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式偏心距檢具的製作方法
2023-07-13 19:56:41 2
本發明涉及偏心距檢具,尤其涉及一種隔震式偏心距檢具。
背景技術:
偏心軸類工件在機械設備上應用非常廣泛,這類工件有兩個外圓或軸孔的軸線平行但是不重合,這兩根軸線之間距離稱為偏心距,生產過程中需要對偏心距進行測量,為此設計出了保證精度,為了方便地對軸類的臺階長度進行測量,設計出了偏心距檢具偏心距檢具包括臺面和百分表,所述百分表包括表頭、套筒和安裝在套筒內的測量杆,所述臺面設有工件安裝孔和百分表安裝架,所述百分表安裝架包括同臺面連接在一起的下端底座和垂直連接在下端底座上的上端支架,所述套筒穿設在所述上端支撐上並通過定位螺釘固定住,工件安裝孔位於所述測量杆的前方。
現有的偏心距檢具存在以下不足:臺面高度不可調,不能夠滿足不同身高的人的操作需要;隔震效果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臺面高度可調、隔震效果好的隔震式偏心距檢具,解決了現有偏心距檢具隔震效果差和不能夠滿足不同身高人員的使用要求的問題。
以上技術問題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解決的:一種隔震式偏心距檢具,包括臺面和百分表,所述百分表包括表頭、套筒和安裝在套筒內的測量杆,所述臺面設有工件安裝孔和百分表安裝架,所述百分表安裝架包括同臺面連接在一起的下端底座和垂直連接在下端底座上的上端支架,所述套筒穿設在所述上端支架上並通過定位螺釘固定住,工件安裝孔位於所述測量杆的前方,其特徵在於,所述臺面還設有支撐腳所述支撐腳包括下段和可升降地連接於下段的上段,所述下段的下端設有減震結構,所述臺面設置於所述上段。測量時將工件插接在工件安裝孔中通過百分表進行測量。下段設置減震結構(如減震墊)能夠提高隔振效果。
作為優選,所述減震結構包括豎置的阻尼油缸和套設在阻尼油缸上的減震彈簧,所述阻尼油缸包括同所述支撐腳連接在一起的阻尼油缸缸體和設置於阻尼油缸缸體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通過活塞杆設有支撐座,所述減震彈簧的一端同所述活塞杆連接在一起、另一端同所述阻尼油缸缸體連接在一起,所述阻尼油缸缸體內還設有第二活塞和分離板,所述分離板和第一活塞之間形成第一油腔,所述分離板和第二活塞之間形成第二油腔,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間設有驅動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產生對向移動的電磁力吸合機構,所述分離板設有連通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的連通孔,所述連通孔鉸接有朝向第二油腔單向開啟的門板和設有使門板關閉上的門板復位機構,所述門板設有若干貫穿門板的主阻尼通道,所述連通孔內設有速度傳感器;當所述速度傳感器檢測到油從第一油腔流向第二油腔時、所述電磁力吸合機構停止驅動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對向移動,當所述速度傳感器檢測到油從第二油腔流向第一油腔時、所述電磁力吸合機構驅動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對向移動。該技術方案的具體減震過程為:當受到地面衝擊即受到振動而導致減震彈簧收縮時,減震彈簧驅動活塞杆驅動第一活塞移動而使得第一油腔縮小,第一油腔縮小驅動阻尼油缸內的油經窗口從第一油腔流向第二油腔,此時門板被推開使得油流經窗口時門板不對油產生阻尼作用且電磁力吸合機構失去對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固定作用使得第二活塞能夠相對於第一活塞自由移動,從而實現了阻尼作用較小而不會導致減震彈簧收縮受阻、也即彈簧能夠及時收縮而降低彈簧收縮行程顛簸,彈簧收縮行程結束後在門板復位機構的作用下,門板重新阻攔在窗口內。然後彈簧伸長復位而釋放能量,伸長的結果導致阻尼油缸缸體和第一活塞產生分離運動使得第二油腔縮小而第一油腔變大,使得阻尼油缸內的油經窗口從第二油腔流向第一油腔,此時電磁力吸合機構將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固定住保持相對位置不變且門板不能夠被推開、使得油能夠在整個彈簧收縮行程中從主阻尼通道通過而產生摩擦阻尼消能,從而降低彈簧伸長行程顛簸
