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一種圍巖離層位移監測儀的製作方法

2023-07-15 20:09:41 2

專利名稱:一種圍巖離層位移監測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煤礦井下的圍巖離層位移監測報警儀器。
背景技術:
圍巖是指採掘空間周圍的巖體,具體說是指隧道周圍一定範圍內,對洞身的穩定有影響的巖體;而離層則是指採掘空間上方相鄰巖層沿層理面產生分離的現象,簡單說就是直接頂與老頂之間的相互分離。目前礦井下圍巖層監測設備主要是採用圍巖離層監測報警儀,中國專利文獻CN2688894Y (申請號為200420039443. 3)公開了ー種「圍巖離層監測報警儀」,這種報警儀是在固定管上連接有機械殼體和電器殼體,在機械殼體內安裝左右兩個齒輪,與其哨合的兩根齒條以及復位彈簧,再將兩根帶卡爪的細鋼繩分別固定在齒條上,由復位彈簧拉緊和 復位。電器殼體內安裝角傳感器,角傳感器的轉軸插接在齒輪軸上,角傳感器導線接在信號變送器輸入端,信號變送器輸出端接在殼體的信號輸出口上,使用時細鋼繩的另一端通過卡爪固定在圍巖鑽孔中。圍巖離層時,細鋼繩拉動齒條轉動,從而帶動角傳感器轉動,輸出電位信號,送監測站進行數據處理。這種報警儀的不足是(I)安裝時兩個齒條露在殼體外面,很容易發生碰撞而損壞從而失去報警作用,所以較適用於安裝在圍巖頂部而不適用於安裝在圍巖兩側,但即使安裝裝在圍巖頂部時,也經常被工作人員或維修人員用工具碰到,造成損壞。(2)由於結構上的限制,齒條的長度有限,當圍巖變形移動較大吋,齒條將脫離齒輪縮到鑽孔中失去作用。(3)齒輪殼體與傳感器殼體用螺釘連接在一起,在井下不容易拆裝。另外,中國專利文獻CN201581931U (申請號為200920290891. 3)公開了ー種圍巖移動傳感器,它包括殼體和錨杆兩部分,殼體內部設置有電路板、電池倉和兩個傳動機構,每個傳動機構上設置有旋轉的螺紋,所述的傳動機構一端固定在殼體上,另一端與精密傳感器連接。錨杆底端設置有兩個滑塊,兩個傳動機構上分別沿螺紋方向纏繞有細鋼絲繩,鋼絲繩一端固定在傳動機構上,一端固定在滑塊上。圍巖離層時,滑塊滑動,纏繞在轉動軸上的鋼絲繩帶動轉動軸轉動,進而帶動精密傳感器轉動,輸出電位信號進行數據處理。這種傳感器的不足是1、纏繞在傳動機構上的鋼絲繩在運輸、安裝時都存在滑出螺紋的風險。2、傳動機構上沒有預緊和復位裝置,很難保證傳動軸上的鋼絲繩是否纏繞到位。3、圍巖離層時,鋼絲繩沿傳送機構徑向和軸向均有運動,鋼絲繩運動方向無法與傳動機構相切,影響位移精度計算。4、電器和機械裝置在同一殼體裡,電器裝置無法重複使用。另外,中國專利文獻CN101004139A (申請號為200710013233. 5)公開了ー種多方位雙功能圍巖離層監測報警儀,包括固定管、機械殼體、電器殼體、帶錨爪的細鋼繩、電器殼體內的角傳感器和信號變送器以及安裝在機械殼體內的傳動機構,傳動機構包括兩套完全相同的傳動軸、刻度捲尺和鋼帶輪,機械殼體和電器殼體採用定位柱和定位孔插接定位,並用磁鋼吸紫。但是上述監測報警儀的機械連接結構未做描述,對與機械殼體內的各零件的連接方式不清楚,且上述監測報警儀還存在以下不足I、機械殼體和電器殼體之間僅採用磁鋼連接不緊固,電器殼體較易從機械殼體脫落。2、傳動機構上沒有預緊和復位裝置,很難保證傳動軸上的鋼絲繩是否纏繞到位。3、刻度捲尺露在機械殼體外面,很容易發生碰撞而損壞,且刻度捲尺發生碰撞被扯住向下拉拽時,刻度捲尺會帶動傳動軸轉動弓I起誤報。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ー種適用性較高、易拆裝、穩定性較好、位移精度較高、電器裝置可重複使用的圍巖離層位移監測儀。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圍巖離層位移監測儀,包括機械部件和電器部件。機械部件包括離層位移傳遞組件、錨杆組件、第一傳動機構、第二傳動機構和第一殼體。離層位移傳遞組件有2個,按照所處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為左側傳遞組件和右側傳遞組件。左側傳遞組件包括第一錨爪和上端頭固定在第一錨爪上的第一鋼絲繩。右側傳遞組件包括第二錨爪和上端頭固定在第二錨爪上的第二鋼絲繩。錨杆組件由錨頭和錨杆組成。錨杆包括空心杆體和隔尚板,空心杆體的內腔被隔離板隔離成作為左滑道和右滑道的2個通孔。錨頭由錨頭主體和固定在錨頭主體上的4片弾性爪片組成。錨頭由其錨頭主體從上方固定在錨杆的空心杆體上。第一殼體為注塑一體件,包括殼主體、錨杆座、左滑道和右滑道。殼主體整體基本呈方形盒體,且該殼主體的開ロ朝向前方。錨杆座從上方連接在殼主體的上側板上。錨杆從上方固定在錨杆座上。第一傳動機構和第二傳動機構均基本設置在第一殼體中。第一傳動機構包括作為動カ輸入件的與第一鋼絲繩固定連接的第一滑塊。第二傳動機構包括作為動カ輸入件的與第二鋼絲繩固定連接的第二滑塊。電器部件包括第二殼體以及固定在第二殼體中的電路板、電纜接ロ、第一報警指示燈、第二報警指示燈、第一角度傳感器和第二角度傳感器。第二殼體為注塑一體件,整體基本呈方形盒體。電纜接ロ與電路板電連接。第一報警指示燈和第二報警指示燈均與電路板電連接。第一角度傳感器和第二角度傳感器由各自的角度信號輸出端與電路板的相應端ロ電連接。第一殼體還包括阻擋座、銷鉤組件和隔離板。第一殼體設有位於錨杆座以及殼主體的上側板上的貫通上下的左右分布的用於構成第一殼體的左滑道和右滑道的2個鉛垂通孔。第一殼體的左側鉛垂通孔的形狀與錨杆的左滑道的形狀對應一致,第一殼體的右側鉛垂通孔的形狀與錨杆的右滑道的形狀對應ー致。阻擋座位於錨杆座的後部正下方,阻擋座的前部敞開。阻擋座與隔離板之間形成第一殼體的左側滑道空間和右側滑道空間,並且第一殼體的左側滑道空間從下方與第一殼體的左側鉛垂通孔相接通,且兩者形狀相對應,從而構成第一殼體的左滑道,第一殼體的右側滑道空間從下方與第一殼體的左側鉛垂通孔相接通,且兩者形狀相對應,從而構成第一殼體的右滑道。從而使得錨杆的左滑道與下方的第一殼體的左滑道相接通而構成機械部件的左滑道,以及使得錨杆的右滑道與下方的第一殼體的右滑道相接通而構成機械部件的右滑道。第一殼體的殼主體還設有位於左端的向左伸出左側板的方形外邊框,且該方形外邊框上設有朝向左方的用於與電器部件的第二殼體進行嵌接的「 ロ」形的左側凹槽。銷鉤組件有3至6個,均沿左右向水平設置,且相互之間平行。各銷鉤組件沿左側板的邊沿均勻設置。第一殼體的殼主體的左側板上還設有2個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的通孔,該2個通孔為動力輸出孔,用於分別設置第一傳動機構和第二傳動機構的動カ輸出件。第一傳動機構還包括作為動カ輸出件的第一橡膠連接件。第一橡膠連接件設有貫通左右的中央圓孔,第一橡膠連接件位於第一殼體的殼主體的左側板相應I個動カ輸出孔處。第一滑塊的外周側面形狀與第一殼體的左滑道的形狀相對應。第一滑塊設置在機械部件的左滑道中,且與左滑道上下滑動連接。 第二傳動機構的零件與第一傳動機構的相應的零件對應相同,且第二傳動機構的各個零件之間的相互關係與第一傳動機構的相應的各個零件之間的相互關係基本相同。第ニ傳動機構還包括第二橡膠連接件。第二橡膠連接件的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第二橡膠連接件設有貫通左右的中央圓孔。第二橡膠連接件位於第一殼體的殼主體的左側板相應I個動カ輸出孔處。第二滑塊的外周側面形狀與第一殼體的右滑道的形狀相對應。第二滑塊設置在機械部件的右滑道中,且與右滑道上下滑動連接。第二殼體的高度和寬度與第一殼體的殼主體的高度和寬度相等。第二殼體的右側板的邊沿上設有與第一殼體的殼主體的銷鉤組件的數量相同、位置和大小相對應的銷孔。第二殼體還設有位於右端的向右伸出右側板的方形外邊框,且該方形外邊框上設有朝向右方的用幹與第一殼體的殼主體的「ロ」形的左側凹槽進行嵌接的「ロ」形的右側凸榫。第二殼體的右側板上還設有2個傳感器安裝孔,且該2個傳感器安裝孔的位置分別與第一殼體的左側板上的2個動カ輸出孔的位置相對應。第一角度傳感器和第二角度傳感器均由各自的外殼固定在第二殼體的右側板的左端面上,且位於第二殼體的內腔中,並且第一角度傳感器的圓柱形探測軸由左向右從第二殼體的右側板的相應I個傳感器安裝孔中伸出,第二角度傳感器的圓柱形探測軸由左向右從第二殼體的右側板的另I個傳感器安裝孔中伸出。電器部件由其第二殼體的右側凸榫插入機械部件的第一殼體的殼主體的「 ロ」形的左側凹槽中而使兩者對應連接在一起,第一殼體的各個銷鉤組件分別插入第二殼體的右側板的相應ー個銷孔中,從而將兩個殼體通過各銷鉤組件鉤住相應的銷孔而連接在一起兩個殼體在相互插接固定的同時,第一角度傳感器的圓柱形檢測軸插入第一傳動機構的第一橡膠連接件的中央圓孔中並過盈配合連接在一起,第二角度傳感器的圓柱形檢測軸插入第ニ傳動機構的第二橡膠連接件的中央圓孔中並過盈配合連接在一起。機械部件還包括永磁鐵。電器部件還包括鐵塊。上述第一殼體的每個銷鉤組件均包括4個銷鉤,該4個銷鉤的形狀相同,均由左端頭部位的四分之一的圓臺體和左端頭右側的四分之一的同軸線的圓柱體組成,上述圓臺體的底面直徑大於圓柱體的直徑,上述四分之一的圓臺體為沿該圓臺體的軸線由夾角為90度的兩面角剖切得到,上述的四分之一的圓柱體為沿該圓柱體的軸線由夾角為90度的兩面角剖切得到。上述的每個銷鉤組件的各個銷鉤相對於該銷鉤組件的軸線呈中心對稱分布以及相對於經過上述軸線的水平面和經過上述軸線的鉛垂面對稱分布。鐵塊的形狀、大小與永磁鐵相對應。永磁鐵和鐵塊的形狀均為扁狀圓柱形。第一殼體的殼主體的左側板上設有ー個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且開ロ朝向左方的盲孔,盲孔的形狀與永磁鐵的形狀相對應,永磁鐵固定在第一殼體的左側板的上述的盲孔中,從而將永磁鐵固定設置在第一殼體的·左側板上的2個動カ輸出孔的軸線之間的上方。第二殼體的右側板上設有ー個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且開ロ朝向右方的盲孔,盲孔的形狀與鐵塊的形狀相對應,鐵塊固定在第二殼體的右側板的上述的盲孔內,且鐵塊的位置與設置在第一殼體上的永磁鐵的位置相對應。且鐵塊設置在第二殼體的右側板的2個傳感器安裝孔的軸線之間的上方。