乎在走「硬漢」路線,遺憾的是,這些「硬漢」基本都是做些表面文章,無非外形上扮酷,表面看似硬朗,可內心卻孱弱得可憐,猶如紙糊的窗欞一捅即破。而陳威將要走的「硬漢」路線,則全然不同:一來,陳威是特種兵出身,有一身「硬漢」必須具備的過硬功夫;二來,陳威的身世極具傳奇色彩,名門之後,文人之子,加之從小經受住了極端生活的歷練,獨立於世,性格極其剛毅勇猛,這才是他走「硬漢」路線最具優勢和最具特質的地方;再者,也是最有價值的一點,陳威個人具備較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積澱,這種東方智慧,猶如至柔而臻於至剛之水,將助推其闖出一條既與國際接軌,又獨具東方個性魅力的「硬漢」路線,較之於國際上塑造的「硬漢」形象,實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然了,陳威既然能成為某些鐵桿粉絲心目中的「百變影魂」,「硬漢」路線顯然不會是他演藝生涯的終極選擇,他的戲路或許將更寬廣地拓展開去,正所謂「法無定法」,乃為王道。
如今,陳威主演《大金始祖》在戲裡飾男一號完顏阿骨打,這無疑用實例證明他戲路的多樣性與發展性,特別是由他首任製片人兼主演的電影《麻·局》更是榮膺美國科羅拉多獨立精神電影節最佳國際影片獎,該劇基本貫徹了陳威鮮明大氣的文藝創作思想,取得成功應在情理之中,也代表了未來文藝創作的新趨勢。凡此種種,註定了他的演藝成就將趨於多元化,精彩程度亦將呈現常態化。
我想,人之一生,倘若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已經殊為不易了,然陳威卻四處出擊,並都斬獲了不俗的戰績。首先,可以肯定,陳威是國內最具可塑性的「學者型演員」之一,他踐行的「慎獨」式的德行和剛柔相濟的文化力,甚至給全球演藝界帶來了莫大的深層思考,讓人不禁對「娛樂」的本質重新定位與反思;其次,也許許多觀眾也已熟知陳威還是位出色的主持人,曾擔任中央電視臺體育大百科主持和各類大型活動主持,其主持風格詼諧、睿智、舉重若輕,深得各界好評;再次,亦有部分觀眾千方百計通過某些特定渠道獲悉陳威竟然還是位才華橫溢的朗誦家和演講家,因為這些卓越才能,邀請他參加慈善活動的機構和單位絡繹不絕,既豐富了他的業餘生活,又不斷開闊著他的文化視野。最後,陳威還有一項最令人嘖嘖稱讚的能力,他同時亦是位不折不扣的體育能手,如果說他的「文韜」因有家族文化傳承而在情理之中的話,那麼,他的「武略」則純屬意料之外。他是中國明星籃球隊主力隊員、中國明星桌球俱樂部的常務隊長兼明星教練。1997年,明星籃球隊與北京市第四中學打比賽,賽後,四中校長邱濟隆當時這樣評價陳威:「你是我認識演員中最正直的人。」無獨有偶,2005年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兼新東方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徐小平亦如是評價陳威:「陳威,雖然我跟你接觸僅僅幾個小時,但還是感到你是我認識的演員當中最有文化底蘊的。」前不久,為倫敦奧運、帕運會錄製的重返奧運路之《快樂桌球》,陳威身為明星隊代表參與錄製兼領唱。陳威曾是奧運冠軍李菊和陳玘的桌球啟蒙教練。這興許著實出乎許多人的意料吧!