作為優選,所述主阻尼通道內穿設有阻尼杆,所述阻尼杆球面配合卡接在所述主阻尼通道內,所述阻尼杆設有支阻尼通道。油流過主阻尼通道、支阻尼通道時將振動能量轉變為熱能而消耗掉的同時會產生阻尼杆的晃動,阻尼杆晃動也會起到將振動能量轉變為熱能而消耗掉的作用。如果振動較小而而只有油的晃動,油晃動時阻尼杆產生晃動也能吸能,設置阻尼杆能夠提高對低幅振動的吸收作用。
作為優選,所述阻尼杆的兩端都伸出所述門板,所述阻尼杆的兩個端面都為球面。能夠使得油接受到非阻尼油缸缸體軸向的振動時也能夠驅動阻尼杆運行而吸能。吸能效果好。
作為優選,所述阻尼杆為圓柱形,所述阻尼杆的兩個端面上都設有若干沿阻尼杆周向分布的增阻槽。能夠提高阻尼杆同油的接觸面積,以提高吸能效果和感應靈敏度。
作為優選,所述門板復位機構為設置於門板的轉軸上的扭簧。
作為優選,所述電磁力吸合機構包括設置於第一活塞的電磁鐵和設置於第二活塞的同電磁鐵配合的鐵磁性材料片。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油腔的內徑大於第二油缸的內徑。在彈簧伸長的過程中,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位移相同,此時第一油腔增大的容積大於第二油腔縮小的容積,從而使得第一油腔相對於第二油腔產生負壓,產生負壓的結果為油更為可靠地經門板流向第一油腔,從而更為可靠地降低彈簧伸長行程顛簸。
作為優選,所述支撐座通過螺栓配合螺母同所述活塞杆連接在一起,所述螺母包括主體段和止擺段,所述主體段的外端設有大徑段,所述大徑段的周壁上設有擺槽,所述止擺段設有擺頭,所述止擺段可轉動地穿設在所述大徑段內,所述擺頭插接在所述擺槽內,所述擺頭和擺槽之間設有擺動間隙,所述主體段的螺紋和所述止擺段的螺紋可以調整到位於同一螺旋線上。通過螺栓配合螺母進行連接,不但組裝時方便,且本技術方案中的螺母能夠防止振動產生鬆動。當產生振動時,主體段的螺紋和止擺段的螺紋之間的會產生錯開合攏的變化,錯開時使得二者的螺紋不在同一螺旋線上,從而起到阻礙鬆動的作用。
作為優選,所述止擺段轉動到同所述擺頭同所述擺槽的一側壁部抵接在一起時,所述主體段的螺紋和止擺段的螺紋位於同一螺旋線上、所述擺動間隙位於擺杆和擺槽的另一側壁部之間。轉動螺母螺栓時,主體段的螺紋和止擺段的螺紋能夠方便地對齊,擰緊鬆開螺母時的方便性好。
作為優選,所述螺母還設有螺紋對齊保持機構,所述螺紋對齊保持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止擺段內的頂頭、驅動頂頭伸入所述擺動間隙而抵接在所述擺槽的另一側壁部上的頂頭驅動機構。
作為優選,所述頂頭驅動機構包括同頂頭抵接在一起的第一驅動柱、使第一驅動柱保持在將頂頭抵接在擺槽的另一側壁部上的位置的驅動柱定位插銷、驅動驅動柱定位插銷插入到第一驅動柱內的插入彈簧、驅動驅動柱定位插銷拔出第一驅動柱的第二驅動柱和驅動第一驅動柱脫離頂頭的驅動柱脫離彈簧。
本發明具有下述優點:高度可調,能夠方便地適應不同高度的人的作業需要;隔震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2為減震結構的示意圖。
圖3為圖2的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為圖3的b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為螺母的剖視示意圖。
圖6為螺母沿圖5的a向的放大示意圖。