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左右連接在一起時,第一殼體上的永磁鐵吸住固定在第二殼體上的鐵塊而加強固定。第一殼體的殼主體的左側板上設有的2個動カ輸出孔為軸套安裝孔,該2個軸套安裝孔分別位於左側板的前下部和後上部。位於左側板的前下部的軸套安裝孔稱為第一軸套安裝孔,位於左側板的後上部的軸套安裝孔稱為第二軸套安裝孔。第一殼體的殼主體的右側板上設有2個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的傳動軸安裝孔,該2個傳動軸安裝孔分別位於右側板的前下部和後上部,位於右側板的前下部的傳動軸安裝孔稱為第一傳動軸安裝孔,且該傳動軸安裝孔與位於左側板的第一軸套安裝孔同軸線,位於右側板的後上部的傳動軸安裝孔稱為第二傳動軸安裝孔,且該傳動軸安裝孔與位於左側板的第二軸套安裝孔同軸線。第一殼體還包括2個簧座固定座。按所處的位置不同分為前下簧座固定座和後上簧座固定座。前下簧座固定座和後上簧座固定座均從右方連接在第一殼體的殼主體的右側板上,且前下簧座固定座圍繞第一傳動軸安裝孔設置,後上簧座固定座圍繞第二傳動軸安裝孔設置。第一傳動機構還包括第一鋼帶、第一鋼帶輪、第一傳動軸、第一軸套、第一卷簧和第一卷簧座。第一鋼帶為長條形片狀的鋼製一體件。第一滑塊與第一鋼帶固定連接在一起。第一鋼帶輪為設有中央孔的注塑一體件。第一鋼帶輪設有卷繞槽。第一傳動軸為鋼製一體件,包括轉動柱,轉動柱的大小與第一傳動軸安裝孔的大小相對應。第一軸套為注塑ー體件,第一軸套是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的旋轉體,第一軸套的左端部位的外周側部形狀與第一殼體的左側板的第一軸套安裝孔的形狀相配合。第一軸套的右部設有開ロ向右的盲孔而形成右部套體,該右部套體的內徑與第一傳動軸的轉動柱直徑相配合。第一軸套的左部設有開ロ向左、截面呈六邊形的盲孔而形成左部套體。第一橡膠連接件的外周側部呈六角柱形,其外周側部形狀與第一傳動機構的第一軸套的左部套體的盲孔的形狀相配合。第一軸套設置在第一殼體的第一軸套安裝孔中,且與第一殼體轉動連接。第一鋼帶輪由其中央孔套在第一傳動軸上,且與第一傳動軸固定連接在一起。第一傳動軸由其左端伸入第一軸套的右部套體的盲孔中,且與第一軸套固定連接在一起。第一傳動軸由其右端伸入第一殼體的右側板上的第一傳動軸安裝孔中,且與第一殼體轉動連接。且第一鋼帶輪的卷繞槽位於第一滑塊的下方。第一橡膠連接件設置在第一軸套的左部套體中。第一傳動軸還包括從右方連接在轉動柱上且與轉動柱同軸線的直徑較細的作為連接柱的軸段。第一傳動軸的連接柱上設有沿徑向以及沿左右向設置的開ロ向右且貫穿連接柱的直徑的一字形槽。第一卷簧座為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的注塑一體件,第一卷簧座設有中央盲孔。第一卷簧為成卷的長條形片狀彈簧鋼,且第一卷簧的內側一端呈90度折彎狀。第一卷簧設置在第一卷簧座的中央盲孔中,第一卷簧的外側一端與第一卷簧座固定連接在一起。第一卷簧由其內側端頭的片體插入第一傳動軸的連接柱的右端槽口內並由粘結劑粘結固定,而使得第一卷簧的內側的一端連接在第一傳動軸上,從而使得第一卷簧座通過第一卷簧與第一傳動軸連接在一起。第一卷簧座通過緊固件從右方固定連接在第一殼體的前下簧座固定座上。第二傳動機構還包括第二鋼帶、第二鋼帶輪、第二傳動軸、第二軸套和第二卷簧和第二卷簧座。第二鋼帶為長條形片狀的鋼製一體件。第二滑塊與第二鋼帶固定連接在一起。第二鋼帶輪為設有中央孔的注塑一體件。第二鋼帶輪設有卷繞槽。第二傳動軸為鋼製一體件,包括轉動柱,轉動柱的大小與第二傳動軸安裝孔的大小相對應。第二軸套為注塑ー體件,第二軸套是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的旋轉體,第二軸套的左端部位的外周側部形狀與第一殼體的左側板的第二軸套安裝孔的形狀相對應。第二軸套的右部設有開ロ向右的盲孔而形成右部套體,該右部套體的內徑與第二傳動軸的轉動柱直徑相配合。第二軸套的左部設有開ロ向左、截面呈六邊形的盲孔而形成左部套體。第二橡膠連接件的外周側部呈六角柱形,其外周側部形狀與第二傳動軸組件的第二軸套的左部套體的盲孔的形狀相配合。 第二軸套設置在第一殼體的第二軸套安裝孔中,且與第一殼體轉動連接。第二鋼帶輪由其中央孔套在第二傳動軸上,且與第二傳動軸固定連接在一起。第二傳動軸由其左端伸入第二軸套的右部套體的盲孔中,且與第二軸套固定連接在一起。第二傳動軸由其右端伸入第一殼體的右側板上的第二傳動軸安裝孔中,且與第一殼體轉動連接。且第二鋼帶輪的卷繞槽位於第二滑塊的下方。第二橡膠連接件設置在第二軸套的左部套體中。第二卷簧和第二卷簧座的結構與第一傳動機構的第一卷簧和第一卷簧座完全相同,第二卷簧設置在第二卷簧座內,且第二卷簧的內側的一端連接在第二轉動軸上。第二卷簧座通過緊固件從右方固定連接在第一殼體的後上簧座固定座上。第一卷簧的位於外側的一端按照180度回折後形成折彎狀的端部。第一卷簧座還設有連接槽和連接柱。中央盲孔的開ロ向左、且其軸向沿左右向水平設置。連接槽有3個,圍繞中央盲孔的軸線以等間隔角度設置,且開ロ朝向中央盲孔的軸線。連接柱有3個,各連接柱朝向左方水平設置,且位於相應ー個連接槽中。第一卷簧由其位於外側的折彎狀的端部套在第一卷簧座的相應ー個連接柱上,並由第一卷簧的回折的端頭片體被卡在該連接柱和所在連接槽的朝向中央盲孔的軸線的ー側之間從而與第一卷簧座固定連接在一起。第一滑塊的後部設有上下貫通的作為穿繩孔的通孔,第一滑塊的上部設有軸線沿前後向水平設置、開ロ向前並與上述穿繩孔相貫通的螺釘孔,第一滑塊的前下部設有開ロ向左的安裝槽,該安裝槽沿上下向設置且貫通第一滑塊下方。第一滑塊還設有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的朝向左方的安裝柱,安裝柱位於安裝槽中,且位於安裝槽的上端。阻擋座的左擋板和右擋板均沿前後向鉛垂設置,阻擋座的底板由其左端從下方連接在左擋板的下端,阻擋座的底板由其右端連接在右擋板的下端,隔離板向下伸出殼主體的上側板,由其下端後部從上方與阻擋座的底板相連。錨杆座的前端部位設有軸線沿前後向水平設置且位於同一水平面上的2個調節孔,該2個調節孔按照所處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稱為左調節孔和右調節孔。左調節孔從前方與左側鉛垂通孔相連通,右調節孔與右側鉛垂通孔相連通。當第一滑塊處於最下方的位置時,第一滑塊的下端面的後部從上方與阻擋座的底板的上端面相接觸,且第一滑塊的螺釘孔與錨杆座的左側調節孔相對準。左側傳遞組件的第一鋼絲繩的下端從上方向下依次穿過錨杆組件的錨頭的底板上的左側鋼絲繩孔和第一滑塊的穿繩孔後,再通過ー個螺釘從前向後旋入第一滑塊的螺釘孔內從而將第一鋼絲繩固定連接在第一滑塊上。第一鋼帶的上端按照180度回折後形成折彎狀的端部。第一鋼帶的上端折彎部位從下向上穿過第一殼體的左滑道和錨杆的左滑道後,從左方嵌入第一滑塊的安裝槽中,並由該折彎部位的端部套在第一滑塊的安裝柱上,從而將第一鋼帶連接在第一滑塊上。第一鋼帶的下端按照180度回折後形成折彎狀的端部。第一鋼帶輪為設有中央孔的注塑一體件,中央孔的軸線也即第一鋼帶輪的主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第一鋼帶輪由位於左右側ー側的輪部和位於左右側的另ー側的頸部組成,中央孔貫通輪部和頸部。第一鋼帶輪的輪部的外周部位設有位於其左右兩側的左側阻 擋板和右側阻擋板,從而形成用於卷繞鋼帶的。第一鋼帶輪的輪部還包括開ロ朝向左右側的外側且沿徑向設置的安裝槽,上述安裝槽沿徑向向外貫通輪部。第一鋼帶輪的輪部還設有軸線與第一鋼帶輪的主軸線相平行的安裝柱,安裝柱位於安裝槽中,位於安裝槽的徑向內側一端,且其朝向與安裝槽的開ロ方向相同。第一鋼帶輪44的頸部為圓筒狀套體。第一鋼帶的一端的折彎部位從左方嵌入第一鋼帶輪的安裝槽中,並由該折彎部位的端部套在安裝柱上,再將第一鋼帶的在徑向外側伸出第一鋼帶輪的安裝槽的帶體卷繞在第一鋼帶輪的卷繞槽上,從而將第一鋼帶由其一端連接並卷繞在第一鋼帶輪上。第一鋼帶輪在安裝時位於第一殼體的內腔中,且按照輪部位於左側、頸部位於右側的方式設置。與第一鋼帶輪結構完全相同的第二鋼帶輪安裝時位於第一殼體的內腔中,且按照輪部位於右側、頸部位於左側的方式設置。第二鋼帶輪的輪部和頸部所處的左右側位置與第一鋼帶輪的輪部和頸部所處的左右側位置的不同,從而第一鋼帶輪和第二鋼帶輪兩者的最大外徑的輪部左右錯開。第一殼體的左側板上的2個軸套安裝孔均是左大右小的階梯狀通孔。第一軸套的外周側部形狀呈階梯狀圓柱形,其形狀與第一殼體的第一軸套安裝孔的形狀相對應。第一軸套的左端設有左端頭。第一傳動軸的轉動柱的右部設有ー個環形的凸肩部。且第一傳動軸的凸肩部的外徑大於第一殼體的右側板的第一傳動軸安裝孔的直徑。第一傳動軸的凸肩部恰好位於第一殼體的右側板的右方,且第一傳動軸的凸肩部與第一殼體的右側板的右側面之間留有間隙。第一軸套從左向右插入第一殼體的殼主體的左側板的第一軸套安裝孔中直至第一軸套的左端頭與第一軸套安裝孔的朝向左方的臺階面相接觸,且第一軸套與第一殼體轉動連接。從而在第一傳動軸的凸肩部和第一軸套的左端頭的作用下,第一傳動軸上和連接在第一傳動軸上的第一鋼帶輪、第一軸套被左右限位在第一殼體的左側板和右側板之間。第一殼體還包括鋼絲繩孔座。鋼絲繩孔座從右方連接在殼主體的右側板上,且鋼絲繩孔座設有貫通右側板的2個鋼絲繩孔。第一鋼絲繩的下端從上方向下依次穿過錨杆組件的錨頭的底板上的左側鋼絲繩孔和第一滑塊的穿繩孔後,再穿過錨杆的左滑道和第一殼體的左滑道後進入殼主體的內腔中,再從鋼絲繩孔座的I個鋼絲繩孔中向右伸出殼主體。同樣的,第二鋼絲繩從鋼絲繩孔座的另I個鋼絲繩孔中向右伸出殼主體。電器部件還包括觀察板。觀察板為ー塊矩形的透明玻璃板。電路板上設有單片機系統、蜂鳴報警器和顯示屏朝向下方的液晶顯示器。第二殼體的下側板設有位於中後部的矩形缺ロ,觀察板從上方固定在第二殼體的下側板的矩形缺口上,電路板上的液晶顯示器位於觀察板的上方。第二蓋板上設有通音孔。