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桃姐》觀後感

2023-08-10 18:03:35

《桃姐》觀後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桃姐》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桃姐》觀後感1

  一直期待的金馬獎多項獎項獲得影片《桃姐》終於在3月8日問世內地。我對於這部電影的了解僅止步於它的獎項,這片子是什麼類型,除了劉德華影片還有誰,我都全然不知······

  看完整部電影,只是覺得整個電影所闡述的故事太現實,以至於我要慢慢回味,一絲一毫的摸索才能想明白在某個瞬間導演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從一開始,故事便發生在市井小巷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僕人身上,在世家做了一輩子僕人,耳融目染有主人一家對生活質量的保證,有對自身乾淨利索的要求。也有面對自己身份的自知之明與自卑。

  影片從桃姐這個特殊的身份入手,圍繞療養院及院裡的老人們將故事展開。桃姐與其他老人的不同之處在於她膝下無子,從進入主人家開始乃至到療養院,與劉德華的扮演者Roger的階級身份永遠是主僕。但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從習慣到失去,從擁有到回憶,從親眼目睹別人的逝去,Roger漸漸以感恩回報的方式為桃姐安度晚年付出了許多感情與金錢。

  這個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老無所依」,當一個人慢慢走向衰老,對於自己的身體無法掌控,力不從心之時,無人陪伴左右會是怎樣一種心情。療養院給人的感覺總是那麼壓抑,即使影片中會穿插著引人發笑的片段,但笑也是那麼讓人疲憊。覺得整個氣氛都被行將就木的人們帶出一種絕望的黑白色。面對老人院裡簡陋的設備,毫無隔音效果的隔板房間,以及連假牙都可以錯帶的衛生條件。這樣的養老院其實真真實實在我們身邊,甚至比影片中描繪的還要差很多。或許電影想要以Roger的角色極力展現出社會溫情的一面,呼籲大家懂得感恩,關愛老人。

  但我所理解的,更多是對於父母和自己年邁時深刻的思索。電影裡有一個老人的女兒幾次三番因為哥哥不交養老院的費用與母親吵架。老人卻有偏有向一心只想著不孝的兒子。最後老人忽然逝世,女兒辦理手續時悲痛欲絕,泣涕漣漣,而兒子卻始終未露面。我不想去評價這個女兒的做法,因為相信所有人都不難理解她的行為。

  其實我要說的很簡單,父母只有一對,無論如何,生養都是恩情,足夠你用生命來奉養他們終年。我們都有為人父母之時,或許年輕難以理解,但當親身體會那種骨肉至親的情感,就能完全理解自己父母對於子女的恩情。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再後悔都來不及。

  相信看過《桃姐》的人都對療養院的老人「校長」印象深刻,這個人嚴謹認真,一生立於講臺之上,教書育人無私奉獻的老人,從筆直的腰板直到影片最後力不從心的衰老形象,讓我為之揪心。有人說離現實越近就越讓人敬畏。(觀後感)這部片子的確太現實,讓我在許多個情節裡浮想聯翩,比如會不禁想起自己的父親,他曾說過,將來不用我管,我能養活自己就已經很好了。當時覺得是句玩笑話,也並沒往心裡去。現在突然回想起來,覺得特別心酸。想到父母也會慢慢老去的樣子,內心抑制不住的難過。

  桃姐是一個堅強的形象,她中風不需要人扶,努力做恢復運動康復身體,她要強的性格鑄就了她獨立的人格,所以她被人們記住。與Roger的一生,互相在最需要彼此的時候幫助對方,讓彼此知道對方並不孤獨。我想,無論是來自家庭的親情也好,還是來自社會的關愛也罷。這個世界有年輕的新生命,也有老去的年邁人。他們都需要人文主義關懷和幫助。

