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觀《感動中國人物》有感

2023-08-10 21:17:28

觀《感動中國人物》有感

觀《感動中國人物》有感1

  我看到了《感動中國人物》裡面吳斌的故事後,非常地感動,心情也是七上八下,連綿起伏,久久不能平靜。

  吳斌的故事非常感動人心:20xx年5月29日,司機吳斌駕駛一部客運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突然,一塊鐵皮從空中飛過來,一下把玻璃打碎,打中吳斌的腹部,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把住方向盤,臨死前還說:「快走!」就這樣,這位司機守住了整車乘客的安危。

  這篇故事,既叫我感動,又讓我慚愧,要是我是吳斌,我剛被擊中腹部就昏死過去了,哪有這種忍耐力?我也想到一件令我慚愧,證明我沒有什麼耐力的事情: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去珠海旅遊,在賓館裡,我突然覺得腹部一陣抽搐,便跑到廁所,卻拉不出大便,又覺得肚子更痛了,便叫來媽媽。我那時一陣大哭,痛得快暈了,哭了又哭,沒完沒了。媽媽趕緊拿出腹可安,我吃了後,覺得想吐,吐了出來,舒服多了。肚子不痛了,也不哭了。而媽媽在那笑我:「哈哈,男子漢大丈夫,小事也哭得死去活來的,那去打戰,受了傷還得了哇?沒耐力。」我不好意思,只好一個勁地說:「哎呀,別說了。」

  這件事跟吳斌的義舉比,顯然微不足道。他英雄的舉動,捨生取義的氣概,都是我們該學習的模範。這篇故事,清晰了我永生的目標,給予了我堅定的意志,還有什麼比這更寶貴的呢?

觀《感動中國人物》有感2

  一天,我在網上看見感動中國人物的新聞,其中我覺得高淑珍這位人物的故事十分令人敬佩,當時我的心情很激動,我真想像不到當時的情景,是多麼壯觀。

  高淑珍14年間,她接收了近百名殘疾的孩子,卻從來未收過一分錢,慕名而來的孩子越來越多,但是每個人的精力有限,隨著時間的過去,人慢慢變老,體力也大大比不上以前,加上家裡地方有限,還債務累累,但是「不」字始終說不出口,無論多艱難,她總是盡最大的努力,讓孩子生活過得好一些。

  多麼令人驚訝,很多人都會收養孩子,但是高淑珍不是幾個,而是近百名的殘疾兒童,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目,這些兒童不但不能幫忙,還要人照顧,看得出她很辛苦。在生活中,我收養過一隻貓,它以前的主人覺得沒用,把它趕走,我見這隻貓這麼可憐,樣子又不醜,就把它帶回家,給它東西吃,給地方它住,只要它還活著一天,我都會繼續養它,絕對不會拋棄它。

  高淑珍真是個樂於助人的人,跟她相比我真是遠遠也不夠,她不求回報。明知道是有病的小孩,明知道自己會很辛苦,明知道不會有錢,但她還是毫不猶豫的收養這些兒童,一個下來,開支一大筆。高淑珍的行動和精神值得我向她學習。

觀《感動中國人物》有感3

  今天,我在網上看到了一位感動了全中國的小女孩——何玥。

  何玥是廣西桂林人12歲。20xx年4月,何玥即將小學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治療。9月初,何玥病情突然惡化,二次入院,腫瘤以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11月17日何玥腦死亡,她的父親根據她的遺願將她的兩個腎和一個肝捐給了三個人。

  看到這個故事,我心中充滿了敬佩。我佩服這位12歲何玥能如此有愛心。我佩服這位12歲的何玥能有如此大的決心。我想,她在天國一定會生活得幸福快樂的。

  從何玥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另一個人的影子,她雖然沒有何玥那麼偉大,但是她也在關心著社會上的人她就是我們小區的梁奶奶。每次發生了什麼大事,比如說哪裡發生了地震,還有新聞裡嘗說的關注留守兒童等等。她總會伸出援助之手,去社區捐款,我們小區也常搞這些活動,梁奶奶對我說。她捐得最多的一次把她一個月的退休工資都捐了出去,這讓我很感動,她的善舉,不僅僅只有我能看到,全世界的人民都能看見。