本實用新型具有積極的效果(I)本實用新型的圍巖離層位移監測儀將機械傳動 裝置設置在第一殼體內組成機械部件,將電路板等電器裝置設置在第二殼體內組成電器部件,且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通過銷鉤和銷孔左右可拆卸的連接在一起,且兩者連接在一起時通過磁鐵和鐵塊輔助固定,當圍巖離層位移監測儀棄用時,可通過拉斷第一殼體上的銷鉤而將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脫離從而取下電器部件,這樣電器部件就可以回收供以後重複利用,且這樣的結構使得整個圍巖離層位移監測儀的拆裝較為方便。(2)本實用新型的圍巖離層位移監測儀的機械部件的傳動機構通過橡膠連接件與電器部件的角度傳感器的圓柱形探測軸過盈配合連接在一起,從而使得機械部件的傳動機構將圍巖的位移量傳遞至電器部件,並在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分離時,角度傳感器的圓柱形探測軸可與機械部件的橡膠連接件分離,結構巧妙,適用性較好。(3)本實用新型的圍巖離層位移監測儀上無齒條、刻度捲尺等露在殼體外面,外觀較整齊,既適用於安裝在圍巖頂部,也適用於安裝在圍巖兩側,適用性較高。(4)本實用新型的圍巖離層位移監測儀的傳動機軸上設有預緊和復位裝置,預緊和復位裝置給傳動軸反向力,傳動軸將上述反向力傳遞至鋼帶輪,從而保證纏繞在鋼帶輪上的鋼帶貼緊鋼帶輪纏繞到位,保證傳動機構的穩定性和位移精度。(5)本實用新型的圍巖離層位移監測儀的鋼絲繩只在其軸向有運動,鋼絲繩運動方向與傳動機構相切,位移精度較高。(6)本實用新型的圍巖離層位移監測儀的鋼帶採用長條形片狀的薄窄鋼帶,鋼帶纏繞鋼帶輪多圈,即可保證滑塊帶動鋼帶運動方向始終與鋼帶輪近似相切,又可保證其纏繞回彈カ較小,從而使得纏繞在鋼帶輪上的鋼帶貼緊鋼帶輪纏繞到位,實現傳動機構高精度位移傳遞。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機械部件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中,機械部件的第一前蓋被取下;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電器部件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中,電器部件的第二前蓋被取下;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機械部件的一種結構示意圖;該圖是在圖I所示的機械部件上安裝圖2所示的電器部件後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I中的第一殼體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I的左視示意圖,但是圖I中的離層位移傳遞組件和錨杆組件未畫入;圖6為圖I中的第一傳動機構和左側傳遞組件的結構示意圖;[0070]圖7為圖6中第一滑塊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7的左視圖;圖9為從圖7的左前下方觀察時的立體示意圖;圖10為圖6中帶有第一卷簧和第一卷簧座的第一傳動軸的結構示意圖;圖11為從圖10的A向觀察時,第一卷簧和第一卷簧座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12為圖10中的第一傳動軸的結構示意圖;圖13為圖11的第一傳動軸的立體示意圖;圖14為圖2的右視示意圖。上述附圖中的標記如下離層位移傳遞組件I,第一錨爪ΙΙ-la,第一鋼絲繩ll_2a,第一空心銷釘ll_3a,第ニ錨爪IΙ-lb,第二鋼絲繩Il-2b,第二空心銷釘Il-3b,空心柱體11-1-1,彈性爪片11-1-2,錨杆組件2,錨頭21,錨頭主體21-1,彈性爪片21_2,錨杆22,空心杆體22_1,隔離板22-2,限位板22-3,左滑道22-4,右滑道22_5,第一殼體3,殼主體31,上側板31-1,左側板31_2,下側板31_3,右側板31_4,後側板31-5,左側凹槽31-6,錨杆座32,左側調節孔32_1,右側調節孔32_2,阻擋座33,左擋板33-1,右擋板33-2,底板33-3,銷鉤組件34,簧座固定座35,前下簧座固定座35a,後上簧座固定座35b,隔離板36,左滑道37,右滑道38,鋼絲繩孔座39,第一傳動機構4,第一滑塊41,穿繩孔41-1,螺釘孔41_2,安裝槽41_3,安裝柱41-4,第一鋼帶42,第一鋼帶輪43,中央孔43-1,輪部43_2,左側阻擋板43_2_1,右側阻擋板43-2-2,安裝槽43-2-3,安裝柱43_2_4,頸部43_3,第一傳動軸44,第一通孔44_1,第二通孔44-2,第三通孔44-3,凸肩部44-4,連接柱44_5,一字形槽44_5_1,轉動柱44_6,第一卷簧45,第一卷簧座46,連接槽46-1,連接柱46-2,連接孔46_3,第一軸套47,左端頭47_1,軸套主體47-2,第一橡膠連接件48,第二傳動機構5,第二滑塊51,第二鋼帶52,第二鋼帶輪53,第二傳動軸54,第二卷簧55,第二卷簧座56,第二軸套57,第二橡膠連接件58,電路板61,電纜接ロ 62,第一報警指示燈63,第二報警指示燈64,第一角度傳感器65,第二角度傳感器66,第二殼體7,左側板71、上側板72、右側板73,銷孔73_1,下側板74,後側板75,永磁鐵81,鐵塊82,觀察板83。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在進行方位描述時,以圖I所示方位進行描述,圖中的上下左右方位在描述中也是上下左右,圖中圖面所朝的方位為前方,背離圖面的方位為後方。(實施例I)見圖3及圖1,本實施例的圍巖離層位移監測儀由機械部件和電器部件組成。機械部件包括離層位移傳遞組件I、錨杆組件2、第一殼體3、第一傳動機構4、第二傳動機構5和永磁鐵81。永磁鐵81的形狀為扁狀圓柱形。見圖1,離層位移傳遞組件(以下簡稱為傳遞組件)I有2個,2個傳遞組件相同,按照所處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為左側傳遞組件和右側傳遞組件。左側傳遞組件由第一錨爪11-la、第一鋼絲繩ll_2a和第一空心銷釘ll_3a組成;右側傳遞組件由第二錨爪ll_lb、第ニ鋼絲繩ll-2b和第二空心銷釘ll_3b組成。所述的第一錨爪II-Ia和第二錨爪Il-Ib均由空心柱體11-1-1和4片鋼製彈性爪片11-1-2組成;空心柱體11-1-1為注塑一體件,且為旋轉體,其上部為設有階梯狀中央孔的圓臺體,下部為圓柱殼體;弾性爪片11-1-2為嵌件,各彈性爪片11-1-2的上端部位作為嵌入部位位於空心柱體11-1-1的塑料材質中。各彈性爪片11-1-2圍繞空心柱體11-1-1的軸線以相等的間隔角度設置,且沿內高外低的方式傾斜設置。第一鋼絲繩ll_2a由其上端頭由下向上穿過第一錨爪Il-Ia的空心柱體11_1_1和第一空心銷釘ll_3a後,其上端頭焊接固定在第一空心銷釘ll_3a的頭部的上端面上,第一空心銷釘ll_3a由其圓柱階梯狀銷體伸入與其緊配合的空心柱體11-1-1的階梯狀中央孔中,而使得第一鋼絲繩ll_2a的上端通過第一空心銷釘ll_3a固定在第一錨爪Il-Ia 的頂部。第二鋼絲繩ll_2b由其上端頭由下向上穿過第二錨爪Il-Ib的空心柱體11-1-1和第二空心銷釘ll-3b後,其上端頭焊接固定在第二空心銷釘ll-3b的頭部的上端面上,第二空心銷釘ll_3b由其圓柱階梯狀銷體伸入與其緊配合的空心柱體11-1-1的階梯狀中央孔中,而使得第二鋼絲繩ll_2b的上端通過第二空心銷釘ll_3b固定在第一錨爪Il-Ib的頂部。仍見圖1,錨杆組件2由錨頭21和錨杆22組成。錨頭21和錨杆22均為注塑一體件。錨杆22由空心杆體22-1、隔離板22-2和限位板22_3組成,空心杆體22_1和隔離板22-2均鉛垂設置,且隔離板22-2由其前後端與空心杆體22-1的內壁相連接,而將空心杆體22-1的內腔隔離成左右設置的大小一樣且貫通上下的作為錨杆22的左滑道22-4和右滑道22-5的2個通孔;限位板22-2水平設置,位於空心杆體22-1的下部,且圍繞空心杆體22-1的外側設置;空心杆體22-1的上端設有向上伸出頂部端面的定位柱,定位柱有2至4個,空心杆體22-1的下端部位設有軸線鉛垂設置的2至4個作為定位孔的盲孔。錨頭21由錨頭主體21-1和彈性爪片21-2組成。錨頭主體21_1為注塑一體件,由底板和從上方連接在底板外周邊沿上的筒體組成。錨頭主體21-1的底板上分左右設有2個貫通上下的作為鋼絲繩孔的通孔,它們是左側鋼絲繩孔和右側鋼絲繩孔。底板上還設有軸線鉛垂設置的與錨杆22的空心杆體22-1的定位柱相配合且數量相等的定位孔。錨頭21的弾性爪片21-2有4片,均為片狀鋼製一體件,弾性爪片21-2的上端部位作為嵌入部位位於錨頭主體21-1的筒體的塑料材質中;各弾性爪片21-2圍繞筒體的軸線以相等的間隔角度設置,且沿內高外低的方式傾斜設置。見圖I和圖4,機械部件還包括第一前蓋(圖中未畫出)。第一殼體3為注塑一體件。第一殼體3包括殼主體31、錨杆座32、阻擋座33、銷鉤組件34、簧座固定座35、隔離板36和鋼絲繩孔座39。殼主體31整體基本呈方形盒體,且該殼主體31的開ロ朝向前方,殼主體31包括依次呈90度相連的上側板31-1、左側板31-2、下側板31-3和右側板31_4,還包括從後方連接在上側板31-1、左側板31-2、下側板31-3和右側板31_4構成的方向外殼的後側面上的後側板31-5。使用時,第一前蓋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殼主體31的前端開ロ處。錨杆座32從上方與殼主體31的上側板31-1相連,阻擋座33從下方與殼主體31的上側板31-1相連。錨杆座32的上端面形狀與錨杆22的下端面形狀相對應,且錨杆座32的上端設有向上伸出頂部端面的定位柱,各定位柱與錨杆22的空心杆體22-1的下端部位的相應的定位孔相配合且數量相等。第一殼體3設有位於錨杆座32以及殼主體31的上側板31_1上的貫通上下的左右分布的用於構成第一殼體3的左滑道37和右滑道38的2個鉛垂通孔,它們是左側鉛垂通孔和右側鉛垂通孔。第一殼體3的左側鉛垂通孔的形狀與錨杆22的左滑道22-4的形狀對應一致,第一殼體3的右側鉛垂通孔的形狀與錨杆22的右滑道22-5的形狀對應一致。第ー殼體3的隔離板36則作為構成其左滑道37和右滑道38的中間部位,且向下伸出殼主體31的上側板31-1,由其下端後部從上方與阻擋座33的底板33-3相連。