《桃姐》觀後感2

  去看《桃姐》之前,早就聽說這是一部催淚大片,主僕深情,老年境遇,乃至對生死的探討,所以我也備好了紙巾,只等淚閘開放。但真正在影院裡看下來,我的紙巾基本沒派上用場。是沒有被打動麼?不是,只不過許鞍華拍得極盡克制,一切可能煽情的橋段都弱化或避開了,甚至連音樂都沒有用。我想,《桃姐》並不是一部非得讓觀眾痛哭流涕的電影,但如果你真的看懂了,心裡一定會五味雜陳,那種無法言說的感觸可能比眼淚更珍貴。

  感謝《桃姐》這部電影,它的價值,不僅在於帶給我們善待身邊人,更在於它能妥帖地關照我們心中的憂傷,看似灰暗的調子卻讓人豁然開朗。桃姐的一生,不敢說歷經艱難,亦是有苦難有心酸,她不僅安慰著電影中形形色色的人,其實也在安慰著銀幕前的我們,其中默默流淌的溫情,不悲不喜的生死觀令人感動之餘浮生幾分思索。

  這部電影也向我們揭露了當今社會醜陋的,或許為人所知的現象——養老院。雖說養老院是老人們樂享天年的.地方,但是,在這部影片中,我們看不到,我們看到的只是破舊的設施,平淡的服務態度,以及從那位女工作人員口中得知的養老院背後的種種貓膩,一條條的利益食物鏈,將老人們本該擁有的幸福晚年捆在了老人身手之外,看似一觸即得,實則遙不可及,我們看到的,我們聽到的,只是表象,這部電影帶給了我們真實,讓我們不禁為如今所謂的朝陽產業所擔憂,所顧慮,兒女們為了養老費而不和,將孤苦的老人擱置在中間,實在令人心寒……

  我們的一生中或許會路過幾千裡土地,擦肩而過數百萬人,只是相交能有幾許,知己復有幾個?這個世界的轉速是在太快,多少人在拼命追趕不敢喘息,生怕被離心力甩脫。然而人性中最善良寬厚的部分卻讓他們產生了深刻的羈絆,演繹出一段段看似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別樣」溫情。

  看罷這部電影,也許你會燃起一番衝動,想要去了解和珍惜出現在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們或許身份低微,或許並不起眼,或許本與你瓜葛甚少,或許有著你無法忍受的缺點,但成就一段感情的永遠不是外在的標識,而是兩扇敞開的心扉。

  桃姐是母親、親戚、傭人、鄰居、朋友,桃姐可以是任何人。當我們在世上拼搏奮鬥,在追逐著各種名利的同時,是否能夠停一停,靜下心來看看屬於自己的那個桃姐?羅傑做到了,所以桃姐的離去,並沒有留下遺憾。而當我們離去的時候,會否同樣的不留遺憾?當我們不停索取的同時,是否能夠問問自己,究竟給予過和奉獻過什麼?其實人生不必一定轟轟烈烈才叫精彩,生活,平淡、簡單、真實,桃姐用她的一生來印證了這句話。在最簡單平淡的生活裡,真誠的去對待每一人、一物、一事,才能感受到最真實的幸福和愛。看著影片中的各種人來人往、悲歡離合、死亡和新生,不停的輪迴,這是最根本的自然規律,如何在其中留下有價值的東西?也許不是物質金錢,也許不是名譽地位,也許不是什麼豐功偉績……而是當成敗生死之時,內心是否能夠透明純淨。就如影片結尾處,羅傑再次拖著行李走近住宅時,仰望自家,桃姐就在那裡,沒有悲傷,沒有遺憾,沒有離開。

  那麼,你的桃姐是誰呢?