  我要學習何玥及梁奶奶。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觀《感動中國人物》有感4

  在星期六,我打開電腦查看「感動中國人物事跡」。其中有一個叫何玥的小女孩令人深懷感動,更令人敬佩。

  何玥12歲得了腫瘤,在她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下3個月時,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當何玥告訴父母要捐贈自己的器官,父親把何玥罵了一頓。因為按桂林老家的風俗人死後屍體被剖開無異於大逆不道。可何玥哭著說:「我希望能儘自己的能力給別人生的希望。」最後,她的父母含淚同意了。

  一個人能做出這樣的決定,是令人敬佩,令人感動的。她的這種精神,我相信世界的許多患者聽了後,一定對自己更有信心了。有著愛心的何玥,她在天上看見那些因為她而恢復了健康的患者,一定會很高興的。何玥那充滿愛的心,我一定要向她學習。

  在我們身邊一定也有不少有著愛心的人!在我家樓下有一位為人正直的保安,每天上學放學我都會看見他樂於助人的事。有一天,我正要去超市買東西,前面站著兩位老爺爺和老奶奶,不知他們停在前面幹什麼。這是,王叔叔——保安從遠處跑來,按了一下開門按鍵,老奶奶看見了,高興的說:「謝謝你!」我這才明白,原來老爺爺和老奶奶年紀大了,眼睛有點迷糊,看不見按鍵,王叔叔就跑來幫忙。

  這一個事例,雖然沒有像何玥捐贈器官那麼偉大,但這是一個懷有愛心的行動。我們一定要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因為在幫助別人時自己也會很快樂。

觀《感動中國人物》有感5

  一陣掌聲之後,整個會場始終洋溢著濃鬱的溫情與感動。從個個英雄的故事的過後,我總會不自禁的流出眼淚,我想,那也是我對他們由衷地發自內心的敬意與尊重吧。

  胡忠,一名老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他與他的妻子原本能夠輕鬆的過著日子,而他們卻要與那些孤兒打交道,給孤兒溫暖,成他們最好的父母。我相信,是他們愛與信念的堅持,用生命提攜了孤兒的成長,讓孤兒們能感受到家的溫暖,讓孤兒們將來能夠幸福。是啊,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不正是這首歌蘊藏的道理嗎?

  劉偉,他從小失去了雙臂,或許他曾抱怨過上帝殘忍,或許他曾留過無數次的淚,但至少現在的他,有誰會在意他曾經呢?他雖然是殘疾人,但他的心一定堅信:上帝在為你關閉一扇窗時,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觀後感《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後感)》。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地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證明那正是他飛翔的軌跡!也只有這樣的信念才能有他現在的成就。一雙腳竟能彈出那麼美妙的音樂,其實這就是他的精神,不為嘆息的目光而放棄的精神,他為上帝而活,為信念而活,為夢想而活!

  她,一名母親,最美的母親。她,就是——吳菊平,她用她的手接住了一個從10樓墜下的孩子,雖然她的左手以多處骨折,但她在從來都不吝嗇在鏡頭下的微笑。是啊,只有這樣的奮不顧身,這樣的瞬間才能體會到人間是有愛的。即使我們做不到吳菊平女士那樣的行動,那麼你就去為身邊的人好吧。當你的同學向你借一隻筆時,你能夠微笑著遞給他,當你的母親叫你為他掃一下地,你能夠很情願的拿起掃把認真的掃,當你的老師為你布置下的作業,你能夠從不抱怨的完成時,你其實就已經做到了。

  他們的所作所為不僅感動了中國,更為中國添了彩,所以不要忘記他們的每一個舉動的代表著國家的榮譽都是全中國的驕傲!我們感動,我們為這十大人物感動!我們用感動彰顯一個人物的高尚,我們用感動彰顯一個國家的精神,我們用感動考驗一個民族的素質!此刻,我們因為是中國人而驕傲!

