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注射流道及橡膠型腔的製作方法
2023-07-12 11:30:46 2
專利名稱:橡膠注射流道及橡膠型腔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橡膠注射流道及橡膠型腔,尤其涉及一種有效減少流道距離的橡膠注射流道及橡膠型腔。
背景技術:
圖1為現有的橡膠注射流道的示意圖,如圖所示,現有的橡膠注射流道為金字塔結構方式來劃分流量,橡膠由一個大容穴91注入,經過兩條主流道92,每一條主流道92連接數條支流道93,這樣橡膠通過垂直注孔94注出。現有橡膠流道的作用是為了均勻分布膠量壓力圖2為現有的橡膠型腔示意圖,圖3為圖2A-A線的剖視圖,垂直注孔94注出的橡膠進入小容穴95,通過進膠口 96進入製品型腔97內成型。多個進膠口 96在制品型腔97 圓面上。現有的橡膠注射流道,存在著流道淺寬問題,從而導致流速過慢、轉彎過多,導致結構複雜,壓力同時也被抵消;流道太長,使用材料多,使成本加大且浪費大量的人力;而轉角過多導致壓力損失過大;再有就是流道過長導致廢料過多,堆積嚴重等問題。橡膠類高分子材料性質難以採用金字塔流道結構方式來均勻分配產品的注射量, 尤其是橡膠生產過程中的模具溫度高達150 200度時,流速過慢和壓力流失都導致橡膠原料過早熟化,以至給產品帶來各種缺陷和生產進度過程慢,且熟化後無法重複使用;流速過慢和壓力損失,導致產品有很多質量缺陷,沒有很好的穩定性;進膠口布局不合理,導致軸芯易衝彎,合格率降低等等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橡膠注射流道及橡膠型腔,有效減少流道的長度,並且均勻流道內橡膠的壓力,從而提高橡膠成品率,有效節約生產成本。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橡膠注射流道,所述橡膠注射流道包括大容穴,用於注入橡膠;主流道,與所述大容穴相導通,所述主流道為弧形,從所述大容穴注入的橡膠流入所述主流道中;支流道,與所述主流道相導通,所述主流道內的橡膠流入所述支流道中; 垂直注孔,位於所述支流道的末端,與所述支流道相導通,所述支流道內的橡膠通過所述垂直注孔注出。距離所述大容穴近端的所述支流道與所述主流道的夾角小於距離所述大容穴遠端的所述支流道與所述主流道的夾角。所述主流道的截面為U型。所述支流道的截面為U 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於權利要求1所述橡膠注射流道的橡膠型腔,所述橡膠型腔包括
小容穴,所述垂直注孔注出的橡膠從所述小容穴注入;側進膠口,與所述小容穴相導通,所述小容穴進入的橡膠流入所述側進膠口 ;製品型腔,與所述側進膠口相導通,所述側進膠口流入的橡膠流入所述製品型腔成型。所述側進膠口的截面為U型。本發明的橡膠注射流道及橡膠型腔,可以有效減少流道的長度,並且均勻流道內橡膠的壓力,從而提高橡膠成品率,有效節約生產成本。
圖ι為現有的II膠注射流道的示意圖2為現有的II膠型腔示意圖3為圖2A-A線的剖視圖4為本發明II膠注射流道的結構示意圖5為本發明II膠注射流道中主流道和支流道的截面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II膠型腔的示意圖7為本發明II膠型腔的剖視圖8為本發明II膠型腔的側進膠口的截面圖9為橡膠輥製品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思想是希望減少流道長度,先考慮更短促的流道長度,從而實現更少的注射時間,而且結構簡單,平衡度高。本發明為「多點注射」的情況下,「借用」製品自身的 「空腔」為膠料流動通過的「通道」,在相對很長的製品以及較大的注射量的情況下,僅需「一邊產品端面兩點注射」即可達到良好的橡膠成型的效果。圖4為本發明橡膠注射流道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明的橡膠注射流道具體包括大容穴10、主流道11、支流道12和垂直注孔13。大容穴10與主流道11相導通;主流道11與支流道12相導通;垂直注孔13位於支流道12末端,與支流道12相導通。圖中的箭頭方向就是橡膠的流向,橡膠從大容穴10 注入,進入主流道11內,然後流入支流道12中,從垂直注孔13注出。大容穴10的作用就是在注射機的壓力推動下將橡膠注入。主流道11的形狀為弧形,也是本發明的發明點,支流道12排布在主流道11上。主流道11和支流道12的結構的流道長度和流道總量,及流道,可以有效減少流道總量和縮短流道長度、單側兩點注射的均衡型的S形主流道11。S形的主流道11有效減少橡膠產品製造所需要的流道總量,縮短了總流道的長度(比現有技術節省50%以上)。S形的主流道 11有效的獲得了在橫向排列方式下的相等注射量,還能有效的減少壓力損失。從圖中也可以看出,支流道11排布和形狀也是本發明的發明點,距離大容穴10近端的支流道12與主流道11的夾角小於距離大容穴10遠端的支流道12與主流道11的夾角。