《桃姐》觀後感3

  真正的感動是感而不傷,高明的感動是無需煽情。與傳說中的淚流滿面不同,《桃姐》沒有使出催淚彈,但其中默默流淌的溫情,不悲不喜的生死觀令人感動之餘浮生幾分思索。

  《桃姐》講述了僕人桃姐(葉德嫻飾演)與少爺羅傑(劉德華飾演)之間的故事,桃姐一生未嫁,在羅傑家中服務60年,見證家中五代人的成長。突然中風後,桃姐主動要求住進老人院,從照顧人變成了被人照顧,而她與羅傑之間的主僕情也漸漸產生了變化。

  在《桃姐》中,許鞍華放棄了所有可以煽情、可以催淚的手段,只是真實地紀錄了整個故事。中秋節時,電視臺帶明星來老人院慰問,臨走時卻收回了贈送的月餅,對於這樣的社會現象,影片沒有批判,只是淡淡帶過。除夕夜,老人院主任回到院中陪老人們過年,當桃姐問主任家人在哪兒時,主任輕嘆一聲卻一言不發,其中定然有故事,但影片也只是點到為止。

  不僅沒有哭天搶地,許鞍華還在片中安排了不少笑點,消解了桃姐漸入老態的悲情之感。電影一開始,博納影業老總於冬出鏡扮演電影公司老闆,劉德華扮演的製片人則和洪金寶、徐克扮演的兩位電影導演聯合起來,耍詐來騙於冬追加一部電影的投資。看看《桃姐》的籌拍背景就會知道,許鞍華在拍片前四處尋找投資,卻始終湊不齊錢,最終只好請劉德華出手追加投資,影片才得以開拍。在片中,類似對香港電影人的自嘲等笑料不在少數。

  影片在敘事上不悲不喜,《桃姐》所傳達出的生死觀亦是不悲不喜。老人院中一位老者去世後,她的女兒站在畫面中間嚎啕大哭,但在畫面的左側,幾位老人照常下著象棋、嗑著瓜子。這樣的景象可以解讀成人心冷漠,但正如片中神父所言:「生有時,死有時。」人們最恐懼的莫過於生死無常、老無所依,《桃姐》所要講述的也是這樣一個生死之間的故事,但它呈現出一種坦然和篤定,觀眾在看到桃姐的死去後並不會心生恐懼,反而感到豁然開朗。

  《桃姐》中反映的主僕之情,對很多觀眾來說並不熟悉,但影片對老年人生活真實的記錄勾起了觀眾對親人的感情。一位觀眾看片後安慰地說:「我的親人還在,我還可以去行動,我要去深深地感謝撫養我們的親人。當我自己老去時,我一定不會等死,會像桃姐一樣樂觀地去面對生活。」

  都說許鞍華是影后製造機,《桃姐》為女主角葉德嫻帶來了威尼斯、金馬獎的影后桂冠,還入圍了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而在看完《桃姐》後,葉德嫻如入無我之境的表演徵服了所有人,在她面前,放棄耍帥、戴上老花鏡、穿上藍色工裝的劉德華也失色了幾分。

  與影片所呈現出的樸實風格一樣,葉德嫻的表演也是不動聲色。第一天進入老人院時,她順手在柜子上摸了一把,嘴角微微一癟,觀眾立刻領會:這個在殷實人家服務了60年的僕人,對老人院的汙穢是不習慣的。而當她打開家中的老式木櫃,拿出一樣樣老物件兒時,觀眾眼中的她已不是桃姐,而是每個家庭裡都有的那個慈愛老奶奶。

  僕人桃姐與少爺羅傑的關係在片中有幾層變化,開篇時,少爺在廳中享用美食,桃姐卻站在廚房裡吃剩飯,葉德嫻呈現出的是一個勤勤懇懇、謹守本分的僕人形象。而當羅傑第一次說「這是我乾媽」時,葉德嫻臉上閃過一瞬間的拘謹,繼而變成幸福,小人物的卑微與不安全感浮出畫面。