「演員」一職是陳威目前的本職工作,目標就是和所有的合作夥伴一同打造一些真正有傳播價值的影視作品,他從不認為自己做一個演員有多麼了不起,所以對自己的身份有清醒的認識,但願意利用社會賦予演員的獨特影響力多做一些有益於國家和人民的事情。在此,我想廓清一個概念,希望此後社會各界無論在何種場合最好都不要用「娛樂圈」或「娛樂界」這樣不成熟的提法。我相信,許多導演和明星最初以「娛樂圈」中人自居是想強烈地告訴別人,他的社會地位與眾不同,甚至高人一等。可不幸的是,如今「娛樂圈」的提法幾乎淪為負面新聞的「代名詞」。而且值得警醒的是,文藝作品並非只有「娛樂」功能,它理應承載更多對人性深層的溝通與理解,發揮文藝作品強大的思想影響力和靈魂引領力,與社會大眾進行平等有益的多層面互動,而不僅僅是輕描淡寫的「娛樂」二字可以取代的。另外,過分彰顯「娛樂性」表面上是宣揚文化自由,實有誤導之嫌,並不利於良好社會風氣的生成,對國民的深層精神文化追求和人性尊嚴也會是一種持續的傷害與打擊。對此,媒體和文化監管部門可以發揮至關重要的積極引領作用。
與此同時,媒體和社會各界根據自身文化需求可以自行關注多元海量信息,但當「文體明星」的相關新聞毫無節制地過多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的時候,無疑變相凸顯了百姓精神生活的極度空虛和媒體社會責任感的高度缺失,以及文化監管部門的嚴重瀆職,這種不可持續的媒體報導方式體現了時代的困惑與困擾,令人痛心!不過,陳威的適時出現,讓我們對演藝界的印象有了很大改觀,甚至重拾了信心與希望,這是陳威不經意中獻給演藝界的彌足珍貴的一份厚禮,亦不啻為一場及時文化雨!
在演藝界之外,就商業利益而言與它合作最密切的無疑要數企業界了。合作項目中,最受關注的應是廣告市場中的「品牌形象代言人」。但我在梳理那些有一定影響的「品牌形象代言廣告」後發現,許多商家,即便是商界領袖,也多不了解自家品牌到底適合找什麼樣的「品牌形象代言人」方才有益於提升品牌核心競爭力和品牌美譽度。因為這個緣故,他們只能「盲人摸象」 式地給出一個看似正確的答案,甚至淪落到「有奶便是娘」的境地,只要備選明星有相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就都在選擇範圍內,而甚少權衡明星的個人形象是否足夠正面?極少評估明星的個人內涵有否文化支撐?所以商家首先必須增強自身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審美觀,否則,不但起不到正面的形象宣傳作用,還可能自降格調,嚴重損毀自身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品牌形象。因為明星的真正商業價值,在於其是否擁有良好的個人影響力、文化濡染力和人格感召力,三者缺一不可。
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如同阿威一樣擁有靈魂自覺的文化明星們卻並未成為商家競相追逐的品牌代言對象,起碼我尚未發現「陳威們」在中央電視臺的黃金時段有品牌形象代言廣告。這說明什麼問題?說明國內商家尚沒有能力發現「陳威們」的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說明我們的商家不注重真正的品牌價值追求與人格形象塑造,亦不注重品牌內涵的挖掘及延伸,這對於有意打造百年企業的商家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從目前市場上推出的品牌形象代言人來看,個人影響力是有的,但文化力大都明顯不足,至於人格魅力,則見仁見智,多半給人「喜憂參半」的印象,如此代言,我的解讀是:「被代言品牌」僅注重軀殼而不注重實質,所謂「外強中乾」是也;此等代言,表面上犧牲的是消費者的利益,其實不然,最大的受害者還是商家自身,因為無論商家如何將廣告費轉嫁給消費者,都擺脫不了其草率地拿錢砸自家「牌匾」的事實,可謂遺害無窮矣!
平心而論,陳威是演藝界迄今為止最值得我為其立言的演藝藝術家之一,而且是目前唯一能夠觸動我的文思,並促使我甘願為其著文的演員。當然,我始終堅信,和陳威同樣優秀的演員還有很多,只是我們尚無緣相識而已。因此,如此慎重的「立言」,堪稱「空前」,但絕非「絕後」,我衷心希望演藝界能湧現出更多像陳威一樣值得我為其「立言」的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藝術美感的藝術家,並期待他們釋放無可爭議的正能量,為「演藝界」正名,乃至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全面崛起貢獻應有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劉遠江系著名作家、書法家、文藝評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