觀《感動中國人物》有感6

  月色入戶,江南小巷,嚯嚯的磨刀聲悠長嘹遠,鋒利的刀片映照出溫柔的月色。磨刀石仿佛餓得前胸貼後背的饑民,中間深深的凹成了一個口。

  汗珠滴落,吆喝漸小,些許佝僂的老人直起腰板,他和善的面容鍍滿了月光,在黑暗之中,熠熠生輝。這一刻的時間過得極慢,他輕輕地笑了,幾枚硬幣互相碰撞的當咣聲,在靜謐的夜裡激起無限漣漪。

  大約世界越走越快,盡畢生之力追名逐利的人也愈來愈多。世間越浮華,人心越空虛,很多人窮盡一生,也未能在彌留之際得到一絲真正的快樂。

  然而他拍拍我,心滿意足地說道:「真好!」

  是啊,作為他的錢袋,跟在他身邊這麼多年了,我當然知道他說的「真好」

  真好,那些可憐的孩子很快就能得到我的幫助了!

  每一枚硬幣,都承載著他的日夜辛勞。他往長凳上一坐就是一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舊的自行車行遍了每一個巷陌,沙啞的吆喝傳遍了古老的街頭。尚存著他體溫的硬幣堆成一摞摞,年歲無情將他的頭髮一縷縷吹白。

  四川汶川大地震,他義無反顧拿出自己積蓄的一千元捐贈。他說他是大海的一滴水,淌不起波浪。眼看著他辛苦勞作的所得頃刻烏有,我只能在心裡罵他傻。可當我看見他略帶滄桑的臉上的滿意笑容時,我終於明白了快樂的意義。

  一年一年,他兢兢業業,磨刀為生,每月雖不超過300元的收入,他卻活得異常幸福。於是我陪著他,看著他從20xx年至20xx年,積少成多,竟總共捐贈了四萬多元!

  我懂得他了,懂得他生活貧苦卻內心富足,以微小之事去實現心中所想;懂得他不辭辛勞,去幫助那些從未謀面的不幸者;懂得他那時常更換的磨刀石,原來它磨去的不只是鏽斑和鈍角,還有那浮華世間裡人心的麻木和人情的冷漠!

  終於,我那可親可敬的磨刀老人,他的吆喝不再囿於江南小巷,那略微沙啞的聲音,如和煦的春風、如熱烈的夏雷、如高爽的清秋、如寒冬的呼號,唱遍了大江南北,喚醒了世間的溫情、擊碎了橫亙的冷漠、促生了凡人的情愛、凍結了千裡的罪惡!他那並不高大的身軀,卻仿佛一座嶔崟大山,鐫刻了中華的秀美

  於是人們看見他了,我那默默付出的磨刀老人

  窄條凳,自行車,弓腰扛背,沐風櫛雨。身邊的人們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標只有一個。刀剪越磨越亮,照見皺紋,照見你的夢,吆喝漸行漸遠,一摞一摞硬幣,帶著汗水,沉甸甸稱量出高尚!

  錦繡中華,上下千年,文化昭昭,風尚禮雅。他平凡,但他是不一樣的我們;他偉大,卻也是中華的一份子。他如暖泉,流過冰封萬裡的現實,喚醒了一個又一個的良知!所以我說,我的主人吳錦泉錦繡中華暖泉流!

  世界在變,社會在變,然苦難和不幸總還是會有;人心在變,禮雅在變,然奉獻與感動也還是會有。正如《感動中國》所說,讓感動和愛,如基因一般代代延續下去!中國俊秀山川,綿延千年,善與正義生生不息,愛與感動永不泯滅。

  我的磨刀老人教會我,只要是人間,便總有人願意奉獻出愛和感動,即便是人情淡漠的今天,只要有愛,便能有溫暖。一個人真正值得用一生去追逐的東西,不是名,不是利,更不是虛無的財富,而是奉獻。而奉獻的意義,不僅僅在於你幫助了多少人,還在於你的奉獻,帶動了多少人,讓多少人懂得了愛的真諦!

  世界未曾給予光亮,而像他那般的人,甘願奉獻出熹微光芒,匯聚成陽,去照亮人心,照亮世界。

  我想,這大概便是愛與感動吧!