《桃姐》觀後感4

  今天,我看了《桃姐》。我原本以為我會因為這部戲而哭個不停。可是到最後,我不僅沒有用我事先準備好的紙巾擦眼淚,甚至還在導演不知是精心布置,還是無心插柳的幾場戲中大笑不已。原來感動人不一定需要煽情戲,不一定要主角痛哭流涕。原來感動是細水長流、潛移默化才會刻骨銘心。原來越是平凡,越是普通,越是正常,越是生活化才是越能感動人的。我承認,我被感動了,也被啟發了……

  幸福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前幾天在網絡上看到所謂城市幸福指數的評比。廣州排在倒數第三。對此結果,我一點也不覺得奇怪。因為現在的人已經不知道幸福是什麼了,我也不知道。那有何談幸福有多少呢?但這部戲告訴我,其實幸福就在我們身邊。戲中,桃姐了解並照顧主人羅傑的一切生活起居,樣樣都以他為先。但羅傑一直就欣然接受。但在桃姐離開了他時,他才驚覺幸福竟一直在他身邊,他都不以為然。當你晚上回家時,抬頭看見自己家裡亮著燈,有人等你,是幸福;當你可以肆無忌憚地做自己想做的一切,而有人一直無條件地包容你時,是幸福;當你可以做到子欲養而親尚在,有能力照顧、滿足和保護你想這樣做的人事,是幸福……幸福就是,她在的時候,你不以為然,當她走時,你後悔不已的一切。我們不需要可以去尋找,只有珍惜,你才會發現她一直在身邊。

  不要以為習慣會常在

  我們一直會說,這是我的習慣。習慣這個詞語,真的很可怕。當一個人對你好時,你會習慣她的好,然後不以為然。當一個環境對你好時,你會習慣它的好,然後不以為然。但當不失去這些好時,你會不知所措,難以接受。戲中,江美儀飾演一位名叫金姨的老人的女兒。她經常因為覺得母親對哥哥的偏愛而肆意將母親大罵。但當母親突然離世後,悔恨的眼淚才不停地從她的眼中流出。真的再也沒有了,真的再也不存在了。這莫過於是世上最傷害人的話了。假如不想悔恨,那我們不應該去習慣,而是應該去珍惜。

  生老病死才是一個人的完整

  記得在《oncall36小時》中有一句話,當人在面臨疾病、死亡是之所以會驚惶失措、逃避躲藏,是因為人忘記了這是必經的階段,忘記了做好身心的準備。在《桃姐》這齣戲中,沒有可以將桃姐的病、死用很黑暗的、痛苦的手法表達,而是愉快地輕描淡寫。是啊,為什麼要可以放大疾病和死亡呢?這本來就是再正常不過,如同人食飯睡覺一般。本來,我在看到戲的後面,羅傑對醫生所的話是如此冷靜、理智時,我會覺得這個人冷血。當現在回想起來,自己已經做了可以做的一切,不讓她帶著一絲的遺憾離開就已經是最好的了。只要你的心裡一直想著她,那她就永垂不朽了。

  再好的戲也會有落幕的時候,這齣戲也不例外。片尾出人意料地將桃姐生前等羅傑回家的片段呈現,使觀看的人從新又回味前面的場景,回想起自己也有人等的感覺。我想這或許就是這部戲享譽國內外的原因之一吧。我一直喜歡看溫情戲,因為通過這樣的戲,我才會被提醒身邊有愛,身邊有幸福……

  沒有事物不應該存在,沒有電影不值得觀看,沒有歌曲不值得欣賞,只在於你。

《桃姐》觀後感5

  低沉優美的旋律拉開電影的序幕,講述兩個人——實則一個人的故事。

  桃姐愛面子,中風後要護老院養老,傑說給她出全部費用,她頑固地說自己有錢。看自己「乾兒子」傑的眼神撲朔迷離,怕麻煩人,心存感激卻又不想要任何回報。我想到自己的奶奶,平時都把自己兒女給的錢存著,每次要自己買東西的時候,就問爺爺「還有多少還有多少」,其實,爺爺早就用來補家用,可是奶奶心裡還存著自己「心底」的那份私房錢。

  跟桃姐一樣,奶奶也中風,只不過桃姐只是中風了又好了,而奶奶她是癱了將近十年,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和耐心。天天也就那麼坐著,坐著聽著街上來往的老頭老太太的一些閒言碎語,「誰家的老爺死了」「誰家的閨女嫁出了」諸如此類的話語。不過她不聽這些,不說這些,天天又能幹嘛呢?