錨杆座32的前端部位設有軸線沿前後向水平設置且位於同一水平面上的2個調節孔,該2個調節孔按照所處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稱為左調節孔32-1和右調節孔32-2。左調節孔32-1從前方與左側鉛垂通孔相連通,右調節孔32-2與右側鉛垂通孔相連通。阻擋座33由左擋板33-1、右擋板33_2和底板33_3組成。阻擋座33位於錨杆座32的後部正下方,阻擋座33的前部敞開。阻擋座33的左擋板33-1和右擋板33_2均沿前後向鉛垂設置,且與隔離板36相平行;阻擋座33的左擋板33-1從下方連接在殼主體31的 上側板31-1上且位於隔離板36的左側,阻擋座33的右擋板33-2從下方連接在殼主體31的上側板31-1上且位於隔離板36的右側,阻擋座33的底板33-3由其左端從下方連接在左擋板33-1的下端,阻擋座33的底板33-3由其右端連接在右擋板33_2的下端,從而使得阻擋座33的左擋板33-1和底板33-3與隔離板36之間形成第一殼體3的左側滑道空間,使得隔離板36與阻擋座33的底板33-3和右擋板33_2之間形成第一殼體3的右側滑道空間,並且第一殼體3的左側滑道空間從下方與第一殼體3的左側鉛垂通孔相接通,且兩者形狀相對應,從而構成第一殼體3的左滑道37,第一殼體3的右側滑道空間從下方與第一殼體3的左側鉛垂通孔相接通,且兩者形狀相對應,從而構成第一殼體3的右滑道38。在錨杆座32的上端面以及錨杆22的下端面上塗上強カ膠後,由錨杆22的下端部位的各個定位孔向下套在錨杆座32的相應的定位柱上,待強カ膠固化後而使得錨杆22粘結固定在錨杆座32的頂端,並使得錨杆22的左滑道22-4與下方的第一殼體3的左滑道37相接通而構成機械部件的左滑道,以及使得錨杆22的右滑道22-5與下方的第一殼體3的右滑道38相接通而構成機械部件的右滑道。見圖5,第一殼體3的殼主體31還設有位於左端的向左伸出左側板31-2的方形外邊框,且該方形外邊框上設有朝向左方的用於與電器部件的第二殼體6進行嵌接的「 ロ」形的左側凹槽31-6。銷鉤組件34有4個,均沿左右向水平設置,且相互之間平行。每個銷鉤組件34位於殼主體31的左側板31-3的四個角部的相應ー個角上。每個銷鉤組件34均包括4個銷鉤,該4個銷鉤的形狀相同,均由左端頭部位的四分之一的圓臺體和左端頭右側的四分之一的同軸線的圓柱體組成,所述圓臺體的底面直徑大於圓柱體的直徑,所述四分之一的圓臺體為沿該圓臺體的軸線由夾角為90度的兩面角剖切得到,所述的四分之ー的圓柱體為沿該圓柱體的軸線由夾角為90度的兩面角剖切得到。所述的每個銷鉤組件34的各個銷鉤相對於該銷鉤組件34的軸線呈中心對稱分布以及相對於經過所述軸線的水平面和經過所述軸線的鉛垂面對稱分布。見圖4及圖5,第一殼體3的殼主體31的左側板31-2上還設有2個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的軸套安裝孔,該2個軸套安裝孔均是左大右小的階梯狀通孔,該2個軸套安裝孔分別位於左側板31-2的前下部和後上部,位於左側板31-2的前下部的軸套安裝孔稱為第ー軸套安裝孔,位於左側板31-2的後上部的軸套安裝孔稱為第二軸套安裝孔。殼主體31的左側板31-2上還設有一個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且開ロ朝向左方的盲孔,該盲孔的軸線位於2個軸套安裝孔的軸線之間的上方,盲孔的形狀與永磁鐵81的形狀相對應。永磁鐵
81通過強カ膠固定在所述的盲孔中。第一殼體3的殼主體31的右側板31-4上設有2個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的傳動軸安裝孔,該2個傳動軸安裝孔分別位於右側板31-4的前下部和後上部,位於右側板31-4的前下部的傳動軸安裝孔稱為第一傳動軸安裝孔,且該傳動軸安裝孔與位於左側板31-2的第一軸套安裝孔同軸線,位於右側板31-4的後上部的傳動軸安裝孔稱為第二傳動軸安裝孔,且該傳動軸安裝孔與位於左側板31-2的第二軸套安裝孔同軸線。簧座固定座35有2個,按所處的位置不同分為前下簧座固定座35a和後上簧座固定座35b。前下簧座固定座35a和後上簧座固定座35b均從右方連接在第一殼體3的殼主 體31的右側板31-4上,且前下簧座固定座35a圍繞第一傳動軸安裝孔設置,後上簧座固定座35b圍繞第二傳動軸安裝孔設置,各簧座固定座35均設有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的3個作為連接孔的盲孔,該3個連接孔圍繞其所在的簧座固定座35所處的傳動軸安裝孔的軸線以等間隔角度設置。鋼絲繩孔座39從右方連接在殼主體31的右側板31-4上,且鋼絲繩孔座39設有貫通右側板31-4的2個鋼絲繩孔。見圖I及圖6,第一傳動機構4由第一滑塊41、第一鋼帶42、第一鋼帶輪43、第一傳動軸44、第一卷簧45、第一卷簧座46、第一軸套47和第一橡膠連接件48組成。見圖7、圖8和圖1,第一滑塊41的外周側面形狀與第一殼體3的左滑道37的形狀相對應,第一滑塊41的後部設有上下貫通的作為穿繩孔41-1的通孔,第一滑塊41的上部設有軸線沿前後向水平設置、開ロ向前並與上述穿繩孔相貫通的螺釘孔41-2,第一滑塊41的前下部設有開ロ向左的安裝槽41-3,該安裝槽41-3沿上下向設置且貫通第一滑塊41下方。第一滑塊41還設有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的朝向左方的安裝柱41-4,安裝柱41-4位於安裝槽41-3中,且位於安裝槽41-3的上端(見圖8及圖9)。第一滑塊41與第一殼體3的左滑道37上下滑動連接,當第一滑塊41處於最下方的位置吋,第一滑塊41的下端面的後部從上方與阻擋座33的底板33-3的上端面相接觸,且第一滑塊41的螺釘孔與錨杆座32的左側調節孔32-1相對準。見圖6,第一鋼帶42為長條形片狀的鋼製一體件。第一鋼帶42的2端各自按照180度回折後形成各自的折彎狀的端部。仍見圖6,第一鋼帶輪43為設有中央孔43-1的注塑一體件,中央孔43_1的軸線也即第一鋼帶輪43的主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第一鋼帶輪43由位於左右側ー側的輪部43-2和位於左右側的另一側的頸部43-3組成,中央孔43-1貫通輪部43_2和頸部43_3。第一鋼帶輪43的輪部43-2的外周部位設有位於其左右兩側的左側阻擋板43-2-1和右側阻擋板43-2-2,從而形成用於卷繞鋼帶的卷繞槽。第一鋼帶輪43的輪部43-2還包括開ロ朝向左右側的外側且沿徑向設置的安裝槽43-2-3,所述安裝槽43-2-3沿徑向向外貫通輪部43-2。第一鋼帶輪43的輪部43-2還設有軸線與第一鋼帶輪43的主軸線相平行的安裝柱
43-2-4,安裝柱43-2-4位於安裝槽43-2-3中,位於安裝槽43_2_3的徑向內側一端,且其朝向與安裝槽43-2-3的開ロ方向相同。第一鋼帶輪44的頸部43-3為圓筒狀套體,該套體上沿徑向設有相対的2個作為連接孔的通孔,該2個通孔的軸線相同。見圖6、圖I及圖8,第一鋼帶輪43在安裝時位於第一殼體3的內腔中,且按照輪部43-2位於左側、頸部43-3位於右側的方式設置,此時安裝槽43-2-3的開ロ朝向左方。將第一鋼帶42的一端的折彎部位從左方嵌入第一鋼帶輪43的安裝槽43-2-3中,並由該折彎部位的端部套在安裝柱43-2-4上,再將第一鋼帶42的在徑向外側伸出第一鋼帶輪43的安裝槽43-2-3的帶體卷繞在第一鋼帶輪43的卷繞槽上,從而將第一鋼帶42由其一端連接並卷繞在第一鋼帶輪43上。然後再將第一鋼帶42的上端折彎部位從下向上穿過第一殼體3的左滑道37和錨杆22的左滑道22-4後,從左方嵌入第一滑塊41的安裝槽41_3中,並由該折彎部位的端部套在第一滑塊41的安裝柱41-3上,從而將第一鋼帶42連接在第一滑塊41上。見圖12和圖13,第一傳動軸44為鋼製一體件,由位於左部的直徑較粗的作為轉動柱44-6的軸段和從右方連接在轉動柱44-6上且與轉動柱44-6同軸線的直徑較細的作為連接柱44-5的軸段組成。轉動柱44-6的左部設有ー個沿徑向設置的第一通孔44-1,中部設有左右分布的2個沿徑向設置的通孔,它們是第二通孔44-2和第三通孔44-3,轉動柱
44-6的右部沿周向設有ー個環形的凸肩部44-4。第一傳動軸44的連接柱44_5上設有沿左右向的開ロ向右且沿徑向貫穿連接柱44-5的一字形槽44-5-1。見圖11,第一卷簧45為成卷的長條形片狀彈簧鋼,且第一卷簧45的位於外側的一端按照180度回折後形成折彎狀的端部。第一卷簧45的內側一端呈90度折彎狀。第一卷簧座46為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的注塑一體件。第一卷簧座46設有中央盲孔、連接槽46-1、連接柱46-2和連接孔46-3。中央盲孔的開ロ向左、且其軸向沿左右向水平設置。連接槽46-1有3個,圍繞中央盲孔的軸線以等間隔角度設置,且開ロ朝向中央盲孔的軸線。連接柱46-2有3個,各連接柱46-2朝向左方水平設置,且位於相應ー個連接槽46-1中。連接孔46-3有3個,各連接孔46-3的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各連接孔46_3圍繞中央盲孔的軸線以等間隔角度設置,且位於相應的2個連接槽46-1之間的徑向外部。第一卷簧45設置在第一卷簧座46的中央盲孔中,且第一卷簧45由其位於外側的折彎狀的端部套在第一卷簧座46的相應ー個連接柱46-2上,並由第一卷簧45的回折的端頭片體被卡在該連接柱46-2和所在連接槽46-1的朝向中央盲孔的軸線的ー側之間,從而使得第一卷簧45的外側的一端連接在第一卷簧座46上;見圖10及圖11,第一卷簧45由其內側端頭的片體插入第一傳動軸44的連接柱44-5的右端槽口內並由粘結劑粘結固定,而使得第一卷簧45的內側的一端連接在第一傳動軸44上,從而使得第一卷簧座46通過第ー卷簧45與第一傳動軸44連接在一起。見圖I及圖6,第一軸套47為注塑一體件,第一軸套47是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的旋轉體。第一軸套47由左端頭47-1和連接在左端頭47-1右側的軸套主體47_2構成。第一軸套47的左端頭47-1的外徑大於軸套主體47-2的外徑,從而使得第一軸套47的外周側部形狀呈階梯狀圓柱側面。