圖7為圖6的b—b剖視示意圖。
圖中:支撐腳1、上段13、下段14、雙頭螺紋杆15、百分表4、表頭41、套筒42、測量杆43、臺面5、工件安裝孔51、百分表安裝架52、下端底座521、上端支架522、定位螺釘53、偏心工件6、螺母8、主體段811、止擺段812、大徑段813、擺槽814、擺頭815、螺紋對齊保持機構82、頂頭821、頂頭驅動機構822、第一驅動柱8221、第二驅動柱8222、插入彈簧8223、驅動柱定位插銷8224、驅動柱脫離彈簧825、擺動間隙83、減震結構9、阻尼油缸91、阻尼油缸缸體911、第一活塞912、活塞杆913、第二活塞914、第一油腔915、第二油腔916、減震彈簧92、支撐座93、分離板94、窗口941、門板942、門軸9421、主阻尼通道9422、阻尼杆9423、支阻尼通道9424、增阻槽9425、擋塊943、電磁力吸合機構95、電磁鐵951、鐵磁性材料片952、速度傳感器96、螺栓9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參見圖1,一種隔震式偏心距檢具,包括支撐腳1、臺面5和百分表4。
支撐腳1包括下段14、上段13和雙頭螺紋杆15。上段13的下段通過上段13同下段14的上端連接在一起。雙頭螺紋杆15兩端的螺紋方向相反。下段14的下端設有減震結構9。減震結構9包括豎置的阻尼油缸91和套設在阻尼油缸上的減震彈簧92。阻尼油缸91包括阻尼油缸缸體911。阻尼油缸缸體911同下段14連接在一起。阻尼油缸缸體911內設有第一活塞912。第一活塞912通過活塞杆913連接有支撐座93。減震彈簧92的一端同活塞杆913固接在一起、另一端同阻尼油缸缸體911固接在一起。
百分表4包括表頭41、套筒42和安裝在套筒內的測量杆43。
臺面5連接在上段13的上端。臺面5從左向右依次設有工件安裝孔51和百分表安裝架52。百分表安裝架52包括同臺面5連接在一起的下端底座521和垂直連接在下端底座上的上端支架522。套筒42穿設在上端支架522的孔內並通過定位螺釘53固定住。工件安裝孔51位於測量杆43的前方即圖中左側。
當需要調整高度時,通過轉動雙頭螺紋杆15使得上段13相對於下段14升降即可。
參見圖2,阻尼油缸缸體911內還設有第二活塞914和分離板94。分離板94和阻尼油缸缸體911固接在一起。阻尼油缸缸體911和第一活塞912之間形成第一油腔915。分離板94和第二活塞914之間形成第二油腔916。第一油腔915的內徑大於第二油腔916的內徑。第一油腔915和第二油腔916沿上下方向分布。分離板94設有連通孔941。連通孔941連通第一油腔915和第二油腔916。
第一活塞912和第二活塞914之間設有電磁力吸合機構95。電磁力吸合機構95包括電磁鐵951和鐵磁性材料片952。電磁鐵951設置於第一活塞912上。鐵磁性材料片952設置於第二活塞914上。
連通孔941設有門板942。支撐座93通過螺栓97配合螺母8同活塞杆913可拆卸連接在一起。
參見圖3,門板942通過門軸9421鉸接在連通孔941內。分離板94設有門板復位機構。門板復位機構為設置於門板的轉軸上的扭簧。門板942僅能朝向第二油腔916單向開啟。連通孔941內設有速度傳感器96。門板942設有若干貫穿門板的主阻尼通道9422。主阻尼通道9422內穿設有阻尼杆9423。阻尼杆9423球面配合卡接在主阻尼通道9422內。阻尼杆9423設有支阻尼通道9424。阻尼杆9423的兩端都伸出門板942。阻尼杆9423的兩個端面都為球面。阻尼杆9423為圓柱形。
參見圖4,阻尼杆9423的兩個端面上都設有若干沿阻尼杆周向分布的增阻槽9425。
