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評價狄仁傑(歷史要辯證地看)
2023-07-11 23:10:33 2
我們全家人都很愛看熱播電視劇《神探狄仁傑》。曾經,狄仁傑這個歷史人物跳入了我們所有人的視線。電視劇「熱」,狄仁傑「火」,是因為我們這個時代無比呼喚這樣一個智慧高超的神探。狄仁傑是不是中國的「福爾摩斯」,是不是戰無不勝呢?帶著這樣的思索,我們穿越時空,走進大唐,一睹其廬山真面目;我們撥開千年雲霧,在眾說紛紜中,尋找一個內心認同的答案。
狄仁傑(630-700年)生於唐貞觀四年(630年),卒於武則天久視元年(700年),字懷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武則天時期宰相,傑出的封建政治家。
狄仁傑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緒,任貞觀朝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任夔州長史。狄仁傑應試明經科,考試及第,步入仕途,經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
唐高宗儀鳳年間(676-679年),年近不惑的狄仁傑升任大理丞,一年之內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1.7萬餘人,無冤訴者,一時名聲大振,成為朝野推崇備至的斷案如神、摘奸除惡的大法官。
02胸懷寬廣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被任命為地官(戶部)侍郎、同鳳閣(中書省)鸞臺(門下省)平章事,開始了他的宰相生涯。身居要職,狄仁傑謹慎自持。一日,武則天對他說:「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譖卿者乎?」狄仁傑謝曰:「陛下以臣為過,臣當改之;陛下明臣無過,臣之幸也。臣不知譖者,並為善友。臣請不知。」武則天對他坦蕩豁達的胸懷深為嘆服。
03處政精幹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傑出任寧州(今甘肅寧縣、正寧一帶)刺史。其時寧州為各民族雜居之地,狄仁傑注意妥善處理少數民族與漢族的關係,「撫和戎夏,內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為他勒碑頌德。
聖曆元年(698年)秋,突厥南下騷擾河北。武則天命太子為河北道元帥、狄仁傑為副元帥徵討突厥。突厥默啜可汗盡殺所掠趙、定等州男女萬餘人退還漠北,狄仁傑追之不及。武則天改任他為河北道安撫大使。面對戰亂後的凋殘景象,狄仁傑採取了四條措施:一、上疏請求赦免河北諸州,一無所問,使被突厥驅逼行役的無辜百姓樂於回鄉生產。二、散糧運以賑貧乏。三、修驛路以濟旋師。四、嚴禁部下侵擾百姓,犯者必斬。很快恢復了河北的安定。
狄仁傑憑藉他的智慧躲過了一次血光之災。武則天剛稱帝時,根基不穩,便施行恐怖政策。狄仁傑等七位大臣遭酷吏來俊臣誣構謀反,被下獄。按理遭此不白之冤,任誰都得竭力分辯,但狄仁傑一問之下便認了罪。狄仁傑此非常之舉,一來是他爛熟唐律,知道有條律令是「一問即承反者例得減死」,為最壞結果預留地步;二來也是為了使來俊臣等放鬆警惕。果然他後來找到機會,將自己撕碎被子寫的申述狀縫入綿衣,以天氣已熱為由請獄吏轉送家人去其綿。他的兒子得冤狀後持書上告。狄仁傑得到了見武則天的機會,揭露了來俊臣的陰謀,自己得以死裡逃生。
05犯顏直諫左司郎中王本立仗著皇高宗寵信擅作威福,一般大臣都很怕他。狄仁傑挺身而出,彈劾其人不法,要求交付法司審理。高宗還想包庇王本立,仁傑毅然奏曰:「陛下何必憐惜一個罪人而虧負王法呢?如果陛下定要曲赦本立,那麼就請將臣放逐於無人之境,以告誡後世忠臣。」高宗無可奈何,只好將本立依法定罪,「由是朝廷肅然」。
久視元年(700年)夏天,武則天到三陽宮避暑,有胡僧邀請她觀看安葬舍利(佛骨),奉佛教為國教的武則天答應了。狄仁傑跪於馬前攔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詭橘,直欲邀致萬乘所宜臨也。」武則天遂中道而還。是年秋天,武則天欲造浮屠大像,預計費用多達數百萬,宮不能足,於是詔今天下僧尼日施一錢以助。狄仁傑上疏直諫,讓武則天接受了他的建議罷免了其役。
06唯才是舉
作為一名精忠謀國的宰相,狄仁傑很有知人之明,也常以舉賢為意。狄仁傑先後舉薦了張柬之、桓彥範、敬暉、竇懷貞、姚崇等數十位忠貞廉潔、精明幹練的官員,他們被武則天委以重任之後,政風為之一變,朝中出現了一種剛正之氣。以後,他們都成為唐代中興名臣。
對於少數民族將領,狄仁傑也能舉賢薦能。契丹猛將李楷固曾經屢次率兵打敗武周軍隊,後兵敗來降,有關部門主張處斬之。狄仁傑認為李楷固有驍將之才,若恕其死罪,必能感恩效節。後果然,李楷固等率軍討伐契丹餘眾,凱旋而歸,武則天設宴慶功,舉杯對狄仁傑說「公之功也」。由於狄仁傑有知人之明,有人對狄仁傑說:「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狄仁傑回答:「舉賢為國,非為私也。」