第一軸套47的左端部位的外周側部形狀與第一殼體3的左側板31-2的第一軸套安裝孔的形狀相配合。第一軸套47的右部設有開ロ向右的圓柱形盲孔而形成右部套體,該右部套體也是第一軸套47的軸套主體47-2的右部,且第一軸套47的右部套體的內徑與第一傳動軸44的轉動柱44-6直徑相配合,第一軸套47的右部套體上沿徑向設有相対的2個作為連接孔的通孔,該2個通孔的軸線相同。第一軸套47的左部設有開ロ向左、截面呈六邊形的盲孔而形成左部套體,該左部套體由第一軸套47的左端頭47-1的全部和軸套主體47-2的左部的一部分組成。見圖5,第一橡膠連接件48的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第一橡膠連接件48設有貫通左右的中央圓孔,且外周側部呈六角柱形,其外周側部形狀與第一傳動軸組件4的第一軸套47的左部套體的盲孔的形狀相配合。見圖1,左側傳遞組件的第一鋼絲繩ll_2a的下端從上方向下依次穿過錨杆組件2的錨頭21的底板上的左側鋼絲繩孔和第一滑塊41的穿繩孔41-1後,再穿過錨杆22的左滑道22-4和第一殼體3的左滑道37後進入殼主體31的內腔中,再從鋼絲繩孔座39的I個鋼絲繩孔中向右伸出殼主體31。再通過ー個螺釘從前向後旋入第一滑塊41的螺釘孔41-2內從而將第一鋼絲繩ll_2a固定連接在第一滑塊41上。通過轉動第一鋼帶輪43向下收卷第一鋼帶42,同時將第一滑塊41放入錨杆22的 左滑道22-4中。隨著第一鋼帶輪43的轉動使得第一滑塊41在錨杆22的左滑道22_4以及第ー殼體3的左滑道37中下滑,直至第一滑塊41由其下端面的後部從上方與阻擋座33的底板33-3的上端面相接觸。此時,第一滑塊41的螺釘孔41-2內的螺釘的頭部對準第一殼體3的錨杆座32的左調節孔32-1。將第一軸套47從左向右插入第一殼體3的殼主體31的左側板31_2的第一軸套安裝孔中直至第一軸套47的左端頭47-1的右端面與左側板31-2的第一軸套安裝孔的朝向左方的臺階面相接觸,且第一軸套47與第一殼體3轉動連接。再將帶有第一卷簧45和第一卷簧座46的第一傳動軸44由其左部依次從右向左穿過第一殼體3的殼主體31的右側板31-4的第一傳動軸安裝孔和第一鋼帶輪43的中央孔43-1後,插入第一軸套47的右部套體中,並由螺釘依次穿過第一軸套47的右部套體上的沿徑向設置的I個連接孔、第一傳動軸44的第一通孔44-1和右部套體上的沿徑向設置的另I個連接孔後,旋合上螺母從而將第一軸套47和第一傳動軸44固定連接在一起,此時第一傳動軸44的凸肩部44-4位於第一殼體3的右側板31-4的右方,且第一傳動軸44的凸肩部44-4的外徑大於第一殼體3的右側板31-4的第一傳動軸安裝孔的直徑,且第一傳動軸44的凸肩部44-4的左端面與第ー殼體3的右側板31-4的右側面之間留有間隙。再由另ー個螺釘依次穿過第一鋼帶輪43的頸部43-3的ー個連接孔、第一傳動軸44的第三通孔44-3和第一鋼帶輪43的頸部43_3的另ー個連接孔後旋合上一個螺母從而將第一鋼帶輪43固定連接在第一傳動軸44上,且第一鋼帶輪43的輪部43-2位於第一滑塊41的下方。在第一傳動軸44的凸肩部44_4和第一軸套47的左端頭47-1的軸向限位作用下,確保第一鋼帶輪43的位置準確。此時,將第一卷簧座46從右方與第一殼體3的前下簧座固定座35a相接觸,並沿收緊第一卷簧45的方向轉動半圈至I圈,而使得第一卷簧45處於預緊狀態,從而依次通過第一傳動軸44和第一鋼帶輪43使得第一鋼帶42處於向下拉緊第一滑塊41的狀態。再由3個螺釘分別穿過第一卷簧座46的相應ー個連接孔46-3後,旋合在第一殼體3的前下簧座固定座35a的相應ー個連接孔上,從而將第一卷簧座46固定在第一殼體3上。另外,將第一橡膠連接件48從左向右插入第一軸套47的左部套體中。仍見圖1,第二傳動機構5由第二滑塊51、第二鋼帶52、第二鋼帶輪53、第二傳動軸54、第二卷簧55、第二卷簧座56、第二軸套57和第二橡膠連接件58組成。第二滑塊51的形狀與第一傳動機構4的第一滑塊41的形狀相對應,第二傳動機構5的其餘零件與第一傳動機構4的相應的零件對應相同,且第二傳動機構5的各個零件之間的相互關係與第一傳動機構4的相應的各個零件之間的相互關係基本相同,詳細描述如下。第二滑塊51的其餘部位與第一滑塊41相同,不同之處在於第二滑塊51的安裝槽開ロ向右,第二滑塊51的安裝柱朝向右方,從而第二滑塊51的形狀與第一滑塊41相對應。第二滑塊51的外周側面形狀與第一殼體3的右滑道38的形狀相對應,且第二滑塊51與第一殼體3的右滑道38上下滑動連接,當第二滑塊51處於最下方的位置時,第二滑塊51下端面的後部從上方與阻擋座33的底板33-3的上端面相接觸,且第二滑塊51的螺釘孔與錨杆座32的右側調節孔相對準。第二傳動機構5的第二鋼帶52、第二鋼帶輪53、第二傳動軸54、第二卷簧55、第二卷簧座56、第二軸套57和第二橡膠連接件58分別與第一傳動機構4的第一鋼帶42、第一鋼帶輪43、第一傳動軸44、第一卷簧45、第一卷簧座46、第一軸套47和第一橡膠連接件48對應相同,且第二傳動機構5的安裝先於第一傳動機構4。第二傳動機構5安裝時,第二鋼帶輪53按照輪部53-2位於右側、頸部53_3位於左側的方式設置,此時第二鋼帶輪53的安裝槽的開ロ朝向右方。將第二鋼帶52的一端的折彎部位從右方嵌入第二鋼帶輪53的安裝槽中,並由該折彎部位的端部套在安裝柱上,再將第二鋼帶52的在徑向外側伸出第二鋼帶輪53的安裝槽的帶體卷繞在第二鋼帶輪53的卷繞槽上,從而將第二鋼帶52由其一端連接並卷繞在第ニ鋼帶輪53上。然後再將第二鋼帶52的上端折彎部位從下向上穿過第一殼體3的右滑道38和錨杆22的右滑道22-5後,從右方嵌入第二滑塊51的安裝槽中,並由該折彎部位的端部套在第二滑塊51的安裝柱上,從而將第二鋼帶52連接在第二滑塊51上。第二卷簧55設置在第二卷簧座56的中央盲孔中,且第二卷簧55由其位於外側的 折彎狀的端部套在第二卷簧座56的相應ー個連接柱上,並由第二卷簧55的回折的端頭片體被卡在該連接柱和所在連接槽的朝向中央盲孔的軸線的ー側之間,從而使得第二卷簧55的外側的一端連接在第二卷簧座56上。第二卷簧55由其內側端頭的片體插入第二傳動軸54的連接柱的右端槽口內並由粘結劑粘結固定,而使得第二卷簧55的內側的一端連接在第二傳動軸54上,從而使得第二卷簧座56通過第二卷簧55與第二傳動軸54連接在一起。仍見圖1,右側傳遞組件的第二鋼絲繩ll_2b的下端從上方向下依次穿過錨杆組件2的錨頭21的底板上的右側鋼絲繩孔和第二滑塊51的穿繩孔後,再穿過錨杆22的右滑道22-5和第一殼體3的右滑道38後進入殼主體31的內腔中,再從鋼絲繩孔座39的相應I個鋼絲繩孔中向右伸出殼主體31。再通過ー個螺釘從前向後旋入第二滑塊51的螺釘孔內從而將第二鋼絲繩ll_2b固定連接在第二滑塊51上。通過轉動第二鋼帶輪53向下收卷第二鋼帶52,同時將第二滑塊51放入錨杆22的右滑道22-5中。隨著第二鋼帶輪53的轉動使得第二滑塊51在錨杆22的右滑道22_5以及第ー殼體3的右滑道38中下滑,直至第二滑塊51由其下端面的後部從上方與阻擋座33的底板33-3的上端面相接觸。此時,第二滑塊51的螺釘孔內的螺釘的頭部對準第一殼體3的錨杆座32的右調節孔32-2。將第二軸套57從左向右插入第一殼體3的殼主體31的左側板31_2的第二軸套安裝孔中直至第二軸套57的左端頭的右端面與左側板31-2的第二軸套安裝孔的朝向左方的臺階面相接觸,且第二軸套57與第一殼體3轉動連接。再將帶有第二卷簧55和第二卷簧座56的第二傳動軸54由其左部依次從右向左穿過第一殼體3的殼主體31的右側板31-4的第二傳動軸安裝孔和第二鋼帶輪53的中央孔後,插入第二軸套57的右部套體中,並由螺釘依次穿過第二軸套57的右部套體上的沿徑向設置的I個連接孔、第二傳動軸54的第一通孔和右部套體上的沿徑向設置的另I個連接孔後,旋合上螺母從而將第二軸套57和第二傳動軸54固定連接在一起,此時第二傳動軸54的凸肩部位於第一殼體3的右側板31-4的右方,且第二傳動軸54的凸肩部的外徑大於第一殼體3的右側板31-4的第二傳動軸安裝孔的直徑,且第二傳動軸54的凸肩部的左端面與第一殼體3的右側板31-4的右側面之間留有間隙。再由另ー個螺釘依次穿過第二鋼帶輪53的頸部的ー個連接孔、第二傳動軸54的第二通孔和第二鋼帶輪53的頸部的另ー個連接孔後,旋合上螺母從而將第二鋼帶輪53固定連接在第二傳動軸54上,且第二鋼帶輪53的輪部位於第二滑塊51的下方。在第二傳動軸54的凸肩部和第二軸套57的左端頭的軸向限位作用下,確保第二鋼帶輪53的位置準確。由於第二鋼帶輪53的輪部和頸部所處的左右側位置與第一鋼帶輪43的輪部43-2和 頸部43-3所處的左右側位置的不同,從而第一鋼帶輪43和第二鋼帶輪53兩者的最大外徑的輪部左右錯開,使得第一傳動機構4和第二傳動機構5所佔的空間較小。此時,將第二卷簧座56從右方與第一殼體3的右上簧座固定座35b相接觸,並沿收緊第二卷簧55的方向轉動半圈至I圈,而使得第二卷簧55處於預緊狀態,從而依次通過第二傳動軸54和第二鋼帶輪53使得第二鋼帶52處於向下拉緊第二滑塊51的狀態。再由3個螺釘分別穿過第二卷簧座56的相應ー個連接孔後,旋合在第一殼體3的後上簧座固定座35b的相應ー個連接孔上,從而將第二卷簧座56固定在第一殼體3上。另外,將第二橡膠連接件58從左向右插入第二軸套57的左部套體中。安裝機械部件的最後ー步是在錨頭21的錨頭主體21-1的底板的下端面和錨杆22的空心杆體22-1的頂部端面上塗上強カ膠後,由錨頭21的各定位孔向下套在錨杆22的空心杆體22-1的相應的定位柱上,待強カ膠固化後而使得錨頭21粘結固定在錨杆22的頂端。見圖2,電器部件包括第二殼體7、第二前蓋、鐵塊82、觀察板83以及固定在第二殼體7中的相應器件。所述相應器件包括電路板61、電纜接ロ 62、第一報警指示燈63、第二報警指示燈64、第一角度傳感器65和第二角度傳感器66。所述鐵塊82的形狀為扁狀圓柱形,且其大小與永磁鐵81相對應。觀察板83為ー塊矩形的透明玻璃板。第二殼體7為注塑一體件,整體基本呈方形盒體,其高度(上下向長度)和寬度(前後向長度)與第一殼體3的殼主體31的高度和寬度相等;第ニ殼體7包括依次呈90度相連的左側板71、上側板72、右側板73和下側板74,還包括從後方連接在左側板71、上側板72、右側板73和下側板74後端的後側板75。第二殼體7的右側板73的四個角上各設有ー個銷孔73-1,銷孔73-1的大小與第一殼體3的銷鉤組件34的大小相對應;第ニ殼體7還設有位於右端的向右伸出右側板73的方形外邊框,且該方形外邊框上設有朝向右方的用於與機械部件的第一殼體3的殼主體31的「 ロ」形的左側凹槽31-6進行嵌接的「 ロ」形的右側凸榫。第二殼體7的右側板73上還設有分別位於前下方和後上方的2個傳感器安裝孔,且該2個傳感器安裝孔的位置分別與第一殼體3的左側板上的2個軸套安裝孔的位置相對應;且第二殼體7的右側板73上還設有一個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且開ロ朝向右方的盲孔,該盲孔的軸線位於2個傳感器安裝孔的軸線之間的上方,盲孔的形狀與鐵塊82的形狀相對應。鐵塊82通過強カ膠粘結固定在第二殼體7的右側板73的所述的盲孔內,且鐵塊