  傑養老院看桃姐,問她缺什麼。桃姐慌忙地說「什麼都有了,不缺」,我的眼淚在眼眶中打轉,想到我那已世的奶奶。每次從外地讀書放假回來,見到奶奶時總希望她開心些,總會帶些糖啊之類的好吃的,奶奶坐在睡椅上也總會擺擺手拒絕,「孫兒你自個留著點錢用啊,自己買點吃的唄」。其實吧,老人也不需要些什麼,多些安慰多些陪伴多些傾聽,他們就很滿足了。

  傑的媽媽從美國回來看望桃姐,帶了燕窩,桃姐撅著嘴「怪」傑媽沒放姜;可是她接到傑媽從飛機上拿來的襪子時,臉上露出喜悅,接著把傑媽送的圍巾一併捧在胸中,如獲至寶。傑媽最後給桃姐錢的時候,她推掉了。還記得我當初把自己的圍巾帽子給中風中的奶奶戴上的時候,她的眼裡閃過驚喜,臉上透露著喜悅。後來還會像熟人炫耀自個孫兒送的東西時,別提多開心。

  第一次在電影院裡哭過那麼多回,是因為電影的真實感人,也是因為桃姐的淳樸善良,更是因為產生了太多的共鳴。

  在手機裡給桃姐唱打油詩,傑的小學同學們在家裡懷念著桃姐。「你是摔了碗還沒陪的……」桃姐記性太好,還能一個個數出傑的小學同學,他們等著她回家做最好的飯菜,她等著他們養老院看她。桃姐在養老院這邊樂呵呵地講電話的時候,自己哭得像個淚人,她在笑,我在哭。奶奶經常會在見我的時候,掰著指頭數著我多久沒來看她了,會摸摸我的頭告訴我自己的孫兒的髮型很好看,而現在,我想再在她身邊聽著她嘮叨的時候,她卻不在了。

  「這是你百日時背你的布巾」,一塊藍色的布佔據整個屏幕,鮮豔得有點刺眼,刺得我的心也一起疼了。我的眼淚像止不住的洪水開閘般,再也忍不住了,順著臉頰流下來。或許,奶奶沒幫我保存著我百日時的那塊藍布,可是我仍舊記得兒時蛋炒飯的味道,也不曾忘記奶奶給我補的棉衣。現在,東西也不在了,那些味道還存在我心裡的某一處,今晚,帶著芳香全部開起花來。

  桃姐回家收拾東西,猶豫了幾次還是決定把縫紉機留下,翻著過的一些照片,還有她第一筆工資——「五元」。想起奶奶在我年少時,總會踩著縫紉機「啪嗒啪嗒」地響,也會把重要的東西放在生了鏽的鐵盒裡,甚至會為了讓孫兒吃上冰棒而把領的綠豆冰棒、白糖冰棒放開水瓶裡隔著。現在,穿上了牌子的衣服,有了足夠多的生活費,吃上了進口冰淇淋,可是,兒時的那些回憶都只能在夢裡追尋了,那些深深淺淺的情愫也只能在某個安靜的夜晚慢慢被翻開被重讀被溫暖。

  我在想啊,終有一天,我也將老。那時,身邊沒人陪的時候,或許能翻開兒時奶奶留給我的那些回憶,在冷冷的深夜獨自品味,偶爾流幾滴懷念過的眼淚,紀念那些回不的人,還有那些回不的時光。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