在狄仁傑為相的幾年中,武則天對他的信任與重用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稱狄仁傑為「國老」而不名。狄仁傑曾多次以年老告退,武則天不許,入見,常阻止其拜。
狄仁傑——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病故,朝野悽慟,武則天哭泣著說「朝堂空也」。贈文昌右丞,諡曰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唐睿宗又封之為梁國公。
狄仁傑為官,由基層做起,歷任判佐、法曹、縣令、司馬、刺史、郎中、內史、御史、巡撫、都督、元帥,直至宰相,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屆堂之上,以民為憂,無論在哪個職位上,都發出耀眼的光芒。狄仁傑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之治的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中西紛說狄仁傑
01西方走紅家喻戶曉一位外國人,用英語演義了一部中國古代公案小說,英文書名是《一個中國古代大法官的故事》,中文譯名為《大唐狄仁傑斷案傳奇》。作者是生於1910年的荷蘭人羅伯特•漢斯•梵•古立克,中文名字高羅佩。本是職業外交官的高羅佩用了15年時間,寫成了140萬言的鴻篇巨製———英文《狄公案》。該書中的16個中長篇和8個短篇,各自獨立,但又相互聯繫。全書均以「仿宋元話本」的體裁寫成,這在世界漢學著作中,是獨一無二的。
英文《狄公案》在歐洲風行一時,徵服了無數西方讀者,有10多種文字的譯本,且數次被拍成電影。「JudgeDee」(狄法官)由此成為歐美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一如西方的福爾摩斯。
狄仁傑在西方的走紅,賴於荷蘭人高羅佩的小說《狄公案》,但在中國,歷來是個有爭議的人物。
非議貶低:人們對狄仁傑的非議和貶低,並不是因為他個人的人品、才學,當宰相的能力。一切皆因他擔任的是武則天這個女皇帝的宰相。中國千年的封建社會,是一個男權社會,女人歷來只有相夫教子的份。要說中國人對徵戰邊疆的楊門女將,替父從軍的花木蘭可以容忍,但對「牝雞司晨」的武則天,卻無法忍受,甚至大加詆毀。自然,對曾經擔任過武則天大周朝宰相的狄仁傑,有人對他有非議和貶低。
另外,狄仁傑作為武則天的臣子,承認武則天篡奪皇位的事實,漠視了她提倡告密,擢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等酷吏,沒有阻擋她屠殺了眾多的李唐宗室貴戚、舊朝元勳大臣,默認了她寵愛男寵的劣跡。這不能不讓人們對他的唐朝忠臣存有異議,甚至否定。
為什麼林語堂曾經評價狄仁傑為「一代巨人」。因為他在興復唐室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豪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狄仁傑的存在,歷史會被改寫。
狄仁傑首先利用武則天的兩個男寵,改變她對兒子的看法,狄仁傑又用與武則天接觸的機會,多方勸說武則天,將李顯迎回洛陽。武承嗣、武三思數次使人遊說她請立為太子,武則天猶豫不決時,狄仁傑以政治家的深謀遠慮,勸說武則天順應民心,復立廬陵王李顯。最終,武則天感悟,聽從了狄仁傑的意見,親自迎接廬陵王李顯回宮,立為皇嗣。
張柬之,是狄仁傑一直向武則天力推的人才。但正是這個狄仁傑巧妙安排的接班人張柬之聯合右羽林衛大將軍和左威衛將軍發動兵變,並與太子一起斬關而入,殺死了張易之、張宗昌兄弟,逼武則天讓位,擁立李顯,唐祚得以維繫。張柬之正是沿著狄仁傑鋪就的道路,避免了武則天身後可能出現的政局混亂,不但讓大唐得以中興,還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代——開元盛世儲備了一批居廟堂之高位的精英人才。
儒家拿狄仁傑作榜樣,佛家講狄仁傑「全人名節,成就功業」的故事,道家說狄仁傑「望雲思親」的故事(狄仁傑有一天出外巡視,途經太行山,就登上山頂向下看雲,對他的隨從說:「我的親人就住在白雲底下。」狄仁傑徘徊了很久,禁不住流出了思親之淚。)
西方人追捧,中國人貶低或崇拜,總能被記起,被評說,狄仁傑不簡單。
版權聲明: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未經作者本人許可,不得轉載,更不得用於商業用途。
作者:郝玲君,唐山市開灤一中學語文高級教師,語文學科主任,張麗鈞名師工作室成員,教育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河北省名師、河北省骨幹教師、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主持、參與多個國家級、省級科研課題的研究,全國、省、市賽課多次獲獎。30餘篇文章在報刊雜誌上登載,參編教育書籍5部,獨著《語文靈動課堂的構建與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