82的位置與設置在第一殼體3上的永磁鐵81的位置相對應。第二蓋板上設有通音孔。電路板61上設有單片機系統、蜂鳴報警器和顯示屏朝向下方的液晶顯示器。電路板61通過螺釘固定連接在第二殼體7的後側板75上,且位於第二殼體7內。電纜接ロ 62固定在第ニ殼體7的左側板71上,且電纜接ロ 62與電路板61電連接。第二殼體7的下側板74設有位於中後部的矩形缺ロ,觀察板83從上方固定在第二殼體7的下側板74的矩形缺口上,電路板61上的液晶顯示器位於觀察板83的上方。第一報警指示燈63和第二報警指示燈64均固定在第二殼體7的下側板74上,且各自的燈頭均向下伸出下側板74,第一報警指示燈63位於第二殼體7的下方左部,第二報警指示燈64位於第二殼體7的下方右部,2個報警指不燈均與電路板61電連接。第一角度傳感器65和第二角度傳感器66均與電路板61電連接,第一角度傳感器65和第二角度傳感器66均由各自的外殼通過膠水固定在第二殼體7的右側板73的左端面上,且位於第二殼體7的內腔中,並且第一角度傳感器65的圓柱形探測軸有左向右從第二殼體7的右側板73的位於前下方的傳感器安裝孔伸出,第二角度傳感器66的圓柱形探測軸有左向右從第二殼體7的右側板73的位於後上方的傳感器安裝 孔伸出。見圖2、圖3及圖14,電器部件由其第二殼體7的右側凸榫插入機械部件的第一殼體3的殼主體31的「 ロ」形的左側凹槽31-6中而使兩者對應連接在一起,第一殼體3的4個銷鉤組件34分別插入第二殼體7的右側板74的相應ー個銷孔73-1中,從而將兩個殼體通過各銷鉤組件34鉤住相應的銷孔73-1而連接在一起,並通過固定在第一殼體3的永磁鐵81吸住固定在第二殼體7上的鐵塊82而加強固定。兩個殼體在相互插接固定的同時,第一角度傳感器65的圓柱形檢測軸插入機械部件的第一傳動機構4的第一橡膠連接件48的中央圓孔中並過盈配合連接在一起,第二角度傳感器66的圓柱形檢測軸插入機械部件的第二傳動機構5的第二橡膠連接件58的中央圓孔中並過盈配合連接在一起。見圖2,本實施例的圍巖離層位移監測儀在使用吋,電器部件通過連接至電纜接ロ62的電纜與遠程計算機電連接。見圖I及圖3,對於機械部件,先由螺絲刀從第一殼體3的錨杆座32的左調節孔32-1伸入而旋鬆固定在第一滑塊41中的螺釘而使得第一鋼絲繩ll_2a可相對於第一滑塊41上下抽動,再由螺絲刀從第一殼體3的錨杆座32的右調節孔32-2伸入而旋鬆固定在第ニ滑塊51中的螺釘而使得第二鋼絲繩ll_2b可相對於第二滑塊51上下抽動。沿著支架的頂板所預留的較大的安裝孔用鑽孔機在位於上方的巖層上並排打出2個深度不同的較小的探測孔,該2個探測孔的下部是連通為一體的開ロ較大的孔段。將機械部件的第一錨爪Il-Ia向上插入所鑽巖層較淺的作為淺基點監測部位的孔中,稍用力向下拉第一鋼絲繩ll_2a而使得第一錨爪Il-Ia的鋼製彈性爪片11_1_2被卡在巖層的孔中而定位和固定,將機械部件的第二錨爪Il-Ib向上插入所鑽巖層較深的作為深基點監測部位的孔中,稍用力向下拉第二鋼絲繩ll_2b而使得第二錨爪Il-Ib的鋼製彈性爪片11-1-2被卡在巖層的孔中而定位和固定。再將機械部件的錨頭21插入上述固定並支撐在巖層下方的支架的頂板中,並向上伸入巖層的上述開ロ較大的孔段中,直至錨杆22的限位板22-3的上端面與所述頂板的下端面相接觸而限位,兩者在相互接觸處用強力膠粘結固定在一起,從而將整個圍巖離層位移監測儀固定在頂板上。當巖層有離層變化時,第二錨爪Il-Ib相對於第一殼體3向上移動,從而依次通過第二鋼絲繩ll_2b、第二滑塊51、第二鋼帶52帶動第二鋼帶輪53轉動,隨著第二鋼帶輪53的轉動,依次使得第二傳動軸54、第二軸套57、第二橡膠連接件58和電器部件的第二角度傳感器66的圓柱形檢測軸一同轉動,再由第二角度傳感器66將採集到的角度轉動信號轉換成電信號通過電路板61數值單片機系統處理,並由電路板61上的液晶顯示器顯示相應的數據信息。當離層數值所對應的角度變化值超過設定的報警數值的時候,電器部件的第二報警指示燈64閃爍而發出報警信號,相應的聲音警報器發聲。若支架的頂板與其所直接支頂的巖層之間形成距離的變化且超過報警數值時,第一報警指示燈63則連續閃爍且相應的聲音報警器發聲。本實施例的圍巖離層位移監測儀在使用過程中,其中的機械部件每隔一定時間需要更換,以確保性能可靠,而其中的電器部件則仍然可以繼續使用,此時,只需向左拉拽第ニ殼體7,即可拉斷第一殼體3的銷鉤組件34,此時鐵塊82與永磁鐵81相互分離,第一角 度傳感器65的圓柱形檢測軸脫離機械部件的第一傳動機構4的第一橡膠連接件48的中央圓孔,第二角度傳感器66的圓柱形檢測軸脫離機械部件的第二傳動機構5的第二橡膠連接件58的中央圓孔,從而使得電器部件從機械部件上分離下來。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並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於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裡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這些屬於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中。
權利要求1.一種圍巖離層位移監測儀,包括機械部件和電器部件;機械部件包括離層位移傳遞組件(I)、錨杆組件(2)、第一傳動機構(4)、第二傳動機構(5)和第一殼體(3);離層位移傳遞組件(I)有2個,按照所處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為左側傳遞組件和右側傳遞組件;左側傳遞組件包括第一錨爪(II-Ia)和上端頭固定在第一錨爪(II-Ia)上的第一鋼絲繩(Il-2a);右側傳遞組件包括第二錨爪(Il-Ib)和上端頭固定在第二錨爪(Il-Ib)上的第二鋼絲繩(ll-2b); 錨杆組件(2)由錨頭(21)和錨杆(22)組成;錨杆(22)包括空心杆體(22-1)和隔尚板(22-2),空心杆體(22-1)的內腔被隔離板(22-2)隔離成作為左滑道(22_4)和右滑道(22-5)的2個通孔;錨頭(21)由錨頭主體(21-1)和固定在錨頭主體(21-1)上的4片彈性爪片(21-2)組成;錨頭(21)由其錨頭主體(21-1)從上方固定在錨杆(22)的空心杆體(22-1)上; 第一殼體(3)為注塑一體件,包括殼主體(31)、錨杆座(32)、左滑道(37)和右滑道(38);殼主體(31)整體呈方形盒體,且該殼主體(31)的開口朝向前方;錨杆座(32)從上方連接在殼主體(31)的上側板(31-1)上;錨杆(22)從上方固定在錨杆座(32)上; 第一傳動機構(4)和第二傳動機構(5)均設置在第一殼體(3)中;第一傳動機構(4)包括作為動力輸入件的與第一鋼絲繩(ll_2a)固定連接的第一滑塊(41);第二傳動機構(5)包括作為動力輸入件的與第二鋼絲繩(ll_2b)固定連接的第二滑塊(51); 電器部件包括第二殼體(7)以及固定在第二殼體(7)中的電路板(61)、電纜接口(62)、第一報警指示燈(63)、第二報警指示燈(64)、第一角度傳感器(65)和第二角度傳感器(66);第二殼體(7)為注塑一體件,整體呈方形盒體;電纜接口(62)與電路板(61)電連接;第一報警指示燈(63)和第二報警指示燈(64)均與電路板(61)電連接;第一角度傳感器(65)和第二角度傳感器(66)由各自的角度信號輸出端與電路板(61)的相應埠電連接;其特徵在於 第一殼體(3 )還包括阻擋座(33 )、銷鉤組件(34)和隔離板(36 ); 第一殼體(3)設有位於錨杆座(32)以及殼主體(31)的上側板(31-1)上的貫通上下的左右分布的用於構成第一殼體(3)的左滑道(37)和右滑道(38)的2個鉛垂通孔;第一殼體(3)的左側鉛垂通孔的形狀與錨杆(22)的左滑道(22-4)的形狀對應一致,第一殼體(3)的右側鉛垂通孔的形狀與錨杆(22)的右滑道(22-5)的形狀對應一致; 阻擋座(33)位於錨杆座(32)的後部正下方,阻擋座(33)的前部敞開;阻擋座(33)與隔離板(36)之間形成第一殼體(3)的左側滑道空間和右側滑道空間,並且第一殼體(3)的左側滑道空間從下方與第一殼體(3)的左側鉛垂通孔相接通,且兩者形狀相對應,從而構成第一殼體(3)的左滑道(37),第一殼體(3)的右側滑道空間從下方與第一殼體(3)的左側鉛垂通孔相接通,且兩者形狀相對應,從而構成第一殼體(3)的右滑道(38);從而使得錨杆(22)的左滑道(22-4)與下方的第一殼體(3)的左滑道(37)相接通而構成機械部件的左滑道,以及使得錨杆(22)的右滑道(22-5)與下方的第一殼體(3)的右滑道(38)相接通而構成機械部件的右滑道; 第一殼體(3 )的殼主體(31)還設有位於左端的向左伸出左側板(31-2)的方形外邊框,且該方形外邊框上設有朝向左方的用於與電器部件的第二殼體(6)進行嵌接的「口」形的左側凹槽(31-6);銷鉤組件(34)有3至6個,均沿左右向水平設置,且相互之間平行;各銷鉤組件(34)沿左側板(31-3)的邊沿均勻設置; 第一殼體(3)的殼主體(31)的左側板(31-2)上還設有2個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的通孔,該2個通孔為動力輸出孔,用於分別設置第一傳動機構(4)和第二傳動機構(5)的動力輸出件;第一傳動機構(4)還包括作為動力輸出件的第一橡膠連接件(48);第一橡膠連接件(48)設有貫通左右的中央圓孔,第一橡膠連接件(48)位於第一殼體(3)的殼主體(31)的左側板(31-2)相應I個動力輸出孔處; 第一滑塊(41)的外周側面形狀與第一殼體(3)的左滑道(37)的形狀相對應; 