觀《感動中國人物》有感7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一起觀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視頻節目,十位各行各業的人物故事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和力量。與其他娛樂節目不同,這些人物給我們樹立了浩然正氣的榜樣,他們用人生的閃光點,用自己一生的執著堅持,用為事業的默默付出,用危急時刻的冒死拼搏……給我們做出了表率。

  雖然我不是太明白這些人物為國家、為社會作出的貢獻有多麼巨大,但我能夠體會到能做到像他們那樣是多麼不容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如在西藏工作16年,為國家種質庫收集數千萬顆植物種子的科學家鍾揚;一分一毫幾十年積累成巨款捐獻教育事業的馬旭夫婦;守島衛國32年的王繼才、王仕花夫婦;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幹部張渠偉……他們都是在用很長時間,甚至一輩子把工作做好,做完美,做到別人做不到,做到全國人民都為之感動。

  桑老師經常教導我們,做一時並不難,難的是堅持做。而我常常做不到,比如背誦默寫、體育鍛鍊、記憶單詞等,這些事情做一天並不難,很容易做好,但要天天背、天天練、天天記就很難,難就難在自己的惰性,自己的隨意,自己的毅力不夠,人生不是百米衝刺而是長跑,要做好一件有意義的事必須花很大的力氣才行。

  如古代思想家荀子所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通過今天的觀影讓我更加明白堅持的重要性。我現在已經是中段懂事的大孩子了,從現在開始要向那些懂得堅持的人物學習,日積月累做好每件事。

觀《感動中國人物》有感8

  觀《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大會》後,陳斌強對母親的孝敬比自身的利益更為重要的事例讓我深有感悟。

  陳斌強的母親很不辛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因此,照顧母親的重大責任落在陳斌強身上。他不僅要照顧母親,還要按時上班,身為老師的他,對學生應有強大的責任感。他每天去上班時,都用一條布帶把母親綁在身上,然後走30多公裡的山路才到學校。下班後,還要為母親做飯、餵飯、洗澡,晚上還要安慰母親入睡,才放心;夜晚還要定時帶母親去廁所,他每天僅僅睡5個小時,到凌晨5點就要起床制定好一天的計劃。把一天的時間都白紙黑字寫出來,安排得充充實實,可用一個詞形容:爭分奪秒。

  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這輩子無法償還的',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父母就開始奔波忙碌。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他們寧可自己苦,也不讓我們受一點苦。他們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偉大的,他們是我們生命的創造者,是他們讓我們可以享受這個世界的一切;是他們讓我們過得如此快樂。難道我們不應該報答他們嗎?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孝順父母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一個人來到世界上,總會與他人相識,產生親情、友情、戀情,其中濃得化不開,砸碎骨頭連著筋的唯有父母的親情。所以,不管貧窮也好,富貴也罷,孝順父母是我們做兒女應盡的責任!

  聯繫自我,說實在的,我在我家裡人眼裡都是一個孝順的孩子,孝順父母,敬愛老人。說我是孝順的,有很多的例子可以證明,在這裡簡單寫上幾筆也就算了:在家裡,我會盡力的做我力所能及的家務,在爸爸的工作上,我也可以幫上小忙,這雖然算不上大事,但這也是報答父母的途徑;我爺爺現在病臥在床,雖然我不能像陳斌強照顧母親一樣照顧爺爺,但我可以做一些輕鬆的,比如:倒水洗澡、洗衣服等等,這些我到做到了。

  孝順並不需要榮華富貴,僅僅是一杯熱茶、一句問候、一個關心的眼神,父母都會感到很幸福的了。

  現在趁我們的父母還健康,讓我們一起來孝順我們的父母吧。

觀《感動中國人物》有感9

  感動是內心無比的震撼,愛在這個世界不會少,他無處不在,卻細微得讓人感受到全身的每一個細胞。

  這樣的頒獎詞:「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媽媽用它背著你。長大了,這布帶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背著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這三句話真的打動我了。我在想,陳斌強為什麼不拿條新的綁帶?回顧那一個鏡頭,他為痴呆母親做的詳詳細細的計劃表,他為母親的照顧和安全,隨時陪伴在母親身邊。他用那根綁帶,帶著母親工作、生活。在看到他每次為母親系綁帶的畫面我就懂得,他系的不是綁帶,不是那簡簡單單的一根繩,是綁在一起的身體,是綁在一起的愛,更是拴住母子的心。