參見圖1、圖2、圖3和圖4,使用時,第一油腔915和第二油腔916內填充油等液體。減震結構9通過支撐座93支撐在地面。當受到路面衝擊而導致減震彈簧92收縮時,減震彈簧92驅動活塞杆913驅動第一活塞912移動而使得第一油腔第一油腔915縮小,第一油腔915縮小驅動油經連通孔941從第一油腔915流向第二油腔916、油的該流向被速度傳感器96檢測到,速度傳感器96通過控制系統控制電磁鐵951失電、從而使得電磁力吸合機構95失去對第一活塞912和第二活塞914的固定作用(即第一活塞912和第二活塞914能夠產生相對移動),油流過連通孔941時將門板942推開使得油流經連通孔941直通而進入第二油腔916(即門板942不對油產生阻尼作用),從而實現了阻尼作用較小而不會導致減震彈簧收縮受阻、也即彈簧能夠及時收縮而降低彈簧收縮行程顛簸,彈簧收縮行程結束後在門板復位機構97的作用下(即由於門板保持向下傾斜且密度大於油)而自動轉動而關,門板942重新阻攔在連通孔941內。然後減震彈簧92伸長復位而釋放能量,伸長的結果導致阻尼油缸缸體911和第一活塞912產生分離運動使得第二油腔916縮小而第一油腔915變大,使得油經連通孔941從第二油腔916流向第一油腔915、油的該流向被速度傳感器96檢測到,速度傳感器96通過控制系統控制電磁鐵951得電、電磁鐵951產生磁力從而使得電磁力吸合機構95將第一活塞912和第二活塞914固定住且壓緊在油上,油該方向流道時門板942不能夠被推開、使得油能夠在整個彈簧收縮行程中門板942產生摩擦阻尼現象而吸能、從而降低彈簧伸長行程顛簸。
門板的阻尼吸能減震過程為:油流經主阻尼通道、支阻尼通道和阻尼杆晃動將振動能量轉變為熱能而消耗掉。如果振動較小而不足以促使盲孔變形時,此時只有油的晃動,油晃動時阻尼杆產生晃動而吸能。
參見圖5,螺母8包括主體段811、止擺段812和螺紋對齊保持機構82。主體段811的外端設有大徑段813。大徑段813的周壁上設有擺槽814。止擺段812設有擺頭815。止擺段812可轉動地穿設在大徑段813內。擺頭815插接在擺槽814內。
螺紋對齊保持機構82包括頂頭821和頂頭驅動機構822。頂頭821設置在止擺段812內。頂頭驅動機構822包括第一驅動柱8221和第二驅動柱8222。第一驅動柱8221和第二驅動柱設置在擺頭815內,且伸出止擺段812的外端面。
參見圖6,擺槽814有三個,對應地擺頭815也要三個。三個擺槽814沿止擺段812的周向分布。沒有擺頭和擺槽之間都設有螺紋對齊保持機構82。止擺段812按照圖中順時針方向轉動到擺頭815同擺槽的一側壁部8141抵接在一起時,擺頭815和擺槽的另一側壁部8142之間產生擺動間隙83、主體段811的螺紋和止擺段812的螺紋位於同一螺旋線上。
參見圖7,頂頭驅動機構822還包括驅動柱定位插銷8224、插入彈簧8223和驅動柱脫離彈簧825。驅動柱定位插銷8224位於大徑段813內且可以插入到擺頭815中。插入彈簧8223位於大徑段813內。
參見圖1、圖5、圖6和圖7,當螺母8擰到螺栓97上時,按壓第一驅動杆8221,第一驅動杆8221驅動頂頭821伸入到通過擺動間隙83內而抵接在擺槽的另一側壁部8142上使得擺頭815同擺槽的一側壁部8141抵接在一起而使得主體段811的螺紋和止擺段812的螺紋對齊而位於同一螺旋線上,此時在插入彈簧8223的作用下驅動驅動柱定位插銷8224插入到第一驅動柱8221內、使第一驅動柱8221保持在當前狀態(即將頂頭抵接在擺槽的另一側壁部上的位置的狀態)。使得轉動螺母時方便省力。
螺母和螺栓97擰緊在一起時,按壓第二驅動柱8222、第二驅動柱8222驅動驅動柱定位插銷8224脫離第一驅動柱8221,驅動柱脫離彈簧825驅動第一驅動柱8221彈出而失去對頂頭821的驅動作用且使得驅動柱定位插銷8224不能夠插入到第一驅動柱8221內。此時止擺段812和主體段811之間能夠相對轉動,受到振動而導致拉釘同連接螺紋孔有脫離的趨勢時,止擺段812和主體段811的轉動會導致二者的螺紋錯開,從而阻止脫出的產生。
參見圖1,本發明的檢測過程為:首先將標準偏心工件(即標樣)插在工件安裝孔51中實現高度在臺面5上,使測量杆43同標樣接觸後將表頭41校驗到相對零點。然後將待測量的偏心工件6安裝在工件安裝孔51捏,然後使測量杆43與偏心工件6接觸並旋轉偏心工件6一周,讀出表頭度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偏心距即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