第一滑塊(41)設置在機械部件的左滑道中,且與左滑道上下滑動連接; 第二傳動機構(5)的零件與第一傳動機構(4)的相應的零件對應相同,且第二傳動機構(5)的各個零件之間的相互關係與第一傳動機構(4)的相應的各個零件之間的相互關係相同;第二傳動機構(5)還包括第二橡膠連接件(58);第二橡膠連接件(58)的軸線沿左右 向水平設置,第二橡膠連接件(58)設有貫通左右的中央圓孔;第二橡膠連接件(58)位於第一殼體(3)的殼主體(31)的左側板(31-2)相應I個動力輸出孔處; 第二滑塊(51)的外周側面形狀與第一殼體(3)的右滑道(38)的形狀相對應;; 第二滑塊(51)設置在機械部件的右滑道中,且與右滑道上下滑動連接; 第二殼體(7)的高度和寬度與第一殼體(3)的殼主體(31)的高度和寬度相等;第二殼體(7)的右側板(73)的邊沿上設有與第一殼體(3)的殼主體(31)的銷鉤組件(34)的數量相同、位置和大小相對應的銷孔(73-1);第二殼體(7)還設有位於右端的向右伸出右側板(73)的方形外邊框,且該方形外邊框上設有朝向右方的用於與第一殼體(3)的殼主體(31)的「口」形的左側凹槽(31-6)進行嵌接的「口」形的右側凸榫;第二殼體(7)的右側板(73)上還設有2個傳感器安裝孔,且該2個傳感器安裝孔的位置分別與第一殼體(3)的左側板上的2個動力輸出孔的位置相對應;第一角度傳感器(65)和第二角度傳感器(66)均由各自的外殼固定在第二殼體(7)的右側板(73)的左端面上,且位於第二殼體(7)的內腔中,並且第一角度傳感器(65)的圓柱形探測軸由左向右從第二殼體(7)的右側板(73)的相應I 個傳感器安裝孔中伸出,第二角度傳感器(66)的圓柱形探測軸由左向右從第二殼體(7)的右側板(73)的另I個傳感器安裝孔中伸出; 電器部件由其第二殼體(7)的右側凸榫插入機械部件的第一殼體(3)的殼主體(31)的「 口」形的左側凹槽(31-6)中而使兩者對應連接在一起,第一殼體(3 )的各個銷鉤組件(34 )分別插入第二殼體(7)的右側板(74)的相應一個銷孔(73-1)中,從而將兩個殼體通過各銷鉤組件(34)鉤住相應的銷孔(73-1)而連接在一起兩個殼體在相互插接固定的同時,第一角度傳感器(65)的圓柱形檢測軸插入第一傳動機構(4)的第一橡膠連接件(48)的中央圓孔中並過盈配合連接在一起,第二角度傳感器(66)的圓柱形檢測軸插入第二傳動機構(5)的第二橡膠連接件(58 )的中央圓孔中並過盈配合連接在一起。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圍巖離層位移監測儀,其特徵在於機械部件還包括永磁鐵(81);電器部件還包括鐵塊(82); 所述第一殼體(3)的每個銷鉤組件(34)均包括4個銷鉤,該4個銷鉤的形狀相同,均由左端頭部位的四分之一的圓臺體和左端頭右側的四分之一的同軸線的圓柱體組成,所述圓臺體的底面直徑大於圓柱體的直徑,所述四分之一的圓臺體為沿該圓臺體的軸線由夾角為90度的兩面角剖切得到,所述的四分之一的圓柱體為沿該圓柱體的軸線由夾角為90度的兩面角剖切得到;所述的每個銷鉤組件(34)的各個銷鉤相對於該銷鉤組件(34)的軸線呈中心對稱分布以及相對於經過所述軸線的水平面和經過所述軸線的鉛垂面對稱分布;鐵塊(82)的形狀、大小與永磁鐵(81)相對應;永磁鐵(81)和鐵塊(82)的形狀均為扁狀圓柱形;第一殼體(3)的殼主體(31)的左側板(31-2)上設有一個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且開口朝向左方的盲孔,盲孔的形狀與永磁鐵(81)的形狀相對應,永磁鐵(81)固定在第一殼體(3)的左側板(31-2)的所述的盲孔中,從而將永磁鐵(81)固定設置在第一殼體(3)的左側板(31-2)上的2個動力輸出孔的軸線之間的上方;第二殼體(7)的右側板(73)上設有一個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且開口朝向右方的盲孔,盲孔的形狀與鐵塊(82)的形狀相對應,鐵塊(82)固定在第二殼體(7)的右側板(73)的所述的盲孔內,且鐵塊(82)的位置與設置在第一殼體(3)上的永磁鐵(81)的位置相對應;且鐵塊(82)設置在第二殼體(7)的右側板(73)的2個傳感器安裝孔的軸線之間的上方; 第一殼體(3 )與第二殼體(7 )左右連接在一起時,第一殼體(3 )上的永磁鐵(81)吸住固定在第二殼體(7)上的鐵塊(82)而加強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圍巖離層位移監測儀,其特徵在於第一殼體(3)的殼主體(31)的左側板(31-2)上設有的2個動力輸出孔為軸套安裝孔,該2個軸套安裝孔分別位於左側板(31-2)的前下部和後上部;位於左側板(31-2)的前下部的軸套安裝孔稱為第一軸套安裝孔,位於左側板(31-2)的後上部的軸套安裝孔稱為第二軸套安裝孔; 第一殼體(3)的殼主體(31)的右側板(31-4)上設有2個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的傳動軸安裝孔,該2個傳動軸安裝孔分別位於右側板(31-4)的前下部和後上部,位於右側板(31-4)的前下部的傳動軸安裝孔稱為第一傳動軸安裝孔,且該傳動軸安裝孔與位於左側板(31-2)的第一軸套安裝孔同軸線,位於右側板(31-4)的後上部的傳動軸安裝孔稱為第二傳動軸安裝孔,且該傳動軸安裝孔與位於左側板(31-2)的第二軸套安裝孔同軸線; 第一殼體(3)還包括2個簧座固定座(35);按所處的位置不同分為前下簧座固定座(35a)和後上簧座固定座(35b);前下簧座固定座(35a)和後上簧座固定座(35b)均從右方連接在第一殼體(3)的殼主體(31)的右側板(31-4)上,且前下簧座固定座(35a)圍繞第一傳動軸安裝孔設置,後上簧座固定座(35b)圍繞第二傳動軸安裝孔設置; 第一傳動機構(4)還包括第一鋼帶(42)、第一鋼帶輪(43)、第一傳動軸(44)、第一軸套(47)、第一卷簧(45)和第一卷簧座(46);第一鋼帶(42)為長條形片狀的鋼製一體件;第一滑塊(41)與第一鋼帶(42)固定連接在一起;第一鋼帶輪(43)為設有中央孔(43-1)的注塑一體件;第一鋼帶輪(43)設有卷繞槽;第一傳動軸(44)為鋼製一體件,包括轉動柱(44-6),轉動柱(44-6)的大小與第一傳動軸安裝孔的大小相對應;第一軸套(47)為注塑一體件,第一軸套(47)是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的旋轉體,第一軸套(47)的左端部位的外周側部形狀與第一殼體(3)的左側板(31-2)的第一軸套安裝孔的形狀相配合;第一軸套(47)的右部設有開口向右的盲孔而形成右部套體,該右部套體的內徑與第一傳動軸(44)的轉動柱(44-6)直徑相配合;第一軸套(47)的左部設有開口向左、截面呈六邊形的盲孔而形成左部套體;第一橡膠連接件(48)的外周側部呈六角柱形,其外周側部形狀與第一傳動機構(4)的第一軸套(47)的左部套體的盲孔的形狀相配合; 第一軸套(47 )設置在第一殼體(3 )的第一軸套安裝孔中,且與第一殼體(3 )轉動連接;第一鋼帶輪(43 )由其中央孔(43-1)套在第一傳動軸(44 )上,且與第一傳動軸(44 )固定連接在一起;第一傳動軸(44)由其左端伸入第一軸套(47)的右部套體的盲孔中,且與第一軸套(47)固定連接在一起;第一傳動軸(44)由其右端伸入第一殼體(3)的右側板(31-4)上的第一傳動軸安裝孔中,且與第一殼體(3)轉動連接;且第一鋼帶輪(43)的卷繞槽位於第一滑塊(41)的下方;第一橡膠連接件(48)設置在第一軸套(47)的左部套體中; 第一傳動軸(44)還包括從右方連接在轉動柱(44-6)上且與轉動柱(44-6)同軸線的直徑較細的作為連接柱(44-5)的軸段;第一傳動軸(44)的連接柱(44-5)上設有沿徑向以及沿左右向設置的開口向右且貫穿連接柱(44-5)的直徑的一字形槽(44-5-1); 第一卷簧座(46)為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的注塑一體件,第一卷簧座(46)設有中央盲孔;第一卷簧(45)為成卷的長條形片狀彈簧鋼,且第一卷簧(45)的內側一端呈90度折彎狀;第一卷簧(45)設置在第一卷簧座(46)的中央盲孔中,第一卷簧(45)的外側一端與第一卷簧座(46)固定連接在一起;第一卷簧(45)由其內側端頭的片體插入第一傳動軸(44)的連接柱(44-5)的右端槽口內並由粘結劑粘結固定,而使得第一卷簧(45)的內側的一端連接在第一傳動軸(44)上,從而使得第一卷簧座(46)通過第一卷簧(45)與第一傳動軸(44)連接在一起;第一卷簧座(46)通過緊固件從右方固定連接在第一殼體(3)的前下簧座固定座(35a)上; 第二傳動機構(5)還包括第二鋼帶(52)、第二鋼帶輪(53)、第二傳動軸(54)、第二軸套(57)和第二卷簧(55)和第二卷簧座(56);第二鋼帶(52)為長條形片狀的鋼製一體件;第二滑塊(51)與第二鋼帶(52)固定連接在一起;第二鋼帶輪(53)為設有中央孔的注塑一體件;第二鋼帶輪(53)設有卷繞槽;第二傳動軸(54)為鋼製一體件,包括轉動柱,轉動柱的大小與第二傳動軸安裝孔的大小相對應;第二軸套(57)為注塑一體件,第二軸套(57)是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的旋轉體,第二軸套(57)的左端部位的外周側部形狀與第一殼體(3)的左側板(31-2)的第二軸套安裝孔的形狀相對應;第二軸套(57)的右部設有開口向右的盲孔而形成右部套體,該右部套體的內徑與第二傳動軸(54)的轉動柱直徑相配合;第二軸套(57)的左部設有開口向左、截面呈六邊形的盲孔而形成左部套體;第二橡膠連接件(58)的外周側部呈六角柱形,其外周側部形狀與第二傳動軸組件(5)的第二軸套(57)的左部套體的盲孔的形狀相配合; 第二軸套(57)設置在第一殼體(3)的第二軸套安裝孔中,且與第一殼體(3)轉動連接;第二鋼帶輪(53)由其中央孔套在第二傳動軸(54)上,且與第二傳動軸(54)固定連接在一起;第二傳動軸(54)由其左端伸入第二軸套(57)的右部套體的盲孔中,且與第二軸套(57)固定連接在一起;第二傳動軸(54)由其右端伸入第一殼體(3)的右側板(31-4)上的第二傳動軸安裝孔中,且與第一殼體(3)轉動連接;且第二鋼帶輪(53)的卷繞槽位於第二滑塊(51)的下方;第二橡膠連接件(58)設置在第二軸套(57)的左部套體中; 第二卷簧(55)和第二卷簧座(56)的結構與第一傳動機構(4)的第一卷簧(45)和第一卷簧座(46)完全相同,第二卷簧(55)設置在第二卷簧座(56)內,且第二卷簧(55)的內側的一端連接在第二轉動軸(54)上;第二卷簧座(56)通過緊固件從右方固定連接在第一殼體(3)的後上簧座固定座(35b)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圍巖離層位移監測儀,其特徵在於第一卷簧(45)的位於外側的一端按照180度回折後形成折彎狀的端部;第一卷簧座(46)還設有連接槽(46-1)和連接柱(46-2);中央盲孔的開口向左、且其軸向沿左右向水平設置;連接槽(46-1)有3個,圍繞中央 盲孔的軸線以等間隔角度設置,且開口朝向中央盲孔的軸線;連接柱(46-2)有3個,各連接柱(46-2)朝向左方水平設置,且位於相應一個連接槽(46-1)中;第一卷簧(45)由其位於外側的折彎狀的端部套在第一卷簧座(46)的相應一個連接柱(46-2)上,並由第一卷簧(45)的回折的端頭片體被卡在該連接柱(46-2)和所在連接槽(46-1)的朝向中央盲孔的軸線的一側之間從而與第一卷簧座(46)固定連接在一起。