圖中箭頭的方向為橡膠流向,因為大容穴10近端的支流道12與主流道11的夾角為銳角(也可以稱為負角),這樣設計的作用,可以減緩近端支流道12內腔橡膠的通過量,而增加了遠端支流道12內橡膠的通過量。這樣可以平衡每一個支流道12的橡膠通過量。圖5為本發明橡膠注射流道中主流道和支流道的截面示意圖,如圖所示,主流道 11和支流道12採用B-B截面圖U型設計,大幅度的增加橡膠進入橡膠型腔的流速,減低了橡膠過早熟化現象。圖6為本發明橡膠型腔的示意圖,圖7為本發明橡膠型腔的剖視圖,如圖所示,本發明的橡膠型腔具體包括小容穴20、側進膠口 21和製品型腔22。小容穴20與側進膠口 21相導通,側進膠口 21與製品型腔22相導通。垂直注孔注出的橡膠從小容穴20注入,進入側進膠口 21,然後流入製品型腔22成型。圖8為本發明橡膠型腔的側進膠口的截面圖,如圖所示,側進膠口 21的截面為U型。S形的主流道11到漸變轉向U形的支流道12、圓形垂直注孔13和U形的側進膠口 21,其中主流道11和支流道12橫截面也採用U形的各個形狀大小參數配合來控制各型膠產品同步等速成型。圖9為橡膠輥製品的示意圖,如圖所示,橡膠輥製品包括,軸芯部分31和軸芯部分 31外側的橡膠部分32。S形主流道11的作用是對稱均勻分流所有產品的注射量,並能利用S形的圓弧過渡來減少直角轉接流道造成的壓力損失。橫截面大小不一的U形支流道12與圓形垂直注孔 13可以分別控制分配距離遠近不同產品,從而保證一致性、同步性的壓力與均勻注射量,以達到不同距離獲得相同效果的良品。大小一致的U形側進膠口 21則作用於產品的側端面, 注射壓力平行於產品中圓形骨架的軸芯,以避免注射壓力過大受垂直作用的影響導致軸芯壓彎的不良現象,而本發明可保證各橡膠輥、棒、管等細長類橡膠製品的同軸度,以達到本領域需求的更高精度。因此,本發明橡膠注射流道及橡膠型腔具有如下優點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特點1、主流道和支流道的設計減少了流道流量和縮短了總流道長度,不但節省了材料和成本,減少廢棄物,而且還有效降低了成本;2、本發明可以有效加快生產進度,減少加熱電流的損耗,減低了能源的損耗;3、主流道用S形橫截面積用U形來控制產品、均勻分配產品,達到了緻密化、組織均勻化;4、本發明使用單側兩點式的注射,且能借用自身型腔為流道,縮短了注射時間,同時能達到結構功能一體化的複合型效果。最後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橡膠注射流道,其特徵在於,所述橡膠注射流道包括 大容穴,用於注入橡膠;主流道,與所述大容穴相導通,所述主流道為弧形,從所述大容穴注入的橡膠流入所述主流道中;支流道,與所述主流道相導通,所述主流道內的橡膠流入所述支流道中; 垂直注孔,位於所述支流道的末端,與所述支流道相導通,所述支流道內的橡膠通過所述垂直注孔注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橡膠注射流道,其特徵在於,距離所述大容穴近端的所述支流道與所述主流道的夾角小於距離所述大容穴遠端的所述支流道與所述主流道的夾角。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橡膠注射流道,其特徵在於,所述主流道的截面為U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橡膠注射流道,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流道的截面為U型。
5.一種用於權利要求1所述橡膠注射流道的橡膠型腔,其特徵在於,所述橡膠型腔包括小容穴,所述垂直注孔注出的橡膠從所述小容穴注入;側進膠口,與所述小容穴相導通,所述小容穴進入的橡膠流入所述側進膠口 ;製品型腔,與所述側進膠口相導通,所述側進膠口流入的橡膠流入所述製品型腔成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橡膠型腔,其特徵在於,所述側進膠口的截面為U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橡膠注射流道及橡膠型腔。所述橡膠注射流道包括大容穴,用於注入橡膠;主流道,與所述大容穴相導通,所述主流道為弧形,從所述大容穴注入的橡膠流入所述主流道中;支流道,與所述主流道相導通,所述主流道內的橡膠流入所述支流道中;垂直注孔,位於所述支流道的末端,與所述支流道相導通,所述支流道內的橡膠通過所述垂直注孔注出。本發明的橡膠注射流道及橡膠型腔,可以有效減少流道的長度,並且均勻流道內橡膠的壓力,從而提高橡膠成品率,有效節約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B29C45/26GK102229230SQ20111016991
公開日2011年11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2日
發明者曾昭宇, 殷智遠, 賀紅申, 黎挺 申請人:曾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