  這樣的畫面總浮在腦海裡,久久退隱不去。這讓我聯想到自己,更懂得陳斌強的那種愛。生活中,我總會害怕自己的父母會出事,想到如果有一天他們將要離我而去,那該怎麼辦?雖然自己有獨立性,但父母的愛對於我永遠沒有獨立性,因為父母代不會有相同重複的愛,是不一樣的。所以害怕,害怕失去他們。每個人都會害怕失去所重要的。所以我理解陳斌強對母親無微不至的愛,那是對母親的回報,也有對母親濃濃的愛。

  陳斌強所做的一切,讓我更加確信,在這世界上愛能填平一切。他為母親所做的,都讓我感受到「孝更絕倫足可矜」。愛能讓人放下一切去付出的。生活也許不是艱難困苦,或許那時愛的滋味,需要嘗遍每一個味道,便能成就我們的成長。

  心懷感恩,把愛放心中。因為愛無處不在,所以需要展現出愛的價值,讓愛一直無處不在。

觀《感動中國人物》有感10

  今天是開學第一天,我們理所當然地觀看了《20xx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這一次,一位了不起的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就是:郭小平。

  郭小平原本是三所醫院的院長,生活也是平平常常。但自從他知道了一位患有愛滋病的小孩渴望上學的心情後,他的生活開始了跌蕩起伏。

  他先在病房中辦了一間教室,自己當老師教學生們。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愛滋病患者(小孩)的加入,一間小小的教室不夠了。他不氣餒。在他和他的同事、學生的努力下,一所小小的鄉村小學——紅絲帶小學建立起來了。郭小平辭去了醫院院長的職位,專心致志地孩子們知識;他辦公室的門總開著,下課時,這兒是最熱鬧的地方。他還與孩子們玩耍,親切極了。最後,紅絲帶小學被正式列入「學校」欄目中。

  看到一批一批的學生在紅絲帶小學學習、玩耍,然後長大、畢業,最後遠遠地離開了這位平凡又偉大的老師時,心中為之一震的我忍不住輕輕地低呼:「郭老師,你曾經是三所醫院的院長,多麼高的職位!而你卻寧願當一所小學的校長,多麼大的變化!你真的不後悔嗎?」就像回答我似的,郭小平老師那洪亮的聲音似乎排山倒海般傾瀉進我的心靈:「不後悔,真的不後悔!每當看見孩子們一張張陽光般燦爛的笑臉,我就知道:『這裡的孩子需要我,而我,也需要他們』……」

  是啊,孩子們的歡樂與幸福是郭小平奮鬥的源泉,只要孩子們歡樂,郭小平就倍受鼓舞,他有著超人的意志和超人的恆心,在芸芸眾生中開出了朵璀璨的花。

  去年暑假,媽媽單位裡舉行活動,當然少不了我這個「衍生品」。活動是去爬三清山。一開始,我還抬頭挺胸、鬥志高昂地走在前頭,但不一會兒就不行了。三清山海拔太高,一會兒雲霧繚繞,一會兒豔陽高照,一會兒狂風大作……而且空氣太稀薄!但我咬牙堅持著,不再拼命跑,而是慢慢地、有規律地一步步走,還時不時停下來深呼吸,養足了精神再接著走。果然,我不一會兒就趕上了大部隊。瞧他們,個個滿頭大汗,筋疲力盡,只有我步子輕快,又當上「領頭羊」!

  在實際生活中,恆心很重要,它就如一團篝火,沒有了它,你就烤不熟食物;沒有了恆心,你就做不好最基礎的事情。所以遇見一件難事,千萬不要氣餒,而要相信自己,如果你做到了這點,那麼,你一定能成功!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