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圍巖離層位移監測儀,其特徵在於第一滑塊(41)的後部設有上下貫通的作為穿繩孔(41-1)的通孔,第一滑塊(41)的上部設有軸線沿前後向水平設置、開口向前並與上述穿繩孔相貫通的螺釘孔(41-2),第一滑塊(41)的前下部設有開口向左的安裝槽(41-3),該安裝槽(41-3)沿上下向設置且貫通第一滑塊(41)下方;第一滑塊(41)還設有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的朝向左方的安裝柱(41-4),安裝柱(41-4)位於安裝槽(41-3)中,且位於安裝槽(41-3)的上端; 阻擋座(33 )的左擋板(33-1)和右擋板(33-2 )均沿前後向鉛垂設置,阻擋座(33 )的底板(33-3 )由其左端從下方連接在左擋板(33-1)的下端,阻擋座(33 )的底板(33-3 )由其右端連接在右擋板(33-2)的下端,隔離板(36)向下伸出殼主體(31)的上側板(31-1),由其下端後部從上方與阻擋座(33)的底板(33-3)相連; 錨杆座(32)的前端部位設有軸線沿前後向水平設置且位於同一水平面上的2個調節孔,該2個調節孔按照所處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稱為左調節孔(32-1)和右調節孔(32-2);左調節孔(32-1)從前方與左側鉛垂通孔相連通,右調節孔(32-2)與右側鉛垂通孔相連通; 當第一滑塊(41)處於最下方的位置時,第一滑塊(41)的下端面的後部從上方與阻擋座(33)的底板(33-3)的上端面相接觸,且第一滑塊(41)的螺釘孔與錨杆座(32)的左側調節孔(32-1)相對準;左側傳遞組件的第一鋼絲繩(ll_2a)的下端從上方向下依次穿過錨杆組件(2)的錨頭(21)的底板上的左側鋼絲繩孔和第一滑塊(41)的穿繩孔(41-1)後,再通過一個螺釘從前向後旋入第一滑塊(41)的螺釘孔(41-2)內從而將第一鋼絲繩(ll_2a)固定連接在第一滑塊(41)上; 第一鋼帶(42)的上端按照180度回折後形成折彎狀的端部;第一鋼帶(42)的上端折彎部位從下向上穿過第一殼體(3)的左滑道(37)和錨杆(22)的左滑道(22-4)後,從左方嵌入第一滑塊(41)的安裝槽(41-3)中,並由該折彎部位的端部套在第一滑塊(41)的安裝柱(41-3)上,從而將第一鋼帶(42)連接在第一滑塊(41)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圍巖離層位移監測儀,其特徵在於第一鋼帶(42)的下端按照180度回折後形成折彎狀的端部; 第一鋼帶輪(43)為設有中央孔(43-1)的注塑一體件,中央孔(43-1)的軸線也即第一鋼帶輪(43)的主軸線沿左右向水平設置;第一鋼帶輪(43)由位於左右側一側的輪部(43-2)和位於左右側的另一側的頸部(43-3)組成,中央孔(43-1)貫通輪部(43_2)和頸部(43-3);第一鋼帶輪(43)的輪部(43-2)的外周部位設有位於其左右兩側的左側阻擋板(43-2-1)和右側阻擋板(43-2-2),從而形成用於卷繞鋼帶的;第一鋼帶輪(43)的輪部(43-2)還包括開口朝向左右側的外側且沿徑向設置的安裝槽(43-2-3),所述安裝槽(43-2-3)沿徑向向外貫通輪部(43-2);第一鋼帶輪(43)的輪部(43_2)還設有軸線與第一鋼帶輪(43)的主軸線相平行的安裝柱(43-2-4),安裝柱(43-2-4)位於安裝槽(43-2-3)中,位於安裝槽(43-2-3)的徑向內側一端,且其朝向與安裝槽(43-2-3)的開口方向相同;第一鋼帶輪44的頸部(43-3)為圓筒狀套體; 第一鋼帶(42)的一端的折彎部位從左方嵌入第一鋼帶輪(43)的安裝槽(43-2-3)中,並由該折彎部位的端部套在安裝柱(43-2-4)上,再將第一鋼帶(42)的在徑向外側伸出第一鋼帶輪(43)的安裝槽(43-2-3)的帶體卷繞在第一鋼帶輪(43)的卷繞槽上,從而將第一鋼帶(42)由其一端連接並卷繞在第一鋼帶輪(43)上。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圍巖離層位移監測儀,其特徵在於第一鋼帶輪(43)在安裝時位於第一殼體(3)的內腔中,且按照輪部(43-2)位於左側、頸部(43-3)位於右側的方式設置; 與第一鋼帶輪(43)結構完全相同的第二鋼帶輪(53)安裝時位於第一殼體(3)的內腔中,且按照輪部位於右側、頸部位於左側的方式設置; 第二鋼帶輪(53 )的輪部和頸部所處的左右側位置與第一鋼帶輪(43 )的輪部(43-2 )和頸部(43-3)所處的左右側位置的不同,從而第一鋼帶輪(43)和第二鋼帶輪(53)兩者的最大外徑的輪部左右錯開。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圍巖離層位移監測儀,其特徵在於第一殼體(3)的左側板(31-2)上的2個軸套安裝孔均是左大右小的階梯狀通孔; 第一軸套(47)的外周側部形狀呈階梯狀圓柱形,其形狀與第一殼體(3)的第一軸套安裝孔的形狀相對應;第一軸套(47)的左端設有左端頭(47-1);第一傳動軸(44)的轉動柱(44-6)的右部設有一個環形的凸肩部(44-4);且第一傳動軸(44)的凸肩部(44_4)的外徑大於第一殼體(3)的右側板(31-4)的第一傳動軸安裝孔的直徑; 第一傳動軸(44)的凸肩部(44-4)恰好位於第一殼體(3)的右側板(31-4)的右方,且第一傳動軸(44)的凸肩部(44-4)與第一殼體(3)的右側板(31-4)的右側面之間留有間隙;第一軸套(47)從左向右插入第一殼體(3)的殼主體(31)的左側板(31-2)的第一軸套安裝孔中直至第一軸套(47)的左端頭(47-1)與第一軸套安裝孔的朝向左方的臺階面相接觸,且第一軸套(47)與第一殼體(3)轉動連接;從而在第一傳動軸(44)的凸肩部(44-4)和第一軸套(47)的左端頭(47-1)的作用下,第一傳動軸(44)上和連接在第一傳動軸(44)上的第一鋼帶輪(43)、第一軸套(47)被左右限位在第一殼體(3)的左側板(31-2)和右側板(31-4)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圍巖離層位移監測儀,其特徵在於第一殼體(3)還包括鋼絲繩孔座(39);鋼絲繩孔座(39)從右方連接在殼主體(31)的右側板(31-4)上,且鋼絲繩孔座(39)設有貫通右側板(31-4)的2個鋼絲繩孔; 第一鋼絲繩(ll-2a)的下端從上方向下依次穿過錨杆組件(2)的錨頭(21)的底板上的左側鋼絲繩孔和第一滑塊(41)的穿繩孔(41-1)後,再穿過錨杆(22)的左滑道(22-4)和第一殼體(3)的左滑道(37)後進入殼主體(31)的內腔中,再從鋼絲繩孔座(39)的I個鋼絲繩孔中向右伸出殼主體(31);同樣的,第二鋼絲繩(ll_2b)從鋼絲繩孔座(39)的另I個鋼絲繩孔中向右伸出殼主體(31)。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圍巖離層位移監測儀,其特徵在於電器部件還包括觀察板(83);觀察板(83)為一塊矩形的透明玻璃板; 電路板(61)上設有單片機系統、蜂鳴報警器和顯示屏朝向下方的液晶顯示器; 第二殼體(7)的下側板(74)設有位於中後部的矩形缺口,觀察板(83)從上方固定在第二殼體(7)的下側板(74)的矩形缺口上,電路板(61)上的液晶顯示器位於觀察板(83)的上方; 第二蓋板上設有通音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圍巖離層位移監測儀,包括機械部件和電器部件。機械部件包括錨杆組件、第一傳動機構、第二傳動機構、第一殼體和基本設置在錨杆組件中的2個離層位移傳遞組件。錨杆組件固定在第一殼體上;第一、第二傳動機構均基本設置在第一殼體中,2個離層位移傳遞組件的動力輸出件與分別於第一、第二傳動機構的動力輸入件動力連接。電器部件包括第二殼體以及固定在第二殼體中的電路板、第一角度傳感器和第二角度傳感器等。第一殼體的左側板邊沿設有3至6個銷鉤組件,第二殼體的右側板相應位置設有銷孔。第一殼體通過銷鉤組件插入並鉤住第二殼體的銷孔而連接在一起。且第一、第二傳動機構的動力輸出件分別與第一、第二角度傳感器連接。
文檔編號G01B21/02GK202582514SQ201220034150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3日
發明者周李兵, 顧巧明, 姜振南, 徐士敏, 王啟峰, 高文, 張立斌, 賀耀宜, 趙立廠, 胡文濤, 鮑永濤, 湯利平, 徐娟 申請人:天地(常州)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中煤科工集團常州自動化研究院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